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1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2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3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4页
传染病学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 无症状,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实现。(2)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 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 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 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性感染结束后, 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 病原 体被清除,如甲肝、乙脑。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如伤寒杆菌、志贺杆菌、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3)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 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 而导致组织损伤, 引起病理

2、改变和临床表现。 在 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小部分(“ 冰山一角 ” )。(4)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 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 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 共同的特点, 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 因而在许多传 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 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 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 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 待机体免疫 功能下

3、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特点: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 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 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两个影响因素。基本条件: (1)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2)传播途径: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 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

4、, 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 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等;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 活条件、文化水平等。 试述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3)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散发 -某种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一般发病水平;流行-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大流行 -若某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 界或洲界时称为大流行;暴发流行 -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者。季节性:时间上分布地方性:空间上 (地区分

5、布)人群:年龄、性别 、职业(4)有感染后免疫力:人体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 )的特异性免疫。 试述急性期黄疸性肝炎的分期和临床表现?(1)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平均热程3 天,突出症状为全身乏力、胃肠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等)和尿色逐渐加深。此期血清转氨酶,尤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已明显升高。本期平均 57天。( 2)黄疸期:尿色继续加深呈浓茶状,巩膜、皮肤出现黄染,全身乏力和胃肠消化道症状 可有所好转。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等指标升高。可有肝脏肿大,部分可出现轻度脾大。本期 持续26周。(3)恢复期: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

6、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平均1 月。试述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1) 轻度慢性肝炎:乏力和胃肠道症状轻或无;无黄疸等阳性体征;肝功主要显示 转氨酶的升高,胆红素在正常上限2倍内,白蛋白正常( 35g/L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70%肝活检仅有轻度肝炎(相当于原慢迁肝和轻型慢活肝)病理改变,可有轻 度纤维组织增生。(2 )中度慢性肝炎: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不适、胃肠道症状和尿黄;可伴有黄疸、蜘蛛痣、 肝掌、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病容, 可有肝肿大和进行性脾肿大等慢肝体征; 肝功转 氨酶升高,胆红素为正常上限的 25 倍,白蛋白 32.1 34.9g/L , PTA 60%70%。可伴有 肝外器官

7、损害, 自身抗体升高; 肝活检有中度慢活肝 (相当于原中型慢活肝) 的病理改变。(3 )重度慢性肝炎: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和尿黄等; 可伴有黄疸、蜘蛛、肝掌、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病容,脾肿大,无门脉高压的表现;肝功能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大于正常上限的5倍,白蛋白 32g/L , PTA40%r60%肝活检呈重度慢性肝炎(相当于原重型慢活肝)的病理改变,还可具有早期肝硬化的病理改变。试述重型肝炎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特征及诊断依据。病因: 各型肝炎病毒均可引起。诱因: 妊娠、 过度疲劳、 精神刺激、 饮酒、 应用损肝药物、 合并细菌感染、 有其它合并症、 手术等。临床表现

8、及特征:1)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极度 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有出血倾向、中毒性鼓肠、肝臭、肝浊音界进行 性缩小;发病二周内出现H级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可出现严重感染、肝肾综合征、 大出血等并发症; PTA正常上限10倍,胆固醇、胆碱脂酶、 白蛋白降低。3) 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和 /或临床表 现;重肝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4) 诊断依据: 既往无同型病原的病毒性肝炎病史。 起病 14日内迅速出现精神、 神经症 状,H度以上肝性脑病而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有肝浊音界缩小和皮肤、粘膜或

9、穿刺部位出血点和瘀斑等体征和出血倾向。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 (imol/L (1mg/dl )以上,但总胆红素可低于 171 imol/L。PTA降低,PTA40% 试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在血清中检出抗HAV IgM,或急性期抗HAV IgG阴性,恢复期转为阳性,可确诊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血清 HBsAg HBeAg HBcAg HBV-DNA抗HBC IgM当中有一项阳性,肝组织 HBeAg和/或HBsAg或HBV-DNA阳性,可诊断为现症 HBV感染,是否为乙型肝炎或何种临床 类型乙型肝炎取决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组织学检查。丙型肝炎:具备

