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范文 桂林灵川新区建设.doc_第1页
党团范文 桂林灵川新区建设.doc_第2页
党团范文 桂林灵川新区建设.doc_第3页
党团范文 桂林灵川新区建设.doc_第4页
党团范文 桂林灵川新区建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桂林灵川新区建设桂林灵川新区建设目录一、发展现状与环境(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二)“十二五”发展环境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重点任务(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二)加快建设特大城市(三)规划建设中小城市(四)重点培育特色镇(乡)(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七)加强生态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四、发展措施(一)优化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统筹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四)推动全民创业,夯实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五)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注重城镇化人才队伍建设(六)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五、规划保障与实

2、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二)完善规划编制体系(三)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的制度框架(四)加强城市意识的宣传教育(五)推进城镇化重点项目实施六、附件附表1桂林市“十二五”城镇化任务分解附图1桂林在全国的区位关系附图2桂林在广西的区位关系附图3桂林“点-轴”型城镇现状等级规模结构图附图4桂林“十二五”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图附图5桂林“十二五”工业园区(集中区)空间布局附图6桂林“十二五”交通体系布局态势附图7桂林市“十二五”城镇职能结构图附表2桂林市“十二五”城镇化重点项目表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

3、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特大城市、实现“富民强桂”战略为目标,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抓住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契机,优化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空间,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特色产业与与特色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互动,不断开创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在“十二五”期末基本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二)基本原则1、和谐发展原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城镇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引导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走可持续、集约式和包容性发展的城镇化道路。2、重点推进原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和优势产业发展,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区疏解提升,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能力,推进跨越发展。3、产业带动原则。深入实施“三化”战略,以坚持农业产业化为支撑,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城镇化为载体,发展各具特色的城乡经济,发展优势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4、特色发展原则。以不同城镇不同区域的自然、历史、民族文化与产业特点,合理引导城镇特色和功能,探索城镇差异化建设的

5、道路。着力推进特色示范镇建设工程,积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构建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城乡空间结构与城镇形态。5、创新发展原则。加强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强化政府对城镇化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吸引各类必需的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促进城镇化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三)发展目标1、综合发展目标到xx年,全市城乡总人口控制在541万人以内,其中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70万,城镇化率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50%;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5-120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较大提升,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6、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发展跃上新的台阶。经济发展指标。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以上,xx年人均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以上。社会发展指标。到xx年,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和11%。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五年累计建设5万套以上。居民生活整体比较富裕,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继续保持稳定的就业局势。人居环境指标。到xx年,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90%以上;县城和重点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实现资源

7、化;县城以上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县城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90%以上,一级天数达到200天以上;市区绿化率超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居住环境优美,服务功能齐全。2、城镇体系发展目标(1)城镇人口及其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一级城镇:中心城市(包括市辖5区、临桂新区、灵川定江镇)。常住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用地规模超过100平方公里。二级城镇8个:全州、荔浦、阳朔、永福、临桂、灵川、兴安、平乐县城。其中全州县城城区人口规模超15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荔浦县城(荔城镇、新坪镇)、阳朔县城、永福

8、县城、临桂县城、灵川县城、兴安县城(兴安镇、湘漓镇)、平乐县城常住人口规模力争达到10万、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三级城镇4个,恭城县城、灌阳县城、资源县城、龙胜县城、苏桥镇,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常住人口规模5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四级城镇30个,县域重点城镇,包括两江镇、大圩镇、五通镇、二塘镇、黄沙河镇、六塘镇、石塘镇、百寿镇、绍水镇、沙子镇、龙水镇、罗锦镇、青山镇、莲花镇、三街镇、马岭镇、文桥镇、严关镇、潭下镇、东昌镇、源头镇、界首镇、白沙镇、栗木镇、同安镇、溶江镇、才湾镇、修仁镇、杜莫镇、庙头镇、黄关镇、大西江镇。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力争达1-3万,建成区面积1-5平方

