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材课件《列子》一则_第1页
最新教材课件《列子》一则_第2页
最新教材课件《列子》一则_第3页
最新教材课件《列子》一则_第4页
最新教材课件《列子》一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列子列子一则一则作者简介作者简介v 列子,列子,战国战国前期思想家,是前期思想家,是老子老子和和庄子庄子之外的又一位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v 列子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基本上则以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基本上则以寓言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这些神话、寓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言故事和哲理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光芒。 伯牙是伯牙是春秋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晋国晋国的上大夫,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春秋时著

2、名的琴师,擅弹古琴古琴(是琴不是(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作曲家曲家,被人尊为,被人尊为“琴仙琴仙”。 v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楚国(今湖北武汉(今湖北武汉汉阳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的樵夫樵夫。历史上记载。历史上记载俞伯牙俞伯牙在在汉江汉江边鼓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子期死后,俞伯牙俞伯牙认为世上已

3、无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知音,终身不再鼓琴。终身不再鼓琴。 鼓琴觅知音鼓琴觅知音 俞伯牙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俞伯牙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种种色色,晋国晋国无知音,还有无知音,还有外国。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外国。他抱琴回土生土长的楚国,一来为晋国晋国求贤,二来寻找求贤,二来寻找知音知音,那天,他把那天,他把官船官船弯到弯到汉阳汉阳的一座山坡下,面对的一座山坡下,面对汉江汉江弹起弹起“高山流高山流水水”的的曲子曲子,曲还冇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曲还冇弹完,一根主弦陡然绷断。伯牙晓得弦断得蹊跷,必有跷,必有知音知音到。你说那到。你说那知音知音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

4、公子,是个么样的人咧?他不是豪门公子,也不是也不是一介书生一介书生,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偏偏是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山野野樵夫樵夫钟子期。他听到钟子期。他听到俞伯牙俞伯牙弹的弹的“高山流水高山流水”,心合,心合琴声琴声跳,斧跳,斧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随琴声舞,不想,一板斧劈断一根大树枝,主弦就绷断了。 俞伯牙俞伯牙有意在有意在官船官船上大声感叹:上大声感叹:“为何荒野回声大?为何荒野回声大?”山林中,山林中,钟子期高声回答:钟子期高声回答:“只因山高只因山高流水流水长!长!”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伯牙重整断弦,再弹一曲,子期

5、合唱: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伯牙也不理会,又弹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赞唱:“美哉汤汤乎,志在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流水!”伯牙一听,伯牙一听,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直伸大指甲,忙把子期请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谈音论律,八拜为交。伯牙八拜为交。伯牙37岁,称兄,子期岁,称兄,子期27岁,为弟。岁,为弟。 钟子期去世后,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己的知音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

6、,终生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v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为,为中国十大古曲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巍巍乎志在高山”和和“洋洋乎志在流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伯牙惊道:“善哉,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水之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比喻比喻知己或知音知己或知音,

7、也,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原是古琴曲,现多为古比喻乐曲高妙。此曲原是古琴曲,现多为古筝弹奏。筝弹奏。 伯牙伯牙善鼓琴,善鼓琴,钟子期钟子期善听。善听。伯牙鼓琴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8、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哉?”注释注释v得:领会,听得出。得:领会,听得出。v卒:通卒:通“猝猝”,突然。,突然。v操:琴曲。操:琴曲。v逃:隐藏。逃:隐藏。v志:志趣,心意。志:志趣,心意。v伯牙善鼓琴,善:擅长伯牙善鼓琴,善:擅长,善于。善于。v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好啊”。v峨峨:高耸的样子峨峨:高耸的样子v洋洋:宽广的样子洋洋:宽广的样子v鼓:弹奏鼓:弹奏翻译v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伯牙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伯牙弹

9、琴时,心里向往登高山。钟子期说:弹琴时,心里向往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好啊!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伯牙又向往流水。钟伯牙又向往流水。钟子期说: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长江黄河!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长江黄河!”凡是伯牙所想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伯凡是伯牙所想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伯牙在牙在泰山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下。心里悲愁,就拿琴弹了起来。起先弹山岩下。心里悲愁,就拿琴弹了起来。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于奏

10、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是放下琴,感叹地说:“您的听力好啊,好啊!您的听力好啊,好啊!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过您的听力呢?过您的听力呢?” 1、伯牙如何、伯牙如何“善善”鼓琴,钟子鼓琴,钟子期又如何期又如何“善善”听?听? v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高山流水觅知音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

11、今广为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的“知音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知音”的理解。的理解。 v“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v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3、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今天。今天“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v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多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关于古今交友的成语、古代名言关于古今交友的成语、古代名言莫逆之交;莫逆之交; 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