10、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而同时抗HCV-IgM抗HCV-IgG或HCVRNA阳性,可诊断为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具备急、慢性肝炎临床表现,有现症HBV感染,同时血清 HDAg或抗HDIgM或高滴度抗HDIgG或HDV RNA阳性,其中一项阳性或肝内HDAg或HDV RNA阳性可确诊。戊型肝炎: 具备急性肝炎临床表现, 有血清抗 HEVIgM 或抗 HEVIgG 阳性可诊断戊型肝炎。 试述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及抗病毒治疗目的和方法。原则: 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 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抗病毒治疗目的: 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

11、;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 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适应症:有HBV复制同时ALT异常者;不适合治疗者: 血 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 2倍;失代偿性肝硬化,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以及精神、神经异常等) 治疗方案:a、普通短效干扰素,每次 5MU每周3次,或隔日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 疗程6个月,有效者继续治疗至 1年或更长。b、长效干扰素,180%/次,1次/周,皮下注 射,疗程 4-6 个月,无效者停药,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 12 个月或更长。 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病程短;女性;肝炎炎症明显,ALT

12、升高明显;HBV-DNA滴度低;非母婴传播,未用过抗病毒药物等为有利于干扰素疗效因素。 不良反应: 类流感综合征; 骨髓抑制; 神经精神症状; 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失眠、 皮疹、 脱发、癫痫、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肺炎和心律失常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批准治疗对象:年龄大于12岁,伴有ALT升高胆红素低于50gol/L和病毒活跃复制的肝功能代偿的成人慢性乙肝;不适合治疗对象:有自身 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明显心、脑、神经、精神病和不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法:每日1次,每次100mg口服,疗程1年以上。治疗者每 3个月复查HBV-DNA 乙肝二对半及肝功能。试述肝性脑病的防治措

13、施。氨中毒的防治:低蛋白饮食;口服乳果糖3060ml/d,以酸化肠道及保持大便通畅;口服诺氟沙星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滴注乙酰谷酰胺以降低血氨。恢复正常神经递质:左旋多巴在大脑转变为多巴胺后可取代羟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经递质, 从而促进苏醒。剂量 25g/d鼻饲或灌肠,静脉滴注 200600mg/d,有一定效果。维持氨基酸平衡:含有多量支链氨基酸和少量芳香氨基酸的混合液(如肝安)静脉滴注, 可促进支链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而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大脑。每日静脉滴注肝安250500ml,疗程1421天,对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防治脑水肿:应及早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和呋塞米(速尿),必要时可两者合用,以提高疗

14、效,但须注意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积极消除诱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试述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渗出、出血病变中常见的三痛和三红指的是什么?三 大主症,五期过程?(病案分析)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的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气 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消化道传播: 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 口腔或胃肠粘膜感染; 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的或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 后亦可导致感染;虫媒传播三痛指的是头痛、 腰痛和眼眶痛: 头痛为脑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腰痛与肾周围组织充血、 水 肿以及腹膜后水肿有关; 眼眶痛是眼球周围组织水肿所致, 重者可

15、伴有眼压升高和视力模糊。 三红指的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 皮肤充血潮红主要见于颜面、颈部、胸部等部位。粘膜 充血见于眼结膜、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呈搔抓痒,条索点瘀点。粘膜 出血见于软腭呈针样出血点, 眼结膜呈片状出血点; 渗出水肿主要表现在球结膜水肿, 轻者 眼球转动球结膜有涟漪,重者球结膜呈水泡样甚至突眼。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症:发热、充血出血和肾脏损害。 依次出现五期过程,即发热期、低 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 发热期临床表现:发热:高热,37天,多为稽留和弛张热。特点:越高越长病情越重;轻型及家鼠型常于热退后病情减轻;中、重型病人热退病情加剧;全身中毒

16、症状:三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乏力、 “病重感 ”,消化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精神神 经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毛细血管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充血-皮肤、 黏膜、 “三红”、酒醉貌; 出血-皮肤、 黏膜及腔道出血; 渗出水肿 -渗出征象、 “三 痛” 、皮下水肿、球结膜水肿或胸水、 腹水; 肾脏损害: 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 特点: 出现越早、越显著病情越重,颗粒管型示肾小管损伤重。另外,尿蛋白变化快;肝脏损害:家鼠型多见,ALT/AST升高,个别出现黄疸。(2) 低血压休克期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在 46 病日,迟者 89病日。 发热末 or 热退同时发生,少数在热退后发

