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_第1页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_第2页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_第3页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_第4页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来源:作者:合同法通过后,关于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制度,在解释上出现分歧,特撰本文与理论和实务界 同行讨论。讨论第五十一条无权处分制度, 须从本法关于买卖合同的定义说起。本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 “买卖合 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 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此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 关于买卖合同的定义,有重大区别。该条规定: “称买卖者,谓当事人约定一方移转财产权于他方,他方支 付价金之契约。 ”区别在于:我国台湾民法将买卖合同定义在“约定” ,即学说上所谓“负担行为。 ”负担行 为指发生债权债务的行为,即债权行为。与之相对的是“处分行为” ,

2、指直接发生权利变动的行为,即所谓 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按照台湾学者的解释,该条系采德国民法严格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立法理 论,买卖合同性质上属于债权行为,仅发生当事人间的债权债务,要发生标的物所有权移转,另须由双方 就所有权移转达成物权合意,即区别于买卖合同的物权合同。鉴于我国大陆学者通说,不采德国民法关于 物权行为的立法理论,及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将所有权变动作为合同的直接效力,因此合同法第一百三十 条关于买卖合同的定义,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一体把握,将处分行为纳入债权行为之中,视标的物所有 权变动为买卖合同直接发生的效果。此与法国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的立法思想是一致的。与买卖合同的定义相

3、应,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五条 规定:“移转标的物所有权是出卖人的义务。 ”依据该条,买卖合同不仅产生出卖人交付标的物的义务,还 产生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移转所有权,直接依据买卖合同,而不须在买卖合同之外,再有什么关于 所有权移转的合意即物权行为。既然买卖合同的效力包括了标的物所有权移转,则当然要求出卖人对出卖之物有处分权。因此,第一 百三十二条规定,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处分权。不属于出卖人所有且出卖人无处分权 的物,不构成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换言之,合同法立法思想,不承认出卖他人之物的合同的效力。这与拍 卖法第六条的规定是一致的。该条规定: “拍卖标的应当是委托人所有或者依法可以

4、处分的物品或者财产 权。”法律不允许出卖他人之物, 是为了维护财产的静的安全。此与法国民法典第一千五百九十九条的规定 相同。该条规定: “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买卖,无效。 ”违反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二条,即属于无权处分行为。 如果对一百三十二条作反对解释,无权处分行为本应无效,似无专设规定的必要。但考虑到经济生活本身 的复杂性,虽然属于无权处分,如果权利人追认或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没有理由强使其无效。故设第 五十一条规定无权处分制度。合同法第五十一条之拟定,也曾参考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民法的规定。德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五条 规定:“( 1)非权利人对标的物所为的处分,经权利人事先允许者,也为有效。(

5、2)前项处分如经权利人事后追认,或因处分人取得标的物时,或权利人成为处分人的继承人而对其遗产负无限责任时,为有效。 ”我 国台湾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 “(1 )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所为之处分,经有权利人之承认始生效力。(2)无权利人就权利标的物为处分后,取得其权利者,其处分自始有效。”德国民法典和我国台湾民法的上述条文,通常被解释为“处分行为有效” ,以区别于“买卖合同有效” ,在权利人未追认的情形,仅“处 分行为无效” ,而“买卖合同” 的效力不受影响。 这是以严格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的立法理论为根据的。 如前所述,合同法不采该立法理论,而对买卖合同一体把握,将处分行为包含在债权合同之

6、中,因此第五 十一条不称“处分行为有效” ,而规定为“合同有效。 ”依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出卖他人之物,权利人 追认或者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有效;反之,权利人不追认并且处分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 合同无效。这里说的无效,不是处分行为无效,而是无权处分的合同无效,即买卖合同无效。不能解释为 买卖合同有效,仅处分行为无效。有的学者作这样解释,实际上是以债权合同与物权行为、负担行为与处 分行为的区分为根据的,与合同法立法思想不符。 这里牵涉到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七条所规定的物权变动与其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该原则所说原因行为, 当然是指债权行为,如买卖合同;所说物权变动,是指物权变动的事实,

