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实验大纲及指导说明书_第1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实验大纲及指导说明书_第2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实验大纲及指导说明书_第3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实验大纲及指导说明书_第4页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实验大纲及指导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 课内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书 唐万春,车文荃 编制 陈如山 审定 南京理工大学 通信工程系 20062006 年 1212 月 目 录 1 1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内实验大纲 2 2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内实验指导说明书 实验一 电磁波参量的测定 实验二 电磁波的极化 3 3 “微波技术”课内实验大纲 4 4 “微波技术”课内实验指导说明书 实验一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驻波比测量 实验二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测试 5 5 “电磁场与电磁波”和“微波技术”课内实验评分标准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实实 验验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课 程 名 称: 电磁场与电磁波 开

2、课 实 验 室: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 执 笔 人: 唐 万 春 审 定 人: 陈 如 山 修(制)订 日 期: 2005 年 4 月 一、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约 100150 汉字) 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特开设本课程课内实验。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对自由空间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有一个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了解各种极化形式电磁波的形成和特点,掌握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极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项目与主要内容: 序学实验 容 内 要主 称名目项验实 类型 时号 验证 目的: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内容: 测量电磁波自由空间波长和介质中 的波长

3、;确定相位常数和波速。2 1 电磁波频率(波长)测试 方法:干涉法 要求:掌握测试原理。 目的:了解电磁波的极化特性。 内容: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的 综合 产生与测试。 方法:用电磁波综合测试仪测试。 2 电磁波极化的测试2 要求:掌握实验原理。 三、实验说明: 课程总学分 3 学分 实验学时数 0.25 学分 实验项目数 2 个 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学科选修 集中实践环节 课程内实验 实验类别 独立设课实验 集中综合实验 日常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 卷面考核 提交实验结果 面 考核方式试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按编著者、教材名称、出版社

4、*、出版年月顺序填写) 蒋坤华. .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 . 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1988 199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电磁场理论基础. . 钟时顺,钮茂德所属实验室意见: 所属课程意见: 所属专业意见: 院(系)意见: 实验室主任:(对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适用)课程负责人: (对专业选修课、学科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适用)专业负责人: 主管领导签章: 可变衰减器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年 月 喇叭天线微安表分度转台固态信号源晶*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统一写作“南京理工大学出版” 。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 课内实验指导书课内实验指导书 唐

5、万春 编写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二 00 六年十二月 实验一实验一 电磁波参量的测定实验电磁波参量的测定实验 1.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a) 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k 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电磁波传播的相位常数通过测定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波长 b) v。 c)c) 了解用相干波的原理测量波长的方法。 2.2.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a) 了解并熟悉电磁波综合测试仪的工作特点、线路结构、使用方法。 b) 测量信号源的工作波长(或频率) 。 3.3. 实验原理与说明实验原理与说明 a)a) 所使用的实验仪器所使用的实验仪器 分度转台 晶体检波器 可变衰减器 喇叭天线 反射板 固态信号源 微安表 实验

6、仪器布置图如下:反射板 体检波器图 1 实验仪器布置图 参阅图 1。固态信号源所产生的信号经可变衰减器至矩形喇叭天线,由喇叭天线辐射出去,在接收端用矩形喇叭天线接收,接收到的信号经晶体检波器后通过微安表指示。 b)b) 原理 本实验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得的电磁波的波长,再由关系式 2 vkf, kvk 等。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量,实验示意图如图 2 所示。图中、 、和分别表示辐射喇叭、固定反射板、可 PPPP3r2r0r1r2的玻璃板,它对电磁波进行反射、折射动反射板和接收喇叭,图中介质板是一)30(mm30后,可实现相干波测试。 jkr 设入射波为: EeE 图 2 实验示意图 。设入射波向

7、介质板斜投射时,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当入射波以入射角和折射波 EE1为垂直极化波,用表示介质板的反射系数,用、分别表示由空气进入介质板和由 TRT e0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另外固定的和可动的金属反射板的反射系数均为-1。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处的相干波分别为: P3rj eERTTE110j eETTER202,其中 即两者幅度相等,相位差为)(21 kL)LLk(10r11 kLL)Llkk(LL)(20r12r1r2从而可得 lLLL12P位置而取不同的是可改变的,而因改变可动反射板为固定值,lLLLLLLr21r02112P90 同相叠加。若值,可使行程相位差为的值使。当为最

