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会计准则学习心得体会】1 、总体印象阅读基本准则后,我有以下三个总体印象:(1)接近国际会计准则。 标准中有 11 章。第一章是关于法律地位的基本准则和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账方法。在这一部分,权责发生制被列在会计假设中, 显然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编制框架的影响 (当然,最初的基本准则也有 )。在 fasb 和其他人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不包括在会计假设中 (情况相当模糊 )。该部分关于 “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的观点也是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编制框架。 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大部分要求也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被明确列为原则之一,这显然受到

2、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 第三章资产、 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例如,资产被定义为一种资源,确认资产的可衡量标准包括可衡量的 “成本 ” 和可衡量的 “价值 ”作为可选标准, 所有这些标准显然都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是一个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折衷产品 (如选择上述可衡量的标准 ),从中学习是有益的。然而,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 我国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略显不足,前瞻性相对较差,这是从中学习的不利之处。(2)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 首先,原准则规定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新标准彻底消灭了这个

3、 “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 ”。政府已经成为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平等的 “信息用户 ”,排名仍然落后。二是结合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公允价值。(3)加强基本原则的 “基础 ”,努力提高其可操作性。这是我对新基本原则的最强烈印象。前者体现在 3 、 4 、 5 、 6 、 7 、 8 的会计要素规范中,排除了原标准中 “特定要素项目 ”的内容,只描述了基本要素本身。第 10 章一般规范会计计量。标准制定者试图界定一些概念,突出了后者,包括 :对资产定义中 ”过去的交易或事件 ”、”所有权 ”、”控制权 ”、”预期经济利益 ”等概念的解释;对责任定义中 “当前义务 ” 的解释;基于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从会计主

4、体的角度,界定了损益;在费用部分,成本、费用、费用等之间的区别。 然而,后者被称为 “尝试”的原因是,在我看来,结果是非常不成功的,我将把它留给下面的评论。2 、对特定章节的评论 (1)关于第一章一般规定1。关于持续经营的假设。 我认为第六条关于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 存在的假设是不完整的。 企业会计准则规范所有会计活动, 而基本准则规范所有具体准则。 除了持续经营会计, 还有清算会计、暂停会计,这也应包括在会计准则中。 因此,我认为基本准则将会计假设直接限定为 “持续经营 ”是不完整的。该条款应补充如下内容 :如果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前提应改变。因此,根据该条款,应

5、修改第 9 章“会计计量 ”和其他章节的内容,以增加清算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今后,具体的标准应包括终止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2。关于会计要素。 第十条提出 “会计要素应当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 ”,其中 “经济特征 ”是模糊的。我个人的观点是,会计要素是对交易或事件的会计要素的抽象, 而不是对其经济特征的抽象。其中,资产是交易或事件中的价值或权利,而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是义务 (企业本身是股东之间的长期交易安排 )。(2)第二章中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第十六条经济本质和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明确的问题。首先, “经济实体 ”的对应概念是 “经济形式 ”,而 “法律形式”的对应概念是 “法律

6、实体 ”。“经济实体 ”和“法律形式 ”的并列容易引起混淆 (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实体,会计应反映法律实体 );其次,我个人认为这一条款类似于哲学,并且这一条款的主旨已经体现在第 12 条中 “如实反映 ”的含义中 (后者实际上是一种哲学规范,属于、形而上学的终极概念,这是难以检验的 )。(3)关于第三章资产1。关于资产的概念。 第 20 条中的资产定义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该定义一般不适合循环定义,但该条款中 “所有权或控制权 ”的定义是循环定义。 “占有 ”可以指所有权,这很容易理解。“控制 ”的概念很容易引起歧义,但标准制定者只给出一个循环的解释。控制的概念将广泛应用于关联交易、投资等标准。我

7、认为标准制定者应该在基本标准中给控制下一个严肃的定义 (我对这个概念做了专门的研究,相关的文章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中找到 )。其次,所有权或控制权不是并列的概念, 而是包含的概念, 即控制权包括所有权。所以我认为 “拥有 ”是多余的。第三,该条款中对 “过去的交易或事件 ”的解释不成功。我认为更好的方法是将 “未来交易或事件 ”反向、排除。例如,关于购买,我认为它包括一系列活动, 如签订合同、交换财产。然而, 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许多其他会计学者将交易称为财产交换,将合同的订立视为未来交易。对这个条款的理解不清楚。2。资产确认。第二十二条资产确认也存在缺陷。第一个确认标准是 “概率标准 ”。在资产

8、的定义中, “期望 ”一词实际上是指有一定的“概率 ”,但概率值是不确定的。 “最有可能 ”的条件是确认阈值并指定概率值。我认为 “最有可能 ”应该被清楚地解释 (哪个概率值最有可能 )。第二个标准是 “可测量的标准 ”。这些术语在会计中常用 :经济效益、价值、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但是价值和另外两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很少被描述。如果价值是经济利益,为什么这个条款没有用“经济利益 ”的概念代替价值,而是引入了一个新的术语?(也就是说,像负债的确认条件一样 )!(4)在第五章中,所有者权益在各种要素的规格中, 最成问题的是所有者权益的规格。所有者权益的定义。第二十六条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为“相当不成功 ”

