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水共治 *省“五水共治”工作简报_省“五水共治”工作简报 第61期(总第397期) _省“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 20_年9月28日 防洪排涝专辑 l 综合规划 统筹推进 科学防范 智慧管理_市提前完成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l 全局谋划 工程引领 系统推进_市构筑多维治水防洪体系成效凸显 l 责任网格化 避险立体化 防御工事化_市_区编织安全“防洪图”连续十年人员零死亡 l _市_区着力打造“海绵城市”破解汛期城市内涝困境 l 强塘固库 通疏并重 科学调度_市_区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综合规划 统筹推进 科学防范 智慧管理 _市提前完成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
2、破解城市内涝难题 _是一个洪涝灾害易发的城市,既可能形成总量大、历时长的大范围梅雨型洪水,又容易遇到历时短、强度大的局部性台风型洪水。同时,横贯该市主城区外围的钱塘江水位普遍比城区内河高,主城区内的主要排水通道是京杭运河,一旦遭遇太湖流域长时间强降雨,运河水位持续上涨,极易造成城市低洼地区内涝。20_年1月,_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决策部署,制定城市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20_20_年),从编制综合规划、实施排涝工程、完善监测系统等八个方面明确工作内容,统筹推进城市内涝问题治理。经过三年克难攻坚,建成三堡南排工程,闲林水库发挥蓄水作用,新建德胜东路九堡区块九沙河,贯通断头河机
3、场港等重要水利骨干及河道工程,解决了城西留下片区、白马公寓、华浙广场(密渡桥路区块)、曲荷巷等积水老大难问题,城市内河行洪能力、住宅小区排涝能力、道路雨水收集和排放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城区未出现较大范围积水内涝现象,实现了“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的目标。 一、坚持理念创新,科学制定排水防涝规划。为系统解决_内涝问题,编制完成了_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构建排水、防涝、防洪(防潮)三个系统一体、协调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体系。一是进行风险评估。在全面普查和摸清河道及排水设施现状的基础上,率先构建地势、排水系统及河道三位一体城市雨洪评估模型,开展排水系统研究及内涝
4、风险评估。二是创新建设理念。将全市划分为382个排水子分区,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标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坚持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雨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径流系数控制的防涝理念,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防涝思路,提出了圩区建设、泄洪通道开辟、山洪系统治理、管网提标改造、城市内河治理、竖向标高控制等防涝措施,确定了八大湿地调蓄功能,明确新建绿地项目中应有不少于50%的用地建设成渗透性绿地,每万平米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1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三是确立排涝标准。从杭城原有20年一遇的规划排涝标准,提升到能够有效应对“中心城区50年一遇,其它区域不低于30年一遇”。 二、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推进防汛
5、排涝工程。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20_-20_年累计实施工程1196项(含续建项目,不含G20峰会数据),完工1126项;完成投资额76.18亿元。一是以新修水利骨干工程为抓手提高外排能力。三年累计实施150项沿江排灌站及城市内河闸泵站,累计新增排涝流量572 m3/s。建成闲林水库,集雨面积16.89km2,水库总库容1971万m3,占上埠河集雨面积的近40%,可调蓄城西地区山洪20_万m3,很大程度缓解了留下街道和城西高教园区的内涝问题;建成三堡南排工程(总排涝流量为20_m3/s),4个机组同时运行每天最多能抽掉1700万立方米的运河水,可降低运河水位40厘米,相当于1.5个西
