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水产资料收集 (4)_第1页
鱼类水产资料收集 (4)_第2页
鱼类水产资料收集 (4)_第3页
鱼类水产资料收集 (4)_第4页
鱼类水产资料收集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整体设计(说课)一、课程设置(一)课程设计理念(二) 课程定位二、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二)内容组织 (三)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四)网络教学环境 四、教学队伍(一)主讲教师的情况(二)教学团队结构与素质 五、教学效果(一)校外专家评价(二)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三)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四)社会认可度六、课程特色及政策支持(一)本课程的特色与创(二)政策支持及保障 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整体设计(说课)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创办于1976年。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使培养出的

2、学生更加符合生产一线的要求,多年来水产养殖类专业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从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模式、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革。在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方面, 2004年鱼类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5年鱼类组织与胚胎学又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专家汇报的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是水产养殖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经过全体教学团队的不懈努力,在课程建设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课程设置(一).课程设计理念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理念,高职高专的学生在专业理论的学习上本着“必需、够用”为度,培养的着眼点要立足于服务

3、生产一线的、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为此,在三年制高职高专的教育体制里,适当压缩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实践环节和时数。按照生产实际需要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在课程设计上将不同课程之间内容有相似或相同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减少课堂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技能培养的时数。所以,从2005年起,我们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原有课程体系中有相同或相似内容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形成了现在的鱼类养殖生物学。其文字定义是:从养殖的角度来学习和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知识。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诞生,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其自身的课程目标切实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为保证鱼类养殖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根据水产养殖过程中对知识点和

4、岗位技能的需要,先后三次组织了有行业管理部门、水产养殖企业、兼任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研讨活动。从而使这门课程较好地体现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专业素养养成的职业性和培养过程的开放性特点。(二).课程定位鱼类养殖生物学是为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及其“城市渔业专业方向”、“名特水产养殖方向”以及“水产动物病害防治”等专业服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水产养殖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上述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都需要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作支撑。例如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学习普通鱼类养殖、名特鱼类养殖、鱼类增殖、渔业保护等专业课时,都必须具备鱼类的分类、解剖、生理、组织结构、生物学习性等方面

5、的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在学习鱼类养殖生物学这门课程时,又需要动物学、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与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知识作为其前置课程。所以说,鱼类养殖生物学在水产养殖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沟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是承上启下的核心课程,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知识基础、训练相关技能的前置性课程。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水产养殖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难以替代的作用。鱼类养殖生物学的课程改革与建设,使水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上,我

6、们将鱼类养殖生物学安排在第三学期授课,并且对相关的前置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覆盖面进行了仔细的审定,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对这门课程的教材编写、课程安排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和研讨,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二、教学内容(一)、内容选取: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遵循的原则是: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知识和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以传统鱼类学的宏观形态为基础,以养殖鱼类为线索,将鱼类组织胚胎学的微细结构、鱼类生理学的生理机能和鱼类增养殖学中关于鱼类基础生物学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与优化,一方面避免了鱼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组织胚胎学这几门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另一方面也

7、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必需、够用” 的原则选取课程内容的要求,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整合与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具有十分明显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删去了主要为学术研究服务的内容,例如鱼类行为学、分类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了必需内容,例如在消化生理方面,将酶的相关内容略去,其中与生产实际较密切的内容放到另一门课(鱼类营养与饲料)中讲授。加强和细化了与生产实际有紧密关系的内容。例如鱼类的某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如鱼类的呼吸器官、摄食器官、生殖器官等等)。对本专业十分关键的技术环节和知识点,不但在教材编写和课堂讲授上作为重点,而且还将其列为重要的实践实训活

8、动,例如鱼类的人工繁殖和鱼苗的孵化。参照国家“水产养殖”技工考试等级标准,对所涉及的岗位技能和具体操作要领进行了编排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水产养殖操作技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方便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二)内容组织基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养殖生产过程为依据来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按照上述原则,我们将鱼类养殖生物学教学内容分为4个知识模块。其顺序及对应的学时如下: 第一模块,绪论:1章,4学时。讲述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的概念、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学习方法,以及我国的鱼类资源和目前主要的养殖鱼类等内容。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 第二模块