9、。首先,人们可能不一定注意到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是基于 “交易或事件 ”,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是基于 “企业 ”或“会计主体 ”。也就是说,前者是基于个别交易或事件,而后者是基于整个企业。其次,这个定义是基于一个计算公式,它是对 “数量 ”的描述,而不是对自然的描述。这两个方面造成的问题是 :根据定义,不可能确定单一交易产生的所有者权益。例如,一个投资者向一个企业投资 100 万元现金。在本次交易中,我们可以根据资产的定义将现金确认为资产, 但不能根据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将投入资本确认为所有者权益。此外,收入、费用本质上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 (即属于所有者权益 ),我们不能根据这一定义来确认它们。我

10、个人认为,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础应该与资产和负债相一致。例如,它可以表达如下 :所有者权益是当过去的交易或事件形式、时,企业的股东期望享有的经济利益。2。得失的定义。第27 条还将收益和损失定义为“相当不成功 ”首先,会计要素是交易或事件的结果。要素和要素项目的定义应基于交易或事件,即应明确哪些交易或事件会导致损益。“非日常活动形成”等表述的方向不明确, 如资产价格的变化 (如企业持有的股份 ),是日常活动还是非日常活动?我认为它既不是日常活动,也不是 “非日常活动 ”。它根本不是一个企业的 “活动 ”,而是一个由外部原因引起的“事件 ”(这种事件经常发生 )。其次,“它将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11、 ”,这涉及到 “所有者权益 ”的概念。如上所述,根据第 26 条中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不能在一次交易中确定。因此,很难确定单笔交易的收益和损失。第 27 条和第 38 条中的损益区别纯属无稽之谈。当第二十七条界定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润 ”时,其表述为 “不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润 ”,而第三十八条界定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润”,其表述为 “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润 ”。根据这两种划分,我们实在无法清楚区分哪种利润应直接计入损益, 哪种利润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关于损失的规定中也有这样的问题。3。所有者权益的计量。第 28 条建议 “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这一观点

12、显然基于第 26 条中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基于创造所有者权益的单一交易,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会计实务告诉我们,所有者权益不是在总资产、总负债计量后计量的,而是在每笔交易中获得其计量值, 其计量不是由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共同决定的。例如, “实收资本 ”是股东投资现金的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但其计量并不依赖于任何负债。例如,在债转股交易中,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不依赖于资产的计量。此外,产生收入或费用的交易的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即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或减少的计量)可能不是由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共同确定的。(5)关于第 6 章收入 1。关于收入的定义。第三十条收入的定义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如上所述, “日常

13、活动 ”不应作为定义的依据,而应回归到与资产和负债定义相同的基础 :即交易或事件导致收入。第二,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使用了 “预期 ”这一不确定的表述,收入定义中 “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的正面表述是不恰当的,应改为 “预期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第三,将收入定义为 “总流入 ”是不合适的。“总流入 ”的定义是 “总收入 ”,而不是 “收入 ”。根据这种定义方法,也不可能确定单一交易或事件产生的收入。 在这方面,中国的准则制定者应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 “收入 ”的定义,这一定义是基于个别交易或事件的。2。收入的衡量。第三十一条收入确认的问题是其计量标准与第二十一条资产确认的计量标准之间的协

14、调需要加强。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资源的 “成本 ”或“价值 ”,而收入确认的可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够可靠地计量”如前所述, “经济利益 ”通常可以等同于“价值 ”的概念,根据这一概念,这两个条款有冲突的嫌疑。后者应改为: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获取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6)第七章中费用的定义和确认存在与收入章节类似的问题。此外,关于成本、费用、费用:1 的 35 条规定存在内在矛盾。关于费用和成本。第33 条明确将费用定义为应计入损益的项目, 但第 35 条还提出 “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的费用、 劳务成本等。当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应计入当期损益。被认可。 ”此处引用的

15、内容中使用的 “费用 ”不包括在损益中 (反映为库存资产 )。费用的概念在这里显然是混淆的。报价中的 “成本 ”一词应改为 “成本 ”。2。关于支出和费用。 第三十五条第二款 “企业发生的费用不产生经济利益,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 也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也存在缺陷。主要问题在于 “或”后面的内容。资产确认主要有两个条件 (满足资产定义除外 ):概率标准和可计量标准。 一般来说,如果一项支出 “能够产生经济利益 ”,这意味着它符合资产所确认的 “经济利益可能流动”的条件 (概率标准 );由于有支出,通常表明它符合资产确认的 “可计量成本

16、或价值 ”(可计量标准 )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 “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 ”通常是不可能的。 3.费用和负债。第三十五条第三款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其承担负债但未确认为资产的,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存在不准确问题。债券互换交易 (一笔债务换另一笔债务 )或利润分配导致企业承担债务,但不确认资产,但当资产发生时, 是否应确认为费用?显然不是。我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如果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件导致其承担新的负债,而不减少原负债、 或不直接减少所有者权益、而不增加经济利益,则在发生时应确认为费用,并计入当期损益。(7)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计量基本准则第9 章是合适的,但不适合简单地将其与其他四个计量属性放在一起。 为什么?因为公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