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教育学复习_第1页
总教育学复习_第2页
总教育学复习_第3页
总教育学复习_第4页
总教育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8总!1、 要避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以下误区误区一: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的基础,每个学生只有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教育,才算是接受了好的教育;另一方面,社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也得到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误区二: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2、是合格加特长。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没形成独特的个性误区三: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是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误区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答:这是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

3、师生关系”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因为学生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人们银耳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人;素质教育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独立人格。这种观点忽略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教师是教育实践的主题,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地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面试教育实践活动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题。这决定了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会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误区五: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买多上文体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他一方面体现了新

4、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误区六: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答:这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之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做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误区七:素质教育就会影响升学率 答:这种观点认为,素质教育整体就是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整体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这种观点的形成在于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

5、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签掉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们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案例分析: 数学课上,张老师正在按照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教学方法讲授长度的测量这一知识点,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王小天同学把手举得老高没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种方法,比你讲的方法,能更快地测出一段绳子的长度。”张老师的讲授被王小天突如其来的问题打断,学生们也都齐刷刷地转向王小天,张老师觉得很没面子,生气对对王小天说:“你坐下,你能想到什么好办法,及哦啊才上的方法是经过很多次验证的,我就不信你的方法还能比

6、教材上的好。”王小天一脸不好意思地坐下,心里很难过分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面试国家兴亡发达的不懈动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坚持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境。当学生有新的,哪怕是稀奇古怪的想法时,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基于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而不是像案例中的张老师,唯书是从,扼杀学生的创新净胜。第4章 教师与学生第1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1、 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1、 “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传递2、 “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

7、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知识3、 示范者角色(榜样) 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4、 “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角色5、 “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角色6、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 教师劳动的特点(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1)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2)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3)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1) 因材施教 必须灵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2) 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 (3) 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

8、 教师劳动的延续性和广延性1、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指时间的连续性2、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指空间的广延性(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1、 长期性 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2、 间接性 不直接创造财富,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结晶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学识和才能。(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1、 主体性 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2、 示范性 指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 教师的职业素养1、 对待事业: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廉洁从

9、教2、 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到:(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迁就、放纵或溺爱学生(2) 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学生的自由选择权,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3) 要全面关怀学生(4) 要关爱全体学生(5) 理解和宽容学生(6) 街坊学生(7) 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3、 对待集体:团结协作(1) 相互支持、相互配合(2)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 弘扬正气、摒弃陋习4、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1) 高度自觉,自我监控(2) 身教重于言传4、 教师的知识素养1、 政治理论素养2、 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3、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 必备的教育科学

10、知识5、 教师的能力素养1、 语言表达能力 (1) 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2) 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3) 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 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2、 教育教学能力(1) 善于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2) 善于组织课堂教学(3) 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3、 组织管理能力(1) 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2) 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4、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6、 职业心理健康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一下四个方面1

11、、 高尚的师德2、 愉悦的情感3、 良好的人际关系4、 健康的人格7、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型教师的过程。(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 专业理想的建立 2、 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3、 专业能力的提高4、 专业自我形成(2)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 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1) 加强教师教育(2) 制定法律法规(3) 提供经济保障2、

1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话应做的主观努力(1) 善于学习(2) 恒宇研究(3) 勤于反思(4) 勇于实践总之,要实现教师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需要教师个体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自主反思意识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参加各种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国家和政府应该为教师群体专业化创设一定的外部环境保障。第2节 学生1、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1、 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 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 学生有发展的需要3、 现代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

13、个别差异性等规律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 学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2) 学生是独特的人1、 学生是完整的人2、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 学生是责权主体第3节 师生关系1、 师生关系的内容(1)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竭诚授受关系1、 从教师和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授受者2、 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3、 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

14、促进学生自主发展(2)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1、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2、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是的友好帮助关系(3) 师生在社会道德上互相促进的关系2、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1) 专制型师生关系教师教学责任心强,但不讲究方法,不注意听取学生的意愿和与学生合合作;学生对教师只能唯命是从,不能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是被动的。(2) 放任型教师缺乏责任心和爱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任其自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怀疑、失望,对教师的人格议论,轻视。(3) 民主型师生关系教师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同学生交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广泛,独立思考,

15、和教师配合默契。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这是理想的师生关系类型3、 师生关系的作用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4、 良好师生关系的简历与发展(1)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 教师方面(1)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2) 教师的领导方式(3) 交换四的只会(4) 教师的人格因素2、 学生方面主要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自认为教师瞧不起自己的们就

16、会主动疏远教师3、 环境方面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2) 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5) 发扬教育民主(6)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7)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育教学过程中免试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做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耐新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政党要求,启发学生

