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耦合电感及变压器-答案01_第1页
第七章 耦合电感及变压器-答案01_第2页
第七章 耦合电感及变压器-答案01_第3页
第七章 耦合电感及变压器-答案01_第4页
第七章 耦合电感及变压器-答案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题7-1 题7-1图所示电路中,f=500Hz,电压表V的读数为31.4V,电流表A的读数为1A,求互感系数M。题7-1图【例6】 已知图7-13中,f=500Hz,电压表V的读数为31.4V,电流表A的读数为1A,求互感系数M。图7-13解 所以 7-2 电路如题7-2图 (a)、(b)所示,写出端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 (a) (b)题7-2图例 7-1 电路如图7-6 (a)、(b)所示,写出端口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式。 (a) (b)图7-6 例7-1 图解 图7-6(a)所示电路,两线圈端口的电压与电流均为关联参考方向,故互感部分均为正;电流从标有“”的端子流入,因此数值为的互感电压,

2、其“+”极性端位于第一个线圈的同名端处,即标有“”的端子上;同理,电流感应到第二个线圈的互感电压,其“+”极性端位于电流流入端子的同名端处,所以有,对于图76(b)所示电路,第一个线圈的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故其自感电压表达式前取“+”, 互感电压的“+”极性端是在与电流流入端的同名端处,即“”端子处,故其互感电压表达式前取“”;第二个线圈的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故其互感电压表达式前取“”,故互感电压的“+”极性端是在与电流流入端的同名端处,即没有标“”的端子上,故互感电压表达式前取“+”。于是,若互感线圈是处在正弦交流稳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关系式可以用相量形式表示 (713)自感

3、电压、互感电压前取“+”还是取“”,须根据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两线圈的同名端关系确定。7-3 题7-3图所示电路中中, A,求。题7-3图【例8】 已知图7-15中, A,求。图7-15解 7-4 题7-4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的角频率为,求。题7-4图【例1】 在图7-6电路中,电源的角频率为,求。解 用消去互感法,将图7-6的电路等效为图7-7的电路。则为 图7-6 图7-77-5 题7-5图所示电路中,为已知,求Zab。题7-5图【例2】 在图7-8中,为已知,求。解 用消去互感法得 图7-87-6 题7-6图所示电路中,U=20V,L1=6mH,C=200F,L2=3mH,L3=7

4、mH,M=2mH,电流表的A1读数为零,求电流表A的读数。题7-6图【例4】 在图7-10中,U=20V,=6mH,C=200F,=3mH,=7mH,M=2mH,电流表的A1读数为零,求电流表A的读数。图7-10解 和C发生并联谐振和部分可去耦等效,但因,可直接用互感线圈串联分压求。令 ,A的读数为25.7A。7-7 题7-7图所示电路中,已知a、b间的开路电压V,试求、题7-7图图14-28所示电路中,已知、间的开路电压,试求、 解 令 ,图14-28 试题1图 7-8 题7-8图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V,欲使uS与i同相位,求电容C的值。题7-8图2. 图14-29(a)所示正弦稳态电路中,

5、欲使与同相位,求电容的值。图14-29 试题2图解 电路的相量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耦合电感已用去耦等效电路取代。电容右侧电路的输入阻抗为 欲使与同相位,应有,7-9 题7-9图中,已知,,求。题7-9图【例19】 如图7-27中,已知,,求。解 此题有多种解法,现用去耦等效解,如图7-28。 图7-27 图7-287-10 题7-10图所示电路,已知,求电流和。 题7-10图例7-6图7-26所示电路,已知,求电流和。 图7-26 例7-6图()解耦合系数所以,该变压器为全耦合变压器,用理想变压器描述的等效电路如图7-27(a)所示,其中理想变压器的变比 图7-27 例7-6图()将副边电阻

6、变换到原边后的等效电路如图7-27(b)所示,由此电路求解得 所以 7-11 求题7-11图所示电路中电流、和次级回路获得的功率P2 。题7-11图例 6.3 -2 求图 6.3 -4(a)所示电路中电流 和次级回路获得的功率P2 。图6.3-4 例6.3-2电路图解 解法一 图 6.3 -4(a)所示电路的次级等效电路如图 6.3 -4(b)所示。 解法二 用网孔分析法计算。设网孔电流 、 如图 6.3 -5 所示。图6.3-5 网孔法分析空心变压器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方程如下 解方程得 即 7-12 求题7-12所示电路中的、和。题7-12图例6.4-2 试求图6.4-4(a)所示电