17、生。一般 13天,短者数小时,长者 6天以上,表现为血压改变;心 血管系统的表现;水电及酸碱紊乱;DIC;脑水肿、脑出血;肾损加重,出现衰竭,少尿或无尿;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特点为发热期症状、体征进行性加重。休克的发生与否及持 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与病情的轻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早期治疗是否及时、得当。( 3)少尿期: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进入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 重叠,一般发生于 58 病日;持续时间短者 1 天;长者 10余天;一般 25天;少尿 -24h 尿 量500ml;无尿;24h尿量2000ml 的最初 3-4 天, BUN,Cr 等尚未下降, 尿毒症的临床

18、表现依然存在, 症状 仍重。实质上是多尿型肾功衰竭; 多尿后期: 多尿 3-4 天后,尿量 3000ml 并迅速增加, BUN,Cr 等逐渐下降至正常,尿毒症的表现逐渐消失。 (注意:此期入量不足易导致水电紊乱,严重 者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二次肾衰。越过少尿期的患者三个阶段的表现不明显)。(5) 恢复期的临床表现: 多尿期后, 尿量恢复为 2000ml 左右。 多数患者第 3-4 周进入恢复 期, 13月内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期。可达 6月以上,少数患者可留有:高血压、 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 对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具确诊价值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病案分析)

19、症状体征: 本病的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为发热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体征及肾损害表现。发热多为急起,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天。重症者热退病情反而加重。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三痛) ,胃肠道症状,嗜睡、烦躁、谵妄或抽搐等 神经精神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充血、 出血和渗出水肿征。 皮肤、 粘膜充血、 出血, 球结膜水肿。 肾损害主要表现在蛋白尿,呈进行性增多趋势。尿镜检发现管型等。实验室检查:特异性抗原检测:早期病人的血清、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及尿沉渣细胞均可检出特异性汉坦病毒抗原。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血清IgM和IgG抗体。PCR技术:用 RT-PCR

20、方法检测汉坦病毒 RNA用上述检测项目检出特异性汉坦病毒抗原、 特异性 IgM 型抗体或间隔一周以上双份血清 IgG 抗体滴度4倍上升,均可实验确诊流行性出血热。RT-PCR检测汉坦病毒 RNA阳性,有助于早期和非典型病例的快速诊断。 试述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病案分析) 本病的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仍是本病的治疗原则。治疗中 要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

21、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多尿期治疗原则: 移行期和多尿早期治疗原则同少尿期, 多尿后期, 主要是维持水和电解 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治疗原则: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 如何确诊艾滋病?(病案分析)凡属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近期体重下降10 %以上;慢性咳嗽或腹泻 1个月以上;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高危人群伴严重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以及CD4/CD8比例倒置等应考虑本病可能。应进一步做HIV抗体检测,主

22、要检查P24抗体和gp120抗体。一般ELISA连续两次阳性,再作免疫 印迹法(WB和固相放射免疫沉淀试验(SRIP)等确诊。试述AIDS临床表现?(病案分析)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 210年左右可发展为艾滋病,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1)急性感染(I期):感染HIV后,小部分(约10%- 15%病人可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头痛、厌食、肌痛、关节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类似血清病的症状,一般持续314天后自然消失。(2)无症状感染(H期):可由原发 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可无任何 症状,此阶段可持续 2 10 年。(3)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川期)除腹股沟淋巴结以

23、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 上淋巴结肿大,直径 1 厘米以上,质地柔韧,可自由活动,无压痛,持续肿大 3个月以上。(4)艾滋病(W期):全身性症状,即发热、乏力不适、厌食、体重下降、持续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 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 可有肝脾肿大; 神经系统症状, 出现头痛、 癫痫、 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 免疫缺陷所致的机会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球菌、念球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可造成肺部、胃肠道、神经系统、皮肤粘膜、眼部等系统的机会性感染; 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 霍奇金病等。(5)HIV感染的临床结局:典型进展者810年;快速进展者25

