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范文_第1页
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范文_第2页
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范文_第3页
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范文_第4页
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毕业论文设计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工程测量在桥梁中的应用摘 要桥梁是供铁路、道路、管线、车辆、行人等跨越河流、山谷、湖泊、低地或其他交通线路使用的建筑结构。交通的进步和发展,除了道路和铁路的建设,桥梁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假如没有桥梁,过河就必须依靠船只;遇到峡谷又必须绕道而行。如果建有桥梁接通河谷两岸或峡谷两侧,就方便多了。因此桥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为克服天然屏障而建造的建筑物,它是人类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和最美丽的一类建筑工程,它的发展不断体现着时代的文明与进步。本文论述了桥梁放样、桥梁施工测量以及技术要求、竣工沉降观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施工时要仔细分析图纸和点位坐标审核,用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进行桩

2、、承台、墩桩、桥面等的放样,之后要进行复测,桥梁施工测量中必须严格按照桥梁施工工艺流程,本文重点研究了桥梁竣工之后要进行沉降观测,这项工作是相当重要的,要进行观测点的设置,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当控制点密度不足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导线进行加密,并提出对导线和水准线的具体精度要求。由于设计单位的控制点一般要求距离是500600米左右,达不到工程施工放样的点的密度要求,有的地物变化使得点位不通视,原有点位位置不理想,要求加密导线,且要求精度与原设计相同,加密后对其成果报告进行内业审核和外业检查。这样才能确保加密的控制点和原有的控制点的精度要求一样。在以后的施工中,要对控制点进行周期性的复

3、测、联测,防止控制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沉降和偏移,为工程的放样和承台、桥墩的沉降观测提供可靠的数据,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不断建设,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有很多工作都需要侧量去完成很多任务,可见测量工作在桥梁建设当中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基础工作,它贯穿整个桥梁施工的全过程。关键词:桥梁;放样;复测;沉降观测 目 录摘 要i引 言11桥梁放样21.1放样21.1.1已知高程放样21.1.2极坐标放样21.2方向交会法31.3误差影响因素31.4平面控制网精度42桥梁施工测量52.1测量桩位交接52.2桩位复测52.3建立桥区控制网52.3.1平面控制测量52.3.2

4、高程控制测量62.4基础施工测量62.5墩、台施工测量62.6.上部结构施工测量72.7竣工测量73竣工沉降观测83.1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83.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83.2.1观测点的布置83.2.2观测频次93.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103.3.1水准基点的布设103.3.2工作基点布设103.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指标113.5观测精度133.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13总 结15致 谢16参 考 文 献17引 言桥梁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方面均符合设计要求。测

5、量工作在桥梁建设当中贯穿整个桥梁施工的全过程桥梁结构形式不断创新,施工现场复杂多变,构筑物精度要求越来越趋向一致,这就要求施工放样的外业尽量简单、减少对现场施工的干扰,放样点位之间不要有误差积累,严格复核,加强放样后的测量检核。这就需要在极细分析对比各种测量放样方法,进行必要的精度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桩、承台、蹲身的承载力不断加载,桥的沉降是避免不了的,控制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地面的部分沉降度会引起控制点的沉降和变化,因此,施工的过程中,要隔一定的周期对控制点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控制点的坐标位置准确。为以后的施工放样,施工中和竣工后的周期

6、性沉降观测提供准确的数据。如果在一个周期内得到的承台或墩身的数据有明显的变化,我们应该把数据及时的反映给设计部门,设计部门应该及时的对该桥的地质情况,承载力和地下水位等方面的部位进行勘察,分析从而获得问题的所在,及时的提出补救措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在一个周期内得到的数据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桥的性能安全可靠。1桥梁放样1.1放样在桥梁工作实践中,为了保证桥梁各部结构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更好地掌握和控制工程施工数量,测量人员需要不断地放样、检查、监控各部结构施工,内、外业工作量极大。施工放样的精度又关系着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近些年来,工程施工大多已采用项目法管理,人员精简,工程规模又越来越大

7、,如何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测量放样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其现实意义。选择合适的测量放样方法,养成严谨的复核习惯,建立严格的测量工作制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1已知高程放样桥梁工程中施工放样一般包括:已知距离的放样、已知水平角的放样、已知高程的放样和平面点位的放样。前两者的放样基本上是平面点位放样中的一部分,或就是其的另一种形式:两个点确定一条线段。已知高程的放样可以采用几何水准法,也可使用三角高程法,最好采用两种方法互相复核。1.1.2极坐标放样桥梁点位放样常用的放样方法有坐标放样法和极坐标放样法。极坐标法进行放样,就是置镜一控制点,后视另一控制点,输入放样点坐标或调整好方

