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汇编_第1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汇编_第2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汇编_第3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汇编_第4页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3)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是指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 细胞合成与分泌,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 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Ig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分IgG、 IgA、IgM、IgD和IgE五大类。 一、免疫球蛋白G检测 免疫球蛋白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 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 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 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 7.016.6gL 临床意义 1IgG增高 多克隆性增高:即IgG、IgA、IgM均增高。常见 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淋巴瘤、肺结核、 链

2、球菌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 单克隆性增高:仅有某一种Ig增高而其他种类不 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分泌型多 发性骨髓瘤(MM),可见到IgG、IgA、IgD或IgE 增高,据此可将MM分为IgG型、IgA型、IgD型 和IgE型。其中多为IgG型,其次为IgA型、IgD 型,少见IgE型。 2. IgG降低 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 合免疫缺陷病、也见于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 合征、病毒感染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儿童较成年 人低,女性稍高于男性。 需按年龄组参考值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免疫球蛋白A检测 免疫球蛋白A(IgA)分

3、为血清型血清型IgA与分泌型分泌型IgA(SIgA)两种。 参考值 血清IgA为0.73.58L;SIgA:唾液平均为0.3g L,泪液为3080gL,初乳平均为5.06gL,粪便平 均为1.3gL。 临床意义 1IgA增高 见于IgA型MM,SLE、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湿疹 和肾脏疾病等。 2IgA降低 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非IgA型MM、重链病、 轻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三、免疫球蛋白M检测 免疫球蛋白M(IgM)是分子质量最大的Ig,约占血清总 Ig的5-10, IgM是有效的凝聚和溶解细胞的因子,天然同族凝聚素 (抗A、抗B)、冷凝集素及伤寒沙门菌的

4、抗体均属此类。 参考值 0.52.6gL 临床意义 1IgM增高:见于初期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类风湿关 节炎、SLE等。此外,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IgM 呈单克隆性明显增高; 2IgM降低:见于IgG型重链病、IgA型MM、先天性免 疫缺陷症、免疫抑制疗法后、淋巴系统肿瘤和肾病综 合征等。 四、免疫球蛋白E检测 免疫球蛋白E(IgE)为血清中最少的一种Ig,约占血清总Ig 的0.002;它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与变态反应、寄生 虫感染及皮肤过敏等有关。 参考值 ELISA法为0.10.9mgL。 临床意义 1IgE增高 见于IgE型MM、重链病、肝脏病、结节病、类 风湿关节炎,以及各种过敏性

5、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2IgE降低 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恶性 肿瘤、长期用免疫抑制剂和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五、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蛋白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它是一种单克隆B细胞增 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及 其分子片段。 参考值 蛋白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或免疫电泳法 临床意义 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正常人为阴性。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以IgG型最常见,其次为IgA型, IgD和IgE罕见,也有IgM型的报道;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om症):存在大量单克隆IgM;重链病:出现 Ig重链(、重链);轻链病:出现单克

6、隆游离轻链; 半分子病:系由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的单克隆Ig片 段;7S IgG病:为恶性M蛋白病等。 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测 补体补体(complement,C)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不 耐热的糖蛋白。 有三组分子组成: 第一组:它由传统途径的九种成分C1(C1q、C1r、 C1s)C9; 第二组:B因子、D因子、P因子、H因子等; 第三组:补体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等。 血清总补体活性总补体活性或其单一补体成分单一补体成分的变化对某些 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检测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以溶血素(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 胞(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待测血清中的

7、Cl,进而引起补 体活化的连锁反应,(在绵羊红细胞上形成多分子的聚 合物,影响其膜表面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绵羊红 细胞溶解。 溶血程度在一定范围内(2080溶血率)与补体的 活性呈正相关,为S形曲线关系。故一般以50溶血作 为检测终点(CH50),较为灵敏、准确。 参考值 试管法为50100kUL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补体传统途径9种补体成分(ClC9)的综合水 平。 CH50增高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 CH50减低减低:更有意义:见于各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感染性心内 膜炎、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重症营养不良和遗传 性补体成分

