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母亲河教材简析:这个单元以 母亲河 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分别是长江之歌三峡之秋古诗二首,还有两篇拓展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 淇淇 ,一个 综合活动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 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 古诗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描写黄河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 淇淇 分别反映了黄河、长江存在的问题, 号召人们保护母亲河。 综合活动 是朗诵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长江之歌 古诗二首和三峡之秋的有关段落。2.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 了解
2、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长江、黄河的地理状况、历史演变,以及作为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4. 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 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侧记5. 通过拓展阅读课文的学习以及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的现状,学习写倡议书,激发学生树立起 保护母亲河 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课时安排:长江之歌1课时三峡之秋2课时古诗二首1课时黄河之水天上来1课时最后的 淇淇 1课时综合活动4课时长江之歌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
3、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是理解的难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2.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4. 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5. 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关键处处理:1. 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2. 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师: 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侧记一、谈话
4、、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 母亲河 ,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 母亲河 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 ,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分男女生、同位
5、朗读,全班齐读。五、理解课文内容。1.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1. 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 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七、再读课文,填写 我的视角 。1. 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1. 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2. 指名背诵。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 。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十、质疑问难。十一、探究
6、:为什么把 长江 比喻成 母亲 ?教学侧记十二、课时小结。板书设计:长江之歌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作业设计: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3. 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4.预习下一篇课文。课后反思: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是理解的难点。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 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
7、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三峡之秋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关键处处理:教学侧记组织学生召开歌颂母亲河的诗文朗诵会,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 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有关长江三
8、峡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等。教学时间: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一、 录相导课,激发兴趣。1. 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2. 出示有关三峡图片, 师生共同介绍长江三峡, 对长江三峡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3. 作家方纪也到过三峡,并且写下了优美的散文三峡之秋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一起领略三峡的秋天的美丽景色。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写作顺序。1. 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2. 全班交流,学习生字词语。3. 指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
9、?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1. 自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有什么特点?2. 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 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3. 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四、 课时小结。板书设计:三峡之秋时间景色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中午热烈阳光长江下午平静雾倒影夜朦胧月亮月光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比喻句,品味语言。教学过程:一、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1. 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特别是运用了许多比喻句,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分清
10、主体喻体。2.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3. 全班交流,讲清主体喻体, 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二、再读课文,填写 我的视角 。1. 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 我的视角 。2.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三、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1. 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2. 配乐指名背诵,同位互相检查,看看谁背过了一些段落。四、质疑问难。五、课时小结。板书设计:教学侧记三峡之秋语句优美比喻句作业设计:1. 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2. 预习下一篇课文。课后反思:在本课重点的突破方面, 我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一是学生自读;二是配乐指名读; 三是说说你对这一段所描写的内容的整体感受;四是,为
11、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五是再读,深入体会。采用了这五步后,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古诗二首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 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3. 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关键处处理: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准备:教学侧记教师:录音机、磁带、
12、课文插图等。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凉州词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 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二、学习凉州词。1. 简介作者王之涣。2. 解释题目。3. 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4. 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5. 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
13、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6. 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7. 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三、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 你们也一定行! 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第二课时教学侧记教学内容:教学浪淘沙教学过程:一、背诵凉州词1指名背诵。2全班集体背诵。二、学习浪淘沙。1. 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2. 理解诗意。(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3. 体会诗歌
14、表达的思想感情。(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5. 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1. 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五、填写 我的视角 。1. 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 我的视角 。2.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六、配乐朗诵诗歌。七、课时小结。作业设计:1. 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2. 同步学习与探究。3. 预习下
15、一篇课文。板书设计:教学侧记凉州词浪淘沙孤独蜿蜒曲折荒凉流程长同情激奋课后反思: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 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材分析: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 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 地上河 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 母亲河 。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 母亲河
16、。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4.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 母亲河 的意识。关键处处理:教学侧记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师: 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
17、全面的完整的认识。板书课题,导课。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1. 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滋润土地水土流失保护母亲河2. 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 母亲河 。3.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 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1. 黄河除了被称为 母亲河 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2. 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3. 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
18、么?五、 质疑问难。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七、 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板书设计:黄河之水天上来水利资源丰富发电灌溉教学侧记母亲河养育炎黄子孙洪水泛滥保护环境作业设计: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积累优美词句。3. 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4. 预习下一篇课文。最后的 淇淇 教材分析:这篇拓展阅读课文, 写得是人们救护长江频危动物- 白鳍豚的事例,发出了保护长江,保护白鳍豚,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感慨。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激发人们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9、1. 独立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2.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长江频危珍稀动物的生存保护情况, 了解长江环境的变化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 树立保护长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师: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植物的生存情况。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长江珍稀动、 植物的生存情况。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新课。大熊猫、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动物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 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可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些生活在长江流域的珍
20、稀动物面临着生存的威胁, 有的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做最后的诀别。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做么?板书课题,齐读。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三、理解课文内容。1. 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2. 小组讨论: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如何?3.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4. 结合师生查阅的有关资料, 补充介绍长江其它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四、体会感情,树立环保意识。1. 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灭绝,有什么影响?2. 为了保护长江珍稀动物,人们是怎样做的?3. 针对长江流域珍稀动物的生存情况, 你有什么认识?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4.
