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rǔ)清谈(tán)凳子(dèng)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理想(lǐ)彷徨(fáng)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哲理(zhé)遵照(zūn)袖手旁观(xiù) D.领悟(wù)测量(zè)激变(jī)不知所措(cuò)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B.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D.哈尔滨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宗教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遂、博大。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那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A.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兹介绍我校小张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二、基础知识6.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liào望华裔彷徨埋没rú家mì切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chéngyì、zhèngxīn、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2)我觉得真正的géwùzhìzhī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8.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彷徨:修身:清谈:诚意:齐家:袖手旁观:一帆风顺:。9.填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围绕“”这一论题,分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揭示了的真正含义,强调了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学生的美好期盼。三、综合读写10.“格物致知”大家讲。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11.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服力强。请综合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方法,围绕某一观点,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四、现代文阅读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丁肇中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删改)(1)作者在文章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结合选文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4)选文第④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5)结合选文内容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13.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没有“假如”,哪来真知历史上有“杞人忧天”的故事,用以形容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担心。但从科学角度看,它不仅不是庸人自扰,而且还提出了古代天文学领域的一个大问题——天为何掉不下来?几百年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万有引力定律,终于弄清了这个“假如”。由是观之,没有“假如”,何来真知?“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说杞人忧天是傻问题,其本身就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做中止了探索和发现。当初,“骨诱导功能”欲把无生命的生物材料变成有生命的组织,被称为“怪异想法”,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没有动摇,潜心探索18年终于修成正果,用新型陶瓷仿制骨头植入人体受损部位,诱导断骨自动生长愈合,被誉为“划时代的医学材料发现”。事实上,“假如”在没有成真知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正成为今天不少人的生存状态。忙、急、快、躁的生活节奏,令“异想”“假如”的空气日渐稀薄。“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成为不少学生的写照。科研领域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目申请也好,立项评审也好,都对“马上成功”更感兴趣。今人不愿“杞人忧天”,无非是被眼前利益所困。在科研领域中,片面追求高成功率已是个通病。“假如”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势必有损成功率,加之越是“划时代成果”,越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考验,而当前科技项目周期短,要追赶时间进程,“杞人忧天”只能让位于效率优先。于是,不少研究成果沦为功利主义的衍生品,原始创新越加受阻于科研低端化和山寨化趋势。科学研究是探索和创造,失败具有天然合理性,如果怕失败,研究只会原地踏步。当务之急,是从忙、急、快、躁中解脱出来,不被眼前功利所困。当然,“假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从实际出发,在归纳和抽象基础上,大胆突破已知束缚,提出有待验证的问题,然后深入实践中寻求答案,打开另一个新天地。宽容和激励“假如”,应把握好这个基本点,以免伪科学和妄想干扰了真科学探索。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好,都离不开实证,没有实证,就没有科学,“假如”也就毫无意义。法拉第提出“磁能转化为电能”的假设之后,10年间做了无数次实验,才发现和证实了电磁感应背后的规律。有些人或是因为惧怕求证过程耗时费力,或是抵制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而放弃学术操守,篡改和修饰数据以证明伪假设,这不仅会大大伤害学术声誉,也为社会埋下了巨大隐患。正因为这样,越要激励“假如”,就越需要严惩造假。老子有言:“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头写“杞人忧天”有何作用?(3)文中列举张兴栋和法拉第的例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3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5)读完全文,你认为“大胆假设“与“小心求证”有什么联系?试举例阐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023年同步练习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儒家”的“儒”应读作“rú”。B.有误,“彷徨”的“彷”应读作“páng”。C.正确。D.有误,“测量”的“测”应读作“cè”。故选:C。【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解答】A.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因由否定词,导致不合句意,是错误的;B.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合乎句意,是正确的;故选:A。【点评】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3.【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搭配不当,删去“和质量”;B.前后矛盾,删去“能不能”;C.正确;D.语序不当,应该是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故选:C。【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4.【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此语段由“书”到“精神宫殿”的逻辑顺序描述的,③引起了话题,可作为第一句;⑤结合“因为”一词,及语意辨析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二句;①此句由“书”这一事物,引向“精神宫殿”可作为过渡句理解,是第三句;④②讲了“非物质”的宫殿,可通过其中的“光辉”一词来辨析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⑤①④②故选:A。【点评】此题可依据逻辑顺序排序。5.【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解答】A.有误,“府上”是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B.有误,“垂念”用于上对下或长辈对晚辈;C.有误,“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应该用“令尊”;D.正确。故选:D。【点评】语言得体的基本要求:1.正确使用谦敬语;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二、基础知识6.【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解答】答案:瞭,yì,páng,mò,儒,密【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7.【分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并能根据语段的内容来确定填写的字词。【解答】答案:(1)诚意正心(2)格物致知【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8.【分析】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的理解掌握。【解答】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的理解,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诚意: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齐家: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答案:推究事物的道理。致,推及;知,认识。