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上半年度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汇报_第1页
2011年度上半年度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汇报_第2页
2011年度上半年度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汇报_第3页
2011年度上半年度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汇报_第4页
2011年度上半年度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 年上半年 *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推进情况(中共 *县委 *县人民政府)今年以来, *县以“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增收渠道”为主线,大力 发展农业产业,继续推进三产互动,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举全县之 力强势推动农户万元增收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农 民人均现金收入 2331.77 元,同比增长 29.6%, 增幅居全市第四位。一、明确了攻坚思路与目标(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旅游富民、工业强县”战略,以改 善民生为导向,大力发展生产,拓宽增收渠道,强化配套服务,完 善工作机制, 壮大森林旅游、 蔬菜、 草食牲畜、 中药材等主导产业, 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切实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 全面完成 2011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目标任务。(二)目标任务。农业产值大幅增加。 实现农业增加值 11.7 亿元,增长 8.4% 。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基础上增加 1110 元,增长 23.5% ;户均收入达到 2.1 万元,户均增收 4000 元。企业实力大幅增强。 引进培育销售额在 5000 万元以上的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 3 个,县级 10 个。生产组织更加紧密。 实现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 全覆盖,农户参合率达到 60% 以上,企业带动农户率达 45%以上。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主导产业新增纯 收入占

3、农民新增纯收入 60% 以上。二、采取的工作措施及成效(一)强化工程宣传发动,营造攻坚良好氛围。 在会议发动方面,全县累计召开相关会议 600 余场次,干部进 村入户宣传达 4000 余人次。在社会宣传方面,累计组织开展科技 赶场等 60 余场次,更换、新设立标牌 40 余块,标语 160 余条(幅)。 在媒体造势方面,县内媒体累计报道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动态、典型 200 余次,国家和市级主流媒体报道 80 余次,做到县内有热度、 市上有关注度;同时,各部门、各乡镇简报累计编发 520 余期。(二)实施三次产业联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实施“旅游富民”战略,“三驾马车”助农增收。依托独具特色

4、 的旅游资源禀赋,结合农户风貌改造和“巴渝新居”建设,积极引导 旅游景区景点周围、旅游公路沿线和城镇附近的农户开办农家乐或 林家乐实现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武仙路、巷江路、仙 女山镇、仙女山景区、芙蓉湖等五个农(林)家乐示范带,全县农 (林)家乐已达 651 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展 98 家。这 651 家 农家乐除领办家庭自身致富外, 还通过聘请服务人员直接带动 1400 余农户 3200 余人就业,通过消化本地农产品间接带动 4000 余农户 发展农业产业实现增收。 依托中高山地区生态植被良好, 气候宜人, 远离喧嚣的优势, * 立足实际,在双河乡、仙女山镇、赵家乡、白 马镇等地

5、,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农村 人居环境的改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避暑休闲接待业。目前, 上述乡镇共发展避暑休闲接待农户 850 余户,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发 展 350 户,已正式开始接待游客。此外,还大力引导农民在景区景 点销售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 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旅游富民”战略的实施,目前 *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已达 3.7 万人,涉旅农户达到 9300 多户。二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三个层面促农增收。 今年上半年, * 依托强劲的工业投资和工业企业发展,新增就业岗位500 余个,吸纳农村劳动力 350 余人;依托工业园区的建设,新增县内转

6、移农 村劳动力 2000 余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培育民得 食品、港峰蔬菜、远达枣业、天生中药材、蓝群食品等 10 余家, 带动近 2 万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增收。三是实施“城镇带动”战略,三种方式推动增收。 今年以来, * 有效挖掘城镇化过程中所聚集的投资、消费潜力,切实发挥城镇建 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民务工、转移和从事服务性行业, 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助农增收之路。积极发挥城镇建设劳务需求强劲 优势,吸纳 8000 余名本地农村劳动力务工,每年创劳务收入 1.6 亿元以上。依托城镇建设产生的聚集、吸纳和承载能力,大力实施 农民就业培训,引导 3600 余城镇周边农户从事餐饮

7、、商贸、运输 等服务行业。 扩大城镇建设对创业投资的促进效应, 积极引导 2000 余农户将征地拆迁款用于开办农家乐、小商铺、季节性出租房等经 营性投资,从而实现增收。(二)强推农业产业发展, 确保计划落实到户、 产业覆盖到户。 一是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 在全面分析总结 2010 年全县农业 产业发展促农增收成效的基础之上, 明确了“做强蔬菜产业, 做大草 食牲畜产业,做实中药材产业,做活胭脂萝卜、生态笋竹、有机茶 叶、羊角猪腰枣、沧沟西瓜、文复甜柿等特色产业,做精生猪、土 鸡、烤烟、蚕桑等传统产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二是提出了产业规划原则。 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和县上总体规 划,均按照增收项

