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_第1页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_第2页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_第3页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_第4页
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回顾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虽然我校的名次有一定的提前, 但薄弱学科、 薄弱班科依然存在, 这也是造成我乡的 教学成绩始终居于下游的原因, 薄弱班科和班级的存在给我校的 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到底薄弱的成因是什么呢?我们对 此进行了认真的剖析和反思, 我们认为形成当前学校薄弱学科和 薄弱班级的主要原因来自四方面: 一是学校, 二是教师, 三是学 生,四是社会,具体分析如下:一、学校原因 学校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在管理中,我们在教学质量这方 面存在着重视不够, 领导引领指导不到位, 虽然工作有布置, 但 在

2、跟踪检查总结中不到位,对薄弱学科的教师的监管力度不到 位,造成了一些薄弱学科和班级的产生。二、教师的原因1、客观上讲: 我校师资队伍老年化现象比较严重, 许多老教师由于长期受 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 教学思路公式化, 教学方式单调, 学生学 习热情不高。而现行的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 知识难度在下降, 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上留有很大的空 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上要灵活创新运用, 而一些老教师 有这样的心理,“ 课程标准教材一变再变, 自己的教法一成不变” 。依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 老师主宰课堂, 学生被动听讲。 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使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脱节,没

3、有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造成薄弱 学科的产生。一些教师,包括一些青年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改革 的热忱,他们对新课程标准没能认真学习与解读,学习只是停留 在表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表较突 出,所以在课堂上教学的创新就不可能了。2、从主观上讲(1)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主要有:1 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没有层次,教学随意性很大。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教师没有把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师完成课程要求的主要资源,备课时决不能上哪一节就只备哪一节,对每一 章、每一节甚至每一课时在整个学科中占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 甚至这一节内容能体现课程中那些需求,都要研究到,做到心中 有数。教师

4、要反复通读教材,对每一节都要深层思考,抓住其思 想精髓,在课程的意识下对教材要有拓展,绝不能满足于能讲教 材会做例题。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有的课堂上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 案,两根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合作、探究课堂上做的很 少,要么运用的不恰当,要么流于形式,一些现有的资源没有利 用,也没有资源生成意识。多媒体投影利用率很低,信息技术与 新课程无法整合,直接影响新课程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目标完成 参半,如果每节课在效率上有一点差距,日积月累便形成较大距离,如果每节课留一点“尾巴”,每一节、每一章就有一些 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差距便拉大了。3. 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

5、因材施 教的道理我们每位老师都懂, 每位学生能力不同, 完成的作业量 也应该不同, 但有相当教师经常让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作业, 这样 就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吃不了”的学 生不仅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 还会受到家长、 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他们对学习无兴趣, 自信心下降, 成绩会越来越糟糕, 以致形成 学困生。(2)老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爱心、耐心、恒心,对学困 生关注不够。 如果老师认识到教好每位学生是自己的责任, 那么 他就不会把学困生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像爱学优生那样爱学困 生,那么老师就不会把学困生当成自己的负担, 辅导学困生时也 会极具耐心、持之以恒,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

6、网。(3)、教师缺乏对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培养高效的学习方法能 “事半功倍”,而低效的学习方法却是 “事 倍功半”。学习实际上也是培养好习惯,好方法的过程。一些学 科的任课教师能针对所教的学生制定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 学习习惯,天天抓, 使学生能做到全神贯注的听讲, 积极的思考, 先理解后记忆,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自觉学习, 因此学生 学习起来效率高, 而一些教师在培养学习方法和习惯方面做得不 够,造成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习惯, 虽然费了很大劲, 成 绩仍旧不理想。三、学生的原因(1)遗传因素,每一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的影 响,都有智力水平差异,学习能

7、力差异。从生理上就决定“待进 生 的存在,这是无可厚非的。(2)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内容由简到繁、由低到 高、一环套一环、循序渐进。低年级是基础中的基础,部分学生 由于低年级基础没打好, 到了高年级想学又使不上劲, 以至于有 了“破罐子破摔” 的想法,形成不读书, 抄作业等不良学习习惯。(3)不懂得合理支配时间,学习兴趣不浓厚。现如今学生上 课不珍惜时间,老师讲,他也讲,或者思想溜号,耽误了听课、 阻碍了内容进入记忆。 另外, 学习兴趣不浓厚, 对学习抱有应付 差事的心理。 究其原因, 有一部分出在教师身上, 如课上松松垮 垮,课下十分紧张, 造成学生本末倒置地对待时间分配。 但原因 的

8、症结还在学生本身, 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认为自己是给 家长和老师学的, 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 养成了现在学生懒惰的 心理。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 教 育方法不得当以及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改进措施:一、领导重视,找准症结,加大对薄弱学科治理力度。 虽然学校工作繁多, 但我们校领导要提高认识, 把提升教学 质量当做学校的生命,在工作布置、指导、监管上要加大力度,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治理力度。二、加强薄弱学科的集体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是解决薄弱学科这一症结的关键。 我们以集体 备课为载体,通过定时集体备课与即时交流相结

9、合的备课形式, 积极促进和帮助教师主动进行“自备、集体备、补备”的备课模 式,最终形成能有效指导教学的教案, 并使薄弱学科教师共享集 体智慧。三、决胜课堂,抓好追踪听、评课,向课堂要效益。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学科的教学效益, 改进课堂教学是最关键 的。这就急切的要求薄弱学科教师必须切实提高授课艺术, 认真 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要做到先学后教, 精讲多练, 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为了帮助提高薄弱学科教师的教 学水平, 我校成立了听课、 评课领导小组, 专门对薄弱学科进行 追踪听、评课,并提出的意见,帮助教师进行自我改进完善。四、追踪检测薄弱学科 薄弱学科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

10、就能完成的, 因此,在抓备课、 抓课堂的同时,还对薄弱学科进行检测和成绩分析。抓好周练、 单元检测和月考工作。 每次考试结束以后, 及时依据成绩, 对该 学科的教学成绩, 进行纵向、 横向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 存在的问题。 这样循环下去, 薄弱学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状况了 如指掌,从而积极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 引领作用, 力促薄弱学科的转 变。薄弱学科的形成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相连, 要加强薄弱学科质 量提高, 一定要发挥班主任的协调作用。 引导家长与学校、 任课 教师、 学生牵手, 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格局。 班主任经常及时与 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弱科学生和学生的

11、弱科, 从生活上温馨体贴, 从心里上及时解困。 巧妙发挥班主任的影响力, 让学生真正享受 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六、发挥骨干教师的效应,以学习促提高。 组织骨干教师为薄弱班级、学科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效应。一方面安排本校骨干教师到薄弱学科班级上 12 节示范课,另 一方面要求薄弱学科教师, 必须去听课。 通过学习骨干教师的教 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等,做到学用结合,借 鉴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改进不足,提高自身。七、争取家长的配合 学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 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改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 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大打折扣。 所以, 老师一定要取 得家长的配合, 家长、 老师拧成一股绳, 共同搞好学困生转化工 作。教师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 采取不同的措施八、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我校在教师评价机制上,对弱科教师采取鼓励加奖励的 办法。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