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 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
2、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 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其中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 gdp 来表示。这三个指标是按 0 到 1 分级的,0 为最坏,1 为最好。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 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二、问答13.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 18 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3、。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 6 个基本特征: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 世纪以后的 200 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 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以及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
4、有上升;第四,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也发生了迅速变化。例如城市化、家庭规模的变化、现代观念的传播等;第五,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 发达国家在 19 世纪末走向世界,瓜分世界;第六,现代经济增长的扩散,尽管有扩散到世界范围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于不到全世界 1/3 人口的范围内。上述六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在这些相互联系的增长特征中有一个共同纽带,即对技术创新的大规模应用,它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许多特殊内容。2. 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虽然发展中国家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这些国家却拥有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
5、征包括:(1)低下的生活水平,表现如下:首先,这些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很低;其次,与发达国家相比, 贫富鸿沟更大;最后,大范围的贫困。(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由于人力资源素质、资本存量、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率水平比较低下。(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儿童占总人口的比率较高,因此从业劳动力抚养的儿童和老人的数目也多,这就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发展中国家相当部分的劳动力未得其用,主要表现为公开失业和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农业部门收入、农业劳动力以及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比发达国家普遍较高。(6)在国际关系
6、中处于劣势地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受发达国家支配,依附于发达国家。()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由于长期遭受殖民掠夺和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以及独立后政府干预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行不灵且受到严重扭曲,无法发挥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能。以上七个方面,构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结相互加强,成为“不发达”状况的基本元素。3. 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各不相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 gnp、gdp 的总量或
7、其人均数来衡量。而对于经济发展的定义有很多,目前,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广为流行。其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加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二者密不可分, 二者关系如下: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
8、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根据 gdp 和 gnp 来衡量发展水平存在以下缺点:首先,这个指标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
9、发展中国家尚未商品化的农业活动等,由于不通过市场进行交换,不能通过货币表现出来,在 gdp 中无法得到反;其次,它无法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经济福利水平。人均 gdp 相近的国家,收入分配状况可能有很大的差异。财富及财富的增加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与分散到大多数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这很难通过gdp 反映出来,同时,它也不能反映出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这是因为福利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同时福利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再次,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这一指标往往会因汇率的折算、各国相对价格结构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等问题出现较大的统计失真。在比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必须对各国的 gdp 指标进行技术处理
10、,并按照汇率折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而汇率只能反映贸易品的价格,无法反映非贸易品的价格。各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不一样, 这就造成按汇率来折算各国 gdp 失真。一般说来,低收入国家的非贸易品相对价格较低,因而居民的实际收入要比按汇率折算的收入高;最后,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社会代价。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等代价不由市场交换的各方承担,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以及 gdp 系列指标中。第二章一、名词解释“静态的插曲”:古典经济学曾经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但是边际革命出现以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资源配置成为经
11、济研究的主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 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这段时期被称为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创新理论:创新理论是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在质上的新的现象,而是同一种适应过程”,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具备的条件: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3.新技术
12、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
13、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在政策主张上新古典主义者往往注重市场和价格的作用,对政府的作用存有疑虑甚至加以反对。二 、 问 答 1简要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斯密的增长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按斯密的定义,国民财富是“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这一定义具有现代经济学通用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涵义;其次,国民财富的增长决