8、目长期与短期结合,种植与养殖结合、示范亮点 与普遍开花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 2 至 3 个中长期、 3 至 5 个短期 增收项目,并逐户进行落实;同时,投入大量人员进行明白卡的规 范填写,对遗失的进行弥补,做到台账、明白卡上产业规划与实际 落实到农户的产业相一致。三是建立了产业发展台帐。 为推动产业真正落地,制定了 * 县 2011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分户增收规划表 、 *县 2011 年农户 万元增收工程分户增收产业规划表 、* 县 2011 年乡镇主导产业 种植花名册、*县 2011 年主导产业引种花名册 、* 县 2011 年 主导产业养殖花名册等表册,要求乡镇按季度填报,并分类建立 台

9、帐存档备查。四是强化了产业示范建设 。按照县上有核心示范区、乡镇有沿 线示范片、村组有产业示范园的“太阳月亮星星”模式,突出打 造示范亮点。编制完善了“ *县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2011 年县级核心 示范区建设方案”,围绕巷口镇三坪村仙女镇白果村荆竹村双 河乡木根村荞子村土坎镇盖坪农业社关滩农业社景区环线, 出台扶持打造政策,强力推进核心示范区建设。同时,全县 300 个 种养殖示范园和各乡镇的示范片建设正积极开展,效果明显;第二 季度市级现场会各示范点的打造正全面推进。通过上述措施, 实现了全县 88515 户万元增收对象户户户有产 业项目。截止目前,蔬菜落实种植面积 20 万亩,建成蔬菜基地

10、 6.3 万亩;烤烟落实 72697 亩;中药材新增种植 2 万亩;改造笋竹 2.2 万亩; 新发展茶叶 4590 亩;新发展金银花 5850 亩;已种植胭脂萝 卜 8470 亩;新发展猪腰枣 6300 亩;新发展西瓜 4190 亩;生猪实 际引种 2100 头;山羊实际引种 5467 只;肉牛实际引种 252 头; 肉兔实际引种 6162 头;家禽实际新增 19.5 万只。(三)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确保龙头带动到户。 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引进、扶持力度。 上半年,各乡镇和县级相 关部门新引进善如水公司等 4 家龙头企业参与全县农户万元增收工 程,并与 55 家市内外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协议。对林海

11、中药材公 司、蓝群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的扩建工程从土地指标、建设资金等 予以了积极支持。同时,为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实际贷款 贴息、引进设备等方面问题等 10 余个。 1-5 月,全县 29 家市、县 级龙头企业实现营业额 3.8 亿元,带动 3 万余户农户增收 4000 万 元以上。二是积极帮助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发展。 主动与涪陵进出口检 验检疫局衔接沟通,就畅通民得食品公司、港峰农业公司、铧玉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出口渠道的问题寻求其大力支持。目前,该工作 已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大力规范和发展专业合作社。 今年以来,为切实发挥农民 专业合作社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我们采取了

12、规范为主、新发展为辅的工作措施。 截止目前,全县已规范 331 家、 新发展 21 家,新入社农民 2100 户,农民入社率达 52% 。(四)强化市场营销软硬件建设,确保产销衔接到户。 一是加快市场建设进度。 双河蔬菜交易市场主体工程业已完 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黄莺蔬菜交易市场已启动建设,力争在年 底建成投入使用;油房沟农贸市场和红豆市场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 投入使用;仙女山镇等 13 个乡镇农贸市场改扩建全面启动,力争 11 月底前完成。二是积极组织营销活动。 组织 10 家县内企业、 95 种农产品参 加了 3 月 19-20 日在大渡口区举办的重庆两翼地区农产品(春季) 直销会,在各区