8、大输出时,必有与 lEEEr3121 PPlP 输输出指示为零。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反相时,则的位置即改变值,实现与 Errr3232k 。有关表达式可推导如下 出最大与零的重复出现,从而测出电磁波的波长和相位常数jj)eRTTE(EeEE21210 2()jecos(E)2RTT21 02 式中 l)kk(LL2121P 为零指示办法,即值,一般采用 为了测准波长r3 0cos 2 或 (2n1),n0,1,2 22 n0E值,表示相干波又表示相干波合成驻波的半这里的节点,而除零以外的 0,1,2n22 lPn 故得处记为 。 又因 ,故波长数, ,=0 时,出现,在 0Ell(2n1)r02

9、。为确定相干波节点,可把波形图表示于图 3 上。或: 1)2l(2n 图 3 波形图 得第一个波节点位置 当),(l0,2l2(LL)nl02r00 得第二个波节点位置 ,2(ll)1,n2ll011 得第 N 个波节点位置 ,l,nN2l2(l)l1NNN可见,当波节点总数为时,上移动的总距离为,它相当于个半波长数。n1)(n)Pl(l02Nr2(ll)0N。根据: 即:,故:n)l2(l 0Nn2 f,vk kkv 等值。可见测试波长、就可得到所测电磁波的参量、所用公式得出的是平均值。从n 值越大,测出的值精度应越高。理论上讲, n=4 已足够,这时相应于 5 实际测试时,一般取个波节点,

10、所测的波长为 2(ll)04 4处于近区场范围内,个半波长。由于被测场,相应于 5 个波节点的距离 4它表示 E)(ll04不仅影响着驻波节点位置均匀分布,而且使波幅值也有起伏。 4.4. 实验步骤 a) 了解并熟悉电磁波综合测试仪的工作特点、线路结构、使用方法。 b) 测量电磁波的波长。 首先调整好电磁波综合测试仪,使其能正常工作。然后测出电磁波的波长,根据测出kk值可计算出传播速度 ,由的值,得到电磁波的重要参量f21 cv k00c) 用波长计(或频率计)测出信号源的工作波长(或频率) 。 ) (即改变则可改变信号源工作频率。1 把测试值填入表中。如采用 3cm 标准信号源,f00作比较

11、(如使用该仪得到相应的电磁波参量,并与由以上实验内容,vk,v,k,000器本身的固态信号源,它已调定在一个固定频率上工作,故 及 不能改变) 。kf0表 1 电磁波参量测试数据表频率读波长 微安表零指示次 1 可动板总位自由空间中波波的相位常 20 波的相速度vk 5.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实验框架图,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相关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讨论 结论 (实验的收获,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 6安全说明安全说明2,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 10mW/cm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

12、(): 伤害。但是,在实验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a); b) 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c) 7.7. 思考题思考题:用相干波测量自由空间波长时,介质板所放位置,为什么必须如图 1 所示?90,将发生何种现象?这时,能否测准电磁波波长?为什么? 若把介质板转 实验二 电磁波的极化 1 实验目的 研究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电磁波的产生和各自的特点。 2 实验内容 a) 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b) 线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c) 椭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3 实验原理 a) 所使用的实验仪器 固态

13、信号源 频率计 衰减器 矩形喇叭 圆形喇叭 检波器 微安表 实验系统框图如图 1 所示。 矩形喇叭衰减器检波器微安表固态信号源图 1 实验系统框图 电磁波综合测试仪中辐射喇叭(3cm 波段)支路由固态信号源、频率计(或波长计)、衰f=9370MHz 左右,接收喇叭支路由矩形喇叭、减器及圆形喇叭等组成。固态信号源的工作频率检波器、微安表等组成。 b) 原理 的末端 E 电磁波极化是指电磁波在无限大均匀媒质中传播时,空间某点上电场强度矢量当电场矢称为线极化波;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当电场矢量末端总在一直线上周期地变化时,称为圆极化波或即电场矢量末端总在圆或椭圆上周期地变化时,量末端轨迹是圆或椭圆时,

