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的公社_第1页
长城脚下的公社_第2页
长城脚下的公社_第3页
长城脚下的公社_第4页
长城脚下的公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城脚下的公社“长城脚下的公社”概述:“长城脚下的公社”是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2002年应邀在威尼斯双年展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上展出。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投资人张欣女士因其大胆的创新精神,积极推动12名亚洲建筑师设计建造出极富当代精神的私人住宅而一举荣获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同时,用木材和硬纸板制作的参展模型也被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这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第一件来自中国的永久性收藏艺术作品。1、三号别墅三号别墅设计构思:到山里是为了看风景。3号地景观北向及东北向,视野开阔、层次丰富,近景是1号别墅,中景有会所,远景则是层层叠叠的山脉。于是客

2、厅、餐厅向北,居室部分向东北且全面敞开。在山里盖房最怕挡景,别忘了后面还有4号、5号、6号别墅。于是客厅和餐厅部分利用台地下沉,“蹲”在草丛之中,上部覆土植草,土坎变成“玻璃坎”。居室部分平行山体布置,保持山沟的视野畅通,而架空使山地得以延续。三号别墅客厅餐厅相连,室内室外相通,提供聚会的场所。居室除了主卧室,其他部分可自由分隔组成不同大小的房间。卫生间有两个,必要时可分男女。主人的卧室挑出台地上方,独享开阔的视野和生活的私密。这种私密使卫生间得以开放,入浴也可观赏山野的风光。当家里没人的时候,仆人住在廊下,除了清扫不需要进入房间。厨房是开敞的,其实更象一个吧台,朋友多时,会所准备的佳肴会通过

3、专用出口提供,与客人活动区不干扰。另外别墅内还有司机房、洗衣房、设备间和车棚。在幽暗的夜晚,一盏灯笼照亮你回家的路。那是玻璃的门厅在迎接你的到来。两层高的空间,是客厅和居室共享的光庭。庭内,随着时辰的变化,阳光、灯光、格栅、树影在墙上作画;庭外,随着季节的更迭,青草、绿藤、黄叶、冰花,景色变幻,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考虑到水关别墅一期项目规模小,又在远离城市的山沟里,想要使用商品混凝土现场浇注不太合算,所以这里采用钢结构(客厅、居室)和小部分砖混结构(附属用房、墙)。客厅部分下沉一米多,挖出的土方可以就地用作平整庭院和屋顶覆土,不需外运。如遇岩层凸现,可将之作为客厅室内家具和陈设,稍事雕琢

4、。建筑围护结构考虑了保温和节能的问题:覆土,保温楼板和屋面,三层中空玻璃窗门,尤其是钢结构室内外交界处的冷桥处理。崔恺(中国大陆)简介:1957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84-1985年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1985-1989年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9-1996年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主任建筑师1996-至今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崔恺(中国大陆)作品:北京现代城规划北京丰泽园饭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2、红房子红房子设计构思: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建筑师获得表情。换句话说:在山里的房子不同于都

5、市中的房子。Badaling山中的房子不同于Sanya山中的房子,就算由同一个建筑师设计。悬臂屋并非特定基地的自然结果,而是山坡的。非太阳特定位置的结果,而是对于它的需求。是没有特定使用者而是敏感有教养的人的结果。是与长城共享一个基地的结果,非以邻居的身分,而是对于它的注视。位于小地方邻接长城的屋子想要怎么透过我表达自己呢?房子可以接连到山谷的任一个斜坡,接近的路可以是在坡面上往上或往下,对于原始的型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简单几何。自然且简单地使用材料,混凝土、水泥红砖、木、竹子、玻璃。红房子是属于自己私密的庭园。安东(中国)简介:1983在加拉加斯成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工作室1993在北京

6、成立8&8建筑师工作室1999任北京红石实业公司首席建筑师安东(中国)设计构思: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建筑师获得表情。换句话说:在山里的房子不同于都市中的房子。Badaling山中的房子,不同于Sanya山中的房子,就算由同一个建筑师设计。悬臂屋并非特定基地的自然结果,而是山坡的。非太阳特定位置的结果,而是对于它的需求。是没有特定使用者而是敏感有教养的人的结果。是与长城共享一个基地的结果,非以邻居的身分,而是对于它的注视。安东(中国)-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建筑师获得表情安东的作品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气势。沿着山坡竖起的两混凝土墙壁,托举起建筑的主体,自然的存在没有遭到