24、年;长期存活者12年 何谓艾滋病的HAART台疗?(病案分析)答:由于HIV变异性十分强,仅用一种抗病毒药物易诱发HIV的突变,并产生耐药性。因而目前主张联合用药的抗 HIV治疗方案,即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常用三联或四联, 即三类药物的联合或 2种核苷类抑制剂和 1 种非核苷类抑制剂的联合, 2种蛋白酶抑制剂和 1 种核苷类抑制剂以及 2 种核苷类抑制剂和 1 种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等。 试述伤寒的病理改变。 (病案分析)伤寒杆菌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小肠后, 侵入肠粘膜, 部分病菌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胞浆 内繁殖; 部分经淋巴管进入回肠集合淋巴结, 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

25、殖, 然后由 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短暂的菌血症, 此阶段相当于临床上的潜伏期; 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肝、 脾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继续大量繁殖, 再次进入血流, 引起第二次严重菌血症, 并释放强烈 的内毒素,引起临床发病。病程的第12周,血培养常为阳性,骨髓属网状内皮系统,细菌繁殖多,持续时间长,培养阳性率最高;病程第23周,经胆管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 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病人由

26、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 试述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 (病案分析)(1 )初期 缓慢起病,伴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头痛,腹部不适等,体温阶梯上升,5-7天体温达到39-40C,本期末可触及肿大的肝脾(2)极期:伤寒的极期在病程的第 23周,常有伤寒的典型表现。1) 发热:持续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型,少数呈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014天。2)消化系统症状: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多有便秘,少数则以腹泻为主。右下 腹可有轻度压痛。3)神经系统症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患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者 可有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的表现。神经系统症状多随体

27、温下降逐渐恢复。4) 循环系统症状:常有相对缓脉,即体温增高1C,每分钟脉搏增加少于 1520次,系因 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相对缓脉不明显。有时出现重脉,即 桡动脉触诊时,每一次脉搏感觉有两次搏动,系因末梢血管受内毒素影响而扩张所致。5)皮疹:于病程 713天,部分患者在胸、腹、背部及四肢的皮肤分批出现淡红色斑丘疹(玫瑰疹),直径约24mm压之退色,一般在 10个以下,约24天内消失。水晶形汗疹 (或称白痱)多发生于出汗较多者。6) 肝脾肿大:病程第一周末开始, 常可触及肝脾肿大, 通常为肋缘下13cm质软伴压痛。 重者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及黄疸。( 3)缓解期 体温

28、逐渐下降,神经,消化系统症状减轻。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易发生;( 4)恢复期 体温正常,神经,消化系统症状消失,肝脾恢复正常。 肥达反应凝集效价在伤寒有何辅助诊断意义?如何评价其结果?(病案分析)应用标准试剂检测, 未经免疫者“O抗体效价在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 有辅助诊断价值。若每周复检 1 次,凝集效价逐次递增,则其诊断意义更大。评价肥达反应结果,应注意:若只有“C”抗体效价增高,而“ H抗体效价不高,可能为发病早期,若仅有“ H抗体效价增高,而“ O抗体效价不高,可能为接受伤寒、副伤寒 菌苗预防接种后, 或因其他发热性疾病而出现的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伤寒与副伤寒甲

29、、 乙 可产生相同的“ O抗体,产生的“ H”抗体不同,因此“ O”抗体效价增高,只能推断为伤 寒类疾病, 诊断伤寒或副伤寒需依鞭毛抗体凝集效价而定。 感染轻者或早期应用抗菌药物 或同时应用皮质激素治疗者;或过于衰弱、免疫反应低下,或患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者,肥达反应可能阴性。部分疾病如血吸虫病、败血症、结核病、风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出现 假阳性反应。 如何选择治疗伤寒的抗菌药物?(病案分析)喹诺酮类: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伤寒沙门菌有强大的抗菌作 用,列为首选药,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慎用。头孢菌素类: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