14、椭圆极化波。无论是线极化波,左、右旋圆极化波,左、右旋椭圆极化波,都可由两个同频率且场矢介质圆波导和圆锥喇叭连接而本实验利用方圆波导转换,量相互正交的线极化波组合而成。 成的电磁波极化天线,分别研究波的极化线极化波、圆极化波和椭圆极化波的特性。矩-REnEtEt叭圆喇 En导圆波一介导圆波质ERYnEtERYEnXX 片 TE 介质EEn100TE11 圆极化波辐射装置图 2 0旋转,并有刻度指示转动的角所示为圆极化波辐射装置,其中介质圆波导可做 3602 图波,并在介质圆波导内分成两个波经方圆波导转换到圆波导口面时则过渡为 TE 度。当 TE11109370MHz 即垂直界面片平面的一个分量

15、和平行介质面的一个分量。实验装置设计为分量的波,0,适当调整介质圆波导(亦可转动介质片)的角度使两个分 90 左右使两个分量的波相位差 量的幅度相等时则可得到圆极化波。EERP 波后,在装有介质片的圆波导段内分成和的当方圆波导使 TEEY 波过渡到 TE 成为nt1110/vvvvL,的速度不同,E 和两个分量的波,因 E 当介质片的长度取得合适时,ntrcnct0使 E 波的相位超前 E 波的相位 90,这就实现了圆极化波相位条件的要求;为使 E 和E 的幅度nttn0n45,若介质片的损耗略去不计,则有相等,可使介质片的轴之间夹角为方向跟 Y1EEE0以实现幅度相位,实现了圆极化波幅度条件

16、的要求(有时需稍偏离 45rmnmtm2 的要求) 。nY定为右转到左旋的特性,把方向符合右手螺旋规则的波,为了确定圆极化波右旋、nY 转到旋圆极化波;把方向符合左手螺旋规则的波,定为左旋圆极化波。当作线极也可作线极化波,波极化天线除作为圆极化波工作外,椭圆极化波工作使用。nn夹角与 Y 化波工作时,介质片与 Y轴相垂直(或平行) 。当作椭圆极化波工作时,介质片0 之间。可在=0-45 4.4. 实验步骤 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a) 根据圆极化波的条件,两个同频率的正交场相干波必须幅度相等,相位差。 2n方向跟为此将反射板和介质板拿掉,把辐射喇叭换成圆喇叭,转动圆喇叭使介质片的0左右,然后固定

17、圆喇叭,再把接收喇叭调整到与圆喇叭成一直线。转动轴之间夹角为 45Y0测量一次,读取微安表上的读数,并填入下表,最后算出圆极化波的椭接收喇叭,每隔 10I/Ie 圆度值。maxmin 1 圆极化波调整与测试数据表表接收喇叭转动角度 A) 椭圆度 线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b)n00,就可以得到线极化波。固定 0 轴之间夹角为或转动圆喇叭使介质片的 90 方向跟 Y0 10 测量一次,读取微安表上的读数,并填入下表。圆喇叭,转动接收喇叭,每隔 2 线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数据表表接收喇叭转动角度 A) 椭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 c) 0之项,要注意的是圆喇叭的转角在 b0-45 调整与测试椭圆极化波的方法

18、与内容同 a、I/eI 间,按表值。3 列出记录表格,最后计算出椭圆极化波的椭圆度maxmin 表 3 椭圆极化波的调整与测试数据表接收喇叭转动角度 )A 椭圆度 5 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实验框架图,实验原理等)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相关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讨论 结论(实验的收获,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 6 安全说明安全说明2,不会对人体造成任 10mW/cm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 何伤害。但是,在实验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 不

19、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a)b) 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口端; c) 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7 思考题:思考题:一右旋圆极化波从空气正入射到另一种媒质表面,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旋向如何(左旋还是右旋)? 南 京 理 工 大 学 实实 验验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课 程 名 称: 微 波 技 术 开 课 实 验 室: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室 执 笔 人: 车文荃,赵志林 审 定 人: 陈 如 山 修(制)订 日 期: 2005 年 4 月 一、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与要求:(约 100150 汉字)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课内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必要补

20、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及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为进一步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要求实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无耗传输线在终端接不同负载时的三种工作状态,量线的工作原理及测试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微波网络散射参量的概念,的使用方法。 实验学时数学分 3 课程总学分 0.25 学分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学科选修课程内实验 实验类别独立设课实验 日常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 卷面考核 考核方式试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掌握波导测以及矢量网络分析仪 实验项目数 集中实践环节集中综合实验 提交实验结果 二、实验项目与主要内容: 序学实验 容内 主名 称 要 项实 验 目 类型号