6、湖的水量。建成华家排灌站、江三排灌站等沿江排灌站及城市内河闸泵站,增加了钱塘江口门的外排能力及城市内河调配排涝。二是以打通断头河及河道整治为抓手增强行洪能力。三年来累计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20_项(包含打通37条断头河),已完成170项,正在建设20项,其余10项正开展前期工作;已打通机场港等9条断头河,拓宽卡口、清除障碍物,扩大河道断面,提高河道行洪能力,九沙河的建成贯通解决了德胜东路多年来的“看海”局面。同时,实施中河、东河等河道清淤工程,累计完成清淤1条(段)、1531公里、1446万方。三是以城市桥涵积水治理为抓手确保通行安全。对庆春立交、石祥立交等26座下穿式涉铁桥涵配套排水管网
7、及泵站设施进行了改、扩建,同时对南庄兜等6处进入杭城的重要入城口进行专项治理,确保桥涵及入城口通行安全。四是以道路、住宅积水治理为抓手改善民生环境。完成天目山路、密渡桥路等531项道路整治及局部道路积水治理工程,并完成古荡新村等210项住宅小区积水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新建排水管道332.8公里、雨水排涝泵站23个、防倒灌闸门井18个、应急集水池43个,改建雨水排出口63个,增设雨水口16345个、雨水检查井2107个。通过加密道路收水口、增设分流管道、抬高局部路面、小包围强排、增设应急处置泵坑、设置雨水泵房等工程,提高了短时强降雨道路、小区雨水收集和排放能力。五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加大山洪拦
8、蓄。实施山体截洪沟、清疏山溪性支流、打通行洪卡口、设置排涝泵房等工程,开展城西留下地区排涝系统工程等29个小流域综合治理。省重点“十枢”工程城西留下地区排涝系统工程,已全面完成西溪路截洪沟、西穆坞溪治理工程等23个项目,完成投资额2.07亿元。六是以G20峰会平路工程为契机改善道路平整。20_年共安排道路整治提升项目217个,通过合理调整城市道路的路面横坡、纵坡,更换破损管道、更换或新增雨水收水口等方式,改善城市路面雨水的收水,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开展丰潭路等道路积水治理。截至9月下旬,累计新增或更换排水管道16317米,雨水口7290个,道路平整440.9万平方米。 三、坚持长效机制,
9、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为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着重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长效管理。一是清疏城市排水管网。全面开展管网养护清疏工作,主城区已清疏雨水管渠14000余公里,对主城区雨水管渠全方位、全覆盖清疏,保障了排水管渠应有的排涝能力。二是开展排水管道检测。组织各城区及相关单位开展排水管线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目前已完成400余公里排水管线CCTV检测,基本覆盖了G20峰会重点保障道路范围,并对807处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问题进行了整改修复,并做好隐患“回头看”工作,确保排水管线安全运行。三是开展工地排水专项检查。查明可能影响汛期排水的主要在建工地,立案查处各类排水违法案件5件,并跟踪报道重点工地执法
10、情况,对造成外部雨水管道严重淤积堵塞的工地进行曝光。 四、坚持科学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防汛排涝隐患排查,开展内涝积水点监测,增加移动式应急排水设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排查防汛排涝隐患点。对河道闸站设施、排水管渠、泵站等防汛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排查发现的管道破损、管道堵塞、雨水口淤积、异物穿入等300余处问题已落实责任单位整改,全部整改到位。二是开展内涝积水点监测。道路积水监测。在密渡桥路、莫干山路等重点区域设置积水点传感器,实现对雨水管网常规风险及危险点位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控,切实提高雨水管网设施风险控制和预防能力。桥涵积水监测。在庆春立交、凤起立交等桥涵低洼点安装积水监测和视频监
11、控设备,实时监测桥涵低洼点水位情况,提醒管理人员雨天及时采取相应应急措施。三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按照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应急排涝能力不低于100m3/h的标准,新增大功率、高性能的应急移动水泵150余台,大功率应急排涝泵车10辆,应急排涝能力增加了4.73万m3/h。 五、坚持智慧管理,健全排水防涝体系。建立并完善排水防涝智慧管理。一是建成智慧排水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和城区的排水数据(排水管线、泵站、污水处理厂、排水井盖、积水点、溢流口等),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排水设施全覆盖管理、污水调度科学优化、污染源动态监管、内涝风险实时预警、井盖智能管理等功能。二是
