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考 摘要:在分析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建议:促进培养机制改革、培养目标转向、培养类型调整、培养模式优化的协调统一;设置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制度;健全研究生学费收费制度;进一步明确导师的权责:充分调动多个培养主体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多项改革。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深化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和实践探索已经历时5年多,目前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时总结已
2、经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改革提供建议,将有利于促进培养机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的成绩1.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理念已取得共识。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引起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紧张已成为重要问题,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积淀,已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实现规模和质量的有效统一,必须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教育界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有着比较清晰和一致的认识。建立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特征,已经得到学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广泛认可,公众对培养机制改革的认知度得到了很大提高。除了设置研究生院的高校外,很多
3、高校也主动开展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参与改革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是对改革必要性及改革理念取得共识的良好证明。2.学校开始进行多种探索。学校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试点。比如,很多高校实施了分等级资助体系,优秀的硕士生在待遇方面比以前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系统的、完备的、横跨中西学术平台的主文献制度,即以各博士点学科专业为基础平台,由责任教授牵头,整合学科全体教师学术力量,本着“主流、经典、前沿”的甄选原则建立起学科专业精品文献库1。中国农业大学以“农业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平台所覆盖的3个学院和植物学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开始了“生命科学学科群研究生培养改革专项”
4、试点工作2,等等。3.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预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验需要较长时间,改革的整体成效还难以做出准确判断,但从已有文献中可以认为,培养机制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培养质量的提高。比如,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得到有效激发,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近几年学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的质和量在总体上都有显著的提高3。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业与科研表现4。培养机制改革在改善和保障学生学习上发挥了有限的价值和功用5。事实上,要求培养机制改革能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培养机制改革至少已经在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及课堂讨论、专业实践、课外学习的时间投入方面发挥了作用
5、。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尚未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类型的调整相结合。以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教师等学术性岗位的联系变得不再紧密,包括博士在内的研究生就业去向开始呈多元化趋向,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将选择在非学术性岗位就业6。而我国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仍然定位在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上,相应调整势在必行。虽然各校培养机制改革围绕着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目标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是在已有框架下进行的改革,尚未根本触动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调整。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调整硕士研究生结构类型,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的规模和比例,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几乎没有关注专业学
6、位硕士生教育,很多高校都把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排除在培养机制改革之外,这是不利于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健康发展的。但是,如果把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纳入改革的范畴,由于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均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所要求的科学研究主导的理念并不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这两者之间产生的矛盾应如何缓解则需要进一步深思。2.奖助学金的设置仍需进一步完善。在统计到的53所研究生院高校中,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分成2个等级的有16所,分成3个等级的有23所,分成4个等级的有12所,其他2所;博士研究生奖助学金不分等级的有19所,分成2个等级的有13所,分成3个等级的有15所,其他6所。由此可见,如何合理设置硕
7、士生与博士生的奖助学金等级目前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不同的奖助学金标准,同一区域不同高校之间奖助学金标准亦有较大不同。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无序竞争。各校积极倡导导师用科研经费资助学生,但由于等级比较高的科研项目可用于支付助研津贴的比例较低,可能会导致导师更加重视低层次的横向项目,这将对学科、学校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3.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还不清晰。虽然很多高校采取给部分研究生发放奖助学金形式来冲抵学费,但这并不能阻止硕士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改革发展趋势。很多高校对专业学位硕士生收取全部学费,而奖助学金体系又未覆盖这类学生群体,在大部分学术型研究生实际不用