30、 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氯霉素: 可用于对氯霉素敏感的非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株所致伤寒, 新生儿、孕妇、 肝功 能明显损害者忌用,由于其不良反应,已少用。氨苄西林:可用于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或妊娠合并伤寒或慢性带菌者。 试述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的基本措施。临床表现发生年龄: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 严重中毒症状:高烧、 抽风、昏迷、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肠道症状休克型:最常见主要表现:感染性休克。早期:微循环痉挛为主。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及 紫绀,血压正常或偏低,脉压变小。晚期:微循环淤血和缺氧,四肢发绀,皮肤花斑,血压 下降

31、或测不出,少尿、无尿,意识障碍。 脑型:主要表现:严重脑症状。原因: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 升高,严重者出现脑疝。表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衰竭。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表现;死亡率最高。治疗措施: 中毒型菌痢病势凶险, 应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抢救治疗措施, 主要抓住 抗感染、降温镇静、纠正循环衰竭和防治呼吸衰竭等环节。但应区分临床类型合理选用。病原治疗: 成人选用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或加替沙星等喹诺酮类; 儿童选用头孢曲松等 三代头孢菌素。对症治疗:降温止惊: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予退热药,如高热伴烦躁、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反复惊

32、厥者可予安定、苯巴比妥钠。抗休克治疗,用于休克型和混合型。A.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B.改善微循环。C.保护重要脏器功能。D.短期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E.DIC 者肝素抗凝治疗。防治呼吸衰竭, 用于脑型与混合型。 A. 脑水肿用脱水剂快速静滴。 应用血管活性药以改善 脑部微循环,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防治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氧,如出现呼吸衰竭可使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试述霍乱的发病机制。在小肠碱性环境中,霍乱弧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当肠毒素与肠粘膜接触后,B亚单位能识别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的 GM1 受体并与之结合。 继而具有酶活性的 A

33、亚单位进入 肠粘膜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C),使ATP不断转化为CAMP。当CAMP浓度的增 高时,刺激肠粘膜隐窝上皮细胞过度分泌氯化物和碳酸盐, 同时抑制绒毛上皮细胞对钠离子 和氯离子的吸收。使水和氯化物等在肠腔积累,因而引起严重水样腹泻。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经过? 答: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分肝细胞内的发育和红细胞内的发育二个阶段。红细胞外期: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随血流侵入肝细胞, 摄取肝细胞内营养, 发育并裂体增殖,形成裂殖体。成熟的裂殖体内含 数以万计的裂殖子。 肝细胞胀破,散出裂殖子,释放的裂殖子侵入红细胞, 开始红细胞内期 的发

34、育。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从肝细胞释放出来,进入血流后很快侵入红细胞,先形成环状体,然 后摄取营养,生长发育,分裂增殖,经大滋养体、未成熟裂殖体,最后形成含有一定数量的 成熟裂殖体。红细胞破裂后,裂殖子释出,一部分裂殖子被吞噬细胞消灭;其余部分裂殖子再侵入其他正常红细胞,重复裂体增殖过程。疟疾的发作有何特点? 疟疾的典型症状为突发的寒战、高热。寒战持续10分钟到 2小时,同时伴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可达40C以上,全身酸痛乏力,但神志清楚,无明显中毒症状。发热持续26小时后, 开始大汗,体温骤降,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感明显乏力。持续12小时后进入间歇期。 间日疟和卵形疟间歇期为 48小时,三日疟为7

35、2小时。恶性疟发热无规律,一般无明显间隙。 在疟疾初发时,发热可不规则,一般发作数次以后,才呈周期性发作。反复发作,造成大量 红细胞破坏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脾脏轻度肿大。试述常见的间日疟的主要临床特点。寒战期:突起畏寒,寒战,面苍白,唇指发绀,脉速有力。寒战持续10min至2h;高热期:寒战开始后,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C或更高。全身酸痛,口渴,烦躁甚至谵妄,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脉搏有力,此期持续26小时大汗期:高热后期全身大汗淋离,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间歇期: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有缓解间歇期,症状缓解,可有乏力。如何进行抗疟原虫治疗?答:抗疟原虫治疗包括控制症状发作、防止复发和传播