12、全面完成排水管线信息化普查。完成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滨江区的排水管线数字化普查,合计排查长度5024.6公里,并形成GIS数据成果,使每段排水管线、每个排水检查井在电子地图上都有唯一的标识,使排水管网从“原来的糊涂账”变成了“现在的活地图”。三是开展智能井盖建设。在井盖内置智能井盖标示卡,当井盖被异常开启时(如倾斜15度角或离开原来的位置),标识卡立即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现场查看并处置,使井盖管理由过去被动变成主动管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智能井盖建设5380座。 六、坚持海绵理念,增强城市调蓄能力。贯彻“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该市计划五年内海绵城市重点建设区域面
13、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以上,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及指导文件。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贯彻落实海绵城市改造理念,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关于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 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相关规划建设标准,并开展养护技术规程研究。二是开展试点及推广工程。陆续开展丁桥区块、上城区中河沿线、拱墅区密渡桥路、西湖区丰潭路及古荡东区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通过铺设透水砖、新建蓄水池、改造下凹式绿地滞留带等措施,控制地面径流和雨水外排总量,达到减少地面径流,小雨不积水的效果。通过工程与管理等多项举措,_城区未出现较大范围积水内涝现象,有效应对多次短时
14、强降雨及“灿鸿”等强台风。(_市治水办) 全局谋划 工程引领 系统推进 _市构筑多维治水防洪体系成效凸显 _市汲取遭受20_年“菲特”台风重创教训,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积极下好防洪排涝大棋,把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并根据去年7月28日省委书记夏宝龙来该市专题调研姚江流域洪涝治理工作时的指示精神,通过战略布局、狠抓治水强基、非工程性和强化应急保障等多维举措,两年累计投资25.78亿元,顺利经受了“灿鸿”“杜鹃”“莫兰蒂”等台风的考验,_防洪排涝模式成效显现。 一、“谋、筹、证”齐抓,着眼全局战略谋划。一是汇聚多方智慧,力求规划的科学性。邀请省内外水利、防洪、城建等方面专家,对_“水治
15、”方案进行系统研究,修编姚江流域防洪、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等一系列规划。编制过程中,召开专题研讨会等会议90多次,对各类规划进行全面公示,广泛征求省、_有关部门、专家和市级老领导、老水利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及市民的意见建议。二是全面酝酿统筹,力求方案的指导性。通过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市委重大事项酝酿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经过多方、多次征求讨论,根据该市地处姚江平原“锅底”的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东泄、南蓄、北排(西分)、中疏、低围”的防洪排涝总体布局。三是反复修改论证,力求项目的操作性。锁定“构筑最牢固的堤坝、消除最易淹的区域”目标,列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并作为20_年
16、市委市政府的一号文件下发。为确保可操作性,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多次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代表等各方意见后最终确定。 二、“拦、围、疏”并推,因势利导强基固本。一是因地制宜,拦蓄洪水。对市“一大三中”(四明湖、陆埠、双溪口、梁辉)水库进行增大蓄水扩容工程,其中四明湖扩容1000万方已开工建设,新建西岙水库工程正在推进中。整治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河道总长4.8公里,其中_境内需整治0.8公里,总投资约7370万元。目前已开工建设,力争到年底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二是因情施策,加固低围。逐步使城区“三江六岸”全线达到防洪标高,实现全城区防洪工程封闭,重点抓好城区堤防包围工程。按照计划,主要实施城区堤