8、交学费的背景下,这会加剧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的从属地位。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型硕士生收费制度之间如何协调?收费标准如何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不明确。对博士生是否应该收取学费的讨论还在继续。4.导师的权责仍然不明确。53所研究生院高校中,要求博士生导师必须资助学生的有29所,要求硕士生导师必须资助学生的仅有11所,由此可见,硕士生导师究竟需不需要资助研究生各校做法并不一致。现在所进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可能更多地强调了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对硕士生导师的责任关注不够。研究生导师尚不能拥有与责任相匹配的研究生招生、培养的权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责任仍不清晰,师生之间的指导活动没
9、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系,可能会使本来就很难实施的淘汰制更加难以落实。5.未能充分调动多方积极性。毋庸置疑,培养机制改革较好地调动了导师和研究生两个关键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尤其是博士生和大部分学术型硕士生,但尚未调动起其他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学校是改革的主体及重要的推动力,而学院、学科层面改革的主动性不够。根据导师负责制的表面意义,导师对自己的研究生培养负责,这样不利于导师指导小组的建设,不能有效吸引其他教师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中。培养机制改革更加强调科学研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错误倾向。培养机制改革加重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还做不到整齐划一。研究生培养机制
10、改革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如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平均化分配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结合仍不紧密;导师遴选、导师发展、导师淘汰等制度还没有动摇原有制度的根基,等等。三、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建议1.促进培养机制改革、培养目标转向、培养类型调整、培养模式优化的协调统一。我国必须尽快明确学术型硕士学位的过渡性质,学术型硕士仅作为博士生的候选人。我国大多数应用型硕士学位是终结性学位,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基础学科的博士生培养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应用型的学科(如工学、管理学、临床医学),根据需要设置应用型博士学位,这些学科兼顾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应适
11、应培养目标的变化,并积极促进培养目标的转变。现阶段属于过渡期,可以采用提高学术型硕士生学费、降低奖助学金等措施,减少以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为目标的学生数量,进而充分发挥培养机制改革在促进培养目标转变、培养类型调整中的作用。既然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毫无疑问,改革范畴应该包括专业学位硕士生。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更加重视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科学研究不再是主要的培养环节。另外,学校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数量不多,因此,必须破除原有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理念,建立导师组负责制及以实践为主导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机制。专业学位硕士生必须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允许校外导师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生的第一负责人。专业学
12、位硕士生的培养过程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进行。培养模式优化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与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完全一致。培养模式的优化方向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综合考虑各培养环节之间的关系、评价标准、分层分类培养目标等,主要从研究生和导师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重点关注培养环节之间、培养主体之间以及培养环节与培养主体之间的衔接,这也是培养机制应有之意。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于我国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结合培养目标调整,对学术型人才建立硕博贯通的培养机制十分必要。2.设置科学合理的奖助学金制度。博士生主要研究高深的专业知识,分级评价的客观性较弱,因此,建议博士生奖助学金不分等级。博士生对学校的科研贡献大,
13、每位博士生(从工作单位获得工资的博士生除外)均应获得奖助学金资助。博士生奖助学金更强调“助”,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津贴,满足博士生基本生活需要,解决博士生的后顾之忧,让博士生自由探索未知世界。博士生奖助学金不宜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以达到当地平均工资为目标,目前可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博士生奖助学金的标准。同一区域的高校博士生奖助学金标准应大致相当。硕士生奖助学金更强调“奖”,以分二个等级或者三个等级为宜,既可以体现奖优的原则、克服平均分配,又使等级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方便操作。最高等级的硕士生奖助学金除了冲抵学费外还要与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当,不同等级之间要具有较大梯度。为了促进硕士生教育的转型
14、,硕士生奖助学金应覆盖学术型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而且奖助学金应向专业学位硕士生倾斜。同一区域的高校硕士生奖助学金标准可以不一样,但不应有太大的差异,鼓励学校以培养质量来吸引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多方面筹集资金,扩大研究生资助空间。改革科研经费使用机制,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参与科研的必要支出。重大纵向科研项目是培养研究生最好的载体,而横向科研项目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则相差甚多。因此,导师出资的额度应跟导师的科研项目等级挂钩。利用纵向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导师可以少支付一些生活补贴,其余的由学校补足,鼓励导师申请纵向科研项目来培养和资助研究生。3.健全研究生学费收费制度。多