8、缺乏症等。 二、补体C3检测 补体C3(C3)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2-球蛋白,由和两条 多肽链组成。 C3 在补体系统各成分中含量最多,是传统 途径和旁路途径被激活的关键物质。 参考值 0.81.5g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肿瘤、排异反应等; 减低:见于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狼疮性肾炎患者。还见于活动性SLE和类风湿关节炎等。 因此检测C3对这些疾病诊断有价值。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 人体的淋巴细胞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群体, 可分为T、B、K和NK等细胞群,它们又分别有若干亚群, 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 这些淋巴细胞群和亚群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9、相互协作、相 互制约,共同完成对抗原物质的识别、应答和清除,从 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临床上各种免疫病均可出现不同群淋巴细胞数量数量和和功能功能 的变化。对它们进行检测可用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细胞 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有重要作用。 u T淋巴细胞作为免疫效应细胞主要行使TDTH介导的 DTH反应和TC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uT淋巴细胞作为免疫调节细胞,具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 分化和调节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功能。 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 T淋巴细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在形态学上难以区分,但是可借助于其细胞膜表面标 志加以

10、区别,此检测方法众多,现主要介绍下面几种: (一)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与SRBC结 合形成花结样细胞,称为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或E 玫瑰花结形成试验(ERFT)。 本试验用于检测T细胞的数量。 显微镜下计数花结形成细胞(以每个淋巴细胞粘附3个 或3个以上绵羊红细胞者为花结形成细胞)占淋巴细胞 的比例,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EtRFC) 参考值 EtRFC为64.46.7 临床意义 降低: 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某些病毒感染、大面 积烧伤、多发性神经炎、淋巴增殖性疾病; 升高: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慢性 活动

11、性肝炎、SLE活动期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二)T细胞转化试验 体外培养时,T淋巴细胞被丝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 或刀豆蛋白A(ConA)刺激,代谢活跃,增加蛋白质、 RNA和DNA的合成,从而转化为母细胞,部分细胞发生 有丝分裂。 计数淋巴细胞及转化的母细胞数,求出转化的百分率。 其检测方法有: 1.形态学法:母细胞特点 体积增大,浆深染,核增大,染色质疏松,核仁明显。 2. 3H-TdR掺入法: T淋巴细胞中加入PHA等发生有丝分裂,且伴有新的 DNA合成,此时若加入氚标记的的胸腺嘧啶核苷(3H- TdR),则3H-TdR可被淋巴细胞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摄入,

12、根据3H-TdR的摄入量,可判断细胞的增殖程度。 采用液体闪烁仪测定淋巴细胞的脉冲数分(cpm)值, 计算出刺激指数(SI)。 从而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 参考值 形态学法:转化百分率为60.17.6。 3H-TdR掺入法:刺激指数(S1)测定组cpm均值对照组 cpm均值;正常SI2。 临床意义 同T淋巴细胞花结形成试验。 1.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水平。 淋转率下降:细胞免疫缺陷或细胞免疫低下者,如恶性肿 瘤、重症结核、慢性肝病、肝硬化、放疗、免疫治疗等; 但Down综合征时明显增高。 2. 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估计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恶性肿瘤治疗后,转化率上升后

13、恢复正常,表示有效,反 之疗效差,预后不良。 (三)、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 T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特异性抗原。WHO(1986)统称为白细 胞分化抗原(cluster differentiation,CD)。 如CD3代表总T细胞,CD4代表T辅助细胞(TH),CD8代表 T抑制细胞(TS)等。 应用这些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T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再 与荧光标记二抗(兔或羊抗鼠IgG)反应,荧光显微镜下或 流式细胞仪中计数CD的百分率。 参考值 免疫荧光法(IFA): CD3为 63.1土10.8; CD4(TH )为 42.8土9.5; CD8(TS )为 19.6土5.9; CD4CD8(TH /T

14、S )为(2.2土0.7)l 流式细胞术: CD3为 6185; CD4为 1858; CD8为 1948; CD4CD8为 0.92.01。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CD3降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 炎等。 CD4降低:见于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 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CD8减低: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变态反应性疾病。 CD4CD8比值增高: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毒性感染、变态反应等; CD4CD8 比值减低:见于艾滋病(常05)。 监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CD4CD8比值增高预示可能 发生排斥反应。 CD3、CD4、CD8较高且有CDl、CD2、CD5、C

15、D7增高, 则可能为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淋巴细胞功能 u产生抗体 u提呈抗原 u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二、B细胞分化抗原检测 应用CDl9、CD20和CD22等单克隆抗体,分别与 B细胞表面抗原结合。 通过免疫荧光法、免疫酶标法或流式细胞技术 进行检测,分别求出CDl9、CD20、CD22等阳性 细胞百分率和B淋巴细胞数。 参考值 流式细胞术:CDl9 11.74土3.37 临床意义 升高: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型, 且有SmIg、HLA-D表达)、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和Burkitt淋巴瘤等; 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使用化疗 或免疫抑制剂后。 三、自然杀伤细胞活