21、时 (矩形波导)在终 目的:了解无耗传输线 1 2 验证 端接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状态。 传输线工作状态的测试 开路 测量传输线终端分别接短路,内容: 及匹配负载时波导中的电场幅度沿 传播方向的分布曲线,并由此计算 三种状态下的驻波比。测量输入阻 抗。 方法:用波导测量线进行测量 要求:掌握波导测量线的测试方法 2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测试 2 验证 目的:了解散射参量的物理概念及测量方 法。 内容:测试微波元件的散射参量。 方法: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 要求: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说明 面实验教材及参考书:(按编著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顺序填写) 赵春晖,杨莘元. 微

22、波测量与实验教程.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0 廖承恩. 微波技术基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输出 , 2004 输入A 输入B 顾继慧. 微波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5 所属实验室意见: 实验室主任: 电桥 年 月 所属课程意见:(对通识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适用) V 课程负责人: 年 月 所属专业意见:(对专业选修课、学科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适用) 专业负责人: 年 月 院(系)意见: 主管领导签章: 年 月 *由学校出版、印刷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统一写作“南京理工大学出版” “微波技术微波技术” 课内实验指导书课内实验指导书 车文荃 编写 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系 二 00

23、六年十二月 实验一实验一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驻波比测量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及驻波比测量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2 2 了解无耗传输线(矩形波导)在终端接不同负载时的工作状态。 3 3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判定传输线测量传输线终端接不同负载时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沿传播方向的分布,a) 的工作状态 求出波导波长和驻波比 b) 4 4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a)a) 信号源 波导变换同轴- 铁氧体隔离器 频率计 衰减器 波导测量线 选频放大器 负载(短路负载,开路负载,匹配负载和任意负载) 原理原理 b)b)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幅度分布)传输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幅

24、度分布)当终端接与传在无耗传输线的终端连接不同的负载时,传输线将呈现不同的工作状态。输线特性阻抗相等的匹配负载时,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传输线工作在行波状态。 1 所示。行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幅度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I z 0 图 1 传输线行波状态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的分布 当终端接与短路,开路或纯电抗负载时,终端将发生全反射,传输线工作在纯驻波状态。纯驻波状态下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幅度沿传输方向的分布如图 2 所示(以终端短路为例) 。 |U|IZ |I|00I04/23504/34/2/ 图 2 传输线纯驻波状态(终端短路)电压(电流)幅度沿传播方向的分布 测量传输

25、线的工作状态(电场分布)是采用测量线技术。测量线的主体是一段在波导宽边中间开槽的矩形波导,有一根探针通过波导的槽缝伸进波导内,并可以沿传输线移动。当探针位于某一个位置时,与所在位置的电场发生耦合,在探针上产生感应电动势,由检波二极管转换为检波电流,并通过选频放大器指示出来。当探针沿波导移动时,放大器读数就间接地反映了波导内电场大小的分布。将探针位置 D 与检波电流 I 的测量值绘制成曲线,即为传输线上的电场幅度分布曲线,由此也就知道了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g波波两个相邻波节点的间距等于,因此有测出的波节点的位置可以求得矩形波导的2 。导波长 g 电压驻波比计算 电压驻波比描述了负载的匹配特性,是

26、反映传输线上不匹配情况的量,驻波比的定义为:Emax (1) Emin而检波电流与因为测得的是检波电流,即传输线中的电场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nKEI为检波二极管的检波律。在实验中一般为小信号检波,可以 n 电场的关系是, )可表示为取 n=2,即平方律检波,则上式(11 I2max (2) IminII 和式中分别为波腹点和波节点的检波电流值。minmax 4. 实验步骤 所示。3 实验所用原理框图如图 信号源选频放大器 -波导同轴 隔离器 波长计 波导测量线 衰减器 待测负载 3 实验框图图 然后将探针移到测量线左这时在传输线上形成全驻波,首先将测量线终端接短路负载,A)值,以后每向右

27、移动探(端的一个波节点,记下探针位置 Dmm)和检波电流 I I 值,直到测出两个完整的驻波。2mm,记录一个 D 和针 ,同样用上述将测量线终端分别换接匹配负载(行波状态)和开口波导(行驻波状态) 方法进行测量。 II 2)计算驻波比。值,用式(测量传输线终端为开口波导时的和minmax 实验报告 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传输线在三种工作状态时的电场幅度分布曲线。 II。 根据测量的值计算开口波导的驻波比和minmax由测试数据求得矩形波导的波导波长,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 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包括使用设备,实验框架图,实验原理等)