21、你们的家乡有河流流过吗?可以把那条河叫做 母亲河 吗?为教学侧记什么?讨论交流。五、质疑问难。六、课时小结。板书设计:最后的 淇淇 珍稀动物灭绝环境恶化保护长江保护白鳍豚保护人类自己作业设计:1.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据有关报道, 淇淇 已经死去。想一想 淇淇 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写 孤独的淇淇 。3. 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4. 预习下一篇课文。课后反思:在本课的学习中, 我采用了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学习文章出小测试卷,然后自己做,最后结合老师的指导,给自己打分。综合活动教材分析:这次综合活动,主要是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教学目标:1. 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培
22、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2. 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 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 以 保护母亲河 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教学时间:2 课时活动过程:第一步:准备资料一、 布置任务在单元学习初, 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第二步:练习、排演一、 认真练习:1. 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好。2. 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 (可在课下进行练习。)二、排演1. 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2. 师生观看排演后,
23、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第三步:召开朗诵会一、 提出要求: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三、评议。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一、 集体评议朗诵会。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 保护母亲河 为题的倡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四、活动总结。第四单元体育体育颂教学目的:让学生体会文章主旨,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理清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 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内在关系; 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
2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一课时导言:同学们,第二十八届奥林匹克运会已经胜利闭幕,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那谁来说一说它给你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同学发言)那谁又能非常准确而全面的说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呢?那好,我们一起来学习奥林匹克之父、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写的体育颂这篇课文。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找出值得留心的字词。1、 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欢娱 塑造 匀称 协调 诡计 矫正 畸形 桂冠警惕 较量 堕落 卑鄙 逾越 灰蒙蒙2、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容光焕发绞缢 猝然 晨曦二、 分析课文:1、 体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
25、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2、 这是一篇赞美体育精神的散文,全篇由 9 个自然段构成,每段都由“啊,体育”开篇,使文章浑然一体,看似不可分割,可是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 下面同学们根据段落之间的关系给这篇文章划分段落,并说说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段:(1、2 自然段)赞颂了体育的力与美。第二段:(36 自然段)赞美体育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第三段:(79 自然段)赞美了体育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作业:结合你平时对体坛的了解,为文章第 3、4、5、6 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第二课时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主要内容。1、 听写生字2、 说说文章
26、的主要内容。二、 讨论:文章的三个部分能否颠倒顺序。不能。因为三个部分由表及里地弘扬了体育对人体的作用, 即赋予人体以力量和美丽,使生命绽放光华。三、 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两者和谐统一” 一句中“两者”指什么?(力与美)四、 交流学生所查相关资料,深切感受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五、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六、 比较阅读手拉手。1、 看一看这首歌词颂扬了怎样的奥运精神。( 友谊、团结、参与、公平竞争)2、 两篇文章的风格又有什么相同之处:(结构工整严谨;语言简洁而热情洋溢,读了让人振奋而昂扬)七、 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树立正义、