16、性测定 自然杀伤细胞(NK)介导天然免疫应答,它不依赖抗体 和补体,即能直接杀伤靶细胞;此外,尚有免疫调节 功能,也参与移植排斥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 生发展。 临床意义 1. NK细胞活性可作为判断机体抗肿瘤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抗病毒感染的 指标之一。 2.在血液系统肿瘤、实体瘤、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和某 些病毒感染患者,NK活性减低。 3.宿主抗移植物反应者,NK活性升高。 四、细胞因子检测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活化的免疫细胞为主分泌产 生的免疫调节性小分子多肽。 检测细胞因子及其相应受体可了解免疫活性细胞及其 他细胞的免疫功能。 目前临床上常见有IL-2,4,6,8、肿瘤

17、坏死因子、干 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等。 除了酶免疫测定法,目前利用PCR技术建立了定量测 定IL-1,2,TNF,TGF等细胞因子的方法。 (一) IL-2活性和IL-2R测定 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是白细胞介素中的一种 (118)。 主要由活化T细胞(CD4)产生,作用细胞本身或邻近 的CD4 和CD8 细胞 ,是机体免疫网络中最重要的调节 因子(主要促进淋巴细胞生长、增殖、分化)。 它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 因此,IL-2活性检测已成为评价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 临床意义 IL-2: 增高: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

18、湿性关节炎等)、 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排斥反应等。 降低:见于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恶性肿瘤、I型糖尿病、某些病毒感染等; IL-2R: 对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可作为病 情观察和药效监测的一项指标。 (二)肿瘤坏死因子测定 肿瘤坏死因子(TNF)分为即两型: TNF:来源于单核细胞、吞噬细胞; TNF:来源于活化T淋巴细胞。 两型的结构虽然不同,但生物活性类似。两型都 有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和杀伤作用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和杀伤作用,都可 引起抗感染的炎症反应效应,以及对免疫细胞 的调节、诱生作用。 参考值 ELISA法为4.3土2.8gL 临床

19、意义 TNF有炎症介质作用炎症介质作用,能阻止内毒素休克、DIC的发生; 有抗感染效应抗感染效应,抑制病毒复制和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有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杀伤和破坏肿瘤细胞。 血中TNF水平增高,特别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 球菌感染)的病情观察有价值。 (三)干扰素测定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 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 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能力故称 干扰素。 分为三种: 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为 型。活化T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产生,为型。 参考值

20、ELISA法为14kuL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SLE、非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早期、 急性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减低:见于乙肝及携带者、哮喘、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等。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TM)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 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 这类物质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 主要包括蛋白质类、激素、某些癌基因糖脂类物质和酶 类。 存在于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 TM检测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 具有一定的价值。 TM含量甚微,常用非常灵敏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RIA、ELISA测定。 1肿瘤普查、筛选项目的

21、应用; 2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3疗效与预后判断; 4生物特点和疾病阶段的判定; 5手术、化疗、放疗的监测; 6确定不知来源的转移肿瘤的原发肿瘤; 7多项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应用,提高检测效率;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 敏感性高,能早期检测出肿瘤患者; 特异性好,能准确鉴别肿瘤/非肿瘤患者; 有器官特异性,方便对肿瘤的定位; 与肿瘤体积大小、临床分期相关,用以判断预后; 半衰期短,可反映肿瘤的动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 复发和转移; 测定方法精密度、准确性高,操作方便。 肿瘤抗原分类: 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法 u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22、TSA) u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 一、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一、蛋白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一)甲种胎儿球蛋白测定 简称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胎儿出生后不久,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 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 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 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 因此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 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价值 RIA或ELISA法为低于低于25gL。 临床意义 1.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AFP增高,诊断阈值为 超过3

23、00gL ,增高率约为7580;约有10 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AFP为阴性。 2. 生殖腺胚胎癌(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 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 3.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0 200gL)。 4. 妊娠34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分娩 后3周正常;但多低于300gL,若孕妇血清中AFP 异常升高,提示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可能。 (二)癌胚抗原测定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胎儿早 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组织均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孕六 个月以后含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含量极低。 最初发现于成人结肠癌组织中。 胃肠道恶性肿瘤