17、防加固工程一、二、三期堤防加固工程和城北圩区候青江泵闸工程,投资总额约12.5亿元。目前,城区堤防加固一、二期工程已在今年主汛期前达到设计防洪要求,完成堤防封闭。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在今年年初同步启动,目前项目建议书已报送_市有关部门审批,力争在年底完成可研报批。城北圩区候青江泵闸工程,已按计划要求进场施工,力争到20_年7月通水。三是因势利导,分泄洪流。通过多种途径分解洪水压力。畅通北排:北排工程位于该市北部,自西向东分别布置三条南北向的排水通道,扩大洪涝水向北排入_湾的能力,减轻城区防洪压力。计划实施陶家路江二、三期整治工程,整治河道10.3公里,投资总额24.64亿元。目前,陶家路二期整治工
18、程,已完成年度计划的70%,力争在今年年底完成农田段主体工程。三期整治工程的前期工程已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力争在年底完成可研报批。通过疏通主要骨干河道、拓宽整治提升工程,使河道规模与出海闸功能相匹配,打破北排河道的排涝瓶颈,同时在合适位置增设强排泵站,增强水体的流动能力。减压西分:姚江上游_“西分”工程是姚江流域防洪排涝“六大工程”之一,工程主要是在姚江上游马渚瑶街弄河段兴建调控工程,把上游部分洪水分流北排,工程估算总投资约18.09亿元。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经_市发改委批复,力争在年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开辟东泄:新建姚江二闸,开辟姚江第二通道,并增加强排泵站。内治中疏:对河道疏浚整治,已累计打通
19、“断头河”12条,实现水系贯通,对梁辉、陆埠等水库下游的行洪道进行整治疏通,完成清淤3.6万方,清除河桩23000余根,清理沉船904只,确保水系行洪通畅。 三、“点、线、面”融合,构建非工程体系建设。一是指挥体系一竿子到底。市政府设立防汛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全市 的防汛和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工作。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市防汛指挥部指挥,由市人武部、市水利局、移动_分公司等39个单位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全市各乡镇(街道)防汛防台指挥部,形成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二是落实责任横向到边。修编了_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制定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水利工程巡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不按规定履行
20、职责的部门(单位)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防汛防台抗灾工作中失职、渎职、贻误抢险时机、妨碍防汛防台抢险的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三是落实举措全面到位。强化应急设施。全市常年储备麻袋约10万余条、编织袋20万余只、救生衣1000余件、机动船17条、各类应急灯具2400多只、水泵400余台及铁锹等防汛物资。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统一调配、合理负担”原则,加强防汛物资的调配管理。强化人员保障。全市设立抢险应急小分队290支4904人,供电、通信等19个专业主管部门分别成立应急队伍,并加强防汛防台演练和小流域山洪灾害应急演练。
21、 四、“宣、畅、救”协同,加强应急保障全民参与。一是普及防洪知识。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志愿者协会等部门联合发布防汛防台志愿服务倡议书,不传谣、不信谣。坚持防汛防台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的方针,全面提高防汛防台意识和互助自救能力。开展“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答题、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防汛防台风知识,发放防汛防台宣传资料10500余份。二是动态传送信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并通过市防指短信预警平台等持续发布台风路径、强度变化、影响范围和实时雨情、江河水库即时水情、防汛防台动态进展和防御指引等动态信息。利用应急宣传站。根据在农村、山区等信息不畅等特点,在全市各行政村
22、(自然村)、临时菜场、人员集中地安装应急喇叭,播送灾情信息,最大限度提高信息知晓率。三是健全应急救助措施。按照“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救助部署,市、镇、村三级联动,设立救助服务站所、救助咨询点等,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服务,有效缓解了突发事件工作量大、人员严重紧缺等工作压力。开通救助热线55个、设立临时救灾点397个。(_市治水办) 责任网格化 避险立体化 防御工事化 _市_区编织安全“防洪图”连续十年人员零死亡 _位于_市区西部,三面环山,又远离江河入海口,排涝能力先天不足。特别是其西部三溪片,地势低洼,集雨面积占_市中心片总面积的49.6%,历来是洪涝台灾害多发地区