27、勇敢、荣誉、快乐的精神观念。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教学目的: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揣摩文中议论和抒情的作用。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达个人情感体验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奥运会上,女排姑娘获得了奥运会的金牌,五星红旗在高昂的国歌声中徐徐身升起,我们激动兴奋,我们为中国而骄傲,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但同学可知道 1981 年 11 月,中国女
28、排夺得了第三届世界杯女排赛的桂冠; 1982 年夺得第九届世界杯女排锦标赛冠军;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再登冠军奖台,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 “三连冠”宏愿。那时的女排令全国人民为之热血沸腾,女排的精神鼓舞着亿万探索前进的人们。女排的精神就是敢于拼搏的中华民族精神。女排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 离不开当时的女排队长孙晋芳。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 看看她究竟有什么法宝, 让女排成为中国人心中的长城。二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扫除字词障碍。 (让学生找不认识的字及读不准的字及值得积累的词语)一锤 cu定音 从容不迫 p化险为夷 y眼花缭 li o 乱 梦寐 mi 以求 袅袅 n
29、i o 青烟亲昵 y婉 wn 转 璀 cu璨cn 饶恕 s暗礁 ji o 默契 q 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一句话把事情最后决定下来。从容不迫:做事得心应手,不紧张,不忙乱 。化险为夷:眼花缭乱:看到纷繁或新奇的东西而使眼睛发花,感到迷乱。梦寐以求:睡梦中还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十分迫切。袅袅青烟:回旋上升的青色烟气璀璨:(珠玉等)光亮鲜明。默契:形容彼此无需用语言表达,即可心灵相通。饶恕:宽恕;该处罚而不给予处罚。暗礁:比喻潜在的障碍或危险。三 学生再读课文,从整体感受: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记叙了女排队长孙晋芳的事迹, 赞美了她刻苦训练, 勇于拼搏的精神及率直、聪慧、胸
30、怀宽广的个性。 文中主要写了孙晋芳的哪些事例?(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雍容大将,技艺高超。苦练球技,挥洒自如。误会郎平,开阔心胸。了解队友,配合默契。这些事例可以看出孙晋芳怎样的体育精神?文中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同学交流、总结)团结:与郎平消除误会;拼搏奋进:走廊练球的场景四 学生小节本课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能力)五 作业: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教后记:第二课时一 听写字词:二 指名朗读课文,品读文章。本文文词精美而富有哲理,精选出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并说明理由。原来漂亮
31、蓬松的头发,变得湿淋淋的,粘到一块去了。运动衣衫得颜色被汗水浸染得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滩汗水。(生动的描写出孙晋芳训练时肯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 )廊顶仿佛突然升高了, 墙壁和门窗也似乎向两边闪开, 狭小的走廊啊,宛如变成了一个无边无垠的空间。(通过抒情感慨空间得变化,赞扬孙晋芳的球技, 形象衬托出她传球技艺高超。)更神的,还是孙晋芳的双手,仿佛变成了两块磁石,吸引着飞舞的白球;仿佛有了魔法,可以随意把球送到想送的地方。(用比喻写出孙晋芳可以任意地控制排球,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技艺高超。)孙晋芳恨自己心胸不宽阔, 她懂得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自己的情绪起伏会直接影响队员,影响胜负,
32、决心继续磨炼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暗礁比喻心中的狭隘“炸平”生动表现要除去心中狭隘的决心。 )透过那细眯的眼缝,闪射出来的却是机敏、聪慧而又幽默的目光。(外貌描写中渗透出人们对孙晋芳的喜爱, 可见抒情十记叙的文字更加感人,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就由她导演出来;一支支悦耳的乐曲,由她指挥而生。(形象地写出孙晋芳在比赛中的主导作用,她是比赛场上的灵魂。 )三、作者在文中对孙晋芳个人的作用如何作高度评价的?作者把孙晋芳比喻成连接珍珠的金线, 这个比喻打的很好, 形象生动的写出孙晋芳在女排中发挥的作用,类似的比喻你也能打两个吗?如果把女排比作一部精彩的戏,
33、那么孙晋芳如果把女排比作一曲优美的乐章,那么孙晋芳四、每一份成就都离不开运动员的奋斗,中国女排的辉煌成就也是全体队员拼搏的结果, 而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给孙晋芳一半合适吗?(是她组织全队的进攻, 为得每一分创造了必要得条件, 如果没有她,女排便没有了灵魂,也就不会取得辉煌得成绩。 )五、那么孙晋芳在体坛上像孙晋芳一样有着“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的运动员还有许多,你知道他们的哪些事迹,讲给同学们听听。六、“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是运动员恪守的体育精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也需要这种精神,谈谈你的经历。七、在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不计个人得失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你知道的有哪些,讲给大家
