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袭家庄、袭勖、袭姓_第1页
[指导]袭家庄、袭勖、袭姓_第2页
[指导]袭家庄、袭勖、袭姓_第3页
[指导]袭家庄、袭勖、袭姓_第4页
[指导]袭家庄、袭勖、袭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袭家庄巍巍长白山,绵延数百里,横旦济南、淄博、滨州三市。在其主峰摩 诃顶的东南方,有一山峰蜿蜒挺拔突出岭脉而起。如果把长白山比做 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此山峰就是长白大山旁逸斜出的一条枝杈了,所 以它叫杈材山。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奴隶起义军领袖柳下跖死后就 葬在此山。又因它在章丘县城东,所以又被命名为东陵山。在聊斋 志异中蒲松龄老先生的“喳呀山洞”篇,写的就是此山。不过,作 者将“杈材”易写为“喳呀” 了。在杈材山阳雄浑的胸脯上,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风雨,冲刷出了无数道 沟壑,刻划着山麓古老的历史。其中,一个地方有五条沟壑在此交 汇,人们把此处叫做五龙口。袭家庄就坐落在五龙口上。村庄象一片绿叶

2、,又象一颗晶莹的珠子 吸引着蜷身摆尾从杈材山俯冲而下的五条巨龙。据袭氏家谱记载, 袭氏的第一代人是在宋元时期从河北枣强迁来山东的。先祖为要寻找 一块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曾几易其居,最后在五龙口这个地方定居 了下来。披荆斩棘,垦荒拓壤,筑堤分洪,在一片榛还地上,建立起 了美好家园。800多年过去了,袭家庄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嫗变,而今已发展成为 一个有300多家居户1000多口人丁 1500余亩耕地的长方形聚落村 了。走进村中的东西大街,两旁的建筑多数还是石根基黄土墙青砖腰 线瓦脊门楼的房屋。有明清时期的,有民国时期的,也有近些年才修 盖的。窄而弯的街道,好像与“大”字有些名不符实。凹凸的路面,

3、斑驳的墙皮,倾歪的门楼,都显示着老道老街承载遗留的创伤。行走 在上面,好像是在穿越一条历史坎坷的隧道。尤其是街东古桥旁沟崖 帮上一所古建筑物的墙壁上镶嵌的两块石碑,更;j巴人带入了一个久远 的年代。然而,村西和村南,却另是一番天地。这儿的街道是宽宽平平的水泥 路,房屋也是水泥.钢筋.瓷砖、玻璃现代化建筑材料构成。还有设 计巧妙的楼房。在一条宽阔的南北大路两氛 林立着锻造厂、塑窗厂. 衡器厂等数十家企业,机器的运转声,机械的冲击声,震撼着山麓, 显示着现代工业化的力量。一个村庄,两重天地,这就是我目击到的袭家庄。一个村民幽默的告 诉我:老村内是老街老道老屋老人;新区内是新路新房,居住的也多 是年

4、轻人。二、袭勖袭勖,字克懋、懋卿,号耻庵。袭氏第八世孙。明嘉靖年间诗人,教 育家。是当时以李攀龙为领袖“济南诗派”的重要人物。与同时的章 丘籍散曲家李开先齐名。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济南人。在朝中为 官刚直不阿,文才虽“籍籍公卿间”,担由于奸相严嵩专权,致李官 场失意,以疾告归。告退后的李攀龙经常与王世贞等七人聚集京城, 结社论诗,被誉为“后七子” o “后七子”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 体诗文和“口單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文,推崇“文必秦汉,诗必 盛唐”,逐渐形成了全国文学思潮的主流,史称“具有进步意义的文 学复古运动” o在济南,李攀龙则与“前七子”的济南诗人边贡等人 结社,先为“历下诗派

5、”,后又会集王象春,李开先,袭勖,华鳌. 毕自严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形成了影响更大的“济南诗派”。袭勖少年家贫,为人牧牛杈材山,五龙口。但自幼天资聪慧,长挂书 牛角,刻苦攻读。经史百家,诗文小说,无不通晓。30岁考取济南 府学生员,后又赴京师读书。但一生科场失意,直到60岁时才出任 江都县(今江苏省江都)训导,威县(今河北威县)教谕,开平卫(今 河北省赤城)教授。一生著作颇丰,除懋卿集外,还有训子质 疑太极图解性命辩等教育、哲学论著,对当时和后世都有 较大影响。由于自己的才华和诗文上的志同道合,袭勖与李攀龙结为 了挚友。在李攀龙辞官家居济南鲍山白雪楼后,袭勖也成为了白雪楼 主的常客。他经常骑着小毛

