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说课稿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说课稿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说课稿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说课稿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说课稿一、说教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这个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主要以求知和读书为主题,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试同课文作者进行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文章是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进行判断。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九年级议论文的阅读目标。本文是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个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

2、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体会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理的表达效果;第三,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反观自我,培养实验的精神。根据新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3、:积累词语,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理解本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设置问题,讨论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领会格物致知的真正内涵及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注重实践、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积极争取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教学重点1、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实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二、说学法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本册第二单元和这个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学习,对议论

4、文的三要素有了一些了解,对议论文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能力。2.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学生课前独立阅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结合课后习题进行充分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中的探究讨论打下基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圈点勾画,学生纠正补充,编写阅读提纲,学生主动参与对问题的质疑问难,联系实际的合作探究,再辅之以教师适时地点拨归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三、说教法设疑探讨法,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仔细阅读课文深入领会作者的观点。引导点拨法。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引导学生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在探讨格

5、物致知的真实含义,学生可能会谈的不够深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分析王阳明的格物与现代科学的格物的区别,从而明白格物致知的精神实质及它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多媒体教学法。为了合理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本节课选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使学生能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有清晰明了地把握。比如字词注音以及解释,课文结构的梳理等。四、课时:一课时五、说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相关词语。2.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查阅作者的相关资料。六、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流程初读课文(编提纲,理清写作思路)精读

6、课文(设问题,深入理解观点)研读课文(找事实,探究说理方法)拓展迁移(谈实际,注重体验反思)导语常常看到这样一些报道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将随着物理学家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此导语设计的目的是由中国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谈起,提出疑问,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出示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脉络,领悟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及在科学上的重要性。3.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本文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论证方

7、法。(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之前先清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以下内容都出示课件,让同学们准确清晰的掌握字词的音形义,通过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信息,出示幻灯片,认识作者丁肇中。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借助工具书,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自学。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生字注音。肇(zho)埋没(m)彷徨(pnghung)(因为“肇”不是常见字,“没”是多音多义字,“彷徨”也是一个生词,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这几个字词的音形义,所以重点提出来)(2)理解词义。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探究、穷尽。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

8、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正心:即心要端正。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积累理解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的于更好领会课文内容)(3)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密执安州的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

9、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里对作者的介绍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了解丁肇中在在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对本文阅读的兴趣)初读课文,编写提纲,理清写作思路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思考作者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编写结构提纲。(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列提纲,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归纳出中心论点。老师可提示学生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通过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

10、下列提纲以做参考出示课件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看清文章要点和结构)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精读课文,设置问题,深入理解观点(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是这一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用了设

11、置问题讨论的方法,老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精读重点段来启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然后老师点拨,归纳总结。)1、请阅读第3到5自然段思考: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2、请阅读13自然段思考:“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讨论总结: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但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境界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埋没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

12、“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研读课文,找事实,探究说理方法(这个环节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的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让学生辨析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明白摆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讲道理,让自

13、己的观点成立,富有说服力。)提问:本文主要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了那些事实讲了什么道理?边阅读边思考,边做旁批。讨论归纳:事实1、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观点:是为了论述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事实2、写了通过实验来了解竹子的性质。观点:为了论证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道理。事实3、中国学生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观点:原因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造成的。拓展迁移,谈实际,注重体验反思讨论:你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一讲。并谈谈我们在个人行动上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课后整理成文)(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谈学后心得。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并将格物致知的精神贯穿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争取做一名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人。落实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探讨学习,应该获得了很多在思想上的启迪和写作方法上的指导。所以每个同学应该有话可说,有理可讲。课后在整理成文时,在作文中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通过这个练习可以巩固本文摆事实讲道理这一教学目标,初步学写议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