7、破坏,与人工之间的过渡仿佛是美妙的和弦。这种风格在中国并不多见,而事实上设计师安东的确是中国人,他来自南美的委内瑞拉。安东的真名是AntonoOchoa,毕业于加拉加斯中央大学建筑系,1993年来到中国开办建筑事务所。1999年开始安东在潘石屹夫妇的公司里担任首席建筑师。对于老板,安东如此评价:他们俩太聪明了,我还没有看到一个发展商能够这样通过文化来挣钱。他们能够在房地产项目中结合设计与艺术,并最终得到商业回报。安东设计的别墅,三个阳台尤其引人注目,底层的半开放,二层全封闭,屋顶平台则与自然毫无隔阂,不同的季节里都可以享受不同的风景。安东这样述说自己的想法: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

8、建筑师获得表情。换句话说,在山里的房子不同于都市中的房子。八达岭山中的房子,不同于三亚山中的房子,哪怕由一个建筑师设计。悬臂屋并非特定基地的自然结果,而是山坡的。非太阳特定位置的结果,而是对它的需求。是没有特定使用者而是敏感有教养的人的结果,是与长城共享一个基地的结果。悬臂,房子可以连接到山谷的任一个斜坡,接近的路可以是在坡面上往上或往下,对于原始的形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自然且简单地使用材料,混凝土、水泥红砖、木、竹子、玻璃。走过这屋子是丰富、兴奋与精神上的体验。建筑并非建筑师表达自己的方式。它透过建筑师获得表情。换句话说:在山里的房子不同于都市中的房子。Badaling山中的房子不同于San

9、ya山中的房子,就算由同一个建筑师设计。悬臂屋并非特定基地的自然结果,而是山坡的。非太阳特定位置的结果,而是对于它的需求。是没有特定使用者而是敏感有教养的人的结果。是与长城共享一个基地的结果,非以邻居的身分,而是对于它的注视。位于小地方邻接长城的屋子想要怎么透过我表达自己呢?3、土宅土宅设计构思:建筑从当中被分成两半,藉以引入了不同的景致、空间,也带入了山水意境。水的部分,有条小溪直直地登堂入室,在入口的玻璃地板之下粼粼闪光。中庭,则由一侧的山峦与另一侧住屋分裂的两翼共同围塑空间,柔和地处理了自然地京与人造建筑间的分际。这座分裂的房子并非一成不变。两半间的角度可自由调整,俾使配合不同的山坡地形

10、。根据每个特殊基地的地理状况,分裂之屋可以整合成单栋的、或变形为平行的、互相垂直的、一长条或背对背的各式建筑。换句话说,分裂仅是弹性建筑的多样状态之一。分裂之屋同时也是生态学的:承重墙以土埆配合木头支架组成。土埆厝在中国是相传已久的建筑形式之一,除了减少环境冲击的优点外,还具有隔热隔音的功效,使房屋冬暖夏凉。利用结合传统建筑的方式,我们表达了对创造现代中国民居的企图,而非陷落于盲目仿效古建筑形象的窠臼中。张永和(中国大陆)简介:张永和,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1983年获得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建筑系环境设计理学士(荣誉毕业)。84年获得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

11、筑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注册建筑师证书并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张永和(中国大陆)获得荣誉:美国金钥匙荣誉协会终身会员1982美国建筑师协会/基金会奖学金1983-84美国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Bakewell&Brown和Bakewell&Weihe建筑画奖1984美国建筑师协会印地安那波利斯分会纸上建筑竞赛荣誉奖1986美国密西根大学:WalterB.Sanders设计教学研究奖金1988-89美国从桌子到桌景概念性物体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1986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佳作奖1991美国建筑师协会旧金山分会/旧金山建筑基金会:旧金山洛杉矶3X3+9

12、设计竞赛获胜者1991美国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论坛奖1992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Steedman建筑旅行研究奖金(去欧洲、亚洲考察一学年)1992-93作为8名中国建筑家之一入选日本世界之建筑家581人1994美国进步建筑奖1996张永和(中国大陆)主要作品:席殊书屋,南昌1996四方城,运动中的城市展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维也纳1997清溪坡地住宅群,广东1998可大可小,亚洲建筑三人展(与新加坡陈家毅建筑事务所、台北季铁男建筑工作室合作),建筑联盟建筑学院,伦敦1998玻璃洋葱,餐馆,北京1998蛇足,运动中的城市展路易斯安那现代美术馆,丹麦1999润唐山庄,集合住宅,深圳1999红

13、石实业办公室室内,北京19994、怪院子怪院子设计构思:建筑是一种处理关系的艺术。因此,我们选定公/私界而争议不断的都会区作为本设计的建筑地点。微观下,住家彷彿是都市形式的缩影,由制约的互动关系定义出内部领域层级,包括:私密空间(与睡眠机能相关),社交空间(与起居/用膳活动相关)与公共空间(与户外环境相关)等。怪院子则以传统的合院住宅为主体,提出两种不同角度的误读方式。基本上,配置从正统的方场空间,转而以配合基地地势特性与视线方向性而加以调整。概念上,则维持了传统中庭属性以平淡而内化的环境提供一个舒适且具私人领域感的空间,却同时以开放社交空间的手法,引进外界浑沌的环境来消灰原有的空间感。另外,