23、。1999年“94”洪灾期间,该区因灾死亡32人。近年来,_区重点突出“防”和“避”,精准编织安全“防洪图”,全力提升防汛防台能力,取得显著成效。今年“莫兰蒂”“马勒卡”期间,泽雅犁头垟降雨量全市最高,达582毫米,但未发生因灾人员伤亡事件;全区三天降雨量达379毫米,超过“94”特大洪灾三日降雨量,但城区淹没水深及淹没时间只有“94”洪灾期间的21%、16%。 近十年,在遭受多次台风及强降雨袭击的情况下,保持人员因灾零死亡。20_年,该区荣获全省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优秀县(市、区)称号。 一、编制立体避险转移图,提高洪涝灾害应对能力。一是建立网格责任图,明确职责,确保责任到人。按照“网
24、格化”要求,以行政村为单元,划分水库山塘、山洪与地质灾害易发区、危房、公路危险区、地下空间、农家乐和避灾场所等责任区网格,对责任人实行“清单式”管理,从而实现在各种极端条件下,各镇、村能在没有上级指挥的情况下村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做到群防群控。二是建立防汛隐患图,全面排查,做到心中有数。每年汛前组织一次全面排查,并及时将新出现的隐患点登记造册,纳入防汛隐患图。今年“莫兰蒂”台风登陆前,全区各镇街、村居按照各自的防汛隐患图,全面开展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危旧房、拆迁腾空房、菜农房、低洼地带等隐患部位排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安全隐患一时难以排除的,立即组织人员转移。三是建立防汛预警图,差
25、异响应,提前发布警示。整合气象、国土等部门的预测预警资源,建立防汛防台预警信息发布共享平台,并根据预警信息实施差异化响应,确保防汛资源高效利用。同时,每年对防汛责任人信息进行及时更新,确保预警信息到人。9月16日凌晨1时,该区根据防汛防台预警信息发布共享平台的雨量预报和水文实测降雨量,对汛情最为严重的泽雅镇及时启动防台一级响应,瞿溪、郭溪、潘桥等较为严重的地区启动二级响应,并通过防汛会商视频系统紧急连线属地镇街,为防台争取了宝贵时间。四是建立人员转移图,迅速撤离,保障人员安全。该区外来人口倒挂,结构复杂,人员转移难度极大。根据往年人员转移经验,以及防汛危险预案变化情况,各镇街、村居每年修编一套
26、人员转移图,对防汛转移对象、转移启动标准、避灾安置点、转移线路、转移负责人等逐一进行标注,将转移工作图表化,让转移群众看得明白、移的及时、安置到位。“莫兰蒂”“马勒卡”台风期间,泽雅山区凌晨降雨量突增至95.3毫米,达到50年一遇标准,该区按照转移标准,扩大人员转移范围,紧急转移4692人。人员转移后,泽雅镇下良村临溪8间房屋受山洪影响,房屋基础全部被掏空,人员及时撤离,避免了伤亡事件。五是建立救灾抢险图,迅速自救,减少灾害损失。按照交通全面中断、电力全线断电、通讯全面瘫痪的紧急状态,确定抢险各种方案和措施,确保打通安全通道。受“莫拉蒂”台风影响,9月15日凌晨,泽雅等地交通和通信全线中断,8
27、1个村中71个停电,成为防台“孤岛”。当地政府、村居充分发挥应急抢险队伍作用,按照救灾抢险图要求,全面自救,仅用12小时就抢通了全部县乡道路,24小时内供电、通讯全部恢复。 二、构筑水利“防御工事图”,提高长效防台减灾能力。一是治本加固保“上蓄”。20_6年开始,启动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实现洪涝重灾区三溪片山塘水库全部达到安全标准。目前,该片水库山塘16座,总库容713万立方米,在汛期起到了很好的拦蓄、削峰作用。20_年底,总投资1.67亿元的三溪片上游水利控制性工程桃源水库开工建设,防洪库容达180万立方米,可降低瞿溪河水位1-1.5米,降低三溪片整体水位6-8厘米,该工程将于20_年主汛
28、前投入使用。二是河网整治畅“中疏”。对区域内主要行洪河道按照“生态美观、截弯取直、拓宽加固、占补平衡”的原则,开展平原河网整治,疏通行洪不畅河道,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如实施瞿溪河拓宽整治,将原有河道拓宽至28-35米。目前,已实施温瑞塘河、任桥河等25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整治总长度达78公里,河道过流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开河挖渠通“下排”。为解决洪水排放问题,20_4年该区实施西向排洪工程建设,将片区的水直排瓯江,于20_年建成投用。该工程建成后,大大解决了片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问题,三溪片防洪标准由两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今年“莫兰蒂”“马勒卡”台风期间,西向排洪累计排放内河洪水达3570多万
