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_第1页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_第2页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_第3页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_第4页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社会学分析学校作为一个微型社会,从功能、职责、教育或发展方向来 看,是在现实社会指引下设定自己的教育目标和体系, 是为培养 符合社会角色的人而服务的。 在社会学意义上, 课堂不仅是教育 活动场所, 而且是社会活动场所, 课堂教育作为学校教学最重要 的手段, 更多地综合了社会对个体的需求和期望, 在课堂这个具 有最简单的社会功能的场所, 使学生不断地完善社会角色, 而师 生的课堂互动是课堂互动行为中最中心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 种互动行为。一、几种社会互动的介绍(一)概念社会互动是社会角色间的相互联系或关系, 从互动开始, 社 会学研究的范围就由个人扩展到了群体甚至更大的社会组织

2、中。 我国社会学者郑杭生认为: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人与人、 群体 与群体之间通过接近、 接触或手势、 语言等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 互依赖行为也可以说相互发生影响性行为的过程。” 1课堂互动指: “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构成教学活动的人的要素 之间的、通过信息传输而形成具有稳定依赖性关系的教学交往活 动。” 2 课堂互动是一种双向的教学过程,是课堂社会中基本 的形态,帕森指出: “自我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是社会交流中最基 本的形态。” 2 因此可以将课堂互动理解为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过程,意义赋予的过程。” 3是“一种意义发现与师生互动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交往,指“教师与学生以

3、教育为中心所形成的各种依赖性行为的总称。”4 在这种互动中,教师作为已经成熟的社会个体,其智力、理解力和身心发展都比学生更有优势, 代表一定的社会力量, 而学生作为需要教师指导 并进行社会化的个体来说处于一种被指导和影响的地位。师生课堂互动是课堂互动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互动形式, 它是一种在课堂情境中的师生交往和互动, 是班级层面的社会互 动。它指“教师与学生在班级课堂环境下进行的以教学为主的活 动。” 1 这种师生互动是在课堂情境中由师生双主体为中心, 通过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过程。(二)几种互动的关系1.联系:课堂互动、 师生互动和师生课堂互动都是社会互动 的一种

4、形式 一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师生互动包括课堂内外的师生交 往,所以它也包括师生课堂互动。二是相互交叉的关系。课堂互 动存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形式, 这种互动也属于师生互动的一部 分,而师生互动只有在课堂上发生才属于课堂互动中的形式, 因 此他们之间有相互交叉的地方。 三是师生课堂互动是师生互动的 中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仍然 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师生互动只有发生在课堂上的形式才是 师生互动多种形式中最重要和最中心的, 也可以说师生课堂互动 处于师生互动和课堂互动的中心位置。 四是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与 师生互动行为具有相同的模式。 即“教师对情境的界定过程、 学 生对

5、情境的界定过程、师生碰撞过程和师生调整过程。” 42.区别一是互动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 课堂互动和师生课堂互动的 发生只局限于课堂时间, 而师生互动可以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任何 时刻, 它从个体受教育开始到教育结束整个过程一直存在; 课堂 互动和师生课堂互动的空间局限于教室或者学校的任何一个发 生教学过程的地域, 而师生互动发生的地域比较广阔, 可以发生 在校内外的许多场所。 二是互动行为的内容和主题不同。 课堂互 动和师生课堂互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交流和学习, 在此期 间发生的师生交往和互动行为的设定或情感的交流都建立在一 定的教学基础上, 互动行为主题相对稳定; 师生互动就不一定要 以教学

6、内容或目标为中心来设定互动行为, 也可以进行生活情感 方面等的交流。 三是互动行为形式不同。 课堂互动和师生课堂互 动形式主要是课堂面对面的交往, 互动形式比较单一; 而师生互 动的形式比较广泛,我们能够用于交往的各种方式,例如电话、 通信、网络等等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的形式。二、师生课堂互动结构类型分析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最基础的机构, 之所以产生学校教育这样 具有专门化知识传授的教育机构, 正是因为学校教育能够对人的社会化产生最直接、最具体、最有目的性的指导作用,教师和学 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本着一个能够持续课堂教学过程、同时达到使学生符合社会化角色的思想。 依据此思想,师生课堂互动可以 分