14、本设计同时强调了现代房屋因应不同使用者及活动的可调整需求。因此,社交空间并不存在某个特定的机能分区内,而比较像是一个多用途空间,长条的服务区则比邻一侧。可由滑轨屏风分隔成不同的次空间以符合不同的团体规模,让空间中的活动得以交流、重叠或隔离。现代与传统的空间概念在此相互交融于同一个中庭空间之内。建筑的终饰则以最单纯的元素,白色刷漆的墙面、木质地板与石材铺面传达了宁静的乡村式家居生活的感觉。遮挡外露西南向立面的竹子屏栅表现了空灵的气质,与中庭散发的强烈互久感觉相映成趣。严迅奇(中国香港)简介:严讯奇是近二十年来香港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二十年前创立了他的设计事务所,在香港和亚洲地区有大量建筑作品。他

15、的设计风格现代、高雅、耐人寻味,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在香港,其代表性的建筑作品有最著名的半岛酒店二期工程,香港新机场中环机场大厅,TITUS广场,PollockPath山顶公寓,HANLEYVILLA公寓,PARKLANE购物中心,乐富购物中心,花旗银行大厦,香港大学研究生中心,中国北京南银大厦,希尔顿酒店和中国天津会展中心等。负责总体规划将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建筑师走廊项目。严迅奇(中国香港)专业经验:1973-75GMWInternational实习建筑师1976-79马海建筑工程师助理建筑师1979成立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1982成立许李严建筑工程师(为合伙人之)1999许李严建筑工程师有

16、限公司执行董事严迅奇(中国香港)公职:1987-1992香港建筑师学会理事1989-1990香港建筑师学会财务秘书1991-1992香港建筑师学会副会长1991-1993香港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士校外考试员1992-目前建筑师注册管理局会员1993-目前桥梁建筑外型咨询委员会(ACABAS)严迅奇(中国香港)香港建筑师学会代表1994-1997香港认可人士/土木工程师注册委员会委员1994-目前节省能源委员会委员1995-1997建筑师注册管理局副主席1997-1998建筑师注册管理局主席1997-2000香港认可人士注册委员会主席1998-目前香港大学建筑系名誉教授1999-目前香港艺术发展局委

17、员严迅奇(中国香港)所获奖项:1981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建新中心)1983国际竞赛一等奖(巴黎巴士的歌剧院)1984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奖(望东湾青年旅舍)1986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奖(白沙澳青年旅舍)1986国际竞赛首30名优异奖之一(日本东京国家剧院)1989国际竞赛荣誉奖(埃及亚历山大利亚图书馆重建)1990艺术家联盟建筑师年奖1991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乐富中心二期)1994亚洲建筑师协会金牌奖(乐富中心二期)1994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万国宝通广场)1995卡地亚杰出建筑师奖1995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半岛酒店扩建工程)1998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香港大学研究生堂)1999

18、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机铁中环站及上层一期发展)2001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中环皇后大道8号)2001年香港建筑师学会优异奖(好莱坞华庭)2001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香港境外作品奖(林文化节优异奖)2002年西九龙填海区综合文娱艺术区概念设计国际比赛优异奖2002年新加坡公共房屋设计国际比赛优异奖5、手提箱手提箱设计构思:坚固平边的箱匣,可供外出旅行时,用来放置个人物品等。建筑物,特指供家庭生活的场所-解读家居生活的情趣机制。抱持着对典型住宅形象的怀疑,本案企图重新思索亲密感、隐私性、自发性与弹性的本质。以无限想像及感官愉悦面为原则,提出一件满足最大弹性空间要求的简单设计。这个住宅的主要概念是

19、阶层的叠置。底层的机能如同一盅供给家庭基本配备与服务的容器,同时含括收纳功能。隔间隐匿在楼板地景中,升起的同时也先指引了通往下层空间的门径。上层空间设置一排可随意升降的遮帘,形成室内的次隔间系统。同样的手法也出现在立面上,建物的外壳以垂直层板组织层理。外层是一整圈全高的双面玻璃折叠门,内层则由帘栅组成开口矩阵。抽象的立面纹样源于使用者导向的操作逻辑。两者共同地塑造中介层。中间层是一个供住居、活动或通行的重生的杰出的主楼层。配合外壳的活动元件及非阶级式的配置,空间可根据活动性质、住民数量、及个人对封闭性与隐私感的重视程度,轻易地被改变。除了必需的基本元件外,其他隔间皆可遁没于空间之外。根据使用者