29、立方米,相当于3个_西湖的水量。(_市_区治水办) _市_区着力打造“海绵城市” 破解汛期城市内涝困境 _区濒临东海,因属海积平原地基承载力较低,区域内535条635公里河网水位全部依靠外海候潮进行外排,城市传统的管道集中快排模式难以应对汛期强降雨的排涝减灾需求。20_年以来,该区突破传统“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处理理念,以城市水系、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建筑小区等基础设施为载体,通过生态化技术,形成连片综合海绵体,根治城市内涝顽疾。截至目前,该区建成生态用地占全区土地的3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9.3%,新建河道生态护坡达到90%以上,内涝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形成了一套海绵城市的管控体
30、系。 一、恢复海绵型水循环,构建河湖水系体系。一是畅通经络,保持水系自然连通。以“五水共治”为载体,通过打通断头河、清淤扩容、改造碶闸等措施,加强对小浃江水系、岩泰水系、芦江水系的综合治理和沟通连接。截至目前,该区共打通断头河35条,拓宽瓶颈河23条,拆除30座阻水桥梁和207处53万平方米的涉水违建;投入资金2.56亿元,对全区535条635公里河道进行清淤;城区主碶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外海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二是生态驳岸,重构河道生态系统。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打造集蓄水、自净、观赏、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弯曲河岸线,有效扩大水域面积,提升河道蓄水和滞
31、洪能力。20_-20_年,该区增加水域面积166669平方米。同时,通过松木桩(挡土墙)、坡率法及岸坡绿化等生态治理方式,重建水陆边缘地带自然生态,目前全区共建成的植物缓坡280万平方米。比如,沿山大河整治工程采取土质边坡及两岸1030米的绿化带构建“可渗透性”界面,如遇到强降雨非正常水位高程达2米时,该河可增加滞蓄洪水230万立方米。 二、建造海绵型道路网,构建雨水处置通道。一是增绿减灰,提升雨水渗透效率。对泰山路等7条5公里道路进行海绵型道路改造,因地制宜增加道路中央绿化带和路侧带绿化带,通过铺设透水砖、在道路侧石预留雨水蓄滞通道等措施,增加道路绿地雨水吸纳能力。20_年-20_年,该区新
32、增道路绿化面积1.1万余平方米,道路绿化率15.8%,同比20_年增加5.3个百分点,将绿化带变成蓄滞雨水的缓蓄带。二是疏通管网,提升雨水排放效率。强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20_年以来累计投资2.28亿元,对7条重点路段和45处城市低洼地段实施升级改造。提高新建城市排水管线设计标准及防洪排涝标准,目前该区城市排水管网防洪排涝标准从“一年一遇”提高到“三年一遇”,下水管道管径从低限500毫米提高到600毫米,增加管道断面面积44%。 三、培育海绵型公园带,构建生态绿地系统。一是实施节水改造增量“海绵体”。用绿地建设与雨水控制、土地开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推进海绵公园建设,通过绿地直渗、透水
33、铺装等方法,利用天然降水涵养公园生态。目前,该区共建成海绵型公园绿地及通道绿化约500万平方米,年均雨洪利用总量可达18亿立方米。如,占地40公顷的泰山路轻轨沿线绿地公园应用透水性铺装、绿色屋顶、植被覆盖、雨水蓄水池、生态滞留草沟、碎尸滤水层、生态浮岛等雨水系统组件,使建成绿地率达到90%。二是建造雨水花园扩大“蓄水池”。最大程度保留自然原生态面貌,在自然水塘和低洼地的基础上,运用景观化处理手段构建“雨水花园”,形成下洼式生态水池,可以有效收纳雨水径流。目前该区共形成各类生态水池11个,存蓄水源17400平方米,有效降低城市内涝风险。以太河路绿地公园为例,在强降雨情况下该区域约65%的雨水被存
34、储涵养。 四、形成海绵型建筑群,构建绿色建筑小区。一是屋顶绿化“立体化”消纳雨水。推广立体式绿化,通过“屋顶铺绿、墙面覆绿、阳台布绿”等形式,建设20余个立体花墙或廊架,对城区54个高架桥桥墩进行垂直绿化,种植爬山虎2300余株。开展“最美阳台”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屋顶、阳台等绿化模式,号召市民打造空中“小花园”、“小菜地”、“小公园”或“社区屋顶农场”,目前该区屋顶绿化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强降雨时可截留21%的雨水。二是管线升级“集约化”消减内涝。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清淤扩容排水沟、更换扩充地下排水管道等措施,全面消除老小区内涝“黑点”。20_年以来,共完成54个老小区排水沟清淤扩容,消
