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_第1页
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_第2页
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_第3页
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性别、院校类型与读博结果基于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的机会获得是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经典议题之一。聚焦于性别和院校类型对读博结果的影响,对2016年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超过1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且性别、院校类型显著影响读博结果。在控制院校类型、年龄、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数量等因素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学科、理学和医学学科中女性读博的概率明显低于男性。在医学学科中,来自高层次院校的硕士毕业生读博概率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选择读博时更容易受到年龄制约,也更容易受到对导师满意度的影响。关键词

2、:性别,院校类型,博士生教育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人学机会的获得(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社会学的经典议题之一1。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本科教育层次的入学机会问题。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生教育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2,因此也开始更多关注其入学机会问题3。不过,分析博士生教育机会获得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且大多采用读博意愿来预测学生的最终读博结果,这些文献主要分析了家庭背景4、种族5、性别6、院校类型7等因素对学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的影响,本研究希望从学生读博行为的实然结果出发,重点关注两个因素,即性别和院校类型对硕士毕业生读博结果的影响。博士生教

3、育的人学机会不仅关乎高等教育公平,同时对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学术型博士授予数量最大的国家,在规模扩大的背景下,博士生的生源质量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8。在调研访谈中,不少被访者提到存在“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三流的博士生”现象,如何吸引优秀且适合读博的硕士毕业生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吸引足够的优秀生源,必须打破博士生招生中可能存在的性别歧视和院校出身歧视,使真正具有学术兴趣、具备学术潜力的学生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从历史发展来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显著提高,但在追求更高学位的过程中,女性仍然面临较大挑战9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1995年,我国在读硕士生和在读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分别为30.57%和16.40%。2010年,我国女性在读硕士生数量开始超过男性。截至2016年,女性在读硕士生数量已经明显多于男性,超出约10.29万人。但在博士生教育中,女性比例仍然显著低于男性,2016年中国高校在读博士生约为34.20万人,女性占39%,低于男性7.77万人。(见图1)也就是说,男女比例在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分布出现明显“倒挂”现象。本研究试图分析这种性别倒挂现象的影响机制。我们希望了解,在控制学术兴趣、学术参与状况、学术发表等因素的情况下,读博结果的性别效应是怎么样的。我们也

5、希望了解,对于女硕士毕业生和男硕士毕业生,影响他们是否读博的因素是否有所差异。由于不同的高等教育成就可能导致不同的职业机会和职业成就10,博士生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日益重要11,表现在带来更高的收入12等益处,女性在参与博士生教育中表现出的劣势可能会阻碍其进一步的职业发展。另外,教育背景对研究生教育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已有学者证明,本科院校质量是影响研究生入学的重要指标。在高质量公立高校毕业的学生更有可能进入研究生项目,不同学科的学生读研机会也存在差异13。对于博士生入学而言,不仅是本科教育质量,硕士就读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院校类型作为

6、院校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号”14,不仅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定位功能”15,在学术市场上同样具有导向作用。从“985工程”“211工程”到“双一流”建设,日益增加的师资生源差距与财政投入差距拉大了高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不同高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16。因此分析本科、硕士就读院校背景对博士生人学结果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34.20万17。本研究试图采用2016年全国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硕士生毕业后继续读博的基本情况,以及性别和院校类型对读博结果的影响。研究问题具体为:硕士毕业生的读博结果是否存

7、在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在不同学科中是否有所不同?性别对读博结果的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硕士毕业生的教育背景,特别是院校类型对其读博结果是否具有影响?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影响攻读博士学位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个人背景特征、大学经历特征和个人目标。个体特征包括种族/民族、性别、家庭背景、经济负担情况等17-21。这些因素都被认为显著影响了学生追求更高教育层次的意愿与决策。性别与种族差异是影响个体是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因素13202223。大学经历特征包括专业、院校类型、学术专业表现、教师同伴影响等24-27。个人目标方面,主要包括读研动机、读博收益、读博期望等因素132829。与男性不同,在传统

8、观念中,女性被认为是各种社会和家庭关系的主要管理者10。女性角色的社会化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使得女性把家庭功能视为人生头等大事。这些模糊的界限,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女性在家庭内外的复杂角色中选择的局限性930,过分强调女性的家庭角色和责任以及劳动力市场潜在的性别歧视,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不同性别的角色期望以及社会规范的局限性导致女性比男性可能具有更低的教育抱负31。这种性别差异明显地表现在学科中,女性更容易集中在传统专业领域,如人文社科领域1032。据此,本研究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假设1:不同学科中男性与女性的读博概率具有差异,且人文社科领域的性别效应显著低于

9、其他学科领域。是否选择攻读博士学位与个人本科教育相关。有研究发现,本科就读于四年制大学的学生,其读博概率明显高于本科两年制院校的学生33。除此之外,精英私立大学的毕业生更可能选择读博34。另一项研究在控制家庭社会地位、性别、种族等因素后,仍然发现本科院校质量对学生读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13。还有研究指出,院校类型作为重要变量,对学生选择是否继续研究生教育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受到家庭变量的间接影响35。据此,本研究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假设2:与本科背景为非“211工程”高校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类型为“211工程”高校的学生,读博的概率更大。除本科教育外,硕士生教育是学生从本科到博士生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培养学生学术规范,进行相关学术积累的重要过程,也可能对学生读博选择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生阶段院校学术水平越高,将来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更加明显。据此,本研究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设。假设3:硕士毕业院校学术水平越高,学生读博的概率越大。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次硕士研究生毕业调查的对象为2016届毕业硕士研究生群体,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到8月。在调查样本选取上,本轮调查采取在201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