7、非指物权变动的合意或物权行为。 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立法思想,不采德国民法关于物权行为独立性与无因性的理论,将物权变动作为债权 行为的法律效果。因此,所谓区分原则,只是在此前提之下,对作为原因行为的债权合同的生效条件及生 效时间,与作为债权合同法律效果的物权变动事实的发生条件与发生时间,加以区分。按照区分原则,买 卖合同的生效,与买卖合同生效后所发生效果的标的物所有权移转,应予区分并依不同规则:买卖合同自 成立生效,标的物所有权依公示方法,动产依交付移转、不动产依登记移转。这与合同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关于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基本规则, 是一致的。 该条规定:“标的物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

8、, 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其中所谓法律另有规定, 指不动产所有权依登记移转。 所谓 当事人另有约定,指保留所有权的买卖合同。与无权处分制度有关的一个重要制度,是善意买受人的保护,即善意取得制度。无权处分制度规定在 合同法,仅解决无权处分合同有效无效的判断问题,善意取得制度将规定在物权法,解决善意买受人的保 护问题。合同法建议草案曾经将两种制度联系起来,关于无权处分的条文草案规定: “权利人不追认,处分 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的,合同无效。但其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修改中考虑到善意买受人的保护, 即善意取得制度,属于物权法制度,应当在物权法上作完整的规定。因此将无权处分

9、条文的但书删除。物 权法草案建议稿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善意取得的一般规则: “基于法律行为有偿受让动产且已占有该动产的 善意受让人,即使让与人无处分权,仍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第一款) 。受让人在受让动产时不知让与人无 处分权且无重大过失,为善意(第二款) 。第一款所称动产,以法律许可者为限(第三款) 。”第一百四十六 条规定占有脱离物的特别规则: “受让的动产若系被窃、遗失或其他违反本意而丧失占有者,所有人、遗失 人或其他有受领权之人有权在丧失占有之日起1 年内向受让动产的人请求返还 (第一款)。但前款动产若系由拍卖、公共市场或经营同类物品的商人处购得,非偿还受让人支付的价金,不得请求返还(第二

10、款) 。第 一款所称动产若系货币或无记名有价证券时,不得请求返还(第三款) 。”因此,判断无权处分合同之是否 有效,应当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在无权处分合同无效的情形,判断权利人可否从买受人取回标的物, 应当依据善意取得制度。与此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第五十一条无权处分制度如何与第一百五十条关于权利瑕疵担保的规定相 协调?第一百五十条规定: “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可能出现第三人向买受人主张权利的情形,大概有四种:其一,出卖他人之物; 其二,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卖共有物;其三,出卖抵押物;其四,出卖租赁物。在第一种情形,出

11、卖他 人之物,属于第五十一条所规定的无权处分行为。依照该条规定,买卖合同成立后,如果权利人追认或者 处分人取得处分权的,买卖合同自始有效,不发生权利人(第三人)向买受人主张权利的问题;如果权利 人未追认且处分人事后也未取得处分权,则买卖合同无效,可能发生权利人(第三人)向买受人主张权利 的情形。这种情形,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如果买受人属于善意,则自交付时已经取得标的物所有权, 原权利人已经丧失权利,自无适用第一百五十条权利瑕疵担保规定的余地。如果买受人属于恶意,则不能 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而权利人可依对标的物的所有权行使取回权,从买受人处取回标的物。鉴于买受人属 于恶意, 即订立买卖合同时已知

12、出卖人无处分权 (存在权利瑕疵) ,因此买受人也不享有第一百五十条规定 的权利瑕疵担保请求权。可见,出卖他人之物,属于第一百五十条但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情形。在 第二种情形,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卖共有物,出卖人为共有人之一,不属于无权处分,不适用第五十一 条的规定,买卖合同应当有效。只是因为存在权利瑕疵,当他共有人向买受人主张权利时,出卖人应当依 据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对买受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合同法草案第三稿,曾经将未得 他共有人同意而出卖共有物与无权处分行为一并规定,而后面的草案将其删去,说明立法思想有所修正, 认为共有人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卖共有物,不属于无权处分。因