20、的特定需求,一个变化的量体可以不费力地从开放空间滑行到其他房间之中。这栋住宅位于ShuiGuan的Nangou谷中,基地朝北骤降,相对地使北侧暴露。该地属大陆温带型气候,为了一揽万里长城盛景并享有最大的日光照射,本建筑采南北走向。也因此让住宅中的每个重要空间,得以坐拥长城美景。选择权是奢华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住宅提供多处同等重要的出入口,而房间则以个别的舒适感为考量,刻意区分。地板的形式可以让人即刻联联想到华丽巡航艇的内部,在轻松方便的原则下,充气式家具为主要配备,与中层相同,利用隔间即得以解决大部分需求,而藉此减少家具的数量。此外,家具配合建筑可调性的特色,也都有可活动的功能,仅使在建筑内部

21、扮演积极的角色。张智强(中国香港)简介:张智强,生于196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现任该系副教授,于94年创办EDGE公司。并多次获邀于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学院担任客席讲师。张先生是首位获邀参加2000年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香港设计师,其建筑作品曾多次于国际建筑展展出,获奖无数。作品更被列入TASCHEN出版社所出版的“40ArchitectsUnder40”中。张智强(中国香港)部分奖项:1985年获国际建筑设计比赛冠军,并于第17届米兰建筑展展览1990年东京第25届CENTRALGLASS国际建筑设计比赛第二名1996年荣获香港青年建筑师奖,同年获香港建筑师学会年奖-会长杯奖20

22、02年意大利Vicenza国际建筑比赛冠军2002年度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冠军最特出设计大奖2002及2003年度哥本哈根、伦敦ar+d设计比赛获优异奖项6、飞机场飞机场设计构思:飞机场由于基地所在位置的特殊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大地与历史的尊重是首要的考量,地景的融合以致于回归自然的生命体验应是建筑所应追求的事情。这个建筑最强烈的印象乃是那雨道嵌入山坡的石墙,与自由悬浮于复杂的坡地有如由石墙中穿出的一个个矩形的箱型空间,石墙表面由当地的石材所砌筑,一段段有如穿进坡地缝入大地城墙,除了与“长城”的历史意象呼应之外,此一墙的构造有如生物的脊骨般支撑着衍生的空间,也如神经动脉般提供了基础的生活机

23、能与流通的动线,而自由的空间由此向周围延伸而出,矩形空间也可以随着外在的自然与内在的人的行为关系而调整改变,除了本质的关系之外,也因应了一种简单的建筑形式结构能在此复杂的地形环境中被赋予合理性。简学义(中国台湾)简介:1954生于屏东1970-75习画于李德画室1980东海建筑系毕业1982-86任职于陈昭武建筑师事务所1987成立竹间建筑设计研究室1989主持福住建设设计部1992-95.1主持竹间建筑师事务所,任教于中原大学室内设计系1995选录于日本TOTO出版(世界的建筑家581人)1995主持竹间联合建筑师事务所1998主持筑工房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任教于实践大简学义(中国台湾)奖项:

24、1992立莺歌陶瓷博物馆竟图第一名1992纪念碑竟图第三名1995宜兰县宜兰厝甄选建筑师1995台北市街道家俱暨环境设施整合规划设计甄选建筑师1996宜兰县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第一期竟图第一名1996台北县中山国中竟图第一名1996室内杂志室内金奖1998北投温泉亲水公园路口高架景观平台甄选建筑师2000宜兰兰阳博物馆竟图第二名简学义(中国台湾)所作演讲:自然与无为的积极性1990台北诚品中山店存在与建筑1991淡江建筑系西方到东方-存有到空无1992中原设计学院表象以外的世界1993.12中原建筑系1994.4海建筑系1994.12淡江建筑系建筑(诗)与(心)建筑1996.05成大建筑系台湾建筑

25、新风1996.11日本出云建筑论谈台湾建筑自我风格建立之我见日本建筑家协会中国支部可见与不可见的世界1997.12台北清备齐书院空间禅1998.11台北慧日讲堂7、俱乐部俱乐部设计构思:将景观的概念从它原本与土地严苛的关联中解放,并且将之放在传统都市风格中解读,可能开启探索超越科学疆界的现存特质的机会。心中涌上一阵对本案的执行将可能将是人类无理意志的感慨。甚至是一些平房的遗迹都像是被伟大的自然击倒而毁坏。我兴奋地思考该如何在此作设计。从基地勘查回来后,首先想到说自然元素应该被保留,如石、树木,甚至是一些既存的人造物也是。考虑基地以及其估据斜坡所需的最体,考虑量体该被切分数个个别的部分以优先设计