14、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则和人口的增减有关,更取决于资本的丰歉。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艺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 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同时,人口数量对分工也有影响,劳动分工的好处依赖于需求集中的程度,需求集中的程度受人口数量的制约。斯密还注意到了人口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资本积累是经
15、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斯密认为资本主要通过节俭来增加。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应当首先把资本倾注到最有利的部门, 一直到注满为止,然后资本溢出,注入到其次有利的部门,又一直到注满为止, 如此次第配置下去;最后,斯密还论证了国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他看来, 国际分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贸易可使一国的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使国民财富和收入都有所增加,同时,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基于这些观点,斯密成为自由贸易的热心鼓吹者和贸易限制的坚定反对者。2发展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概述各个阶段的主要流派和观点。发展
16、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形成时期。从时间上看是 20 世纪 4050 年代,上限是 1943 年,下限至 1960 年。在这一阶段,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传统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有三种: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本,是指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形成率较低,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束缚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资本匮乏,如何提高资本形成
17、率就成为了极其紧迫的问题。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工业化是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是传统农业,因此,在这一阶段,工业化被认为是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工业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城市化,被认为是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唯一途径。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不完善,价格机制的作用有限。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应当对经济适当进行干预。除此以外,马歇尔计划、苏联经验的示范效应和凯恩斯理论的也为计划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阶段:20 世纪 60-70 年代。在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重新得势,但结构主义仍然占据
18、重要地位。同时,激进主义者也加人论战,与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三分天下。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新古典主义的复兴首先表现为对经济计划化和市场作用的重新评价上。尽管许多国家实行了计划化,但结果却令人失望。经济学家对计划化的批评增加,市场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再度受到重视。其次,新古典主义的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农业问题、国际贸易问题、项目评估问题等各种研究领域,新古典主义理论和方法都占据了重要地位。激进主义的兴起。在该阶段,激进主义发展理论形成一股令人注目的力量。激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体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发达国家位于中心,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外围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中心国家通过殖民统治或凭借其政治经
19、济优势强加于外围国家的,因此外围处于中心的支配控制之下。除此以外,外围的经济也受制于中心国家。以中心外围论为基点,激进经济学家提出了依附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状态是发达国家造成的。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危机与重建阶段。从时间上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新古典主义一统天下,发展经济学死而不僵。新古典主义在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统一了发展研究,成为发展经济学的新正统。随着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持单一经济学(即一种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时间的经济理论)观点的人日益增多,一部分经济学家更是将发展经济学视为正统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或派生形式。发展经济学逐渐走向衰落。第三章一、名词解释外延
20、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二、问答1. 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
21、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而结构变迁是区分增长和发展的指标。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区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1)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但是,孤立的劳动力并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源相结合,才能构成社会经济实际劳动力的投
22、入。自然资源的贫乏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约束作用,但对经济增长不起决定性作用。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特别是人力资本的匮乏,以及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适应性,常常成为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巨大难题。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另一直接因素。资源使用效率可以用全要素生产率,即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进行衡量。(2) 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全部经济增长, 包括那些由资本积累直接组成的经济增长,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
23、制度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秩序,还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2. 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1. 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说明的是稳态的经济增长所应具备的条件。假设: (1)整个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资本产量比是可变的,从而资本劳动比也是可变的;(3)规模报酬不变,但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4)不考虑技术进步。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式是。是有保证的增长率,储蓄率 s=s/y,资本-产出比率 v
24、= k/y,投资效率=1/v,其中 s 是储蓄量,k 为资本存量,y 为国民收入。若资本-产出比为实际中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则在实际储蓄率水平下,由基本方程导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记作 g;投入-产出比若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则这样得到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记作 gw;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的增长必须与劳动力的增加同步,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 gn。哈罗德认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根据哈罗德的理论,若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说明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小于企业家意愿的投入-产出比