8、位角后输入距离,即可放样出预定点位,并采用置镜另一控制点点进行复核,同时可实测相邻两工作线偏角和相邻墩台的交点距进一步检核。长度差值在 10mm 限差以内,拨角检测的横向偏差在 23mm 内时可以为定位正确,其误差可在邻近放样点内作适当调整。坐标放样法实际上是将计算公式固化到全站仪中,通过电子读数,直接带入公式计算得到坐标。在实践中,因放样前不知点位和坐标系在场地的走向,反而不如极坐标法来的方便和快捷。 x 轴和 y 轴偏差值的调整不如在指定方向上一定距离的移动来的方便和迅速。全站仪既可以使用坐标放样法,也可以使用极坐标放样法,显示的差异在于显示模式的不同,但预先准备的放样数据是不一样的,分别

9、是坐标和方位角(极角)加距离(极距)。这两种方法可以使用全站仪进行,也可使用经纬仪配合测距仪使用,后者在现场使用可编程的计算器中预见编好的程序,一样方便。施工放样须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先放样精度高的点,复核正确后,可以继续放样其他点,也可以利用先放样的点,再放样精度低一些的点。1.2方向交会法 以上分析的理论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情况,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能达到这种条件要求,不同的情况下对定位要求也不一样。譬如在桥梁施工测量中,用方向交会法定位水中墩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置镜点位于同一河岸桥中线上下游两侧的对称交会,另一种是置镜点位于桥轴线同一侧(即在桥轴线同一侧的两岸)交会,这两种情况下对

10、交会角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在第一种情况下,交会角在 90 ° 150 °之间比较适宜,在这个数值范围以外,定位误差会急剧增大。在第二种情况下,交会角在 30 ° 150 °之间应该是可行的,但从交会定点实际操作而言,交会角太大或太小,如为 150 °或 30 °时,因角度平缓或太尖,交会的示误三角形可能异常,定点发生困难。因此交会角选在 60 ° 110 °之间比较适宜。在实际施工测量中,用方向交会法定位重要结构位置时,一般用至少三个方向交会,以加强交会定位的可靠性,由于交会误差的存在,在交会点处,

11、会形成一个误差三角形。只要误差三角形的边长不超过规范要求,就取三角形的中心作为交会点,同时要反复交会几次,取其多次交会的平均作为最后的交会成果。在测绘仪器急剧发展的今天,使用交会法定位已经很少,但它还是有其自身的独到优势,在有些情况下,还是有它的用武之地。1.3误差影响因素 施工放线中还可运用经纬仪方向交会法、圆弧弦线支矩法、外控法等测量方法。 方向交会法放样在工程测量过程中经常使用,它具有施测方法简单方便,精度高等优点。特别是在不方便测距的情况下,如在水上施工中,水上目标固定困难,测距不方便,此时用方向交会法定位就显得方便快捷。 但与极坐标法或坐标法相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后者在外业方面的优点。

12、此外,后者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测量放样对现场施工的干扰。从内业精度上分析,极坐标法测设构筑物的测设元素(极角和极距),对于在同一个测站上所测设的各点,除后视定向误差(即导线点本身的误差、仪器安置误差、后视瞄准误差等综合影响的反映)外,各测点拨角和量距误差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测站所测设各点误差不积累、不传递,即点与点之间的误差是独立的。此外,极坐标法可以在导线点上直接放样构筑物中线点和构筑物边桩点,较之传统的放样方法减少了测设构筑物主要控制桩的误差、护桩的误差、恢复桩的误差、中桩测设误差等的影响。1.4平面控制网精度利用极坐标法或坐标法进行施工测量 , 可以解决了某些墩台轴线护桩难以测设的

13、问题 , 加快了外业工作速度 , 减少了外业工作的劳动强度。同时 , 这种方法还可以将整个大桥的所有墩位纳入同一个整体网中 , 避免了个别墩位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 实践表明 , 此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测量方法。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 )的 3.2.1 条要求:桥墩中心线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 15mm 。根据桥梁长度的不同,其相对中误差也不一样。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等级按桥长的不同分为五个级别的测量等级。表2.1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等级等级二等三角三等三角四等三角一级小三角二级小三角桥位控制测量5000m的特大桥2000-5000m的特大桥1000