34、听听。八、本课小结九、作业:请描写你熟悉或喜欢的一位运动员顽强拼搏的镜头。板书:把掌声分给她一半孙晋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芳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教后记:学弈教学目的 :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 导入:二、 大声朗读,解决生字。弈 诲 鸿鹄 弗 援 缴 矣三、 小组互读,注意停顿。四、 指名朗读,纠正停顿。五、 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提示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判定词语在文中的解释)弈:下棋通:全诲:教 鸿鹄:大雁援: 缴:俱:弗:不若:如是:他
35、然:这样六、 请同学讲一讲这个小故事。七、 全班齐读,注意语气,感情。八、 争取背诵全文。九、 作业:背诵全文教后记:第二课时一、 背诵课文比赛,看那一组背诵的好! (评分)二、 主要词语意思掌握比赛。三、 整体感知:文章里两个跟奕秋学下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四、 交流探究:“惟奕秋之为听”的意思是只听奕秋一个人的教导,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老师的教诲?学习了本文,你认为成功的条件有哪些?五、 小结六、 作业:背诵课文教后记:足球史话教学目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引领学生去思考足球精神的魅力;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独
36、立阅读能力。教学重点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把握足球发展的脉络。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理解为什么中国最早发明足球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国家。教学步骤:一、导语:人类能够战胜大自然,靠的是这样的精神协作,持之以恒。而这种精神在足球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今天我们来学习足球史话。二、 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易读错的字板书并注音:临淄 体魄 提供 填充 侵略 咒骂禁不住乌拉圭诞生 磨炼 鬃毛三、 指名朗读课文。四、 分析课文:1、 请概括文章内容。(本文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演变、发展的过程。)2、 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 自然段)总写了现代足球的特性。第二部分( 2 3 自然段
37、)介绍中国是最早发明足球和进行足球比赛的国家。第三部分( 4 10 自然段)介绍现代足球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3、根据文章的第二部分,填如下表格:时间 足球质地足球起源和发展情况战国时期西汉汉武帝时唐代宋朝4、根据文章的第三部分,填如下表格:时间 国家 足球的起源和发展1042 年前后1863 年1900 年1904 年1930 年5、同学探讨交流:为什么中国发明足球最早,而英国却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起源?(宋朝“文强武弱” ,统治者奢华颓废,致使世风日下,足球逐渐从军中退出。对抗性渐弱,表演性增强,常作为宫廷宴会的助兴演出。元、明、清三代,社会“重文轻武”以及官府种种禁令,使我国古代足球逐渐
38、绝迹了。)教后记:综合活动:运动会一、活动目标1、 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体验体育的魅力,同时培养语文综合能力。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及班级的凝聚力。二、活动准备(一)、策划。2、 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班内同学讲座可以设立哪些比赛项目,可以是正规的体育项目,也可以是因地制宜的项目。如:踢毽、跳绳、拔河、托球等。 请体育老师指导制定运动会的程序,绘制秩序册和报名表,3、 运动会前准确性备好比赛器械。4、聘请体育老师当总裁判。 请卫生老师到场以备学生在运动中跌伤。(二)、文案2、 动员全班同学写班歌歌词、设计班徽(并附带设计说明书)。3、 创作运动员誓词及本班运动员入声时的广播词。4
39、、 整理同学们刻苦训练的事迹等。(三)、竞标1、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2、 同学们在评议中要注意分类进行比较、筛选。3、 把评选出的班徽制成胸卡,在入场式时每人佩戴。(四)、展示评选出来的代表作品, 要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示。 会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体修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字词、有关知识、理解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的写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精读能力;情感目标:崇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德育目标:爱憎分明的思想。重点 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难点 重点句的理解学习方式讨论式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字词、常识、结构内容与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 检查预习(一) 写字注
40、音殡仪(bn)追悼(do)吊唁(yn)囫囵(hl n恍)惚(hung)呻吟( yn)镊子( ni ) 敷药( f )颧骨( qun)咳嗽( sou) 硼酸( png)驼背( tu )(二) 解词: 1、 追 悼:沉痛的怀念。 2、 惊 异:惊奇诧异。 3、吊 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4、 爱 抚:疼爱抚慰。 5、 碰 壁:比喻遇到严重阻碍或受到拒绝, 事情行不通。 6、 呻 吟:人因病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7、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8、 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9、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10、饱经风霜:形容经
