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_第1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_第2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_第3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_第4页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第2课时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课时教法分析(教师用书独具)一、课标要求1.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2.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二、课标解读1. 以某种外力作用为例,学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 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三、教学方案设计(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明朝于谦有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焚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知道诗句中所述的岩石是何种岩石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导入新课一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一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四、教学地位分析木课时主

2、要讲述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认识地理环境中许多环境问题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主要以地貌图为载体,结合环境问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与环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进行 命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五、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56-5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 识1造 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57-59, 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并完成【思考 交流】2o -步骤1:导入新课,木课时教学地位分析。一步骤2:老师提 问,检查预习效果。I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3、2”【问题导思】1、2、3o -步骤5:老师指 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 况。一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总结方法规律。一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oI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57图2 - 3 13的解读,讲解“探究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总结方法规律。一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 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一步骤9:完成【图表 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 和强化

4、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能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 外力作用(重类型及其作用过程。点)。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主要特征。2岩石圈物质循环(重难点)。3.分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明 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关系。课前自主导学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 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 向。2.主要类型风化作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用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的破坏作用用搬运作流水、风、冰川等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碎屑物

5、质转移离开原用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堆积的过程用思考交流1. 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有何差异?【提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1) 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売,冷却凝结而成。(2) 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3) 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 成。2 物质循环过程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1)转化的岩石:在图中写岀岩石的名称。(2)循环fa:冷却凝结b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Id:重熔再

6、生3 地质作用对地貌影响(1)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2)外力作用: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2. 花岗岩和大理岩都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岩石?【提示】花岗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课堂互动探究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问题导思】1. 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哪些?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有何意义?【提示】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风化作用使岩 石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基础。2. 侵蚀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侵蚀作用有什么差异?【提示】侵蚀作用可分为流水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等。干旱 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湿润地区

7、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3. 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发生地区的地形、地势有什么差异?【提示】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 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或低洼的地 区。外力作用的各种形 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有些形式 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固结成岩;有些形式只是改变地形的中间环节,如搬运作用;有些形式对地表 形态的改变很小,如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外力形式是侵蚀作用和沉 积作用。1侵蚀作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型谷、冰蚀 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 大 湖、千湖之国一一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一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2.沉积作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磧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 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中 下游)岀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形成沙丘(静止沙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干旱内陆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