15、年的培养机制改革,为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探讨研究生教育学费问题,不能简单地采取成本分担制度,而应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从收益与成本两方面来分析。博士生是学校科研的主力军,学校大部分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科研产出都有博士生的贡献。博士生教育阶段以科学研究为主,课程学习为辅,学校投入的成本有限。所以,可以认为,在博士生教育上,学校的收益是大于成本的。另外,博士生作为研究人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可以抵消以学生身份所消耗的学校资源。因此,博士生不用交纳学费。参考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硕士生是应该交纳学费的,即学术型硕士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生均应交纳学费。硕士生学费标准应根据学生的预期收益、学生可承受
16、的经济支出、学校投入的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硕士生学费标准应不一致。学术型硕士生会对学校有一定的产出,也会享用较多的资源,建议其学费与本科生的学费基本持平。一般情况下,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市场经济更加贴近,预期收益更大,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费应该高于相近学科的学术型硕士生。虽然部分硕士生可以用奖助学金冲抵学费,但必须让这些硕士生意识到国家、学校投入了大量经费的事实,让研究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4.进一步明确导师的权责。一般而言,博士生可以为导师的科研提供较大帮助,而硕士生对导师的科研帮助是有限的,因此,博士生导师具有资助博士生的责任,而不能强制要求硕士生导师必须资助硕士生,硕士生导师
17、应该对在科研方面做出贡献的硕士生提供必要的资助。在博士生导师资助额度上,不同学科应有所差别。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主要承担对研究生学术科研与人格品质上的指导,提供相应的学术机会、学术条件和学术环境,并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等方面负有引导、示范和监管责任。导师应组织、协调和管理研究生的每个培养环节,促使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学到知识并提高能力与素质。但必须明确的是,导师承担的是有限责任。如果学生不努力而导师尽到了职责,指导的学生被淘汰,导师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导师负责制应是广义上的负责,即导师不仅对自己的研究生负责,还要对其他的学生负责。同时,也要赋予导师与责任相匹配的权力。导师应该拥有的最重
18、要的两种权力是研究生选择权与淘汰权。基于我国现状,理想的研究生招生录取模式应是:通过初试和专家的集体面试淘汰1/3的考生,然后导师再对合格考生进行考核,并淘汰其中一半的考生,余下的就是导师自己选定指导的研究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的基本质量,又充分体现了导师的招生自主权。导师严格把关每个培养环节的评定标准,拥有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评价的权力,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研究生,导师可以劝退,保障淘汰制的顺利进行。应把明确的导师权责契约化,从制度上保障导师和研究生的利益。建立阶段汇报制度,研究生和导师均对培养过程进行阶段性总结,加强培养过程的透明化,形成良好的监督体系。完善申诉渠道,改变研究生的弱势地位,保障研
19、究生的正当权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5.充分调动培养主体的积极性。调整学校与学院的职能配置,增加学院、学科的自主权和监督权,加大学院、学科的资源配置,激活学院、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学院、学科应提高资源支配能力,破除分配的平均主义,切实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明确研究生培养必须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并建立导师组成员的分级负责和资助制度,导师组成员在学生的学术指导上具有平等的权力;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授课教师的分类管理和评估体系,完善晋升通道;强化授课教师的责任,提高授课待遇,让授课教师主动投入到研究生教学中去,从而让研究生享受到优质的课程资源;理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信息化建设,
20、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联动、协调与配合。培养机制改革涉及研究生院、财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应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对不符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精神的制度和文件进行梳理、删减、补充和完善,促进培养机制改革的顺利进行。6.深入开展多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仅仅是奖助学金体系改革,还包括多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导师遴选应完全打破按照职称遴选的习惯做法,具有博士学位、学术水平高并具有适合培养研究生课题的教师都有资格聘为导师,最终由学生来选择,有学生选择的导师就成为有岗位的导师。将导师的培训、发展、考核纳入到改革范畴之中,不仅为导师提供学术方面的培训,更要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不断按照时代特征调整指导方式。建立导师培训与科研合作的国际交流机制。健全导师的退出机制,从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两方面来评价导师,不断提高评价标准,淘汰不合格导师,并建立优秀导师的表彰机制。继续完善研究生招生指标的分配机制,从源头上促进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热情。招生指标向培养质量高的导师倾斜,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导师倾斜,向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现代化办公室租赁场地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精制粉原料供应链风险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震监测基站场地租赁与应急救援合同3篇
- 2025年度医疗健康产业园区承包经营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温泉度假酒店SPA服务人员劳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经济补偿协议范本及调解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能源项目合作开发PPP模式合同范本3篇
- 物业管理公司2025年度招投标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位租赁合同:住宅小区车位使用权协议2篇
- 2025厂房买卖合同模板:高端装备制造厂房交易3篇
- 扣款通知单 采购部
- 湖北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 铁路工程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类运输方式、能源碳排放因子、不同植栽方式绿化固碳量
- 设计基础全套教学课件
- 药品养护记录表
- IATF16949包装方案评审表
- 食堂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绿建评分报告模板
- 1 运行方案说明
- 大骨节病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 PHILIPS HeartStart XL+操作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