9、公里。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主要有大塘镇、会仙镇、文市镇、张家镇、高尚镇、高2、优化城镇职能结构结合桂林城镇体系现状及其未来态势,明确各级城镇发展的空间拓展与优势产业方向,按照产业集聚、项目集中、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导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完善城市功能,以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城镇职能体系将出现以下调整(表3)。表3规划期末市域城镇职能体系(xx年)第二篇桂林灵川新区建设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xx-2020)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xx2020)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2第一节发展现状.2第二节面临形势.5第三节机遇与挑战.5第

10、二章总体思路.7第一节指导思想.7第二节基本原则.7第三节发展目标.8第三章空间布局.11第一节空间发展规划方向.11第二节总体布局.12第三节产业布局.17第四章发展任务.25第一节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25第二节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工业.32第三节以特色观光为标志的新型农业.38第五章支撑体系.40桂林灵川新区建设第一节基础设施.40第二节自主创新.41第三节城市环境.43第六章环境保护.44第一节漓江保护与开发.44第二节土地集约利用.45第三节污染防范治理.46第四节生态工业工程.46第五节循环经济发展.47第七章保障措施.48第一节加强组织落实,细化专项方案.48第二节加大

11、政策扶持,增强区域合作.49第三节推进区划调整,节约集约用地.50第四节构建服务平台,优化发展环境.51第五节拓展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题.51第六节加强人才服务,引导协同创新.52桂林灵川新区建设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xx2020)为适应桂林市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区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桂

12、林国家高新区创新型千亿元产业总体发展规划(xx-2020年),结合桂林市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本规划。规划范围为秀峰区、叠彩区、七星区、象山区、雁山区、临桂新区以及灵川县部分区域和苏桥镇,规划期为xx至2020年。11灵川是桂林的交通枢纽,与高新区有合作共建区,苏桥工业园是桂林市县共建的重要工业基地,这两个区域已经融入桂林城区发展框架,考虑到各经济组团的功能需求,本规划不简单以行政区域边界进行规划范围设定,规划范围涵盖灵川县部分区域和苏桥镇。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现状一、整体经济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桂林顺应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国际产业发展规律,大力发展内外源型经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

13、市场,形成了以旅游服务、商贸物流和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商业区及商贸物流园区为载体的较有特色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xx年,城区(含临桂县)全年生产总值676.59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0.8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47.3:46.0。全年财政收入54.3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0.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9.3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6.63%。表1各城区xx年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第三篇桂林灵川新区建设桂林市城市规划桂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

14、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特大城市、实现“富民强桂”战略为目标,走农业稳市、文化立市、旅游兴市、工业强市之路,抓住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建设契机,优化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城市空间,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特色产业与与特色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互动,不断开创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在“十二五”期末基本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保护环境,科学发展观1.规划指导思想坚持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桂林市与周边城市的跨界联系,促进桂林市域内部市、

15、县(区)、镇(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调动与促进各级行政主体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活力;加强区域与城乡基础设施系统的整体建设;积极带动与推动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进步与环境的改善,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山水环境观”。以“保护山水资源、传承山水文化、创新山水城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保护漓江、城市向西、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展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市的特色。2.空间开发原则空间开发遵循的原则是:要素集中发展原则。推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集约利用原则。通过资源空间配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区域协调发展原则。依托优势,集约开发,错

16、位发展,功能互补;城乡统筹发展原则。统筹中心城市、县城区、重点乡镇的发展和布局。根据市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域发展要求等因素,将桂林市经济发展空间划分为“一轴两带”,推进全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心经济轴。该经济轴地域范围,包括泉南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桂林段的桂林市区和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阳朔、平乐、荔浦等县的部分乡镇。桂林灵川新区建设2.1重点发展产业:工业要构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工业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机械、汽车等四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胶、冶金有色、包装与竹木加工、电力、建材等六个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