13、此,未得他共有人同意而出卖共有物,属于存在权利瑕疵,应当适用权利瑕疵担保制度。第三种情形,出卖抵押物,抵押权人可能行使抵押权, 扣押、拍卖标的物,显然应当适用第一百五十条,由出卖人对买受人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第四种情形, 出卖租赁物,依据第二百二十九条买卖不破租赁的规则,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买受人不得以所有权对抗承 租人的权利。如果买受人于订立合同时属于善意,即不知标的物已经出租,当然可以依据第一百五十条向 出卖人主张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由此可见,第五十一条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与第一百五十条关于权利瑕 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并无冲突。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合同法 51 条的效力,通过对国内学者的各个观点

14、分析,得出了自 己的结论。 其次,对实践中容易发生混淆的问题, 即无权处分,无权代理和善意取得分别论 述,给我们解决此类案例提供了依据。关键词:无权处分 无权代理 善意取得0 引言合同法第 51 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 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 该合同有效”。 此条在法学上被称为法学的精灵,对于此条 的争论众说纷纭。在现实生活当中常常出现无处分权人利用合同擅自处分他人财产的行为, 如何对待这些合同的效力, 这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必须予以回答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合同 的法律效力问题,保护合法权利人的利益,很有必要在统一的合同法对此作出规定。但是, 在我国合

15、同法上,却依然是空白的。这就对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此条带来很大的困难。 我认为要应用好此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入手:1 无权处分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此方面:有的学者倾向于有效说,有的学者倾向于无效说,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是效 力待定。当然,不同的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得出的结论有很大的不同。对于这个问题,我认 为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其有效或无效, 亦或效力待定。 一种规则的设定, 总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像本条的规定,我认为应该灵活的来看待,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效力应该是不确定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种效力说法存在的合理依据。第一种是无效说。学者认为合 同无效的理由主要为行为人主体不适格, 其没有处分财产

16、的权利。 这种观点的目的主要是为 了保护真正权利人的利益。这与罗马法上确立的“任何人不得将大于自己的权利让于他人” 的原则是一致的, 其侧重于保护权利人财产静的安全, 这在现代交易频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 件下已经不合时宜。第二种是把此条定义为有效说,无权处分人与买受人之间的以转让无权处分物为标的 的合同,其效力状态不取决于合同关系相对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权利人)。 合同的法律效 力,原则上应局限在合同当事人之间, 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所决定的。 由于合同能否正常履 行也可能受到第三人的影响, 因此, 为了保证合同的履行, 也应当使合同具有排斥第三人非 法干预和侵害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来讲, 合同应

17、该是有效的。 况且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不受 转让标的物处分权有无的影响, 在其满足了合同生效的条件且没有无效的法定原因时, 其就 已经确定的在当事人之间生效了。正是基于此观点,很大一部分学者持有效说。持效力待定的学者认为,现代民法理念由过去注重“静的安全”保护向注重“动的安 全”保护转变, 合同作为交易的基本形式,维护其效力对于建立整个交易秩序意义重大。所 以不能简单的认为其有效或无效。其实, 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特点,即:效力待定状态 和无效之间是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这只能使得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成为一个超时空的法律 悬念。 另外,若权利人知道后明确表示拒绝追认, 则合同就应该成为确定无效,

18、即使将来无 权处分人取得处分权也无法再发生效力,显然也不太妥当的。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其效力是怎样的。应该具体到实际的交易中 来分析。无权处分, 即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在无权处分场合, 当然应该保护真正的 权利人的利益, 这是社会经济秩序的一个根基。但是,在保护财产关系静态安全的同时,也 出现了如何对待财产关系的动态安全, 即交易安全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 市场经济发达的国 家已不再单纯地奉行 “所有权高于一切” 的法则, 而将保护交易安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 律价值来追求。因而,在应用合同法第 51 条时,应同时注意保护所有权与保护交易安全这 两方面的要求。因此,我认为

19、对于 51 条的效力的认定应该区别对待:在第三人是善意的情 况下, 应该认定为有效; 当第三人是恶意的时候, 则合同的效力完全由原权利人来决定,即 效力待定。2 无权处分,无权代理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适用 什么情况下可适用合同法第 51 条,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学界观点不一。我认为, 处理这个难点,首先应注意区分无权处分和无权代理。无权处分行为与无权代理是不同的。 狭义的无权代理都是指未获得授权而从事某种行为, 都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表 现在 :一方面,无权代理是指无权代理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无权处分则是指无 权处分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例如甲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出卖