26、虚空间。这是与自然沟通最好的方式,室内外与虚体实体空间。被分割的最体将会融入环境与其经房屋当中。建筑做为景观元素是这个设计的用意,它容纳了相异的文化与不同的机能。所以在这里建筑并不是视觉的表现而是一个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与彼此以及自然会面沟通的场所。现有的自然与人造建筑以及人们共同创造新的景观。我称之为文化地景。此文化地景是新的自然,新的场所与新的生命。俱乐部的基地位于长城边社群案子就计画地与地点而言都是的中心。为了可从房屋便利可及,它位于南边与东边山谷端点的位置。从基地看西边向着长城,是整个基地景观最美的。向东的视野开展向东侧山谷而南北侧面像山脉。基地内坡面约0到10度,从东向西北向南斜下来。

27、俱乐部的计画是给房客与住户用的设施,像是两种餐厅、游泳池、画廊、杂货店、管理中心与员工宿舍。这种建筑将是许多人会面、多元文化交流、各种机能发生的场所。相较于其它机能,游泳池的量体大到应该被切成一些小部分。中国餐厅拥有10个私人包廂,每一间配上10个不同主题个别围闭的庭院,配合上弹性的隔间当餐厅以一个大空间的方式使用时,这些庭园形成相当特别的景致。特别是透过缺口的光线将房间扭曲而赋予廊道神秘的场景。除此之外,其它机能系统化的以走廊连接而根据基地现场的高程配置。游泳池与在中国餐厅上方的西餐厅俯瞰长城很棒的景致而傍晚时可以进揽晚霞的艳丽。进入大厅时可见到美丽的树木,是基地上原有的。地景是俱乐部的延伸

28、,拥有线性的元素连接建筑与道路。有喷泉、木头平台、停车场,但是某些外部空间仍将维持原状。所有的人造元素谨慎的置入现存的景观中。边缘地带应小心的处理。必然的结果是这建筑会看起来像五个从山里延伸出来的长条物件,而不会像是被建造在地面上而已。材料是另一个表现设计哲理的方法,所以说材料的调和设计概念是不可或缺的。此建筑以自然的材料建造,像是木料、不锈钢板以及石材。不锈钢板是经过时间锈蚀而改变颜色,所以会与自然随季节与年月的色彩搭配。石材与混凝土的组合是从基地撷取的,而此举将保留基地原本的涵构。最后它们会像是在那里待了很久一般。起源我们过去美好的记忆是构成我们现在的重要的一个原因。承孝相(韩国)简介:1

29、952年,承孝相出生于韩国。1974年,他自汉城国立大学毕业后,与KIMSWOOGEUN共事,直到1989年开办其自己的事务所。他所设计的独立式住宅SUJOL-DANG被评为韩国20世纪十佳建筑之一。他最近的主要建筑项目包括JUNGKOK天主教堂和惠康城,他还被指定担任在汉城附近建造的PAJU书城协调人。他作为12名亚洲建筑师之一参与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荣获第8届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大奖”。他在其撰写的贫困之美和智慧之城/智慧建筑两书中,介绍了他建筑的精髓和哲学思想。承孝相(韩国)建筑观设计观:在汉城,人们生活在真正的贫困之中。通过对汉城当代建筑的观察,承孝相发现一个建筑师能从中学到不少

30、东西。在他的贫困之美一书中,承孝相对城市中的建筑和建筑构成的城市及其功能性、舒适性、目的性和影响力进行探讨。这对当今的建筑师,尤其是生活在这个被疯狂的时尚和商业化的文化充斥的社会中的建筑师们而言,是非常有力、非常重要的概念。第一眼看到承孝相的建筑,会觉得它是极简主义或现代主义的作品;但是他却批判过非人性的、一味以自我为中心的形式主义或极简主义的建筑作品。他追寻的是建筑的基本素质,以找到与世界、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抽象的建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分享比增加更重要,清空比填充更重要。承孝相出身韩国,深谙东方文化,他又曾留学英伦,对西方建筑颇有研究。在他看来,西方的建筑主要是以人

31、为主,东方建筑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共享的空间;西方的建筑比较注重逻辑性,而东方建筑是非逻辑性的对建筑、对东西方建筑的差异,承孝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记者:您认为东、西方文化在建筑上到底有什么差别?承孝相:西方的建筑主要是以人为主,她体现的是人支配整个世界、整个自然;而东方建筑人和人之间有很多共享的空间,并不是人来支配整个世界和自然的,而是包含了某种东西,也就是精神上的东西。中国的一些建筑,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也好,其它一些建筑也好,都有很多共享的东西。西方的建筑挤占得满满的,他们是用一种支配世界的眼光来设计的,所以他们的建筑也是体现这种风格。白和黑、好和坏,体现在西方建筑上要么是室外空间,要么是室内空

