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心”相融价值体认与实践探新_第1页
“德”“心”相融价值体认与实践探新_第2页
“德”“心”相融价值体认与实践探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德”“心”相融价值体认与实践探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运动来了才需要。”这是中国德育人戏谑自己的一句经典台词。品读话语,我们不禁有一丝悲哀一一现实生活中的学校德育,其实是不太受欢迎的。这不怪学生。试想,那些形式化、灌输式、高调的“德 育”,对于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价值日益多元,个性更加 张扬的他们来说,还有什么说服力!所以,要给德育一个存在的理由,就必须让其回到人本 身,真正成为人自身的需要。于是,以人为出发点, 以人为归宿, 成了德育人的共识。 但问题在于,存在于心灵深处的人的德性,又该如何去 把握、评判?这成了德育人面前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难关。就在中国德育人苦苦求索之际,从上

2、个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心理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随着与学校教育的深 度结合,它愈发展现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旺盛生命力。那么,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什么关系?它们能走到一 起吗?学界观点不一。尤其是以自然科学自居的心理学者, 多不认为心理与德育有什么关系。就在学者们对“事实”与“价值”的纷争中,道德教育 与心理教育的融合(或者说心理教育介入道德教育)在实践 层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工作者发现, 用心理手段解决道德问题,常常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 效;品行好的孩子,心理都很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孩子,品 德同样不错;在教育实践中,心理与道德,是很难分清的。不管是姓“德”,还是姓“

3、心”,能教好孩子,就是好方 法。实践工作者的朴素智慧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著名德育专家班华先生在长期观察学校德育实践中,发 现了二者的共通性,证实了心育与德育融为一体的课题假设。 由此,德育与心育相融,成了多数人的共识。人们关注的焦 点,也就从“能不能融合”,变成了 “如何融合”。心理学对学校德育的介入,增强了德育的科学性与实效 性,不仅在理论上夯实了德育的根基, 还在方法论的层面上, 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实践样式,从而为德育“突围”找到了 一条可能的路径。在三十年的德育改革与实践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 事”。因此,体认德育与心育融合的价值,展现德育与心育融 合的创新实践,就成为了本期刊物的重点话题。我们期望,这个话题的推出,能给学校德育实践以有益 的启示,能引发更多德育人对 “德” “心”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