20、乙的物品给丙, 如果甲是以乙的名义出卖的, 构成狭义无权代理; 如果甲是以自己的名义出卖的, 则构成无 权处分。简单的说就是共有人擅自以其他共有人或全体共有人的名义处分共有物的,属无权代 理行为,并应根据买受人的状况判断是否成立表见代理,在法律适用上按合同法第 48 条、第 49 条的规定处理。若共有人擅自以自己的名义处分共有物,则应定性为无权处分, 在视第三人的主观态度适用合同法第 51 条规定处理。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让与人于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的 动产交付与买受人后, 如买受人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 则其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原动 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21、由于善意取得以让与人无处分权为要件, 因而与无权处分关 系密切。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如果相对人是善意的,则要进一步考虑是否符合表见代理的构 成要件。 如果确已构成表见代理, 则此种无权代理行为将直接对本人发生效力, 但是相对人 的善意只是表见代理构成的一个要件, 而不是全部的要件。 在无权处分人无权处分他人的动 产时,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 则可以根据善意取得制度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权利。 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时,相对人是否具有善意是决定该制度能够被适用的决定性要件。善意取得制度只有满足下列条件时才得以适用。其一,受让人取得的标的物仅限于不 以登记为物权变动生效要件的不动产;其二,受让人经

22、由交易从转让人处取得财产;其三, 交易行为须为有效行为;其四,处分人没有处分权;其五,受让人需取得不动产的占有;其 六,受让人善意。具体来讲,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之关系存在以下几种情况:2.1 受让人尚未占有动产的情况下,无论第三人是善意还是恶意,善意取得制度的构 成要件均得不到满足, 因而不得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三人为保护其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得 拥有向无权人主张违约责任或缔约过失责任之权利。2.2 动产已交付第三人占有但第三人为恶意时,由于第三人之恶意,其与无权处分人 之间的交易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为无效行为。第三人也不得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动产所有 权。2.3 动产已交付第三人且第三人善意的

23、情况下,第三人是否一定可依善意取得制度取 得动产所有权呢?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一定可以善意取得, 另一种观点认 为只有在第三人支付对价时才可善意取得。 笔者持第二种观点。 善意取得制度的制定重在保 护交易安全,保护相对人的利益,是一种动态的形式。它在我国归属于物权法的领域。 而无 权处分则注重于保护静态的安全, 在我国属于债权的范畴内, 它一般是规定在总则中。 在实 际案例中我认为假若二者发生冲突时,则应该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即应适用善意取得。3结束语总之,合同法第 51条的规定仍有很大不足,我们必须从现代民法保护交易安全 的理念出发,为该条设定一个合理的适用范围,以减少无权

24、处分与其它法律制度的冲突与竞合,使民法体系更加趋于和谐一致。参考文献:1 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荣泰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印刷1979年版,第143页.2 韩世远.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人民法院报1999年11月23日.3 崔建远.新合同法若干制度及规则的解释与适用,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4 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4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页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 51条,人民法院报2000年1月8日。6 葛云松.论无权处分,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 21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 公司,2001年,第214、215页7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25、社,年版作者简介:马婧婷(1983-),女,河北省磁县人;河北经贸大学09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我国民法通则未就无权处分行为设立规定,这是法律漏洞。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这是我国立法首次规定无权处分问题,意义重大。然而条文规定较为简单,时下流行的学理解释认为无权处分所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未定,所以该问题仍有澄清的必要。无权处分,即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财产,其类型可以包括出卖他人之物、出租他人之物、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或其他权利负担、共有人未经其他共有人同意而处分共有财产等。在无权处分场合,当然应

26、该保护真正的权利人的利益,这是社会经济秩序的一个根基。但是,在保护财产关系静态安全的同时,也出现了如何对待财产关系的动态安全,即交易安全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不再单纯地奉行“所有权高于一切”的法则,而将保护交易安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价值来追求。因而,在解释合同法第51条时,应同时注意保护所有权与保护交易安全这两方面的要求。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分法律行为可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前者是指发生债权债务的行为,又称债权行为,如赠与、租赁、保证等。后者是指使某特定权利直接发生得失变更的行为, 它又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在我国学者通说上,虽然没有接受德国法的物 权行为独立性及