17、自行改错。(8) 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其次学生也应作出相应的努力(1) 正确认识自己(2) 正确认识老师5、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1) 尊师爱生(2) 民主平等(3) 教学相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老师(4) 心理相容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民主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第5章 课程1、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1、 “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18、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3、 “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4、 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2)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校本课程的开发带给教师的不仅是挑战,更为其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是教师转发发展的有效途径1.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自主意识的提升2. 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3. 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4. 促进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5. 促进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选用的课程。由此可见,

19、校本课程是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进行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要注意把握好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不能因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影响了国家课程标准以内课程教学的正常展开。第6章 教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第1节 教学概述1、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他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2 教学本质与特点(1)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

20、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3)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 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和多样性的统一3 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教学在传承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青少年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对个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主要地位。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 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3、 教学

21、是学校驾驭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地位) 学校教育要坚持“教学为主,前面安排”的原则。4 教学的基本任务(科学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只能,体能,审美)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化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3.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5.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第2节 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的本质1、 教育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的过程2、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 教学过程以认识活动为基础,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2、

22、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1)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1、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2、 学生学习简介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 贯彻直接经验和简介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2)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深灰所需要的人才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3、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4、 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防止两种倾向(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

23、性规律)1、 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3、 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知识。掌握规律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空,才能完成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民财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们不能过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采用启发式教学,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1、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 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

24、习知识提供动力3、 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不能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强调传授知识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要相辅相成,有机结合3、 教学过程的结构1、 激发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积极性2、领会知识是中心环节。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3、 巩固知识 是必要环节4、 运用知识技能、作业等,知识迁移5、 检查知识作业、提问、测验等方式考察第3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 教学原则1、 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

25、品德教育;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体现教师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和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 直观性原则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教师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延时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 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

26、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来更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际当中;发扬教学民主5、 循序渐进原则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6、 巩固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组织好学生的复

27、习工作,教学学生记忆的方法;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过程来巩固知识7、 因材施教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极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也收到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制约、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都得以发挥8、 量力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反战,是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了解学生的发

28、展水平,从黄司机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2、 演示法、参观法、3、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 发现法5、 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信息技术常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webquest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第4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班级授课制的有点和不足(1) 优点1、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 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 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6、 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9、(2) 不足1、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作能力和世纪操作能力3、 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 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 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6、 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回割裂内容的整体性2、 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1、 适当缩小班级规模,是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2、 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3、 多样化的作为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4、 探索个别教学3、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 备课意义: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备课可加强教学的计划性,有利于教师重发发挥主导作用要求:(

30、1)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学号三种计划,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2、 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得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3、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反馈课外作业是可能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学苦练、克服困难的品质和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分量适宜,难以适度;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择性;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作业反馈清晰、及时4、 课外辅导5、 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

31、促进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校领导了解学校的教学情况;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学方针政策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检查方式:(1)平时考察。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单元测验等;(2)考试。考试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等进行做捷星检查是所用的一种方式,为了系统地检查和衡量所学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额情况学业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方向明确,要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创新,在评定中不仅要看到答案,而且要看思路,重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好课的标准)1、 目标明确,完成任务2、 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3、 方法适合,善“启”会“导”

32、4、 组织科学,具有教育机智5、 语言清晰,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整合6、 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1、 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 要使学生思维活跃3、 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 要是个别学生得到照顾第7章 德育1、 德育的意义1、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社会)2、 德育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儿童)3、 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教育目的)2、 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张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3、 德育功能1、 促进个体社会化2、 促进

33、个体自我完善3、 规范行为选择与个性发展方向4、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4、 德育任务1、 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第2节 德育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2、 理想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 劳动教育5、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6、 自觉纪律教育7、 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8、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第3节 德育过程1、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

34、方法这四个要素及要素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关系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他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应。德育过程的展开,就是要解决合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会不断将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从而完成德育任务3、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品德认识 情-品德情感 意-品德意志 行-品德行为(2) 德育过程是一个存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

35、德形成的基础。(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第4节 德育原则1、 德育原则1、 导向性原则 要有理想性和方向性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 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诱导、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诱,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德育发展现状,采取不同方法和措施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

36、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主义学生的个别差异4、 知行统一原则重视思想教育、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言行一致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5、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体制;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6、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要

37、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7、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简历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8、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求:教育者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有点和不足;要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9、 教育影响一致性的

38、连贯性原则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保持发展2、 德育方法1、 说服教育法2、 榜样示范法3、 陶冶教育法4、 实际锻炼法5、 品德修养法6、 品德评价法德育模式1. 认知模式2. 体谅模式 彼得.麦克菲尔3. 社会模仿模式4. 价值澄清模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1、 途径1、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 社会实践活动3、 课外

39、、校外活动4、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 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 班主任工作第16章 班主任工作第1节 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l 中学班主任的职责1 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 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任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3 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4 关心学生课外生活。5 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知道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6 负责联系和组织任课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可也负担7 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与有关奖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