9、,鱼类形态与机能部分:12章,66学时。论述外部形态、组织结构与生态适应。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为后续章节提供理论支持。以实验室教学为主,以实验操作和实验室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三模块,主要养殖鱼类的生命周期:3章,16学时。在胚前期部分介绍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殖细胞发育与产卵受精特点;在胚胎期部分介绍主要养殖鱼类的胚胎发育及其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胚后期部分介绍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生物学特点,鱼苗种类和质量鉴别方法,以及生长与年龄测定等。介绍养殖鱼类生殖与发育基本知识,为鱼类人工繁殖提供技术支持。以生产现场实际操作训练和现场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第四模块,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10章,16

10、学时。以门类为线索,介绍50多种主要养殖鱼类的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意义。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为鱼类养殖提供技术支持。以课堂讲授和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上内容组合与具体安排,使整个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特点。(三)表现形式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本课程组教师自己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规划教材,并为此还专门组织编写出版了水产养殖技术操作技能,与此相配套的实验指导、实习实训指导均以校内自编讲义的形式印发。课程实现了全程多媒体教学,采用自主开发的鱼类养殖生物学理论课程与实验实

11、习教学的网络版与PPT课件。课件内容丰富完整,结构合理,其中有大量的彩图和录像,资料新颖、生动。并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资料。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学习效果良好作业以命题小论文与实验、实习、实训报告的形式出现,其成绩计入总成绩。改革期中与期末考试的题型,使考题只有在平时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而不是记忆才能答出。试题库中列有各类大量习题及标准答案,供同学们自己在学习中使用。课件、作业、试题库、实训指导、教学问答互动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均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满足了网络教学的需要。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产学交替、任

12、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堂实验和课程实习采取操练式,通过打破课堂时限,开放实验、实训室,创建良好的实习操练环境和时间空间,让学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实训室,将实验、实训室作为学生的操练房,通过课内指导性操练、课外自主性操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产学交替:首先在培养方案上确立了课程实习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这种学习(第一及第二学期)、实践(第三学期,课程实习周)、再学习、再实践(第四学期,专业实习)、再学习(第五学期)、再实践(第六学期,顶岗毕业实习)的三环式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产学交替特点,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是将占

13、地面积80亩的校内实训基地和40亩养鱼网箱的全部鱼池和设施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学生通过自由组合,承包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初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外基地开展自入校至毕业的三年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操作全程结合起来,体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任务驱动: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所安排的每一项实习实训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要求。例如课程实习周活动,一般安排在校内实训室与天然水域进行,其主要内容是天然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与分析、鱼类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淮河流域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特征描述,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特征与鱼类资

14、源调查方法,为鱼类苗种繁育和实际生产奠定基础。在课程实习周活动结束时,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具体调查任务并提交文字报告。专业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单位的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通过这种产学结合活动,训练学生鱼类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水产养殖行业对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专业实习活动结束时,每一位同学都要提交一份关于鱼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技术总结。项目导向:本课程明确了四个项目导向,并以此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应掌握的相关技能:鱼类资源调查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鱼体重要的组织器官的功能、作用的相关知识和解剖技能;苗种

15、繁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重要经济鱼类的养殖知识和相关技能。项目导向的确立,使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重点及其相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明显提高。(二)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位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解的内容,以问题方式先提出,然后再针对问题讲解和拓展相关内容。讲课内容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给学生发放教学内容的电子版教案,供学生在课前温习。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老师提出并交流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实现互动式教学,充

16、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教学手段课堂上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图像资源,配合代表性鱼类标本展示、彩图展示、视频录像展示、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四)网络教学环境实验室接有宽带网线,学校建有98个多媒体教室,校园建有畅通无阻的校园宽带网,图书信息中心电子阅览室有完善的清华同方期刊网和维普期刊网,整个校园网络教学资源环境优越,为本门课程的网络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课程的教学网站建立两年以来,运行良好,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四、教学队伍(一).主讲教师的情况课程主持人潘开宇的工作简历:19761979年信阳五七农学院水产专业教师;19791988年信阳地区

17、水利局技术员、工程师、副处长、副局长; 19811991年任信阳地区综合农业区划学会理事;19841999年任信阳地区水产学会理事长;19891991年信阳农专罗山水产试验站负责人;1992年迄今: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产科学系教师、主任、书记;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是:鱼类组织与胚胎学、鱼类学、水产养殖学、鱼类养殖生物学、水产企业经营管理、水产养殖概论。近五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共有900多人次,同时承担5名新进教师为期一年的岗前实验指导。近五年主持的两项教学研究课题均已通过鉴定。近五年主编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教材一部,参编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发表教研论文1篇。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有:2