25、,产出不能达到企业家的意愿水平。此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加大产出,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增大,形成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更大的缺口。同理,若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企业家就会减少投资减少生产,从而使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减小。这得出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则经济体系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持续产生更大的偏离的结论,这就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不稳定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在稳定的速度上发展,而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状态。2. 索洛模型索洛模型是以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模型。该模型认为即使资本产出比是可变的,整个经济也可以持续稳定的增长。假设: 整个
26、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资本产量比是可变的,从而资本劳动比也是可变的;规模报酬不变,但资本或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完全竞争,工资率和利润率分别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1) 总量生产函数:y=f (k, l)。 其中,k 是资本,l 是劳动。由于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点,令,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y =f(k)(2) 资本积累: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k=s f(k)-k 。其中 s f(k)i 表示人均投资量,为折旧率。当资本存量不发生变化,即k=0 时,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我们用 k*来表示。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当资本存量初始
27、水平低于稳态水平,投资大于折旧。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存量会增加,与产量一同增长,直至达到稳态水平。反之,当资本存量的初始水平高于稳态水平,投资小于折旧,资本存量会减少,同样会走向稳态。一旦资本存量达到稳态水平,投资等于折旧,资本存量水平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储蓄率是稳态资本存量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储蓄率高,经济将有较大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量水平;如果储蓄率低,经济将有较少的资本存量和较低的产量水平。但储蓄率的增长只影响收入水平和短期内的经济增长率,对长期内的经济增长率没有影响。可见,资本积累本身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在选择稳态时,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标是使社会各成员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他们关心的
28、是能够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数量,有最高消费水平的稳态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表示为 k*。黄金律稳态的条件是 mpk(3) 人口增长:引进人口增长这一因素以后,工人人数的增长导致人均资本量减少。资本积累的增量可以表示为k=sf(k)-k-nk=sf(k)-(+n)k。nk 表示人口增长对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n 为人口增长率。(+n)k 是使人均资本存量不变所必需的投资量。在稳态中k=0,i*=(+n)k*。在有人口增长的稳态中,由于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不发生变化,总资本量和总产量也按人口增长率 n 的速度增长。但当人口增长率提高时,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减少,这解释了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现
29、象。人口增加同时还影响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使消费最大化是 k*是这样一种水平,在这一水平上有 mpk=+n(4) 技术进步:纳入技术进步因素以后,生产函数变为 y=f (k, al)。其中 a 是劳动效率,al效率劳动,该新生产函数表示 y 决定于资本 k 的数量和效率劳动量 al。假设是技术进步造成劳动效率以某种固定速度增长,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为,由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n,每单位劳动的效率收入的速度增长,效率劳动的增长率是 n+ 。此时,索洛模型的方程为。引入技术进步时,一旦进入稳态以后,人均产出量以的速度增长,总产量以 n+的速度增长。人均产量的长期增长率决定于劳动放大型技术进步的速度,
30、技术进步是外生的。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如果各国经济都采用相同的技术,各国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将趋于一致。这种趋同在发达国家的增长经验中已有所表现,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3. ak 模型ak 函数:是一个不存在要素报酬递减的最简单的生产函数。其中,a 是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正常数,y 是产出,k 看作是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的广义资本。除去新的生产函数,该模型沿袭了一切索洛模型的其他假设。将 ak 生产函数的总量形式化为人均量形式:y=ak。将它带入索洛模型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公式,可以得到 ak 模型的人均资本存量增长率公式:。由于 s、a、n、独立于 k,所以只要 sa>sf(k)/k
31、,该模型中所有的人均变量均以相同的速度增长。此时,任意人均资本存量都是 ak 模型的稳态。结论:(1)ak 模型可以在没有技术进步,外生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的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这是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2)ak 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长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3)ak 模型认为不存在不同经济趋向一致的趋势。4. 简述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波特在各国的竞争优势一书中,将各国“竞争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要素推动的阶段,波特认为大多数国家目前仍停留在这一阶段, 只是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要
32、素取得优势;第二阶段是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以大规模投资为特征,由于规模经济的作用,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物化为物质资本,分工和专业化已高度发展。随着闲暇和收入的增加,消费日益多样化,教育水平开始大幅度提高,信息积累速度加快,人口转变已经完成,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工业化国家已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是创新推动的发展阶段。按波特的判断,只有美国和前西德已进入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必须做出调整以提供创新的环境,个人价值受到尊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学术交流和学术机构的运营、人力资本的高度积累、一般性爱智活动的普及、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教育回报率的增加,所有这些