就是使心中已知之“理”,推开拓展,使认识达到无所不知的极限。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本指魏晋间一些寸;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使自己的意念真减,思想纯正,不欺骗自己。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语境分析字义。9.【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把握文章整体意思,抓住文章的主旨去理解分析。【解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在开头就提出了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全文围绕这个论题展开论述,分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揭示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强调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学生的美好期盼。答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格物致知;实验精神【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对课文的内容、写法、主旨等要熟记于心,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三、综合读写10.【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和表达能力。“格物致知”意思是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可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进行简述,注意语言通顺。【解答】答案:示例: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1.【分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在把握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首先要点明赞同谁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注意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不超过150字即可。【解答】示例:生命因梦想而精彩,有了梦想,才会有奋斗的方向,追求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东晋著名将领祖逖的梦想是光复中原,这一梦想激励着他审时度势,战胜困难,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梦想是有力量的,它能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是人生前行的动力。所以心怀梦想,人生才会更精彩。【点评】综合读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四、现代文阅读12.【分析】选文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首先指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接着举了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的例子,论证了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然后阐述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又进一步指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最后提出希望。【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文章标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是观点,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谁”需要拥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筛选第①段“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可见,是“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格物致知”根据第⑤段“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第⑥段“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见,“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怎样了解”就是用格物致知的实验精神了解自然科学。再结合标题,整理成语言通顺简洁的答案,即: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这种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2)本题考查文章首段的作用。从“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一句中可见,这句话主要是交代自己演讲的内容,即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格物”“致知”是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再结合第③段中“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可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需要实地的探察,即实验。但王阳明的做法是“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他没有动手去探察物体,没有观察、实验,实际上并非“探察物体”,而是试图通过自己“想”来得到知识,把探察外界当做了探讨自己内心。(4)本题考查文章观点的提炼及论证。从第④段“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可以概括出,需要“小心具体的计划”“有适当的目标”“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为此,作者列举了奥斯特电磁效应实验成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可根据第⑥段的信息“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整理作答即可。答案:(1)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有格物致知这种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2)概括交代讲演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3)他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的内心,因而失败。(4)在科学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的探测,还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有恰当的目标作向导;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5)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探索。【点评】要想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全文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次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13.【分析】文章从“杞人忧天”的故事入手,提出中心论点“没有“假如”,何来真知?”,接下来运用举例、比喻加以论证。尾段采用道理论证再次强调了“处理好′有之之利′和′无之之用′的关系,激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严谨精神,人才的苗子才能在肥沃土壤顺利成长为科学巨匠,我们这个科技大国也才能真正崛起为科学强国”。【解答】(1)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解答时,要把握文章大意,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提炼和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出现在题目、开头和结尾。通读全文发现,在本文中,文章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可以将其改述为陈述句,如大胆假设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前提。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具体段落的作用。解答时,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和题型,结合具体段落作答。段落的作用一般分为结构上的和内容上的。在结构上,分为承上、启下和承上启下;而在内容上则有点题等作用。这是在文章开头的段落,以故事开头,有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又因为在开头,所以,在结构上的作用只能是启下,也就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而在内容上,这个例子本身又是一个事实论据,可以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3)本题考查对文章具体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要定位到相关段落,再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张兴栋的例子见文章第②段。这个例子前面是第②段第一句“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例子的后面紧接着第②段最后一句“‘假如’在没有成真知前,差不多都是‘怪异想法’.但‘怪异’不等于谬误,许多时候‘怪异’恰恰是‘见人所未见’”,这句话总结全段,回应第一句。张兴栋的例子是这两句话的例证。法拉第的例子出现在第⑥段,例子前面是第⑥段第一句“从‘假如’到真知,离不开反复实证,就得多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求索精神”。例子后面则是提到了其它人,不是结论性的语句,因此,法拉第的例子论证的就是第⑥段第一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