17、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商务会展业、社会化养老、高端旅游地产等为主的服务业。着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东部资源经济带。该经济带范围涉及5个县,主要包括灌阳和恭城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县沿都庞岭的部分乡镇。2.2重点发展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以采矿、冶炼、生物提取、饮料及林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以名特优水果业、生态经济林业为重点的农林业;以农业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西部生态经济带。该经济带范围涉及7个县,主要包括资源和龙胜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县沿越城岭的部分乡镇。图一:桂林市空间结构规划图2.3重点发展产业:突出发展观光休

18、闲度假旅游业,大力发展风电、林产工业、矿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农业、畜牧业等。3.城镇体系发展目标3.1城镇人口及其建设用地控制目标3.1.1一级城镇中心城市(包括市辖5区、临桂新区、灵川定江镇)。常住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用地规模超过100平方公里。3.1.2二级城镇8个:全州、荔浦、阳朔、永福、临桂、灵川、兴安、平乐县城。其中全州县城城区人口规模超15万人,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荔浦县城(荔城镇、新坪镇)、阳朔县城、永福县城、临桂县城、灵川县城、兴安县城(兴安镇、湘漓镇)、平乐县城常住人口规模力争达到10万、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3.1.3三级城镇4个恭城县城、灌阳县城、资源县

19、城、龙胜县城、苏桥镇,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常住人口规模5万左右,建成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3.1.4四级城镇30个县域重点城镇,包括两江镇、大圩镇、五通镇、二塘镇、黄沙河镇、六塘镇、石塘镇、百寿镇、绍水镇、沙子镇、龙水镇、罗锦镇、青山镇、莲花镇、三街镇、马岭镇、文桥镇、严关镇、潭下镇、东昌镇、源头镇、界首镇、白沙镇、栗木镇、同安镇、溶江镇、才湾镇、修仁镇、杜莫镇、庙头镇、黄关镇、大西江镇。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力争达1-3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3.1.5五级城镇一般建制镇,主要有大塘镇、会仙镇、文市镇、张家镇、高尚镇、高田镇、柘木镇、瓢里镇、福利镇、葡萄镇、青狮潭镇、双江镇、三门镇、源

20、头镇、花篢镇。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力争达到0.5-1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3.2城镇职能结构优化目标3.2.1城市与县城综合发展型:中心城市(市辖5区、临桂新区、灵川定江镇),全州;旅游工业交通主导型:兴安、荔浦、平乐、永福;旅游主导型:阳朔、龙胜、资源;工业主导型:灵川、灌阳、恭城。3.2.2建制镇工贸主导型:苏桥、福利、葡萄、三街、潭下、庙头、绍水、溶江、界首、百寿、文市、黄关、沙子、同安、青山、修仁、马岭、白沙、六塘、五通;旅游主导型:大圩、兴坪、会仙;交通主导型:二塘、石塘、两江;矿产开采主导型:栗木、三门、黄沙河、才湾、莲花;农业综合发展型:高尚、罗锦、瓢里、源头、张家

21、、文桥、东昌、新平、杜莫、花篢、双江、大塘、高田、大西江、青狮潭、严关。表1规划期末市域城镇人口规模结构(xx年)4.建设大桂林旅游区和交通服务系统(1)大桂林旅游区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四个圈层,包括:市域内核心旅游地区、市域内外围县旅游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跨市界旅游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外跨区界相关旅游地区。图二:桂林市总体规划(2)在旅游交通服务方面,以桂林中心城区为基地,以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等旅游公路和航道为依托,建立陆路与水路旅游公交系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实现航空港、铁路站等门户与大桂林旅游区交通系统的无缝交通对接服务;依托公路网络,在大桂林旅游区内建立自驾车旅游系统,建设配