33、因素都已具备。波特似乎认为这是发展的最高阶段;第四阶段是衰落阶段或财富推动的发展阶段。财富积累到特定水平,人们从专注于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活动,生产率下降,经济停滞,消费不能相应节制而引起长期通货膨胀。波特认为,英国正处于这一阶段。第四章结合实际谈谈哪些因素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1) 生产要素严重短缺。一国拥有的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存在性状, 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规模、速度和持久性。如果一个国家从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起步,它将长期居于在这两方面具有较佳禀赋的国家之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面临资本不足、劳动者素质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34、而经济增长停滞又导致了物质资本积累不足, 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低下以及劳动生产率不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爱要素使用效率及生产率的低下。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必须依靠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本来就面临生产要素紧缺, 投入不足的问题,这样,经济增长越发显得吃力,无法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的转变。(3) 结构性弱点。经济的持续增长还依赖于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一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等都对经济增长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结构性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农产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业
35、部门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无法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需要。二是外贸严重依赖初级产品的出口。初级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低, 贸易条件经常受进口国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三是收入分配不均造成的国内需求结构畸形。(4) 各国经济的相互影响。全球化进程将各国都卷入了同一个系统中,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国际间思想和技术的扩散不断加快。这种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发展中国家的外国投资迅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发展中国家资本短缺的问题,对于其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许多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化的机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生产率,并且以出
36、口作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率。与此同时,全球化国际间经济的相互影响对于经济增长也有负向作用, 它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稳定。(5) 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正确的政策导向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有步骤地解决各种存在的问题,使得经济逐渐走上持续增长的道路。另一方面,健全的制度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公平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环境。(6) 其他外部因素。除去上述种种因素,如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与政治因素等其他一些外部因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存在着很大关系。2中国为什么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的经济
37、增长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即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1)粗放型经济增长给我国带来能源、原材料紧缺问题。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经济工作的基本原则。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则以很高的物耗率为特征,长此下去, 在中国并不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下,经济增长必定难以持续。并且,高物耗造成能源、原材料紧缺,使这些产品的价格呈强劲上升趋势,给经济增长带来成本过快上升的压力。(2)粗放型经济增长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以经济的水平扩张为主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而且还会
38、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而更趋严重。由此而形成的结构性瓶颈,一直是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突出障碍。(3)粗放型经济增长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质量、品牌和款式,往往导致大量的产品滞销,并带来资金占用等一系列问题。(4)在粗放型增长中,投资规模的急剧膨胀不断增加信贷规模与货币投放的压力,从而加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经济总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大,粗放型增长方式的问题会更多更大,转变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如果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今后国际竞争将主要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较量,不改变增长方式,一个国家将难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贫困性循环:该理论是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
39、提出的。其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的“贫困恶性循环” 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
40、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 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恶性循环。资本形成:在经济层面,凡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者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都可以成为资本。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就给资本形成下了定义,他认为, 资本形成即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如果社会总劳动力和社会资本总量按一定比例增长,因而人均资本总量不变,我们称之为资本宽化。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它能够表示衡量生产效率变化或衡量全部投入量的节约。增长核算假定有一个把经济中的产出与劳动和资本投入相联系的总
41、量生产函数,利用这个生产函数,可以度量增加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而不能被投入增长解释的残差能够度量要素投入生产率的增长。这个残差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残差。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增进、知识应用时滞的变化、资本存量调整、资本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等。金融抑制:麦金农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问题。造成“金融抑制”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在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利率还可能是负值, 导致人们追求实物形式的积累,最终使可用于投资的资本减少。麦金农认为,如果要使积累以货币形式进行,就必须保证货币不会贬值,并有收益。其
42、收益可以用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差来衡量。这个差越大意味着收益率越高,反之则相反。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这个差值太低,甚至为负数,因此,人们不愿持有货币,储蓄和投资自然难以提高。为什么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差较小甚至为负呢?只能解释为,要么是利率被压低,要么是通货膨胀率较高,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所谓“金融抑制”。金融深化:所谓金融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存量规模大、品种多、期限种类的情况。肖则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浅化,金融资产与国民收入之比不合理,利率不能准确地反映投资替代消费的机会等,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金融浅化是金融抑制的结果,它压低了国内金融资