7、路中的 、和 。 图6.4-4 例6.4-2电路图解 利用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得到如图所示电路。7-13 题7-13所示电路中,已知V ,求。题7-13图【例9】 在图7-16中,V ,求。图7-16解 7-14 题7-14图所示电路,已知正弦电压源,欲使16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理想变压器的变化n应为多少?并求最大功率。题7-14图例8.3 -1 电路如图8.3 -2(a)所示,已知正弦电压源,欲使16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理想变压器的变化n应为多少?并求最大功率。 (a) (b) 图8.3 -2 例8.3 -1图解 先用戴维南定理计算a、b两端左边部分的电路等效电路。a、b两端左边部分的

8、开路电压为 a、b两端左边部分的等效电阻为 又由于a、b两端是理想变压器的原边输入端,所以,从理想变压器的原边看进去的等效电阻为 所以,图8.3 -2(a)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8.3 -2(b)所示,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当时,R上的最大功率,也就是16负载电阻获得最大功率,即 =2故变化为 n=0.354这时的最大功率为 7-15 列写题7-15图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题7-15图例 8 -6 列写图8-23(a)所示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a) (b) 图8 -23 例8 -6电路图解 从图中3个电感的同名端标记可以判断和有磁耦合,和也有磁耦合,所以互感电压情况比较复杂。可以选择用受控电压源

9、表示互感电压的方法,得到图(b)所示等效电路。要注意各电流与同名端以及所产生的互感电压的极性关系。其中支路中有两个受控电压源,因为和中的电流会在此产生互感电压。图(b)所示等效电路中各电感已是相互独立的了,可以直接按所设的网孔电流列出方程,其中 经整理可得 7-16信号源电压 =6V,内阻=100,扬声器电阻=8。求:(1)扬声器直接接在信号源上所获得的功率;(2)为使扬声器获得最大功率,在信号源与扬声器之间接一理想的变压器,求此变压器的变比,并求扬声器获得的最大功率。【例7.7】信号源电压 =6V,内阻=100,扬声器电阻=8。求:(1)扬声器直接接在信号源上所获得的功率;(2)为使扬声器获

10、得最大功率,在信号源与扬声器之间接一理想的变压器,求此变压器的变比,并求扬声器获得的最大功率。 解:(1)扬声器直接信号源上,如图721(a)所示,获得功率为 mW (a) (b) (c) 图721 例7.7图 (2)扬声器经过理想变压器家在信号源上,如图721(b)所示,次级阻抗在初级的折合阻抗为 初级等效电路如图721(c)所示,因为理想变压器不消耗功率,所以,折合阻抗所吸收的功率计,即为负载(扬声器)获得的功率。因此,当 也即 此时扬声器获得的最大功率 mW7-17 题7-17图所示电路,已知=,=5,j=j4,=5+j,求理想变压器次级电流和负载吸收的功率。题7-17图【例7.8】图7

11、22(a)所示电路=,=5,j=j4,=5+j,求理想变压器次级电流和负载吸收的功率。 (a) (b) 图722 例7.8图 解:折合阻抗 作出初级等效电路,如图722(b)所示,其中 所以 A由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 =A负载获取的功率 W7-18 求题7-18图所示电路的电压比。题7-18图3. 求图 14-30所示电路的电压比u2/us。 图14-30 试题3图解 7-19 题7-19图所示电路中,已知,g=3S,求变比n。题7-19图【例5】 已知图7-11电路中,g=3S,求变比n。图7-11解 将图7-11等效为图7-12。 图7-12列方程组得出 ,解出验证两个解都符合。注意不能用在a、b端接上一个的电阻,然后从理想变压器原边两端往左看进去的电阻为的办法列方程求解,这是不可逆的。7-20 题7-20图所示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稳态相量模型电路,负载阻抗ZL可任意改变,问ZL为多少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PLmax,并求出该最大功率。题7-20图如图2.10-20(a)所示含理想变压器的正弦稳态相量模型电路,负载阻抗可任意改变,问为多少时其上可获得最大功率,并求出该最大功率。 (a) (b) (c)图2.10-20解 将负载断开,设端口开路电压,如图2.10-20(b)所示。由图可知 (1)又依靠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