36、及预防三部分。控制症状发作及防止复发的用药原则:一般疟疾的治疗:磷酸氯喹+伯氨喹;耐药性疟疾的治疗:可选用甲氟喹、磷酸咯萘啶、青蒿素类,同时加服伯氨喹;凶险型疟疾的治疗:可选用磷酸氯喹注 射剂、盐酸奎宁注射剂、磷酸咯萘啶或青蒿琥酯注射齐M乍静滴或鼻饲,清醒后加服伯氨喹。预防性服药可选用氯喹、甲氟喹或乙胺嘧啶。简述细菌性痢疾的常见病理改变。答: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肠粘膜的基本病变,急性期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慢性期则有肠粘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溃疡不断形成及修复,引起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并导致肠腔狭窄。中毒型则结肠局部病变很轻

37、,仅有充血水肿,很少有溃疡,但全身病变重,见多数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增加;大脑及脑干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出血。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肾上腺皮质出血和萎缩。以猩红热为例,试述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1) 化脓性病变:A组链球菌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细胞壁的脂壁酸附着到宿主细胞上, 因其M蛋白的抗吞噬作用而迅速繁殖,并产生溶血素、外毒素,使宿主细胞死亡,并 通过破坏机体组织的防卫屏障,使感染得以扩散,引起化脓性改变。(2 )中毒性病变:为毒素入血后引起的全身毒血症表现。皮肤:引起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 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脱落,形

38、成“脱屑”;黏膜:亦可见出血,形成“内疹”;肝、脾、淋巴结:可见间质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充血、脂肪变性;心肌:可有 混浊肿胀和变性,重者可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3) 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心、肾及关节滑膜囊浆液性炎症,原因可能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某些型与受感染者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或关节滑膜的抗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也可能是形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上述部位而致免疫损伤。试述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典型麻疹临床分三期:(整个病程为10-14天)(1) 前驱期:一般持续3天,此期主要为呼吸道炎症及眼结合膜炎所致的卡他症状。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咳嗽,流涕,眼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

39、,全身乏力等。在病程2-3天,约90%以上病人口腔出现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为前驱期的特征性体征。具诊断价值。(2) 出疹期:病程第3-4天时发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此时开始出现皮疹。出疹顺序:耳后及发际t 额,面,颈t胸,腹,背,四肢t手掌,足底,全身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与猩红热鉴别),出疹高峰时皮疹可融合,颜色转暗。随出疹达高峰,全身毒血症状加重。(3) 恢复期 :皮疹高峰后, 1-2 天迅速好转,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皮疹随之按 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 1-2 周后消失,消退时有糠麸样细小脱屑 试述典型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40、。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C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 表现为咽痛、 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伴有脓性渗出液, 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呈非化 脓性炎症改变;皮疹: 1)发热后 24h 内开始 始于耳后、颈部、上胸迅速蔓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 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2)48 h 达高峰,后按出疹顺序退去, 2至 3天退尽; 3)疹退后,皮肤脱屑,片状脱皮,套状,糠屑状。 试述典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1) 初期:病初13天,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3940C,头痛、恶心、呕吐、嗜睡。(2) 极期(310天):1)高热:体温40C以上

41、,平均710天,热程越长,病情越重;2)意识障碍: 从嗜睡到昏迷不等, 通常 1 周,意识障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有关; 3)抽风:程度不同,可由局部到全身,多伴有意识障碍,其原因为高热,脑实质损害及脑 水肿等; 4)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齐和幅度不均,脑疝引 起者伴有脑疝表现, 重者呼吸停止; 少数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痰阻而引起外周性呼吸衰竭;5)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昏迷时可有肢体强直 性瘫痪,偏瘫、伴肌张力高;锥体束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植物神经及颅神经损害; 6)循环衰竭:由心功能不全、脑水肿及消化道出血引发;

42、( 3)恢复期( 6 个月以内):极期过后,体温下降,神经精神症状好转, 2 周左右恢复,重 者可有多种恢复期症状,低热、多汗、失语、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癫痫等,半年后仍未 恢复者为后遗症期;( 4)后遗症期: 5 20%的病人可留后遗症,主要有失语、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 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1 )普通型1) 前驱期 :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低热,鼻塞,咽痛等。持续1-2 天。2.)败血症期: 寒战高热等毒血症状,70%出现皮肤黏膜瘀点。持续 1 2d 。3) 脑膜脑炎期:高热,毒血症状 CNS症状: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重者有谵妄、神志障碍、抽搐,

