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

2、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三、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

3、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4、,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设计意图: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学生交流资料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资料的好习惯。】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板书:奇松)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

5、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习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一)检查难读的词、句。1.词语: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 (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掌握很好,不用费太多时间)2.句子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

6、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设计意图:预习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由不自觉到自觉,认真预习,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检查预习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一)学法1.自读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

7、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2.交流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句一: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 qi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

8、书画等雄健有力)。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联系资料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了)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

9、客的主人。)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读句二。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

10、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指生填空)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再读句三。(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三)同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

11、奇,并在旁边写批注。(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1.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3.指导朗读 。(五)自选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赛读。(六)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总结学习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12、,仿写小片段。1.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千姿百态)2.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3.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习: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说话后出示黄山松各种品种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所查图片)4.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段是什么结构?(总-分-总)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5.出示黄山

13、怪石图后指导仿写:例如写”怪石“,指导:重点围绕哪个字写?(怪)第一句可以怎么写?(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第二句呢?(生仿照文中第二句说。)第三句呢?6.如有时间动笔写。【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针对大多数学生怕写作的特点,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描写其它事物,做到从扶到放,有步骤地指导学困生写作,让学生感觉写作是很简单的事情,从此爱上写作。】五、谈收获。【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梳理的好习惯,学会总结与反思。】

14、六、作业(任选其一)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3.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设计意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

15、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黄山奇松课堂实录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师: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美景的录像,谈谈你的感受?生:千姿百态。师:请把话说完整好吗?生: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生:我看到了风景秀丽的黄山奇松。生:我看到了千奇百怪的黄山奇石。生:我看到了风景如画的黄山。生:我看到了黄山美不胜收的秀丽景色。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生:面面相觑。师:没到过黄山不要紧,今天老师就带着你们进行一次免费旅游。

16、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关于黄山的资料,谁来说一说?生:黄山主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山上很多松树都有500多年的树龄了,有的甚至有800多年了。生: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生: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全世界。生: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师:同学们准备的真充分,谁还想说?(许多同学想说)那就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吧。(同桌之间交流)师: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图片)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

17、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师板书:奇松,生齐读课题)师:你们觉得哪个字应该重点强调一下?生:奇。师: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二遍读重点突出了“奇”。)师: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先从课题开始,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生:为什么叫奇松?生:黄山奇松“奇”在哪里?(问题都集中在“奇”上,师在黑板右边写上“奇?”。)师:解决了这个问题课文你就真正读懂了。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预习的怎么样了?生:预习好了。师:先来看看字词掌握的怎样了。(课件出示生字词,指生读、齐读。)师:词语掌握

18、的真好,老师这儿还有几个难读的句子,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同样能读好?(课件出示2个句子)师:先自己读读试试。师:谁来读读第一句?(指生读)师:这个句子里有一个多音字,是什么?生:“遒劲”的“劲”。师:对,这是一个多音字,指生领读:遒劲。(学生齐读2遍)师:谁来读读第二句?(指生读)师:读得真流利,这是一个长句子,只要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好了。大家一起再来读一遍。师:课文已经会读了,不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读懂了没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生:课文主要讲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师:大家跟我一起写,别忘了“提笔就是练字时”。(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精读第二自然

19、段,学法用法(一)学法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并写在旁边的空白处,只写关键词就行了,但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完整。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提示,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下。(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师:谁来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生读)师:(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我们先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

20、来看第一句(课件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谁来谈一谈你的体会?生:我从“姿态优美”体会到了迎客松很美,大家可以看看迎客松的图。师:对,你是用联系图画的方法体会的。生:我从“枝干遒劲”体会到迎客松很有劲,我查过字典,遒劲的意思是雄健有力。师:你是用查字典的方法体会的,你真会利用工具书。生:我们校园里就有一棵大松树,我觉得它应该算是枝干遒劲。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用的方法是联系生活实际。师:遒劲还能用在哪些地方呢?(学生没有回答的,看来不太了解。)师:(课件出示遒劲有力的字画)这就是遒劲有力。这种方法就是联系所查资料,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21、抓重点词体会。师:还从哪些词体会了什么?生:我从“饱经风霜”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生命力很顽强,因为我查过资料,黄山上的松树都长了好几百年了。师:你真会学习,老师搜集到了一些图片,大家请看(课件出示饱经风霜的笑脸)大家看,这是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他们的皱纹里就写着饱经风霜,他们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困苦,但他们却依然笑得那么的灿烂,脸上写着的都是幸福。据我所知,这棵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的高龄了,大家想象一下,迎客松可能经历了哪些风霜?生:可能经历了风吹日晒。生:可能经历了干旱。生:可能经历了洪涝灾害。生:可能被雷电击中。生:可能有冰雹,下大雪。生:可能经历沙尘暴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迎客松无论