32、间,填得满满的,而东方人如日本、韩国、东南亚他们的思想是一种自然的、中庸的、灰色的,所以有很多过渡空间,如屋檐下的空间。记者:现在很多建筑都充斥了商业文化,对此您怎样理解?承孝相:建筑和资本是不可分开的。商业建筑也好,其它建筑也好,假如是为个人所有的话,她的生命是不会很长的,假如让人共享的话,她的生命是很长的。记者:现在深圳和其他地方的很多建筑,建好之后马上又把它拆掉重建,这就存在一个现代性和历史性怎样兼顾的矛盾,您觉得怎样解决?承孝相:这是社会的问题,现在地价越来越高了,所以重建的也比较多了,这是现代社会比较大的问题之一,因为建筑的目标也是持续我们日常的生活,所以他们重建的时候应该把古代建筑

33、美好的技艺体现出来。记者:如何理解“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分享比增加更重要,清空比填充更重要”?承孝相:拥有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来使用这些东西;怎么增加物质并不重要,真正的分享物质才是最重要的;怎么填充这些空间也不是重要的,但怎么收拾这些空间才是重要的。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精神。我主要是带来了我们的例子博鳌,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最近在做的博鳌蓝色海岸。虽然这是一个住宅,可我的想法是设计了一个人生。建筑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盖的是房子,可房子上面盖的是我们自己,我们在盖的房子里面开始人生的道路。韩国有这样的说法,夫妻俩处的时间长了,就总会有一些矛盾,这是因为生活的环境会

34、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主人把她放在一个小小的屋子,是为了让她在屋子里反省自己。牧师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布道,也是这个道理。好的建筑培养的是好的人才,坏的建筑培养的是不好的人才,所以建筑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叫好的建筑呢?很多建筑师都有自己对美的看法,我的是“贫困之美”。今天用博鳌蓝色海岸这个作品来看看“贫困之美”的思想。在这种美丽的地方住是件幸福的事,但是设计师设计就是为了让在这个地方住得更加幸福。我有点害怕摄像机会不会打动这些风景,或是给她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特别是晚上的日落,对我而言,是一生中看到的最美丽的风景。我特别受感动的是太阳、树荫、风、芦苇,还有地方性等等,这就是我们

35、周末的住宅。旅行和度假是什么呢?我从这个图画找到了答案(一幅东方的图画)。东西方的图画从根本上不一样,西方的是非常满足的,东方的会有一些空间。图面的空间是很重要的,从这个图面上可以看到很多空白的地方。自从现代化之后,空白处都成了五颜六色的东西。都市环境也是一样的,以前的城市有很多空间和空白,现在的城市都让物质和色彩充满着。现代化进程比较快的韩国,更是很过分。因此从建筑上考虑,现在汉城发生了很多不好的事。如何在建筑上留一些空间,这是“贫困之美”的根本。特别是博鳌蓝色海岸,它不是一般的建筑,它是非凡的建筑,它是给又忙碌又累的想减轻压力的城市人准备的,因此我在这个项目中希望它能充满空间。这不仅仅是在

36、建筑,在人生,在自然都有很多轻松的空间。这个空间能让我们充满自由感,能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总图是香港设计所设计的,我们做的是一些单体的事情,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海的,二是椰子树林的。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海岸及椰子树林的空间怎样用美丽的建筑来补充。这种空间其实在我们城市的各处都能发现,比如在高层与高层之间等,可我们一直把这些空间给忽略掉。在我的建筑中不是建筑很重要,而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那些空间是很重要的,利用这些空间,我们可以享受到热带城市的阳光和风。这些空间可以用在交通,可以把一个建筑分成两个部分,中间有一个空间,经过院子和庭院我们可以享受到太阳光和通风。可以说我设计的不是建筑,而是空间。住宅类

37、型有两种,*海和*椰子林的,看平面图也可以看到在一栋楼里面的设计很自由,入住可以改造自己的户型,有很多类型都是中间有一些空间,房子本身没有很大的意义。虽然盖的是一些新房子,但不想给你们带来陌生感。为什么叫“贫困之美”?问:我们知道您的一本书叫贫困之美,为什么叫“贫困之美”?有什么意义呢?承:韩国的发展非常的快,在这个经济开发的时候,我已经忘却了以前那种贫困的美丽,可以说现在在精神上非常的贫乏。所以现在在建筑上要实现以前的想法,要把贫困的美丽优化在建筑之上。问:在都市里能否寻找到“贫困之美”?承:我写“贫困之美”的时候,教材就是汉城周围的一个很贫困的城市。那块地很小,大家聚在一起互相帮助,因为他

38、们很少个人所有的东西,努力分享这很少的部分,努力把这些空间作为共同体,小的东西越分越大。大空间也不是最需要“贫困之美”的,最需要的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问:具体在博鳌的设计中有没有体现这种风格?承:我的建筑都是始于这种风格的,希望个人的空间比较少,共同的空间比较大,这就表现出他所有的贫困之美的风格。问:如何考虑向买家展示这种独特价值的有效推广?关于“贫困之美”,您认为空置比填充更重要,这与使用效率如何结合?承:我觉得商业、艺术、生活并不分离,以前艺术和生活没有分离过,但是到了现代,自前100年开始,艺术和生活就有点分离了。最艺术的是人,这是很分明的例子。刚才午饭的时候,我们看到挂着很多绘染的衣服

