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生物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节 课时跟踪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一定能引起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不同的概念,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是生物进化,只有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形成物种;由环境引起的性状的改变,并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会引起生物的进化。答案:

2、C22011年7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报告指出,在19982008年10年间,新几内亚岛上发现了1 060种新物种,其中有12种为哺乳动物,如居住在火山里的羊毛鼠、惹人喜爱的扁鳍海豚等。下列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解析: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也可能是种间互助,如兰花与专门给它传粉的蛾;新物种不断形成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一个物种的形成与灭绝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其他物种;共同

3、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答案:C3下图中的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其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生物进

4、化是由地理隔离引起的,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甲、乙两个种群在新环境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基因库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基因交流。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相同。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进化改变的应该是种群。答案:B4白纹伊蚊是传染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白纹伊蚊。其可能的原因是()A杀虫剂造成白纹伊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B白纹伊蚊身体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C原来的白纹伊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D第一年的白纹伊蚊种群没有基因的

5、变异解析:白纹伊蚊抗药性的产生不是杀虫剂造成的,杀虫剂只是对其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一年后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杀虫剂仅杀死少量白纹伊蚊的原因是原来的白纹伊蚊中有抗药性个体,杀虫剂杀死的是没有抗药性的白纹伊蚊,剩下的为有抗药性的,所以再用同样的杀虫剂效果就不好了。答案:C5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解析: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

6、状不能适应环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的话,那么A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Aia、iAia和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与基因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答案:D6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解析: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

7、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时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14分)7(14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这是生物进化的_。(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_。(4)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代表连趾(趾间有蹼)基因。图2表示这两种性状

8、比例变化的过程。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_加剧。小岛上食物短缺,连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_。图2所示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_发生了改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核心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生物进化的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2)小岛上所有蜥蜴个体构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3)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4)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连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

9、因频率的变化。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生存斗争(种内斗争)连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连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可)基因频率教师备选题8(12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甲地区流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a的基因频率是_;乙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a的基因频率是_。(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

10、率将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将会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解析:(1)甲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a的基因频率为196.5%3.5%。乙地区中A基因的频率为3%1/295%50.5%,a的基因频率为150.5%49.5%。(2)甲地由于aa个体会因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而幼年夭折,导致a基因频率将下降,A的基因频率将上升;乙地流行疟疾,纯合子AA个体被淘汰,因此,AA基因型频率将下降。(3)如果乙地消灭疟疾,若干年后,AA基因型的频率将增大。答案:(1)96.5%3.5%50.5%49.5%(2)上升下降(3)上升9下表中P和p表示某地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年份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P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p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1970年杂合子的比例为18%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目接近C1970年后的较短时间内P的频率为0D隐性纯合子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