14、-2000m的特大桥500-1000m的特大桥<500m 的大、中桥平均边长3km2km1km0.5km0.3km测角中误差± 1.0”± 1.8”± 2.5”± 5.0”± 10.0”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250000 1/150000 1/100000 1/40000 1/20000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120000 1/70000 1/40000 1/20000 1/10000注:测量精度高于放样精度,在放样后,需更换基站点和后视点对放样点进行测量,检核放样。2桥梁施工测量2.1测量桩位交接(1)交接桩工作一般由单位组织,设

15、计或勘察单位向施工单位交桩,施工单位应由测量负责人接桩。(2)交接桩应在现场进行,并附有桩位平面布置图、坐标和高程成果表等交接资料,交接桩后办理手续。(3)接桩时应检查桩位是否完好,交接桩数量能否满足定位测量需要,如果桥梁与在施工道路进行联测时,应在连接处向桥区外多交至少一个坐标点,以便于和道路进行联测,并根据现场通视情况,向相关单位提出补桩加密的要求。(4)接桩时应在现场进行桩位标记。(5)接桩后应及时进行桩位保护,必要时可采取混凝土加固、砌井、钉设防护栏杆等措施。2.2桩位复测(1)接桩后依据设计图纸和交桩资料进行业内校核,检查成果表中的各项计算是否合格。(2)控制桩的坐标复测应采用附和导

16、线测量方法,高程复测应采用附和水准测量方法。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控制桩的测量精度等级。(3)复测后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交桩单位联系解决,并向监理或建设单位提交复测报告,复测成果得到确认后方可使用。2.3建立桥区控制网2.3.1平面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地形、地貌和桥梁形状布设,小型桥梁可在原有导线网的基础上做适当加密形成桥区加密平面控制网,但应尽量形成直伸导线,以保障测量精度。特大桥、跨河桥或跨高速公路桥的平面控制网,可根据桥形和地形及施工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导线网。(2)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三角点、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gps点,均可作为桥梁工程的首级控制。(3)平面控制网通常采用导

17、线测量、gps测量和三角测量等方法测设。水平角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距离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并应选用与控制网精度要求相应的等级。2.3.2高程控制测量(1)首级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环形或附和水准路线,并与道路高程控制网联测。(2)2000m以上的特大桥 一般为三等水准测量,10002000m的特大桥为四等,1000m以下的桥梁为五等。(3)在多丘或山地不便于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其精度应满足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4)高程控制点应布置在土质坚实、控制点间通视良好,便于施测的地方,并定期复测。2.4基础施工测量(1)明挖基础的施工放样应根据墩、台平面控制点,按设计图纸

18、先测出墩、台位置控制线,再进行细部放样。(2)桩基放样应根据墩、台控制点用交会法进行定位。施工前应对各桩基分别定出十字控制桩,以便于施工控制中进行检验。(3)桩基础放样应根据墩、台控制点用轴线交会法进行定位。施工前应对各桩基分别定出十字控制桩,以便于施工过程中进行检验。(4)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平面位置应用极坐标法或角度交会法进行检测。采用角度交会法测量时角度角应尽量接近60°同时,必须用三个控制点进行交会。桩基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控制可采用十字高程桩 控制。(6)在水准测量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沉井下沉前的高程测放和在下沉过程中的监控一般采用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2.5墩、台施工测量(1)墩、

19、台施工放样采用借线法投测轴线控制线,也可用极坐标方法或角度交会法进行施工放样。(2)墩、台高程控制测量采用附和水准测量方法,高差较大时用钢尺悬吊法配合观测。(3)墩、台垂直度可采用经纬仪、铅直仪或垂法线进行控制。(4)桥梁墩、台平面定位控制应根据桥区 平面控制网,在墩、台的轴线上布设控制点。也可直接用桥区控制点作为墩、台定位的控制点。(5)桥梁墩、台高程控制点一般采用桥区高程控制网上的控制点。(6)桥梁墩、台定位一般采用极坐标等方法,定位后应对墩台实际位置与设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校核。(7)墩、台定位控制点测设后应绘制平面控制桩定位图,标注点号及与墩台各部位的数据关系 。2.6.上部结构施工测量(

