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2016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1页
赢在高考2016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2页
赢在高考2016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3页
赢在高考2016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4页
赢在高考2016生物二轮课件:专题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讲讲神经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节和体液调节反射弧 双向 单向 W区、S区、V区、H区下丘脑 神经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微量、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走进高考1.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2015海南,13A)()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2014江苏,9A)()3.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2014安徽,6D)()4.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5.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2013北京,2A)()

2、6.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C)()7.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8.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2012重庆,5A)()9.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自我校对】1.2.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传送到全身各处。3.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4.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5.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6.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7.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

3、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8.由于机体的反馈调节,促性腺激素含量将升高。9.反射弧必须完整。考点一考点二内负外正 K+外流 内正外负 Na+内流 局部电流 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相反 相同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突触 传出神经 突触间隙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离子通道 受体 考点一考点二例例1:(2014海南,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可知a(骨骼肌中)位于感受器,神经节位于传入神

4、经,因此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处位于传出神经,A、B两项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项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思维链接(1)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由什么组成?提示:感受器是由传入神经末梢及其附属结构组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2)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怎样的?兴奋通过什么形式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提示:单向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3)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

5、,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考点一考点二对点训练11.(2015江苏四市一模)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能双向传递B.神经冲动在结构处和结构处的传导速度相同C.结构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刺激、处能引起肌肉收缩,刺激处则不能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结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构处传导速度较结构处的传导速度慢;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刺激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逆向传递。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2.(2015江苏,18)下图表示当

6、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和Cl-同时内流考点一考点二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酶系统所破坏,有利于突触前膜快速大量释放神经递质,A项正确。神经冲动是电信号形式,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释放,实现了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项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了相应

7、离子通道的开放,C项正确。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阳离子内流或阴离子内流,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不可能阳离子和阴离子同时内流,D项错误。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3.(2014浙江理综,31)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用质量分数为1%的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洗去H2SO4,再用质量分数为1%的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

8、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考点一考点二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产生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解析:(1)思路:反射弧完整,所以会有屈腿现象。思路: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屈腿在刺激之后发生。思路:肌细胞受到刺激后,会收缩。思路: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突触,故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神经元到肌细胞,故刺激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2)实验中蛙的脑已被捣毁,仍能发生屈腿反射,反射中枢

9、应在脊髓。要验证此结论,应设置对照实验,即捣毁该蛙的脊髓。由于左后肢已被破坏,应刺激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2)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考点一考点二1.激素间的关系(1)纵向关系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而该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如下图所示。 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考点一考点二(2)横

10、向关系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促进生长发育;促进产热;提高血糖浓度。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和。 答案:答案:(1)分级调节反馈调节(2)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胰岛素考点一考点二(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类型,即:。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类型,即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由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类型,即:。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例例2: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11、。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考点一考点二解析:运输过程中,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A项正确。皮质醇可以反馈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所以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也是皮质醇的靶细胞,C项正确。运输过程中,皮质醇含量通过调节作用逐渐增多,当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后,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皮质醇含量下降,D项正确。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是化学

12、物质起调节作用,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所以只有体液调节而没有神经调节,B项错误。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对点训练2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某一外界刺激后体内会发生下图所示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因此其含量能较长时间在血液中保持相对稳定B.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C.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相同D.下丘脑中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考点一考点二解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特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

13、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结合图示可知,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和糖皮质激素的受体。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2.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及其调节机理,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方法与步骤:第一步,取健康的雄兔15只并编号,给每只兔注射浓度适宜的含131I(放射性碘)的溶液5 mL。 第二步,定时测定每只兔甲状腺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第三步,3 d后,将15只兔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依次注射3 mL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等量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丙组作为对照组。 第四步,正常饲养,重复第二步的做法。实验结果:兔甲状腺放射性从高到低的次序是:甲组、丙组、乙组。实验结论:促甲状腺激素具有的作用。 体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能。 考点一考点二解析: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吸收到动物体内的碘元素集中在甲状腺,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到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