22、套的自驾车游营地、汽车旅馆、补给站等休憩补给设施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5.城市性质与城市主要职能第四篇桂林灵川新区建设县域旅游开发研究_以广西灵川为例学JournalofNanningPolytechnic县域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灵川为例吕华鲜1尧丹俐1(1.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在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旅游开发必将成为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通过分析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对灵川县域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赶超战略发展县域旅游,采用PPP方式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加强板块型区域旅游合作等县域旅游发展思路。关

23、键词县域;旅游开发;广西灵川;PPP方式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621(xx)06-0084-03县域在中国是一个基层行政单元,县域旅游在旅游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灵川是广西桂林市所辖十二县之一,其县域旅游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灵川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研究来看,学者普遍关注对灵川个别景点的旅游开发研究1-2,鲜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基础行政区域角度来探讨灵川旅游开发,以期能为灵川县域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二)县域旅游研究综述中国学术界对县域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24、,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县域旅游规划的角度探讨县域旅游。丁娟、焦华富(xx)对经济欠发达县域旅游规划中的一些特有问题如小范围的行政界线对旅游规划的制约作用、客源市场分析方法的6独特性等给予了关注5。张建雄(xx)、卢乃荣7(xx)重点强调县域旅游规划要科学。二是从县一、县域旅游及县域旅游研究综述(一)县域旅游“县域旅游”这一概念英译为“countytourism”,county一词的英文原意为“省”,由于国内外地理范围区划的差异,国外“省”的地理面积同我国的县基本相同。二者之间存在可比性。因此“countytourism”3可统一指代“县域旅游”,即“县域

25、旅游”是以县一级行政区划为基础的一种特定的区域旅游,是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4。收稿日期xx-08-30域旅游开发的角度探讨县域旅游。刘立勇(xx)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湖南省茶陵县的环境旅游发展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8。郑伯红、杨靖(xx)提出了适合县域旅游协作开发的三种组织模式:捆绑、搭载和对接9。三是从县域旅游10文化的角度探讨县域旅游。黄玲(xx)、刘琼11(xx)不同程度地指出文化创新是县域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总体而言,中国关于县域旅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县域旅游的可行性和制约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开发模式等方面。从研究方法看,实证研究和经济学分

26、析较多,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较为匮乏。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8XJY024。作者简介吕华鲜(1972-),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尧丹俐(1969-),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教研究。吕华鲜,等二、灵川县域旅游开发(一)灵川县域概况灵川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自古以来被誉为“楚越往来之要冲”。县城东、西、北三面环抱旅游名城桂林市市区,全县总面积2257.19平方公里,辖六镇七乡,总人

27、口35万人。漓江、湘桂铁路、322国道、桂柳高速路纵穿县境,几条交通要道与桂林市市区相连而共同向外发展。(二)灵川县域旅游发展现状灵川县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作为漓江的上游区域,灵川县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与桂林市区一脉相承。近年来,灵川逐步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一是西线生态环境旅游线路。西线重点景区是自治区旅游度假区和风景名胜区青狮潭,它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是垂钓、水上探险及休闲度假的绝佳选择。西线重点景区之二是江头古民居,居民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后裔。江头古民居古建筑群规模庞大,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以桂黄公路沿线美食文化为主的中线美食之旅线路,主要

28、景点是县城桂北风味美食城和莲花岩旅游度假区,主打产品为灵川狗肉。灵川狗肉烹调工艺独特,曾荣获xx年中国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最佳饮食文化奖”。美食中三街白果老鸭、清水鸡、甘棠江桂花鱼都极有特色。三是以始建于南宋末年的广西四大古镇之一的大圩古镇、毛洲岛农家游、国家级4A景区古东瀑布、海洋金秋银杏田园风光、潮田穿岩景区、大境大野神境”为主的东线访古觅幽旅游线路。东线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以瀑布观赏与河道漂流为重点,集山水观光游、度假休闲游、商务会议游、民族风情游等为一体,在灵川三条旅游线路中为极品。经多年经营,灵川县域旅游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xx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6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70万元。