43、产的收益率,从而使金融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原因, 比如货币当局对控制名义货币量乏力,反高利贷心理,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抱有怀疑等等,而采取金融抑制战略。利率被人为地压低,一方面抑制了储蓄的增长, 刺激对实物资产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借贷成本低廉,使得一些边际收益很低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刺激了不合理投资的增长,降低了储蓄的使用效率。在投资项目选择上发生了用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减少了劳动力的就业,这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肖认为,推行金融深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为在金融深化的经济中,随着金融资产存量的品种、范围和规模的扩大,金融资产与物质资产之比不断上升;金融资产的积累将主要来自国内储蓄
44、,从而减少了对财政收入和国际资本的依赖;金融市场的扩展和多样化将增强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为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优化投资结构创造条件。金融深化的结果将进一步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二、问答如何理解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你对西方学者的各种资本形成理论有何评价?所谓资本,就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及其载体, 都是资本.资本的形成涉及储蓄,投资,资本积累,资本的大量形成,就是增加储蓄, 储蓄增加,能够形成大量投资,投资增加,促进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会增加供给, 提高收入,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规模就会扩大,市场容量增加,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促进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而扩大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
45、,使经济得到发展. 当然,大量资本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的发展,这还需结合一国的生产力水平和技术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等.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本的强调由来已久。早在 18 世纪,亚当斯密就在国富论中详细的考察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由于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实行劳动分工,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就是亚当斯密所谓的资本存量。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分工会得到扩大。因此,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二战以后,西方的学者继承了重视经济增长中资本作用的这个传统,产生了许多资本形成理论,如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些资本形成理论对发展经济学中的资本形成理论产生了重
46、要影响。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发展经济学中的几种资本形成理论:()“大推进”理论 这是罗森斯坦-罗丹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生产为主,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低下,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只有发展工业。由于发展中国家缺少工业生产所需的基础条件,要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仅仅在个别部门进行小规模投资,是不可能走出困境的。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 比如基础设施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否则是不能建成这些设
47、施的,工业化也因缺少基础设施条件而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规模过小,企业间彼此提供的外部效应较小,企业的获利能力很低。罗森斯坦-罗丹认为这是一个难以超越的阶段。他认为他的“大推进”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上,具有科学的依据,而且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带来外在经济效应。(必须)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实践,人们对“大推进”理论提出置疑,因为很难找到一个国家是通过全面、大规模的投资推进工业化进程的,资本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而且大规模投资本身的“规模”就是一个难以确定的量。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增长与投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基础设施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并不必然导致一定要全面大规模的投资,反而应该是逐步分
48、阶段地来完善。赫西曼认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稀缺的资源是资本,因此,不管政府怎样干预,实现“大推进”理论所主张的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经济各部门平衡增长是不现实的。赫西曼的关联效应认为由于产业的关联,一个产业的增长会带动预期有关联的产业的成长。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发展有利于带动其它产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莱宾斯坦在经济落后与增长一书中提出了“临界最小努力”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打破低收入与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 根据其人口多且增长率高的特点,必须首先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
49、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没有这个最小努力就难以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必须)莱宾斯坦列举要进行临界最小努力的四个因素:第一,需要克服由于生产要素不可分性而产生的规模的内在不经济。因为企业必须保持一个最低的生产规模,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第二,需要克服由于不具备外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产生的外在不经济。一个企业为了生产产品,必然要向其他企业购买原材料等,因此, 一个产业的存在就要求与它有依存关系的其他产业的存在。第三,当一个国家处于收入仅够维持生存的最低均衡水平时,收入如果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了, 将促使死亡率迅速下降,但人口出生率并不随之下降,反而可能有所上升,结果是人均收入水平
50、并无提高。因此,必须通过大量投资,使收入增长冲破这个障碍。第四,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形成一种机制,促使发展的因素能持续发挥作用,形成持久的发展,则初期的投资努力就必须达到或超过某一最低限度。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循环中,其国民经济中内在的推动力量过小。低下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它们即使不断增加投资,而终难超越收入水平低下的束缚,资本形成的规模都小于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这种低收入均衡陷阱难以冲破呢?莱宾斯坦用提高收入的力量和压低收入的力量的冲突来说明。他认为,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这两种力量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因为这两种力量受不同因素支配。提高收入的力量是由
51、上一期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决定的,压低收人的力量是由上一期的人口增长和投资规模决定的。只有当收入水平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时,提高收入的力量才能大于压低收入的力量,人均收入水平才会大幅度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是,压低收入的力量往往大于提高收入的力量,收人增长滞后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收人难以打破低水平的均衡。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才能使提高收入的力量大于压低收人的力量。不仅如此,莱宾斯坦还指出,实现临界最小努力还要具备一些制度和人文条件,如人们观念的更新,形成追求利润,能承当风险的意识,适宜企业家成长和投资盈利的社会环境等等。罗斯托的“起飞”理论 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罗斯托