39、和洗脸盆,从那里我看到了小时候那种贫困的生活。其实生活也就是那样的,艺术在我们不遥远的地方是可以感觉到的。艺术的目标是提醒大家爱和真实,这种建筑也算得旧商业上非常成功的建筑。问:蓝色海岸遇上台风是不是很危险?承:在大城市里见不到的东西,你在别墅里看见了,这都是一种美,快乐的现象。在我们设计时已考虑到有百年一遇的洪水,所以把一层的地面标高都提高到1.5米;窗户的做法也考虑到自然灾害的现象。像百年一遇的这些自然灾害就是让我们回到日常生活的能量。问:东西方文化的主要差别是什么?承:西方的建筑都是以人为主的,人支配整个世界,人支配整个自然。东方的建筑,人与人有很多空间,有很多共同的共享的空间,所以,并

40、不是人支配整个世界和自然,而是在某种东西,主要是精神上的东西。中国的建筑如北京的四合院或是贵州的,还有现代很多的建筑也好,它们有很多共享的空间,并不是整个都是很满的,一看就知道他们是用支配世界的眼光来建筑出这种风格的。西方的建筑是比较逻辑性的,东方的是非逻辑性的。现代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他们把非逻辑性的东西认为是不好的,是缺点,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问:现在很多建筑都是时尚的商业文化风格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承:建筑与资本是不可分开的,商业建筑也好,如果她是用于个人所有的话,她的生命力是不强的,是短暂的;可是如果用于共同体的建筑,她的生命力是很永久的。问:现在有很多建筑,建好后拆掉重建,您如何评

41、价这种现象呢?承:关于重建的问题,现在首先是社会的问题,地价高了,所以重建的现象也就多一些,这也是在建筑方面大的问题之一。建筑是体现日常生活每个人的生活的,所以重建的时候要尽量把古代那种美好的记忆表现出来。我94年第一次来中国,先去了乌鲁木齐,再去西安,对西安的建筑感受非常深刻。西安的建筑古代的、低密度的特色多一些。因为刚刚开放,从那里可以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后来去北京,感受完全相反,北京的变化很大,很多建筑都找不着了,这在建筑史上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8、双兄弟双兄弟设计构思:在许多传统中国绘画中描绘的地景存在着自然与人造之间模棱两可,这形成了本案的出发点,它位于水关山坡上,并以著名的人造物长

42、城为邻,令人生畏的基地因其位置而有所启发。住宅设计得与所处的自然涵构密切的结合。当地的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之一。住宅的量体是以一个较大的建筑物与一个罗小的附件小心的配置于山谷的基地当中,两者者是L字形,这有助于前述的结合。厨房与餐饮空间在小量体内位于北侧的陡崖边,并且主建筑成45度角。这两个建筑和北边的悬崖包被一个称得上安静的庭园,在住宅中形成一个隐密亲密的区域。阶梯状的木头平台像爬行动物一般爬过这个庭院,绕建筑一圈而后延伸到地景中。连结山谷与房子的小径提供了休息与冥想的场所。并不像普通庭园围闭的模式,它在各个方向都有特殊的开口穿透,让虽然是置于内部的庭园也可以一直与外部有视觉上的连接。这是本案形

43、成其纹理,与自然环境共事肯借景的一个描述。进入主建筑物的入口位于一个缓缓升起,铺石头的小径的尽头,而附属量体在左侧稍高的地面上。大面双开门开向有大片南向山谷景致玻璃窗宽敞的挑高大厅。面向客厅的一边是一个较受保护而内向的庭园,它周围围绕着连向客房的走廊。一个悬臂的楼梯通夹层的书房、半户外的阳台与主卧室。餐点将在比较舒适的餐厅供应,是比较亲切而且拥有对外良好的视野,可以看见整个山谷,并有户外的阳台可以在夏天从事半户外活动。陈家毅(新加坡)简介: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准学士1956年生于新加坡1977年起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建筑学1984年毕业于伦敦建筑学院1984年至1990年间任职于Arup联合公司

44、1990年成立以其名字命名的KNTA伦敦工作室1993年又与TanTeckKiam一起成立KNTA新加坡陈家毅(新加坡)工作室获奖作品:1985年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大赛中获奖1987年获AJ/BOVIS奖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伦敦大学巴特莱特建筑学院,获硕士文凭1998年7月至今,在新加坡联合周报和双周刊中国新闻上辟有专栏陈家毅(新加坡)作品包括:1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设计中心的第一页书店(1992年)2台湾台北:西门町(1999年)3新加坡:第八克伦尼公园(1999年)4新加坡:嘉兰-拉达-菩特大厦(1998年)5澳大利亚墨尔本:联合广场(1997年)6新加坡:歌菲广场(19