29、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9.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和59,被评为广西优秀旅游县。xx年1-5月接待旅游人数3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3.7万元。(三)灵川县域旅游发展障碍1.政府引导与市场竞争双重弱化,县域旅游发展东强中西弱县域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灵川为例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以完全竞争为基础的,而灵川旅游资源的非稀缺性和产品的低知名度,在桂林市、兴安县旅游资源特色明显、知名度高的光环下颇显黯淡,这也决定了灵川作为旅游目的地并不具备完全竞争的条件。西线一些高美誉度、具有垄断性、易于区隔竞争对手的旅游资源,如江头古民居的旅游业,基本处于自然、自发形态。这

30、种县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状态亟待改善。2.旅游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满足旅游需要而提供给游客吃、桂林灵川新区建设住、行、娱、乐、购的基本条件。“吃”方面,灵川狗肉文化有地方特色,但受旅游者自身的概念范畴和文化偏见的干扰。“住”方面,没有高中档次酒店。“行”方面,灵川主要景区景点的公路等级不能满足旅游交通高速、快捷、便利、舒适的要求。“娱”方面,品种和方式不能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要。购”方面,旅游商品开发基本处于休眠状态。3.旅游形象欠佳县域旅游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旅游形象是一个关键。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12。从调查结果

31、来看,旅游者对灵川印象最深刻的是美食狗肉,灵川狗肉文化中“好狗不过灵川”的广泛传播,使得旅游者对灵川旅游形象的认知大多不是正面的认知。4.与大桂林旅游圈协作不够灵川县总体规划中认为灵川县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利用桂北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依托桂林,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重点抓好城郊农、林综合开发和农、林矿产品加工,以农、林为本,走工业、商贸、旅游兴县之路。”旅游地缘上,灵川与桂林市、兴安县同属大桂林旅游圈,旅游客源市场具有较大重叠性,竞争与合作同步性做得不够,灵川主要的三条旅游线路均未与桂林市和兴安县的旅游景点衔接。三、灵川县域旅游开

32、发策略(一)赶超战略发展县域旅游赶超战略是经济后发展国家(地区)政府选择的一种战略,目前灵川旅游业的发展落后于周边市、县,与其旅游资源与地域优势不相符,实施赶超85“学JournalofNanningPolytechnic战略,可充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政府可集中力量扶持旅游业跳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局限性,最终实现灵川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计和安排一些经典的跨越县域的旅游线路,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县域旅游网络,促进灵川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何旭娜.古村落的旅游开发的RMIP研究以桂林灵川县江头村为例J.传承,xx,(6).2吕红艳.灵川县长岗岭村古民居与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地方志,

33、xx,(4).3徐文燕.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xx.4张5丁(5).6张建雄.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博弈与出路J.大理学院学报,xx,(6).7卢乃荣.县域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阳新为例J.科技信息,xx,(6).8刘立勇.县域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茶陵县为例J.经济地理,xx,(12).9郑伯红,杨10黄11刘靖.县域旅游协作开发模式探讨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xx,(12).玲.论县域旅游发展的文化创新J.湖南省社会主琼.民族文化与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巴东神农溪漂义学院学报,xx,(4).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流的调查与思考

34、Jxx,(5).版),12李13吴军.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军.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旅游J.经济研究导刊,xx,(7).学刊,xx,(8).培.四川县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师娟,焦华富.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旅游规划的若干思xx:4.范大学,以安徽庐江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xx,考(二)采用PPP方式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方式是国际上新兴起的政府与私人合作融资的形式。灵川县政府可与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利用私人部门在资金筹措、管理方便及对市场反应灵敏的优势,将旅游的“行、游、住、食、娱、购”等基本要素的发展责任交与参与合作的各方,在责任与风险共同承担的模式下实现灵川旅游基础设施的优化。(三)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良好的旅游形象定位容易吸引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