24、时,血清CEA增加,但在乳腺癌、肺 癌及其它恶性肿瘤也有增加。 故它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 肿瘤的特异性指标。 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仍有 重要临床价值。 参考值 ELISA法和RIA法为15gL 临床意义 1CEA明显增高见于90的胰腺癌、74的结肠癌、60的 乳腺癌患者,常超过60gL。 2动态观察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 升高。 3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 见CEA轻度升高。 4最近发现,胃液和唾液中CEA检测对胃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三)组织多肽抗原测定 组织多肽抗原组织多肽抗原(TPA)是存在于胎盘

25、和大部分肿瘤组 织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一种单链多肽。 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高达70以上, 但它的增高与肿瘤发生部位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 而在观察疗效上则有较高的敏感性。 参考值 ELISA法为130UL 临床意义 1.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PA水平可显著升高。 2.经治疗好转后,TPA水平降低;若TPA再次升高提示 有肿瘤复发。 3.TPA和CEA同时检测可有利于恶性与非恶性乳腺病的 鉴别诊断。 4.急性肝炎、胰腺炎、肺炎、妊娠后3个月都可升高。 (四)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由前列腺分泌的单链 糖蛋白,它存在于前列腺管道的上皮细胞中,在 前列腺癌时可见PSA血清水

26、平明显升高。 今年发现血清总PSA(T-PSA)中有80以结合形式 存 在,称复合PSA(c-PSA);20的以游离形式存 在(F-PSA);其比值对诊断更有特异性和准确性。 参考值 RIA法和CLIA法: T-PSA4.0g/L,F-PSA0.25。 临床意义 1前列腺癌时6090患者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 当行外科切除术后,90患者血清PSA水平明显降低。 2若见PSA水平升高,即有转移或复发的可能。 3良性前列腺瘤、前列腺肥大或急性前列腺炎时,约 有14的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此时应注意鉴别。 二、糖脂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癌抗原-50测定 癌抗原-50(CA-50)是一种肿瘤糖类相

27、关抗原,主要由唾液酸 糖脂和唾液酸糖蛋白所组成。它对肿瘤的诊断有广泛性。 临床意义 1增高见于87的胰腺癌,80的胆(道)囊癌,73的原发 性肝癌,50的卵巢癌,20的结肠癌、乳腺癌、子宫癌等。 2动态观察其水平变化对癌肿瘤疗效及预后判断、复发监测。 3对鉴别良性和恶性胸、腹水有价值。 4在慢性肝病时,CA-50也升高。 (三)糖链抗原19-9测定 糖链抗原19-9(CAl9-9)是一种糖蛋白。胚胎期分布于胎儿的 胰腺、胆和肠等组织;在成人的胰、胆等部位也有少量存 在。 临床意义 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疾病时血中CAl9-9的水平可明显升 高。但无早期诊断价值,对早期病人的敏感度仅为30。 2连

28、续检测对病情进展、手术疗效、预后估计及复发诊断有 重要价值。 3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型胆管炎、胆石症、急性肝炎、肝 硬化等,血清CAl9-9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4若结合CEA检测,对胃癌诊断符合率达85。 (四)癌抗原125测定 癌抗原125(CA125)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上皮性 卵巢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 参考值: 血清CA125 3.5万uL。 临床意义 1. 卵巢上皮癌病人的CA125的水平可明显升高;对观察 疗效和判断复发较为敏感。 2盆腔肿瘤的鉴别。 3其他肿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4早孕等。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异常凝血酶原测定: 在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细胞不能

29、合成正常的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X),只能合 成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APT)。 肝细胞癌时,由于癌细胞对凝血酶原前体的合成 发生异常,凝血酶原前体羧化不足,从而生成大 量的APT。APT测定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 物。 参考值 20 g/L 。 临床意义 1异常凝血酶原增高,见90以上的肝细胞癌均值 可高达900g/L。40-50转移性肝癌也见APT 升高,但其均值较低。 2甲胎蛋白(AFP)水平较低的肝细胞癌,APT往往升 高。有人报道,AFP低于400 g/L 的肝癌,有 57 的病例APT高于300 g/L 。因此,同时检测AFP 和APT能将低AFP型肝癌的诊断率由48提