22、是严寒酷暑,还是风吹日晒,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但仍然长得是那么的生齐答: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师:那你们说奇不奇?生:奇!师:你们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吗?(自读、指生读、齐读)师: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师:迎客松被称为什么?生:迎客松被称为好客的主人。(板书:好客的主人。)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生: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因为有“如同”这个比喻词,把枝干比喻成了手臂。还有只有人才有手臂,所以说用了拟人的手法。师:对,你看的真准。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

23、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生:像主人伸出的手臂。师: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生:迎客松。师: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生:欢迎来到黄山做客。生: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生:边做动作边说:“黄山欢迎您!”师:让我们一起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大家一起说生:(边做动作边高兴的喊) “黄山欢迎您!”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读出迎客松的热情与好客。师: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24、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生齐读。师:(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谁来填填?生: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奇松。师: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客厅里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里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二)总结学法:师:刚才我们学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时用了哪些方法来学的?生: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美和生命力顽强。师:其实就是迎客松的奇。我们还抓住了一个重点句,是什么?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25、,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把迎客松比喻成好客的主人。从这句话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热情好客。师:那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呢?生:用了查字典的方法。生:联系图画体会的。生:联系上下文。生:还联系了资料。生:还加上了想象。生:还用了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的。师:对,同学们运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到了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其实也就是迎客松的奇,(三)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师:(课件出示陪客松和迎客松图)谁知道这两颗松树叫什么名字?(许多学生举手想回答)老师现在不用你说,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可以同桌两个一起学,也可以小组内合作,更

26、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学,待会请同学上来谈理由。(学生开始自学,气氛很热烈,学习氛围很浓厚。)(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师:猜猜这棵是什么松?那棵是什么松?你的理由是什么?想说的上来指着图说。生:我认为这棵是陪客松,这棵是送客松。师:为什么?生:因为这棵很像一个绿色的巨人,枝干比较直,长得也很壮。我用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绿色的巨人”,还联系了图画来体会到的。(师板书:绿色的巨人)师:另一棵呢?是什么松?谁上来说一说?生:我认为这棵是送客松。你看它枝干盘曲,伸出的枝干长长的,好像在送客人一样。师:你抓住了哪个词体会到的?生:“盘曲”,大家看图,这棵树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生:我认为这棵

27、是送客松。因为它看上去活像一盆“天然盆景”。师:找的真准。(板书:天然盆景)。你判断它是什么松用的是什么方法?生:抓住重点词语“天然盆景”体会的。师:我们见到的盆景都是怎么来的?生:我们见到的盆景一般都是人工修理出来的,而它是“天然盆景”,所以我体会到它很奇特。师:对,陪客松和送客松也很奇特。师:黄山松这么奇,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的“齐”读出来呢?生:想。师:那下面就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读出你最高的水平,一会老师和你们一起比赛,看谁读得最“奇”。(学生积极的练读,读得很投入)师:谁想来展示一下自己?(根据学生自愿,选出了三名学生,分别读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读得非常有感情)师:读得真好,老师都不敢读了,快为自己鼓鼓掌吧,看吧,你觉得自己行你就一定能行,要敢于展示自己,有自信。师:谁还想读?(许多同学举手)师:都想读啊?那么我们就一起随着音乐美美的读,读出黄山松的奇!(课件出示伴有音乐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师:黄山松还“奇”在哪儿?(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默读这段话,用词来概括。生齐说:千姿百态!师: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师:下面,就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填一填下面这段话,小组内先练习着说说,能说一句也可以。(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