28、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相关数据处理) 讨论(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的解释) 结论(实验的收获,或者某些建议等等) 6 6思考题思考题 a. 波导测量线上的槽缝为何开在波导宽边的中间? b. 信号源为何选用方波调制? c. 测量线的探针插入波导太深是否会影响测试结果? d. 为什么所测开口波导的驻波比不是无穷大?如何实现波导的理想开路? 7 7安全说明安全说明 2 在本实验室中所使用的微波源都在国际安全标准以内(10mW/cm) ,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在实验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 a) 不要用眼睛往任何连接其他设备的开路传输线里面看; b) 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放在传输线的开

29、口端; c) 在拆/装微波元器件时,请关掉微波信号源。 实验二 微波网络散射参量测试 1 1 实验目的 通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驻波,以及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掌握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加深对网络散射参量的认识和理解。 2 2 实验内容 (1) 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2) 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3 3 实验原理 a)a) 所使用的实验仪器及元器件 矢量网络分析仪 PNA3623(扫频范围:30-3200MHz,双测试通道) 3dB 电桥 10dB 衰减器 同轴可变衰减器(待测件) b)b)原理 众所周知,微波元器件的作用是用来控制电磁波的振

30、幅,相位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输入驻波比,回波损耗,插入损耗等外部特性参量来描述。而外部特性参量又可以用微波网络参量来表示。因此,首先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待测元器件的散射参量,然后得到反映元器件特性的外部特性参量。 图 1 所示为微波二端口网络的示意图。 图 1 微波二端口网络示意图 的定义为:S 散射参量 USSU1i1211r1 (1) SSUU22212ir2 散射参量矩阵S中各元素的意义分别为: S:当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11 S: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出端口的电压反射系数;22 S:当输入端接匹配负载时,输出端口到输入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12 S:当输出端

31、接匹配负载时,输入端口到输出端口的电压传输系数。21S 为:,故因此网络输入端电压反射系数的模输入驻波比输入驻波比11S111 ) (2 S111Lreturn loss有时又称为失配损耗。) ),回波损耗回波损耗( (:回波损耗用来描述反射系数的幅度r其绝对值越大,则表明负载匹配越好,反射越小。引入回波损,它与负载反射系数大小有关 形式来表示。耗以后,反射系数的大小就可用 dB1 )dB(dB)20lgSL10lg20lg (3) 11r2 ILInsertionInsertion lossloss:插入损耗定义为网络输出端接匹配负载时,网络输入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 之比,即:端入射波

32、功率 Pi 与负载吸收功率 PL2UP11i iIL (4) 220UP S2r UL212r 用分贝表示,为:1(10logdB)IL (5) 2 S21 4 4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 1)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测量负载的阻抗、回波损耗及驻波 a)a) 开机(按照说明书要求) ,把频率范围设为 1.8GHz3.2GHz。 设定 BF:1800MHz; F:20MHz; EF:3200MHz; N=71。 端口回损。B 所示把电桥连接好,并选择测试 2 按图 b)b) 2 负载反射特性测试框图图 c)c) 开路校准:开路校准:把开路器接上,按 执行, 光标在 Smith 圆图上右端

33、闪烁。 短路校准短路校准:把短路器接上,按 执行, 光标在 Smith 圆图上左端闪烁。 d)d) 测负载测负载:接上待测负载,可用 Smith 圆图看出变化趋势。 e)e) 测回波损耗测回波损耗 按 菜单 选择“对数” ,再按 执行,即可出现回波损耗曲线,读出数据, 列表并画图。 f)f) 测驻波测驻波 按 菜单,把光标移到 驻波,按 执行 即可,有四档可选读数范围,读出数据,列表并画图。 (2 2)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测量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a)a) 按图 3 所示连接好。 输入 B A 输入 输出 10dB 衰减器 待测器件 10dB 衰减器 图 3 待测器件连接框图 ,为插损A 键使或下,按 B、A”键光标移到测: 在主菜单上按“ b)b) B 下为空白。 直通校准直通校准 c)c)按“”使光标停在校:直通下,按“执行”键,此时为直通状态,测试系统 10dB 的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即归零,系统转入测试状态。 (如电缆, 测同轴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 d)d)”键把光标移到 将待测试的同轴可变衰减器接到两电缆之间,按“主菜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