30、高到68。 3. AFP轻度升高还见于慢性肝炎和维生素K缺乏症等,此 时补充维生素K后可得以纠正。 (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定 PAP是一种前列腺外分泌物中能水解磷酸酯的糖蛋白。 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时,PAP浓度明显升高,呈平行关系。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PAP浓度也升高。 (三)NSE检测 临床意义 小细胞肺癌的NSE水平显著升高。 NSE是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 红细胞中存在NSE,标本不能溶血。 四、肿瘤标志物的选用 同一种肿瘤可含多种标志物,而一种标志物可出现 在多种肿瘤当中。 选择特异标志物或最佳组合有利于提高肿瘤诊断的 阳性率。 动态检测有利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有 利

31、于肿瘤疾病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测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抗原表现为免疫不 应答现象。 某些原因削弱或破坏健康人的自身免疫耐受,免疫系 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自身免疫。 由于自身免疫而产生的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损伤 自身器官组织,导致器官功能障碍,这种疾病称为自自 身免疫病身免疫病(AID)。 按自身抗原分布的范围可分器官特异性和非器官特异 性。 诊断自身免疫病的重要方法是作自身抗体免疫检测。 自身抗原分为两种: 1.某一器官的特定成分某一器官的特定成分,病变也严格局限在该器官, 如桥本甲状腺炎、自免溶、ITP等; 2.细胞核或浆成分

32、细胞核或浆成分,病变可遍及全身各组织器官,如 SLE、类风关等。 一、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是变性变性IgG(Fc部分)刺激机体产生 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 血清和关节液内。 它有IgM型,也有IgG、IgA、IgD和IgE型。 用乳胶凝集法测出的主要是IgM型;速率法敏感但不能 分类型。 参考值 乳胶凝集法、血清稀释度低于1:10 速率比值法 1:40为阳性。 临床意义 1ANA阳性 最多见于未治疗的SLE,阳性率达80-100; 活动期SLE几乎100阳性。经皮质激素治疗后,阳性率 可降低。 也可见于药物性狼疮(100)、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00)、 全身性

33、硬皮病(85-95)、多发性肌炎(30-90)、狼 疮性肝炎(95-100)、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 )。 其他还见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 2荧光核型 细胞核荧光有四种核型 (二)抗DNA抗体测定 抗DNA抗体(抗-DNA)分为: 抗双链DNA(ds-DNA)抗体 抗单链DNA(ss-DNA) 抗Z-DNA抗体 其中抗ds-DNA抗体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DNA 的双螺旋结构,它的检测有临床重要性。 正常结果 免疫荧光法间接酶标抗体染色法和 滴金免疫试验均为阴性。 临床意义 抗ds-DNA抗体阳性 见于活动期SLE,阳性率70-90。本试验特异性较 高,但敏感性较低

34、。目前认为,能结合补体的抗ds- DNA,在SLE特别是并发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病机制中 起重要作用。 其他风湿病中抗ds-DNA也可阳性。 抗ss-DNA抗体阳性 见于SLE(阳性率70-95),尤其是合并有狼疮性肾炎。 1.还可见于一些重叠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和慢性 活动行肝炎等;但不具特异性。 (三)可提取性核抗原性多肽抗体谱测定 可提取的核抗原(ENA)由多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肽 构成,即Sm、核糖体、Scl70、Jo-1、SS-B、SS-A 和RNP等。 利用免疫印迹试验可以对这些抗原的自身(抗ENA)抗体 进行检测,用来反映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状况。 参考值 免疫印迹试验(IBT

35、)为阴性。 三、组织和细胞抗体检测 (一)抗线粒体抗体测定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一种针对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膜 脂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无器官和种族特异性,该抗 体主要是IgG。 常用大白鼠胃或肾皮质Hep-2作抗原基质进行免疫荧光 法测定。 已发现9种AMA(M1-M9)。非抗核抗体属于此类,包括 组织细胞抗体。 参考值 IFA法为阴性(血清滴度低于1:10)。正常人群 阳性率低于10。 临床意义 许多肝脏疾病时可检出AMA。其阳性率,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无症状状者为90.5,有症状患 者为92.5;慢性活动性肝炎可高达90以上;但是, 胆总管阻塞和肝外胆管阻塞为阴性。此外,慢性活动 性肝炎