52、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在罗斯托的六个阶段中,与当前发展中国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前面三个,即传统社会、起飞的前提和起飞。起飞的标志是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程度,他认为,“起飞”就是要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实现在短时间内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是国民经济发展走上坦途。起飞是罗斯托模式的中心概念,是社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转变。在这一阶段,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规模达到一个关键水平,从而引起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经济和该经济所属的社会的大规模和累进式的结构性转变。起飞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实现,(1)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53、生产性投资大幅度提高;(2)要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3)要进行政治、社会和制度的变革,使增长具有持续性。罗斯托认为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一国经济就可以实现“起飞”。(必须)罗斯托认为,起飞阶段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折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作用,它强调了资本和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除此以外,它还特别强调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甚至把制度作为决定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上理论都强调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认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状及摆脱贫困是有启发意义的。经济发展史也证明,在经济极度落后,科
54、技不发达,人力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把资本形成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有片面和绝对的理论倾向。资本形成有哪些来源?()初始资本与资本形成。起飞阶段,必须首先要解决其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能源、交通、通讯等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大量的投资。从理论上讲,投资来源于储蓄,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有限的居民储蓄不足以满足投资需求。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如果储蓄不能满足投资所需,又不能通过对外贸易赚取外汇来进口资本品,也没有外资可以利用,那么只能通过减少或限制消费来增加储蓄。当然,储蓄主要应该来自生产剩余,而对于低收入国家来说,生
55、产剩余主要来自农业。所以农业剩余成为发展中国家初始资本的主要来源。()储蓄与资本形成。储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换言之,国民收入从供给方面来看被分解为消费和储蓄,从需求方面来看被分解为消费和投资。在供求一致时,储蓄等于投资。显然没有储蓄就难以进行投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虽然储蓄是资本的源泉,但是储蓄只是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只有储蓄转化为投资,能够产生生产能力以后,储蓄才能够变成资本。储蓄向投资转化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机构把储蓄集中起来,在把资本贷给投资者的手中,这样使资金得到了有效地利用,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二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受
56、凯恩斯主义或者苏联模式的影响,走的是计划化、国有化的道路,对金融体制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由于金融体制不健全、国家对金融体制有严格管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拥有足够的储蓄,储蓄也无法转化为投资,或者投资没能有效地形成生产能力。可见,金融体系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第六章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理论:该理论最早是由汤普逊提出的,它试图解释 19 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随着众多学者对其发展补充,该理论也被广泛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并且较好的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何以在现阶段人口过度膨胀的原因。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生率与高死亡
57、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原始社会到 19 世纪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都属于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 医疗水平不足,再加上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的不断发生,造成了极高的死亡率,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为了维持人类的延续,人类的出生率往往保持着生物学上的极限。第二阶段: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结果导致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从 19 世纪开始,欧洲进入这一阶段。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飞速的发展,造成人类大量死亡的各种因素受到了控制。欧洲
58、人口的死亡率有了显著的下降。但由于生产的迅速扩张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缺以及人类生育观念尚未改变,这一时期出生率依然较高。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出生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子女的抚养成本增加和预期收益的减少,从而导致生育观念的改变造成的。从 19 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人口增长逐步进人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第三个阶段。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出现静止状态,有的甚至在一个时期出现负增长。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虽然没有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医疗水平进步和国际援助的支持,这些国家的死亡率迅速下降。由于出生率仍居高不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迅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跟踪和分析直播表现和数据
- 医院消防应急
- 2024年锡压延加工材合作协议书
- 县级安全检查汇报
- 学校承包农田合同范例
- 大米水果运输合同范例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现代建筑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污泥处置租赁合同范例
- 体育培训兼职合同范例
- 临街网吧转让合同范例
- 益丰大药房入职测评题库
- 排水沟修复方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计算题12套(每日一练)
- 薪酬管理体系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要求
- 护理质量管理实践课件
- 三维可视化虚拟仿真培训演练系统建设方案
-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脐血流检查疾病演示课件
- 2023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总
- 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
- 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事件(瘫痪)相关应急处理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