43、持续2 5d4) 恢复期: 体温正常,瘀点瘀斑消失,症状好转, 1 3 周( 2)暴发型1 )暴发型休克型:多见于儿童,急,寒战高热;毒血症状: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精神 萎靡;全身广泛瘀点瘀斑,迅速融合成大片伴中央坏死;循环衰竭;大多无脑膜刺激征;并 发DIC; CSF正常2) 暴发型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儿童,脑实质损害明显;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昏迷;反复惊厥、病理反射阳性;BP、HR、呼吸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眼底静脉迂曲甚至视神经乳头水肿;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3) 混合型: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休克型和脑膜脑炎型的症状;( 3)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

44、菌;( 4)慢性型:不多见。 试述肾综合出血热的病理生理。( 1 )休克:本病病程的 3-7 天常出现低血压性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 克称为继发性休克。 原发性休克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浆外渗致使血容 量下降。由于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 血液黏稠度升高,促进DIC的发生,导致血液循环淤滞, 血流受阻, 因而使有效血容量进一步下降。 继发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大出血, 继发感染和多 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2)出血: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 导致消耗性凝血障碍,即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3)急性肾衰竭:肾

45、血流障碍;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n的激活;肾小管腔被蛋白、管型等阻塞; 简述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治疗。(1)稳定内环境:严格控制入量,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减少蛋白分解。(2)促进利尿:甘露醇,速尿。(3)导泻及放血疗法:后者已少用 .(4)透析疗法:指征 : 少尿或无尿 1 天 ; BUN28.6; BUN/ 日增加 7.14mol/L; K+6mol/L; 出现高血容量,肺水肿,脑水肿伴极度烦躁不安。(5)并发症治疗:消化道出血,脑水肿,心衰,肺水肿, AIDS, DIC。 试述霍乱的确诊依据和疑似诊断依据。霍乱的诊断

46、标准: 符合以下三项中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霍乱: 凡有吐泻症状, 粪培养有霍乱 弧菌生长者;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 但粪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 经血清抗体测定 效价呈 4 倍增长, 亦可确诊为霍乱;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 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 5d 内, 有腹泻症状者及接触史,可诊断为轻型霍乱。霍乱的疑似诊断: 符合以下两项中之一项者, 可诊断为疑似霍乱: 有典型症状, 但病原学 检查未确定者应作疑似病例处理;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 且发生泻吐症状, 不能以 其他原因解释者。对疑似病例应填写疑似霍乱报告、隔离、消毒。并每日作粪培养,如三次 阴性,且血清学检查 2 次阴性,可否定诊断并作更

47、正报告。 试述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1)焦痂及溃疡: 焦痂对诊断最具意义。可见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 阴、肛周、腰带压迫等处,也可见于颈、背、胸、足趾等部位(2)淋巴结肿大: 焦痂附近的局部淋巴结常明显肿大,可移动,常伴疼痛和压痛,不化脓, 多见于腹股沟、腋下、耳后等处,消退较慢,在疾病的恢复期仍可扪及。(3)皮疹 : 多出现于病程的第 46 天,皮疹常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少数呈出血性,不 痒,多散在分布于躯干和四肢,持续 3-7 天后消退,不脱屑,可遗留少许色素沉着;( 4)肝脾大: 部分病人可出现,质软,表面平滑,可有轻微触痛。 试述败血症的共同临床表现。(1)毒血症状:

48、常有寒战、高热,多为弛张热或间歇热型,少数为稽留热、不规则热或双 峰热,伴全身不适、 头痛、 肌肉及关节疼痛、 软弱无力, 脉搏、 呼吸加快。 可有恶心、呕吐、 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败血症出现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肠麻痹、感 染性休克及 DIC 等;(2)皮疹:以瘀点最常见,多分布于躯干、四肢、口腔黏膜及眼结膜等处,数量不多。也 可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烫伤样皮疹等,以球菌所致多见。坏死性皮疹可见于 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3)关节损害: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等大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少数有关节腔积液或积 脓;(4)肝脾大:常仅为轻度增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脏可