20、1)垫石的施工放样一般先根据轴线控制点测设梁台中线和墩柱中心点,检查同一梁台的跨距,符合设计要求后再根据梁台中线和墩柱 中心点进行垫石放样。(2)上部结构施工前应根据墩(台)的垫石(支座)中心检查 跨度和全长,并复测支座顶面的高程和 平整度。 (3)桥梁护栏安装前应根据桥梁中线进行放样,分别弹上护栏边线或控制线。沿护栏边线测设高程点,直线段点间距10m测设一点,曲线段点间距25m。根据测设的高程点控制护栏顶面的安装标高。(4)桥面铺装前应复测桥梁中线的高程,并在护栏内侧的立面上测设桥面标高控制线。2.7竣工测量(1)竣工测量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进行。(2)竣工测量完成后,由

21、承接竣工测量的单位编制竣工测量成果报告书,由建设单位留存并报送规划部门。3竣工沉降观测3.1沉降观测细则依据的规范、技术标准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99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2沉降变形观测内容京沪高铁江苏境内丹阳至昆山特大桥的观测范围内容主要是墩台的沉降观测和梁体变形。3.2.1观测点的布置墩台沉降变形观测点按照图纸要求设

22、置承台测标志。承台观测点布置2个,分别在左侧小里程角上与右侧大里程角上。台身观测标设置4个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桥台沉降观测标布设见图3.1;墩身观测标设置2个在墩身两侧,高出地面1米.桥墩沉降观测标布设见图3.2。 图3.1 桥台沉降观测标布置图 图3.2 墩身侧面图及基础平面图3.2.2观测频次表3.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首次观测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临时观测点取消预制梁桥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表3.2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23、续)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完工 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墩台沉降观测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3.3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3.3.1水准基点的布设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工程测量规

24、范的要求。本段基准点是使用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水准点共6个,水准基点为设计院布设。3.3.2工作基点布设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要求,在设计院提供的水准基点间进行工作基点加密,工作基点利用cp、cp点和加密四等导线点作为工作基点共43个,工作基点的间距沿线路纵向200m左右布设。工作基点埋设标准参照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cp级控制点埋设,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见图3.3;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见图3.4。图3.3 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布设示意图注:1盖;2砖;3素土;4贫混凝土;5冻土线图3.4 工作基点埋设示意图(单位:mm)3.4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

25、术指标根据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京沪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及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技术要求确定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如表3.3表3.6所示。表3.3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三等1.00.30.6n0.8nds05,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表3.4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准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m)限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

26、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1.02.06l4l4l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表3.5 二等水准测量仪器主要技术要求等级仪器类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数字数字数字数字二等dsz1ds13且501.56.02.8且0.552次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几何法数字水准仪视线高度的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许到2.85m,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表3.6 垂直位移观测点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27、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二等±1.0±0.5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0.60n3.5观测精度根据图纸要求、施工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确定京沪高铁江苏境内丹阳至昆山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精度按照二等水准观测要求进行,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1mm,读数取位至0.01mm。3.6沉降观测实施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沉降变形观测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

28、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2)沉降变形观测网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水准工作基点每6个月复测一次。(3)水准仪使用拓普康dl101c型仪器,配备2m及1m铟瓦水准标尺,且仪器及水准标尺均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定期向有关法定的检定机构进行检查,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

29、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4)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对于数字式水准仪,进行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达到仪器预热的目的。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6)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 m(电

30、子);前后视距累积差6.0 m(电子);视线高度0.5m(电子);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 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 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dl101c水准仪,读记至0.01mm(读数)及1mm(距离)。(7)观测时,奇数站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偶数站按前-后-后-前的顺序进行,返测时相反。(8)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除路线拐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一般为接近一条直线。(9)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5kg重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

31、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10)每次测量时,同时记录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11)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12)确保各种原始测量记录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字齐全,并妥善保存。 (13)数据处理时,闭合差、中误差等均满足要求后进行平差计算,主水准路线要进行严密平差,选用经鉴定合格的软件进行。 (14)为保证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初始值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对沉降观

32、测组人员进行了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观测组人员要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总 结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让我在毕业之前对这三年所学的测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核。虽然设计当中遇到诸多困难,但我还是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任务。毕业设计使我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这给我的学习生活中敲了警钟,树立了标杆。不足是难免的,收获也是有的。通过设计进一步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测量计算和施工放样的能力,给我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测量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桥梁工程施工测量步骤、工程测量技术在桥梁施工放样中的技术要求、竣工沉降观测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控制网的布设要按照布设原则及形式,准确选定每一个控制点,并要进行复测。在桥梁的放样和沉降观测中要遵循有关规定,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