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3/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1.gif)
![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3/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2.gif)
![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3/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3.gif)
![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3/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4.gif)
![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5/13/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6dc54523-4cd5-4b31-b91a-a2073d1a2704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四种心理效应解析【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传说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 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 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 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 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察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 再后来这18名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 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
2、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 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 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 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中得以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 但是经过激励后,便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行也就变成了行;反之, 则相反。【贝尔效应】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
3、情愿地走了另 一条道路一一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 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 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人,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 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鲶鱼效应】 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 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只渔船能成功地带活鱼回港。该船 长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 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 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
4、速游动,如此一来, 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 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 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 5000、2000和1000。那 个领5000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 5000;领2000的也赚了 2000,唯独 那个领1000的把银子埋到地里。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 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随后告诉
5、他们: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让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 回来。这就是马太效应。这一效应可以给予我们三点启示:一是要根据 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委以相应的工作,授以相应的职务;二是要引导人 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争。有才干而不去 运用,也是不受欢迎的。三是要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奖勤罚懒,优胜劣 汰。只是运用过程中,要根据政策掌握分寸。【晕轮效应】它指人们看问题时,应像日晕一样,由一个中心点逐步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某位干部一次表现好,就认为他一切 皆优,犯了一次错误,就说他一贯表现差。晕轮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 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容易影响干部考核的准确性和人才评价
6、的可信度。【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它主要是获得了对方的长相、表情、姿态、身材、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这 种印象虽然是初步的相互了解,但在对人认知中却起着明显作用。根据 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往往失之偏颇,如果在公务员考试、考察干部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其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容易得出良好的印象,而 其缺点很容易被忽视。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考察、考核、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 考其绩。【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
7、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 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 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 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 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 应。【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对他人知觉的一种偏差倾向,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 人的一切都良好,这个人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反之,则被赋予 其它不好的品质。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
8、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 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 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 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 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 即人的“设防心理”。教育过程中的“光环效应”,是指教师在观察某个学生时,对于他(她) 的某种品性或特征有清晰的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教师的 角度看非常突出,因而掩盖了对
9、这个人其它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也就 是人们常说的教育偏见。【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调整与改变自己使其变得与其他人更相似。从众效应在交往中随时可见,多数人认为比 较好的人,人们大多会放心地与之交往;多数人认为不好的人,人们常 常不会与之交往。从众效应的发生与否以及发生的程度如何是受到许多 因素制约的,其中社会比较影响最大。【角色效应】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社交,它就像“魔棒”一样,把人紧紧地吸引在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中,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就叫做角色效应。角色效应的产生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就目前家教情 况而言,普遍存
10、在着对孩子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在不 少家长心目中就是“学习好”,“学习好”就是分数高。由此引发出教育 指导思想的失误,造成家教中智育,轻德、体、美和劳动教育的倾向, 降低了家教质量;二是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知。在现实生活中, 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角色概念的认识的偏差,一些孩子常以“我爸是经 理”、“我爷爷是书记”而自负,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 角色概念的关系, 致使这类孩子养成了狂妄自大、 目中无人的畸表心态; 三是在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角色规范,实现角色期待,这就叫角色行为。从角色认知的形成到角色行为的 实现需要一个 过程,帮助和教育孩子完成这一
11、转化过程,是家长的职责。如有的家长 让孩子 当家庭“财政部长”,安排家庭的开支,这就是在利用角色意识 教育孩子,在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中,让孩子更深层次地了解家庭生活, 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克服马虎、草率的性格弱点都是十分有 益的【暗示效应】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 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 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 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家教 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示效 应。如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去打针,故意指着别的大吵大
12、闹的孩子说:“为个孩子不勇敢,怕打针。”接着孩子说:“我勇敢,我不怕打针!”果然, 在打针时,他能忍住疼痛不哭叫,这就是由暗示引起的意志行为。除用诱导语之外,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家长常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可 采用非言语的 暗示方法,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 受到暗示跟着慢慢吃;如果同桌的 其他孩子吃得很香,那对这个孩子的 暗示作用就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吃抢食特别香”的道理。也有些家长还常常针对孩子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 品同孩子边看边议论,或给孩子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 的心理
13、效应。【定型效应】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人 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 去理解他们。在概括偏颇或忽略个体差异时,就会出现认知错觉。这种 错觉称之为定型效应。【情感效应】是指主体的感情对认知客体的影响。情感效应的特点是感情强化、理智弱化,主体将对象的某些特性放大化,把对象偶像 化和审美化,从而形成客体的整体的完美形象。【层递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如果他人在此是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认识上的 统一,或为了给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倾向于
14、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 这样依层次地逐步提高要求,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效应呢?因为当人们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往往很难拒绝,否则,似乎“太不近人情”了,而且这种微 不足道的要求人们的心理完全能承受。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仿佛跨进 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无抽身后退的可能,再一个更高的要求就和前一 个要求有了继承关采,似乎就应顺理成章地接受。再说,一个微不足道 的要求,会使人的心理失去戒备,从而容易服从。层递效应是一种颇为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在教育中,如运用得当,有助于达到预期的引导目的。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 我会幻想,那里有一个世外桃源。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夏夜,我会静静地,静静地,等待 一场流星雨的来临许下一个愿望,不乞求去实现,至少,曾经,有那么一刻,我 那还未枯萎的,青春的, 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棒球场租赁与赛事宣传合作合同
- 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合同
- 食堂承包合同书
-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出行服务平台方案
- 服装厂缝纫机设备买卖合同书
- 物流市场分析与规划作业指导书
- 买卖房屋交接合同协议书
- 人工智能系统开发与部署作业指导书
- 带担保的借款合同
-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智能仓储管理解决方案
- 美丽的大自然(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 2024年低压电工考试题库(试题含答案)
- 成都特色民俗课件
- 花城版音乐四下-第四课-认知音乐节奏(教案)
- 宠物医院员工手册
- 2024年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宝典专题08读后续写肢体动作描写积累1(词-句-文)讲义
- 商业与公积金贷款政策
- 时政述评培训课件
- 2022届高三体育特长生家长会
- 不对外供货协议
-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时评类(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