49、显著增大,伴压痛,也 可有黄疸;(5)原发病灶:常见的原发病灶为毛囊炎、痈或脓肿等,皮肤烧伤、褥疮、呼吸道、泌尿道、胆道、消化道、生殖系统感染,开放性创伤感染等;(6)迁徙性病灶:常见转移性病灶有皮下脓肿、肺脓肿、骨髓炎、关节炎及心包炎等,少 数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试述感染性休克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治疗。病理改变: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微生物及毒素致机体反应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功能失常,特别是循环和微循环功能障碍乃是 休克发生的中心环节:(1)休克早期:由于毒素对心肌的作用,心肌收缩开始即稍有减弱,但由于外周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而

50、血管阻力亦低,故呈现为高动力型即高排低阻型暖休 克;(2)休克中期:随着组织细胞、血管内皮在前述细胞因子、活性物质作用下,血管通 透性明显增加,血液渗出、血浆浓缩、毛细血管外漏,血管在血小板等释放的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心肌收缩进一步减弱,心排血量减少,结果形 成低动力型即低排高阻型冷休克;(3)休克晚期:血液浓缩、粘稠、易凝,加上病原体、毒素及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的直接作用,血小板的凝集及破坏, 激活了内凝血系统及外凝血系统,导致DIC,由于大量血液淤滞于毛细血管网,使静压增高,血浆外渗,有效循环量再 度减少,这种病理生理过程终致血液动力严重改变,组织器官从功能到

51、形态发生改变,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肺一肺萎陷、肺组织淤血、出血,间质水肿,肺泡透明膜形成,肺实变;心一心力衰竭;肾一肾小管坏死、肾皮质坏死、急性肾功衰竭;脑一脑水肿;肝和 胃肠一肝细胞变性、坏死、胃溃疡。临床表现:(1)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呈现寒战高热,个别严重病人可有体温 不升反降低之表现,血压正常或稍偏低,但脉压差小,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眼底检查可见 动脉痉挛,唇指轻度发绀,神志清楚但表现有烦躁不安,呼吸深而快,尿量减少,部分患者 初期可表现为暖休克。(2) 休克中期(低血压和酸中毒):收缩压下降至10.6kpa ( 80mmH)以下者,呼吸表浅 且快,心率快心音低钝,皮肤湿冷可

52、见花斑,烦躁不安或嗜睡,尿量减少,表浅静脉萎陷,抽取的血液极易凝固。(3) 休克晚期:(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1) DIC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 并有多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的表现;2)急性心功能不全一呼吸突然增快,紫绀。心率快、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损害、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等改变;3)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血钾增高;4)休克肺一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吸氧不能缓解,继而节律慢而不规则,肺底可闻细湿罗音,胸片示斑点状阴影或毛玻璃样病变。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65kpa (50mmH) ; 5)其它一脑功能障碍可致昏迷、一过性抽搐、

53、肢体瘫痪、瞳孔、呼吸改变等。肝功衰竭引起肝昏迷、 黄疸等。 治疗:休克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 原则为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针对休克的病理生理给予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红细胞凝集,防止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1)病因治疗:应积极迅速控制感染。抗菌素使用原则是:选用强有力、抗菌谱广、对病 原微生物敏感、剂量要大、联合用药(一般两种以上抗生素同时使用)、静脉定时滴注。为减轻中毒症状,在有效抗菌治疗下,短期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肾功能受损者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在使用强有力抗菌的同时,应及时处理化脓病灶。(2) 抗休克治疗:1)补充血容量: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纠

54、酸与保护心功并兼;2)纠正 酸中毒:45%碳酸氢钠、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HAM ; 3)防治微循环淤滞: 血管活性 药物的应用-多巴胺、阿拉明(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酚妥拉明、苯苄胺;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654 2、阿托品、东莨菪碱;防止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凝集: 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和潘生丁、丹参;4 )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心: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给予强心剂、多巴胺、钠洛酮;肺功能:必须立 即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时可做气管切开。如有明确的休克肺发生,应行间歇正压呼吸或给予呼气末正压呼吸;肾功能:积极采 取抗休克综合措施,维持足够的有效循环量; 脑水肿:应及时采取头部降温、 使用甘露醇、 速尿与大剂量的地塞米松(2040mg);DIC :在去除病灶的基础上积极抗休克、改善微 循环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