41、历过很多艰苦困难。二、 整体感知(一)阅读思考 1、 全文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一一概括出来。2、 从文中所写的事件中,你觉得鲁迅具有怎样的人格?(二)分组讨论(三)师生讨论板书:笑谈水浒笑谈“碰壁”除夕放爆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 质疑解难(一)学生质疑(二)互助解疑(三)教师点拨:正确理解下面的句子。 1、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设问,引人注意,引出下文叙事。2、(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马虎。3、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用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说明了斗争的艰险。4、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把那枯瘦的
42、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些人物动作细节, 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虽没“回答我的话”但是把人物的用情、悲愤、深深的思考,完全体现在“按”、“叹”的细微动作上。四、 布置作业写好复习笔记思考本文写法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赏析写法、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一、 赏析写法(一) 细读思考 1、本文写法方面有哪些可欣赏的?2、那些写法有什么作用?(二)分组讨论(三)师生交流本文写法特点如下:第一 围绕中心,精心选材。1、 帮助车夫关心女佣 2、笑谈碰壁 横眉冷对千夫指 3、吊唁场面 群众无比爱戴他第二 议论结尾,画龙点睛。第三 精雕细琢,生动感人。1、 感人的场面描写“
43、挂满”、“堆满”等场面,足见吊唁人多;“各色各样”足见涉及面广;“失声痛哭”足见悲痛之至。2、 生动的细节描写本文在描述事件中, 运用人物的动作、 神志及语言细节描写方法,把人物的音容笑貌、 举止言谈具体直观地呈现读者面前。 这些既可以供我们阅读欣赏,也可以指导写作。举例(略)二、 深入探究(一)学生质疑(二)互助解答(三)教师点拨,要明确下列问题。1、 概括开头一段的内容,并说明作用。( 1)万国殡仪馆痛悼场面及“我”悲痛心情。( 2)说明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为下文叙事埋伏笔。2、 用四个字分别概括主要事件。( 1)笑谈水浒( 2)笑谈“碰壁”( 3)救助车夫( 4)关心女佣3、“我”为什
44、么听了伯父的话后而感到“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简要谈谈。( 1)伯父善意的批评,使自己认识到了错误,感到了内疚。( 2)略4、“我恍然大悟”到什么?而“我”悟到与伯父所说的那句话含义一样吗?( 1)“我”悟到是:墙比鼻子硬,自然碰扁了鼻子。这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 2)不一样。伯父说的“黑洞洞”暗指社会的黑暗,而碰壁是指伯父以笔为刀枪同反动势力的斗争精神。5、十六段着重描写了什么?这段话脱不脱离本文主题?为什么?( 1)伯父的欢乐神态( 2)不脱离主题。从这欢乐的神态中,读者感受到伯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正因如此,他才爱人民,他才去战斗。6、二十二段中作者谈到对伯父的回答记
45、不清了,请你想一想,鲁迅先生会说些什么?7、结合“救助车夫”简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把车夫扶上车子,自己半跪着给陌生的车夫敷药,扎绷带;掏钱给他,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8、你最崇敬鲁迅先生哪一点?请用 50 字左右谈一谈。三、 作业: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积累起来。教后记:花 脸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学习方式研讨式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一)字:积攒z n 俨然y n 凛然ln 咄咄d u 龇 z 戳c h u 镶嵌x in g 依靠y 偃 y n 哧溜c h l i 水渍z 霎时s h 掖y ( 二) 多音字s i塞到 y 轧制 l n 抡起塞 s 堵塞轧 z h 轧钢抡 s i 边塞 g 轧帐 l n 抡动(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师保险 试题及答案
- 数学概念测试题及答案
- 新课改地区高三政治期末考试选择题汇编专练-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下)
- 系统架构设计师多领域技术融合试题及答案
- 行业专利竞争态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策略及试题及答案
- 色彩与构图考试题及答案
- 现代农业合作模式的创新研究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实务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知识挑战试题及答案探究
- 光学系统的像质评价和像差公差
- :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完整版)
- 12J1 工程做法 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12版)
- 腹部按压技巧肠镜检查辅助技巧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地籍与地籍管理
- TCACM 1307-2019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孤独症谱系障碍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八 第1课时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课堂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
- 2023届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成器”和“不器”导写及范文
- GB/T 8237-2005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 GB/T 14713-2009旋切机通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