45、96年)7新加坡:第二克伦尼公园(1995年)9、大通铺大通铺设计构思:揭示地点的灵魂:我认为在山中度周末的家要给主人的生活提供变化。我们与周围城市之间的内在性和非物质性倾向于让我们与自然、甚至是物质的自我隔离开来。我认为山中度周末的家并不一定是要带我们离开城市生活(因为城市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令人惊叹的并且充满刺激),山中度周末的家只是向我们揭示一些我们丢失的东西,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平衡。因此,房子应该给主人提供周围环境中积极的一面(如山的全貌、长城景观,碧空万里、星辰满天,优质空气等等)但同时,也必须能让主人远离那些太花哨的以至于不能接受的自然因素。我们就是要在坡地和庭院中创造室内

46、/和户外空间之间的强大和谐。堪尼卡(泰国)简介:生于1962年,泰国建筑师。1991年获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美国南伊力诺伊大学室内设计学士学位。堪尼卡(泰国)作品:从1996年至今,任泰国吞武里市孟库特国王技术大学兼职教师。同时,她在曼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Leigh&Orange有限公司,任董事。2000年的主要作品有曼谷塞里中心百货大楼的儿童因特网学校,曼谷Silom大厦Aviance俱乐部,普吉岛的达尔威治国际学校。1999年,参加了中国福州电视台设计比赛。1998年,为入住上海世界金融中心的银行、外企公司等提供室内设计。1997年,设计了厦门电视台办公大楼

47、。10、竹屋竹屋设计构思: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从长城的礼俗中学习,我们时常受长城从未是孤立物体的事实吸引。它绵延不断着波浪起伏山脊的特质是吸引我们性抩。对我们而言它是对有在环境中自我孤立倾向的建筑常例型式的评伦。所以我们的目的是企图将长城的此种特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这样一来房子被称作墙而非房屋。至于材料,既然它在中国与日本文化中具有独特涵养,我们仅可能使用竹子。视竹子的密度与直径,它提供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分割。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决定放置一个竹子墙,就像长城一样沿着基地斜面的一层竹子。长城在过去分隔了两个文化,但这竹子墙将不只分隔而且将会多方面地联合生活与文化,如此长城的一小部分。隈研吾(日

48、本)简介1954生于日本神奈川县辖区1979完成东京大学工程研究所建筑系硕士课程,1985-86哥伦比亚大学和亚洲文化委员会研究所访问学者1987设立空间设计工作室1990设立隈研吾及其合伙人事务所1998-99庆应义塾大学环境信息系教授隈研吾(日本)获奖作品:2002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芬兰2001为石博物馆设置的2001年国际石造建筑奖,意大利2000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的设计大奖2000“互动内部空间”设计选集大奖1999波士顿建筑师协会未建成建筑优秀奖1999设计奖1997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美国建筑学会杜邦Benedictus奖第一名1997地域设计奖大奖1995日本商环境设计家协

49、会1995年度设计奖大奖,文化/公共机构1994由日本经济产业省遴选的优秀建筑设计隈研吾(日本)展览作品:1999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2000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1997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1995米兰双年展,意大利1996地域设计奖大奖1995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1995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1993迷宫城市,东京都丰岛区涩谷艺术博物馆/兵库县尼崎市TsukashinHall1992个展东京M2专栏,东京都世田谷区11、森林小屋森林小屋设计构思:我认为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让人和人、人和物相遇。建筑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让人们能站在一个从未去过的地

50、方,面对从未见过的景观,未知的地形和风光,不管是都市还是大自然。同时,建筑还可以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是人们在都市或大自然中一个不知名的能够彼此相识相遇并建立联系的一个地方。因此,建筑能成为在那儿相遇的所有人共同的记忆,不管他们是偶然或特意碰到的。通过建筑物广大的记忆空间,它还可能提醒人们在某个特定地方相遇的某个人的价值。建造在长城脚下美丽森林中的住宅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去结识原本陌生的人,同时拥有当地独特的地形优势和远处蜿蜒的长城景观。它的室内设计,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木材,让人们觉得即使在室内也仍然置身于森林中。在这儿,人们能感受到,如同瑞士雕刻家、画家加柯梅蒂(AlbertoGiacommetti)所描述的,“在森林广阔的怀抱中,人变成了一个光球”。在这样的建筑中,与你珍视的朋友共同经历四季的变化,你一定能与加柯梅蒂产生共鸣。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毕竟,在挑选他们自己的居住地时,人们不是被动而是非常主动的。享受您丰富多彩的人生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