6、驴来往于袭家庄与济南府的古道上,与李 攀龙谈文论诗,互赠诗作。袭勖作李于鳞白雪楼诗作贺,李即作 夏日袭生过鲍山楼诗回赠,可见二人友谊之深。李、袭诗作互赠 艮多,现选三首以飨读者。寄袭勖白云湖上白云飞,长白山中去不归。 君在几峰秋色遍,何人共结薜罗衣。 袭勖回诗二首作答:林下何人共往还,望中紫气满函关。 分金每愧夷吾事,魂梦经常到鲍山。瓜田十亩济城东,云外青山小院通。流水桃花迷处所,几家春树暮烟中袭勖除与李攀龙为挚友,与当时另一文学泰斗王世贞也有莫逆之交, 这从袭勖送王世贞的诗作旅邸有怀酬王按察元美见寄“指顾中原无敌垒”“憑陵千古避词锋,“衰残自娩田家父,遍接乾坤第一流”的诗句中即可反映出来。袭

7、勖懋卿集刊刻问世后,同时代作家陆弼在序中称袭勖诗文 曰“若殷彝周鼎,莫可炫侈,诗歌则出入少陵、冒黎间,高凌太虚, 秀夺万色”应不为过。在后人编篡的绣水诗抄一书中,袭勖的诗 被选入的竟达45首之多,可见其诗的影响力之大。唯一给历史留下 遗憾的是:袭勖与李开先是同一时代的文人诗家,又都属于济南诗派, 但由于二人在诗文俚曲文学观上的不同,虽为同邑之人,却未曾发现 有片言诗文互赠往来,这不能不让后人扼腕唏嘘了。后人对二人有这 样的评说:论诗袭勖之诗高于李开先之诗,而李开先之词曲却是袭勖 所空白的,二人各有春秋,各有辉煌之处。三、袭姓查百家姓中有席.鄰、习姓氏,并无“袭”字姓。据新编袭氏家 谱中载文介绍

8、,袭家庄有座古老的关帝庙,庙内有一口铁铸钟,钟体 上捐资者的铭文姓氏都是“习"字,以此推断,袭姓的祖先应是“习” 字姓。那么为什麽又易“习”为“袭” 了呢?流传下来的故事还得从 袭勖说起。传说,袭勖科场失意,一辈子虽没有做过什麽大官,但他才华横溢, 一生置身教育,出自他门下的学生许多都在京师为官。所以,学生们 经常请老师进京住一段时间,以表教育之恩。一次,袭勖在京师学生 家中居住期间,有一个外国使者向朝廷递上了国书,当时满朝文武竟 无一人识得“外文”,皇上震怒。他的学生退朝后向老师诉说了此事。 袭勖微微一笑,要学生将书拿来一阅。果真,袭勖将这份外文国书翻 译了出来。满朝震惊,皇上大喜

9、,传旨召见袭勖。谁知,被召见之日, 袭勖突发疾病,高烧昏迷。世宗皇帝(嘉靖)便乘龙辇亲往下榻探视。 探毕,将自己的龙袍披在了袭勖的身上。袭勖醒后受宠若惊。抚摸龙 袍,情不由己,在上书谢恩时将“习”字易写为龙衣之“袭” 了。世 宗皇帝觉得这位老先生“挺有意思”,便顺水推舟,挥朱笔将“袭” 字赐封给他为姓了。另一种传说是,袭勖不但才高八斗,棋艺也是高人一筹。世宗皇帝也 是一个棋迷,听说后便长让袭勖进宫侍棋。有一次,世宗又让太监下 旨袭勖准备侍棋。袭勖沐手更衣,早早进宫在棋室中等候。可世宗皇 帝又去忙别的事情去了,袭勖在棋室中久等皇帝不至,打起了瞌睡, 头枕在棋桌上进入了梦乡。谁知偏偏在这个时候皇帝

10、来了,见袭勖酣 睡,未有惊动,还把自己的龙袍披在了袭勖的身上。袭勖醒后,诚恐 诚惶,上书请罪 情节又接上了上面故事中的皇帝赐姓之说。第三种说法更有点滑稽,传说袭勖第一次面见皇帝,免不得紧张。世 宗皇帝问道:“卿所姓是哪个xi字? ”袭勖慌不择言,一时语塞, 情急之中,手触到身上皇帝所赐的龙袍,便回答道:“龙衣之袭”。 皇帝呵呵一笑:“那么,朕就赐你这个袭,字为姓吧!”袭勖急忙 叩头谢恩。皇帝赐姓,谁敢更改?袭勖创编袭氏家谱时,就变“习” 字为“袭”字了。令后人遗憾的是,袭勖在这第一部袭氏家谱中 并没有提及易字之事和袭姓之源,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谜。据袭家庄一些老人回忆,坐落在东西大街上的袭氏家祠中,确实悬挂 着一块御赐大匾,上书“教谕”二字。祠堂中供奉着袭勖与世宗皇帝 的对弈图,大门口还有一块石碑,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八字。可惜,这些文物都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一个“县官拜图淋雨” 的故事:章丘某任县令路过袭家庄,想看一看祠堂中的袭勖画像,步 入祠堂院中,抬头一望,墙壁上袭勖正与皇帝对弈,县令慌忙行三拜九叩头大礼。事有凑巧,时天突降大雨,不及县令起身,早已被淋成落汤鸡一般了 数百年过去了,据新编袭氏家谱记载,源于袭家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