36、和门脉性肝硬化阳性率为25。 (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 甲状腺球蛋白(TG)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的一种糖 蛋白,抗甲状腺球蛋白主要是IgG。 临床意义 抗TG阳性见于90-95的桥本甲状腺、52-58的 甲亢和35的甲状腺癌。 重症肌无力、肝脏病、风湿性血管病、糖尿病也可出 现阳性。 此外,有些正常人,特别是妇女,抗TG阳性率随年龄 而增加,40岁以上妇女检出率可达18。 (三)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 抗甲状腺微粒抗体是针对甲状腺微粒的一种抗体。 临床意义 抗TM阳性检出率:桥本甲状腺炎为50100;甲状腺 功能减低症为88.9; 甲状腺肿瘤为13.1;单纯性甲状腺肿为8.6;亚急性甲

37、状腺炎为17.2-25;SLE为15.444.7;其他风湿 病为30。正常人也有8.4的阳性率。 抗TG与抗TM应同时检测,以提高检出的阳性率。 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检测 流式细胞术(FCM)是应用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流体力 学、细胞生物化学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医 学等综合技术,对流动细胞群体以大小、内部结构、 DNARNA、蛋白质、细胞抗体等进行快速测量,并在必 要时进行分类收集的多参数检测细胞分析技术,使用的是 流式细胞仪。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最多用的是血液学诊断与研究。 白血病的分型,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的监测(MRD), 白血病细胞的DNA分析,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

38、的研究等, 还有急性白血病多耐药的检测,造血干、祖细胞的研究, 通过血小板的血栓疾病的研究,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等。 第七节 器官与骨髓移植的检测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编码所产生 的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位于人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 共有6个座位,HLA-A、HLA-B、HLA-C、HAL-DR、 HLA-DQ和和HLA-DP。 目前已确定HLA复合体共有327个等位基因,每个基因 编码一种特异性抗原,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或以游 离状态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 分为I类抗原HLA-A、B、C座位基础上的基因编码的抗 原和类抗原HLA-DR、DQ和DP座位基因多编码的抗 原。 I类

39、抗原是一种膜糖蛋白,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膜上, 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大,是组织排斥反应的最大抗原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大,是组织排斥反应的最大抗原。 类抗原是由两条糖激化的跨膜多态链构成,分别称为 链和链,其抗原特异性主要与链有关。类抗原主 要表达在B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上,与 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有关。 HLA I类抗原、DR和DQ抗原可用血清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分析,DP 抗原亦可用细胞学分型方法细胞学分型方法。目前已能用基因水平基因水平对 HLA类抗原的等位基因进行更精细的分型。 四、器官和骨髓移植检查项目的 选择 和应用 器官移植前,除了ABO血型配型血型配型外,还必须作快速、准 确

40、的HLA配型检查,如血清和细胞学配型血清和细胞学配型,有条件时, 还应作DNA分型分型。对于高致敏的患者,移植前一定要做 交叉配型,并寻找HLA配型相近者,以避免移植后的排 斥。 不同的器官移植,对HLA相容性的要求也不同。骨髓、 肾移植时要求最严,心、肝移植时则不然。 第八节 其他免疫检测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 体内游离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即 免疫复合物(IC),可分为三种: 血循环中的的IC(CIC)为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小的复合物(19S)。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自身免疫病(自身抗原与抗体)、感染(感染因子与抗 体)、肿瘤(肿瘤抗原与抗体)、移植(移植抗原与宿主抗

41、 体)、变态反应(变应原与抗体)等。 2诊断免疫复合物病: 如血清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慢 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恶性肿瘤、肾小球肾炎和白 血病等。 二、丙种反应性蛋白检测 丙种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 脏合成的,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起反应的急性时相 反应蛋白。 CRP能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原虫以及核酸、磷脂酰 胆碱等,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广泛存在于血清和其他体液中。 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为阴性 临床意义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敏的指标。 CRP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心肌梗死、严 重创伤、大手术、烧

42、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 官移植急性排斥等,且有助于早期诊断; 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前者CRP升高,后者不 升高; 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 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前者升高,后者不升高。但 是,孕妇含量较高。 胶乳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 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 ASOASO的临床检测的临床检测 ASOASO增高增高表示表示A 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群溶血性链球菌感 染染,常见于,常见于: 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肌炎 心包炎心包炎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免疫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不全ASOASO可不增高可不增高 ASOASO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的临床意义 免疫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 肥达氏凝肥达氏凝 集试验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试验 (ELISA (ELISA) 凝集时抗体效凝集时抗体效 价价1:801:80为阳性为阳性 检测伤寒杆菌检测伤寒杆菌 的抗原和抗体的抗原和抗体 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X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