18、005年河南省高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信阳农专优秀教师;2007年信阳农专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信阳农专优秀共产党员近五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白龟山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的实验研究(2003),信阳农专学报;我国翘嘴红鲌的研究现状(2006年),中国水产;信阳市五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调查研究(2006年),信阳农专学报;泼河水库蒙古红鲌生长参数的初步研究(2009年),信阳农专学报;中草药防治中国对虾聚缩虫病试验研究(2009年),中国水产;太阳鲈线鱼虫病的诊治试验(2009年),科学养鱼。 (二).教学团队结构与素质学历结构:本课程现有教师7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6人;年龄结构:教学队伍

19、中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者29岁,平均年龄40岁;学缘结构:教师来源于厦门水产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不同学校;职称结构:师资队伍中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双师比例:7位专职教师中有五位获取了水产养殖高级技师证书。专兼职教师比例:另有三位在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对学生的校外实习进行技术指导。整个教学团队爱岗敬业、治学严谨、积极进取,勇于负责,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好。经过鱼类养殖生物学教学团队和全系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水产系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单位。2007年,水产系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高教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五、实践条件(一)校内实训条件校内实训室:本课程现有优越的室内实践性教学环境,配备有专用的多媒体实验室,40 台上光双目显微镜、40套双筒解剖镜、1 台上光三目落射荧光显微镜、1 套尼康数码摄影显微镜、1 套尼康 TE2000-U 倒置相差显微镜、500 多种 2000 多个鲜活与固定鱼类标本以及大量的观赏鱼标本、40 多种2000多个高质量的组织切片、并配有电视显微转换系统、电脑、投影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观察各种鱼类标本和组织切片。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占地面积 80 亩,有可控温鱼池 7 个,水面 3500 m 2 ;保温鱼池

21、 6 个,水面 7200 m 2 ;常温鱼池 4 个,水面 4800 m 2 ;蓄水池一处,水面 30 亩,共有可养殖水面 35510 m 2 。2004 年以来,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水产养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能得到全程而连续的水产养殖实践活动。通过全程实践活动,一年级学生在未接触专业学习之前就有了感性认识,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找到了切入点,二、三年级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强化技能训练,使二、三年级学生较好地达到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三年来我系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测试的合格率在95%以上,有两率在80%以上。校内实训基地在规

22、模和功能上都能够满足本课程生产性实习训练的需要。校外实训环境:本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点,分别在、湖北、河南、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和信阳南湾湖等地建立了 20 多个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经多年建立的这些基地生活和教学设施比较完备,能容纳 100 多位学生的长期实习、可以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实际的需要。结合渔业生产实际,培养方案中贵定每年的四、五月份,要安排 5至7 周时间的校外实训。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使我们充分利用了行业系统和生产企业的人才技术与设施条件等优势资源,对开展产学结合式的人才培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五、教学效果(一)校外

23、专家评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崔宗斌研究员评价:信阳农专水产类专业在全国水产行业的影响力和知明度均较高,该校水产类专业的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与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们在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同时,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水产行业与岗位人才需求,对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整合。大幅度缩减专业基础教学学时,为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腾出了大量的时间空间,为实现高职高专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保证。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还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加快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并将大量的课程教学资

24、源推至网上,提供优势的网络教育资源,为社会行业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在同类院校与专业人才培养中推广应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樊启学教授评价:信阳农专水产系鱼类养殖生物学课题组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对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鱼类养殖生物学课程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环节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的教师们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努力创建一流教学资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推至网上,实现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在其网络资源中创建的全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渔业资源库,其创新点多,在相同层次同类专业中居领先水平。本课

25、程教学现在不仅能高质量地满足本校水产养殖类专业的教学需要,同时也为社会水产及相关行业人才培养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与应用价值。(二)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本门课程师资力量雄厚,并且多为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任课教师爱岗敬业,懂得教学艺术,深受学生喜爱。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们特别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积极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全程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在我校领先。(三)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理论课)教学态度1.治学严谨、备课认真、辅导耐心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3.遵纪守法、作业批改认真,答疑及时教学内容1.教学目的明确,内容更新,信息量大,理论联系实际2.教材合适3.课程进度安排合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教学艺术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启发性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