7、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基本互动程序。由教师启蒙、学生思 考回答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的过程。第二,阶段性互动。由若干 个基本互动程序组成的较大的阶段性程序。第三,整体师生课堂互动。由若干个阶段性互动积累组成的师生课堂互动整体。(一)互不干涉型这种结构中教师处于传授者角色,多以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不了解这种方式是否对学生的社会化有所帮助, 而学生此时 对于互助的需求也不强烈, 只是没有选择性的接受,在这种情况 下师生双方多以自我为中心,互动较少。(二)对话应答型处于这种结构下,教师虽然还是传授者的角色, 但对学生的 关注程度有所增加,学生的互动需求也有所增强, 使得双方能够 时刻体验到彼此感情或者需

8、求,大大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互动。(三)相互协作型此类型的教师已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化为教导者,在担任传授角色的同时也兼任怎样或者如何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但学生的互助需求处于弱势,对教师教导者的角色并没有积极的 配合,因此即使教师富有积极性的互动角色也并没有使双方产生 较多的互动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双方自愿协作的行为。(四)共同争辩型教师仍处于教导者的角色,但由于学生对互动需求的强烈增 加,此刻双方能够积极地处于期待对方与之交流的情形下,甚至可能出现面对某一问题双方产生争辩的可能性,无论从情感还是学术上的交流都达到比较相互辉映的情形,这是一种师生共同期待的互动行为,是有积极意义的。(五)适当

9、筛选型此时教师处于启迪者的角色, 在指导学生认识的同时,可以 通过情感、心理、思想观念等诸方面的影响,使学生积极投入到 社会化过程中,但学生较弱的互动需求使得双方只能采取一种意 愿接受的形式来参与互动活动,具有筛选性。(六)求异创新型此时教师仍处于启迪者的角色, 学生强烈的互动需求能够积 极地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响应教师给予的提示或者启发,使得教师更充分的发挥其启迪性的作用,希望在学生群体中产生动力和源 泉,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通过以上几种师生互动结构的分析,在如何完善师生课堂互 动的行为措施中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师教育的风格 特点来确定米取何种互动形式,适时调动学生和教师互动的积极

10、性和需求强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完善师生课堂互动的策略师生课堂互动有效性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学校作为 微型社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去观察师 生课堂互动行为,运用各种策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 质量。(一)缩小班级规模心理学研究证明,较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 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个别化,使部分学生超越了 老师视力注视范围。通过缩小班级规模,使每一个学生受到适当 的关注和影响。教师关注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互动的 需求,创造便于师生课堂互动的条件。(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自认为思想成熟、知识面广,是某种社会代表,

11、这种传 统的“师道尊严”赋予教师太多的外在权威,让他们在学生面前总以指导者或领导者的身份自居, 潜意识的让学生认可自己的态 度、规范和信念,从而忽视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发展,容易造成教 师和学生心理上的不平等, 影响师生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如果教 师能够不以教导者的姿态与学生交流, 而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学习 关系,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感情,成为拥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这样就能调动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渴望,发挥学生巨大的发展潜力。(三)根据学生差异制定互动策略互动需求强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对于互动需求较强的学 生制定启发性思维更强的教学安排, 对于互动需求较弱的学生更 多的利用鼓励性和引导性的互

12、动形式,激发参与课堂互动的勇 气。教师应该本着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原则,帮助学生认识自 身特点,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适应其发展的互动行为。(四)巧妙安排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目标展现的形式, 让学生以问题链的方法 认识课堂教学的内容,因此问题质量就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关键环 节,问题的设定和提出形式涉及课堂互动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 成。按照难度和性质我们将问题分为基础性提问、提升性提问和拓展性问题,要结合学生水平和特点具有针对性的鼓励其参与师 生互动的讨论中。(五)增强双方情绪互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应该有一定的情绪情感基础。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并运用学生的课堂情绪体验, 及时获得学生的情绪信 息。通过学生的眼神或者举止行为判断其对课堂教学的兴趣程 度,及时调整授课策略,激发学生的互动行为。教师上课的情绪 感染也能影响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富有激情的教师情绪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引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师生课堂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