27、无因性的理论,但却接受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概念,这样, 对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理解,就必然要有某些独特性。“处分”是民法上的基本概念,在传统民法理论上,“处分”的语义有广狭之别。最广义的处分,包括事实上及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就原物体加以 物质的变形、改造或毁损的行为,比如拆屋重建。法律上的处分,除负担行为(债权行为,例如悬赏广告、保证等)外,还包括处分行为,例如所有权的转移或抛弃、 抵押权的设定、债权让与及债务免除。广义的处分,仅指法律上的处分而言,而 不包括事实上的处分。 狭义的处分,专指处分行为而言。 我国合同法第51条中的“处分”是指法律上的处分。在不接受物权行为独立性及无

28、因性理论的前提下,我国学说界认为,动产或不动 产的买卖,虽属于债权行为,但债权的行使或债务的履行结果,将导致物权的移 转变更,因此既包含负担行为,也包含处分行为。笔者认为,处分行为与负担行 为不同,在我国合同法上,负担行为表现为具体的合同, 是债权债务发生的原因; 而所谓处分行为,由于我们不承认独立的物权行为,则被视为是合同履行的当然 结果。虽然我们不区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但是,我国立法已经接受了 “区分 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原则,合同法第135条的规定实际上即是这一原则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样,在解释合同法第 51条时,当然应该注意区分负担行为与处 分行为、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区分合

29、同与无权处分,一句话,应该意识 到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并非必然有相同的结果。无权处分所订合同是效力未定吗?对于合同法第51条,时下比较流行的解释认为,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 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在权利人 追认和处分人事后取得权利之前,该合同的效力处于未定状态。在权利人拒绝追 认和处分人事后未取得权利的情况下,合同是无效的。为了保护交易安全,有的 学者进一步认为该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是,这种“效力未定说”存在如下不足:其一,如果权利人拒绝承认,则合同将被宣告无效,当事人自然没有履行合同的义务,不必承担违约责任,而仅仅依靠侵权责任或返还不当得利,

30、并不足以保护合同相对人, 相对人的期待利益(包括可得利益)没有得到保护,这对于相对人并不公平。其二,“效力未定说”实际上并没有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即没有区分合同与履行合同的结果,将合同的 效力完全决定于权利人的追认或者无权处分人取得处分权,实际上仍然奉行了 “所有权高于一切”,没有保护交易安全。其三,“效力未定说”并没有充分注意合同法第51条与后面条文的关系, 对此下面还要说明。 其四,即使将来物权立法中规 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以保护交易安全,但一方面“效力未定说”所得出的结论认为 合同效力未定或者合同无效,另一方面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却使善意相对人取得所 有权,这在解释上不无矛盾之处。无权处分

31、所订合同应为有效合同在国外区分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判例和学说中,无权处分固然效力未定,但由 此而缔结的合同作为一种负担行为,却无妨其生效。由于合同并非效力未定,而 是自始有效的,这样,无权处分人作为债务人,在履行不能时要承担违约赔偿责 任,而且相对人也可以解除合同。总之,可以获得期待利益的赔偿,所受到的保 护是相当周到的。在我国合同法上,能否使合同相对人的期待利益获得保护呢?笔者认为,无权处分场合真正效力未定的是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即为无权处分。其表现形式 可以有多种多样,合同法所关注的是以合同的方式处分他人财产,故第51条后段本应为“该处分行为有效”,而被规定成了“该合同有效”。这样理解,第51条后 段中所言“合同”实为“处分”的一种。这样,以合同方式所为的处分,显然既 有负担行为的特点,同时又有处分行为的特点。由于立法者并没有采物权行为独 立性及无因性之理论,就使得其所谓的“处分”(即合同)实际上是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于一身,负担行为履行的结果即是处分结果的实现。这样,本来应当是 像德国法或者我国台湾法那样仅指处分行为效力未定,由于此种场合的处分行为 与负担行为合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