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或意象)、事物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形象鉴赏 · 人物鉴赏思维切入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4、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2、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诉 衷 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
3、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1)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2)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3)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004年广东)江 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
4、用的儒士形象。(1)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2 / 9“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2)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3)组织答案落脚点: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结合诗中文句进行分析讲解)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实践训练: 江 雪 柳 宗 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答案:这首诗勾画出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
5、诗的首两句描绘出一幅广阔、寒冷、寂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诗人用“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
6、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举】见绿色通道P233二、形象鉴赏 · 景鉴赏思维切入点:1、筛选景物,注意景物意境内在的协调性;2、抓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唐 ·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1、筛选景物:舟、人、山、雨、鸟2、抓描写描写景物的修饰性词语: 眇眇、秋、独评析示例
7、: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景物、分析景物、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例2: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
8、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模 式 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 1、概说整个画面,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或这写了什么样的景 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
9、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实践训练: 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鉴赏诗中的景象)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
10、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案:1、“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既写景又抒情) 2、作者通过“白地、栖鸦、冷露、湿桂花、望月之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冷寂、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漫成一首 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鸟联拳静,
11、船尾跳鱼拨剌鸣。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鉴赏】这首诗是杜甫寄居巴蜀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征。“去人只数尺”是指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表现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绘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朦胧而柔和。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读者从中能够真切感到一个未眠人的存在,这就是诗人自己。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由近及远地描写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岸边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
12、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相联系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由衷心赞美夜的“静”美。忽然船尾传来“拨刺”的声响,使凝神暇思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实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将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生,写
13、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答案:诗中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三、形象鉴赏 · 物鉴赏思维切入点:1、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2、思路:欣赏这类诗时,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
14、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鉴赏梅的形象)思路:分析“梅”的特点人若具有这些特点将是怎样?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组织答案落脚点:1、抓住描写物象特点的词语、分析、概括物的突出特点;(
15、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物所用到的表现手法)2、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或志向。实践训练:白梅 (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形象的特点。【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寓意深长的托物讽喻诗
16、。头一二句,极其生动地刻画出了松树小时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关注的环境中渐渐成长的过程。它刚刚出土时,被周边的杂草深深地掩盖着,尽管不被人识,它依然表现出了特异的品格,长着一个“刺头”。一个“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质鲜活地表现了出来:周边柔弱的杂草们怎么能和它相比呢?它的自强不息、不畏困苦、奋发向上的品质也是它们根本无法企及的。经过它自己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而今渐觉出蓬蒿”,是说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经崭露头角,比那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筹。三四句的议论,既是一种讽刺和鞭笞,也是一种感慨和愿望。它讽刺的是社会对小人物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大人物往往不能慧眼识人,在小人物还胸怀凌云
17、志的时候便将他选拔出来,感慨的是,为什么总是在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后才能被人发觉与接纳,为什么不能有伯乐,在其弱小的时候便将它们挖掘出来呢?这首诗也是作者借用“小松”来哀叹自己。因为年轻尽管满腹经纶依然无人赏识的命运不公,还表达了一种希望有人提携的心迹。【参考答案】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却有锐不可当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而且有凌云的壮志。本诗通过对该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不甘埋没的远大志向,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短浅目光。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标准版模板
- 自家房屋转租合同
- 2025有关权益保障反担保合同范本
- 电子设备购销合同
- 个人购房合同范文
- 2025年度劳动合同范本模板
- 铲车出售协议书模板
- 房产收取钥匙协议书
- 2025年03月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开选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15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扬州市广陵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职业能力测验考试试卷含答案
- 8.5.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9.3 公正司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 2025年上半年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优才”专业化干部选聘4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广东省五年一贯制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5.2基本政治制度 课 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人教五四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五单元《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第一课时》课件
- 2024年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文档版
- 非金属材料质量要求第2部分结构辅料
- 三基三严试题
- 科护士排班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