13、县中“参展企业最多, 参展品种最全”,销售金额达到 105 万,并与山东济南市经销商签订了 500 吨食用醋购销协议。 5 月 30 日,在重庆国贸豪生大酒店举行了重庆 * 万元增收农产品推介 会暨签约仪式, 签约总金额达 8.44 亿元;尤其是县政府与深圳市南 山公司成功签订了供港蔬菜购销协议,为我县打造供港蔬菜基地县 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各乡镇还与多个企业签订了总额约 4 亿元的农产品订单,目前已履约 6100 万元。此外,积极支持乡镇 自主举办营销活动,如庙垭乡成功举办油菜花节,沧沟乡正在积极 筹办第二届沧沟西瓜节等等。(五)切实完善补贴政策,确保政策惠及到户。及时制定了 *县 2

14、011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项资金扶持政 策,按照“公开透明、严格程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政府引导、 农民主体,户为基础、龙头带动”的补贴原则,提出生产扶持、产业 服务、示范打造三大补贴方向,并明确要求补贴到户。同时,该政 策在保障面上刚性政策兑现的基础上,加大了乡镇资金切块,各乡 镇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形成了“ 1+26 ”的2011 年农 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体系,切实增强了补贴政策的科 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六)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资金投入到户。 一是严格县、乡两级财政配套。 县财政在市级专项资金额度尚 未下达的情况下,先行配套了 2011 年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15、专项资金 万元。同时,县上要求各乡镇按不低于县上切块到本地专项资金的 20% 进行乡镇财政配套。二是积极寻求金融支撑。 全县各金融机构纷纷采取降低贷款门 槛、简化贷款程序、创新贷款品种、推行“三权”抵押贷款等措施, 积极支持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建设。今年上半年,涉农贷款余额达到 1.4 亿元,其中发放第一批“三权”抵押贷款 300 万元。同时,我县在 土坎镇全面推进“三权“抵押融资贷款试点工作,并创造出“三证分类 捆绑、贷款额度不同”的抵押贷款方式,即:提供土地证,最高可以 贷款 5 万元作为生产发展资金;提供土地证和林权证(或房产证) , 最高可以贷款 10 万元作为生产发展资金;提供林权证、土

16、地证和 房产证,最高可以贷款融资 15-20 万元作为生产发展资金。三是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为确保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财政专项资 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产业、落实到农户, 5 月份,我县按照自查自 纠、全面检查、集中整改、严格复查等四个步骤对各级各部门的万 元增收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大检查, 使 25.1 万元未及时兑现到 农户的补贴资金得以兑现落实,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 , 确保 专项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七)推行“多层次、全覆盖”帮扶模式,确保帮扶指导到户。 全县 26 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 26 个乡镇,在产业规划、 项目实 施、资金帮扶、产品营销上给予帮扶和指导。市政法委扶贫集团各 成员

17、单位对口帮扶 17 个乡镇 20 个村推进万元增收。 市八大民主党 派对口联系 8 个乡镇的 8 个贫困村,协助各村筹集产业发展资金, 落实增收项目,整村完成农户万元增收目标。全县各级机关、企事 业干部和村社干部按照“ 65432 ”的原则对口帮扶农户,给予资金、信 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农户帮扶结 对率、到位率达 100% 。(八)强化科技支撑,确保科技服务到户。 一是加快第三批市级良种场建设。 第三批市级良繁场中,善如 水公司种兔场已建成 4 幢圈舍,正在修建办公楼和附属设施,预计 7 月上旬能引种投入生产;金博公司棘腹蛙良繁场已完成办公楼和 4 幢厂房建设, 7

18、 月上旬也能引种投入生产;海威公司种羊场进度 较迟缓,仅建成 3 幢圈舍建设, 正在修建办公楼和附属设施。 同时, 我县自主实施的 7 个县级良繁场正在遴选业主和完善实施方案,预 计 7 月下旬能全面启动。二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 。继续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 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常年聘 请了专家担任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顾问,开展实质性科研活动。组建 了科技服务团,建立了技术帮扶联动机制,做到每个产业有首席专 家、服务团队,每个农户有帮扶干部、联系技术员。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培训 。举办了一次相关部门和 26 个乡镇的 分管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参加的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专题

19、培训;各个 乡镇和业务部门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 250 余场次,参训的乡镇、 村社干部达 6500 余人次,农民达 2 万余户次、 4 万余人次。(九)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设施延伸到户。 切实加大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上 半年,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共投入资金 1.1 亿元(含乡镇投入,群众 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 ,计划完成农村公路 29 条,总长 230 公里。 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1.32 亿元,续建、新改扩建农村集中供水厂 9 处,完成分散供水工程 192 处,解决 1.49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 全问题。新修、整治渠道 23.21 公里;新修梯田 5640 亩、田间道 路 32.4 公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