35、除小区易涝点30个,台汛期小区积水高度年平均降低2cm以上。引导新小区开发企业在小区道路和绿化间修筑排水沟并加覆盖板,提高小区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两年多来,该区共有6个新建小区修筑排水沟1000余米,台汛期未发生新小区道路严重积水现象。(_市_区治水办) 强塘固库 通疏并重 科学调度 _市_区强化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五水共治”以来,_市_区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巩固提高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切实增强防范和应对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城区总强排水能力从3.2立方/秒提高到6.2立方/秒,城区排涝标准从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5-10年一遇,城区受涝时间平均缩短6-8小时,农村受
36、涝时间平均缩短8-10小时。先后顶住“凤凰”“灿鸿”“苏迪罗”“莫兰蒂”等多轮台风袭击,城区暴雨过境24小时后无明显积水,全区未发生一起房屋倒塌和直接因洪涝灾害而死亡的事件,连续三年实现“双零”目标,城乡防洪排涝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固”字当先,提升防洪能力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固挡”体系建设。以“强塘工程”为抓手,投入1.6亿元,完成“强塘工程”建设,对全区32.11公里的堤塘、海塘、_两岸江堤通道、闸门等交叉建筑物及电动通道门进行维修、加固、改造,极大提升堤塘防洪挡潮能力,全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标准。二是强化“拦蓄”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标准化水库加固改造工程建设,开展水库应急加固工程
37、建设,水库溢洪道、护栏、启闭机维护,水库除险加固改造以及水库溢洪洞工程建设,确保水库防洪安全。目前,全区14个山塘、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三是强化“疏排”体系建设。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重对农业“两区”的排灌渠系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改造机埠66座,新建、改建渠道 252.9公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406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4882万亩,使防洪水位达到2米,防洪和排涝标准分别达到10年一遇,有效防御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达到涝能排、旱能灌要求。 二、通疏并重,加强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一是实施“点上”工程建设。每年对银河商城、江滨公园、江城河、轮渡路4座雨水泵站进行设备保养和安全检查,泵站管理落实专人负责,根据不同季节做到定期运行泵站设备,非汛期每半个月设备运行和保养一次,主汛期间每个星期设备运行和保养一次。同时,加快泵站配套设施建设,铺设大口径雨水管道1000余米,新建检查大井7座。二是加快“线上”工程建设。采取管随路走、以线代面的方法,科学布设地下排水管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工厂租赁的协议书
- 2024年度分公司质量保障与售后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农作物健康保护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专业咨询公司销售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园林绿化工程车辆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合同
- 2024年制造业打磨工固定期限协议版B版
- 2024商用浴室改造项目承包协议
- 2024年工程领域劳务分包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围墙施工及材料供应合同
- 英国皇室文化课件
- 搪瓷工艺的制造流程与工具设备
- 《接力跑说课稿》课件
- 关于幼儿园绘本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 (正式版)实习岗位-OFFER通知书
- 肠痈的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GB/T 43477-2023节水型工业园区评价导则
- 6朗诵《唐诗里的中国》朗诵稿
-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
- 债务由一方承担协议书
- 法律诉讼及咨询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