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_第1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_第2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_第3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_第4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债的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体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个联系就是使孩子的“玩耍"不同于“幻扔”的地方。

④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但是,作家想象中世界的非真实性,对他的艺术方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后果;因为有许多事情,假如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产生乐趣,在虚构的作品中却能够产生乐趣。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

⑤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他停止了游戏,好像也放弃了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但是无论谁,只要他了解人类的心理,他就会知道,让一个人放弃他曾经体验过的快乐几乎比任何事情都困难。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把一件事情转换成另一件罢了,似乎是抛弃了的东西实际上被换上了一个代替物。同样,长大了的孩子在停止游戏时,只是抛弃了与真实事物的联系,他现在用幻想来代替游戏,创造出叫作白日梦的东西来,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是不时地创造着幻想的,只是,成年人在别人面前把它们隐藏起来,

⑥我们真能够试图将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和“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进行比较吗?将他的创作和白日梦进行比较吗?这里,我们必须区分开这两类作家:像古代的史诗作家和悲剧作家一样接受现成题材的作家,由自己选择题材创作的作家。我们将要谈的是后一种,并且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不选择那些最被推崇的作家,而选择那些评价不高的长篇小说、传奇文学和短篇小说的作者,他们拥有最广泛、最热忧的读者群。

⑦首先,这些小说作者的作品中有一个特征不能不打动我们: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主角作为兴趣的中心,作家试图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他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下。如果在我的故事的某一幸的结尾,我让主角严重受伤,流血不止,失去知觉,我肯定会在下一章的开始让他受到精心的护理,并逐渐恢复起来。如果第一卷以他们乘的船遇到暴风雨沉没为结尾,我们可以肯定,在第二卷一开始就会看到他奇迹般地获救。我带着安全感跟随主角经历他那危险的历程,这是真正英雄的感觉。我们的一个最优秀的作家用一句无与伦比的话表达了这种感觉:“我不会出事情的!”在这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的启示下,我们可以立即认出“至高无上的自我”,就像每一片白日梦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一样。

⑧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很难看作是对现实的描写,但是,作为白日梦的必要成分,它却很容易被理解。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展示出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发场合和旧时的记忆。一篇创造性作品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健生和代替物。当一个作家把他的作品奉献给我们,或者把我们认为是他个人的白日梦告诉我们时,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快乐。

(摘编自弗洛伊德《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的关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也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作品?问能给人深刻印象、激发受众情感。

B.作者认为,用现成题材创作的作家相比于由自己选择题材的作家,更强调真实性,而想象力则有欠缺。

C.成年人即使不是作家,也会尝试用幻想来替代童年时的游戏,体验曾经的快乐,这可称为“做白日梦”。

D.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就是在这类“自我中心”的作品中,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侵害的特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可以看作是下文能够将人类童年时代的玩耍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进行比较的前提。

B.从第⑦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宣扬“至高无上的自我”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这从文中两次使用“肯定"就能得出结论。

C.即使我们知晓了作家的创作不过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这一真相,也并不影响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寻到快乐。

D.弗洛伊德有关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关系的论述,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下某些爆红偶像类网络小说受人追捧的根本原因。

3.下列对材料中“自我中心的故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作品无论怎么写,其本质都是创作者基于回忆的自叙传。

B.作品中人物具备的特性是创作者自己不具备的,或是向往的。

C.作品可能是作者为满足童年时期对英雄的渴望而创作出来的。

D.这种作品创作中想象与虚构的过程,是作家潜入人物的过程。

4.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观点,材料③④段将儿童玩耍与作家创作进行了比较。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的部分。

儿童玩耍作家创作

表现创造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全新世界①

态度②

特点③

结果使自己快乐④

5.“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请结合关汉卿的《窦娥冤》解读文中这句话的含义。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处的雪原

卢一萍

自去年九月中旬以来,风雪就没有停止过。天空里的一切都被冻住了。大风没日没夜地吼叫,它们像是找到了施展淫威的对象,把四处的雪推涌着,堆积在边防连驻扎的高地下,要把这个身处雪山孤岛的连队逼到更深的绝望之中

半夜里,忽听到“嗞嘎嘎”一声响,大风把马棚掀翻了,十一匹军马受了惊,向着黑夜中的雪原狂奔而去。负责饲养战马的阿廷芳掀掉盖在身上的羊皮大衣,飞奔到马厩门口,但他已看不见马的踪影,连马蹄声也被风声吞没了。他披着一身风雪到了连部,向连长报告后,便要出去找马。

“这样大的风雪,你现在出去,无疑是送死。"连长让他等到天亮后再说。

“可那是连里的军马。”

“这个我知道……你要小心一点。"连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知道几个月来干硬的牛肉干已经让他难以下咽,就把几把炒玉米装进了他的衣袋里。阿廷芳拉出那匹供自己放牧时骑乘的、因拴在拴马桩上而没跑掉的雪青马,向茫茫雪原走去。

无边无际的白色,单调而冷漠的风暴,构成地狱一样的死亡地带,谁也休想走出去,谁也难以摆脱它。一人、一马,在齐腰深的雪地里蠕动着,那么孤零、渺小,像茫茫宇宙间的两粒星尘。

阿廷芳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他没有感觉自己已在雪原中跋涉了两天。自出发以来,就是那种晦暗的天光,现在仍然是。它一直压在他的头上,使他感到了一种可怕的眩晕,他渴望倒下去,长睡不醒。但他马上明白,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想法,是对大自然的蔑视一一让大自然如此轻易地就证实了生命的有限。他想驱走绝望的阴影,想赶走那无边的恐惧,但两者牢牢地攫住了他的心。

这时,他看到了前面雪地里的一点红色,像火苗一样跳动着。

那是一绺枣红色的马鬃

一匹枣红马的尸体露了出来。那是连队的军马,训练有素的战马,无论是被敌人射杀,还是老死或病死征途,倒下时都会把头朝着前进的方向,为骑手留下路标。按照骑兵的习惯,他割下一绺马鬃,放进怀里,向战马行了一个军礼。阿廷芳想沿着枣红马指引的方向寻找下去,但他已迈不开脚步。他掏出一把牛肉干,放进嘴里,但他感到自己连咀嚼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只想呕吐,最后不得不把肉干吐出来。良久,他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把手伸进衣兜里,摸出几粒炒玉米,放在掌心,他从那玉米的香气和金黄的色泽中感到了世界的富足和完美。可怜的雪青马病人似的喘息着,一天下来,除了啃些冰雪,什么也没有吃。闻到玉米的香味,雪青马的身体竟剧烈地颤抖起来。它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卷进嘴里。

第三天,他怀里已揣了五绺马鬃。他感到这五绺马鬃是五位兄弟留给他的遗物、沉重得难以负担,他本可以返回连队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顺着死马指引的方向继续寻找马群,他坚信失踪的、幸存的马群就在前方。

阿廷芳看了一眼雪青马,雪青马也看着他,他把手伸进口袋,搜寻着可能藏在衣缝里的玉米粒子。他终于摸到了三粒。仅有的三粒,他那么入神地、长久地看着它们,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了那三粒玉米。

阿廷芳取出一粒来,放进口袋里,把另外两粒在手中握了握。他听见马的肚子发出了那种骇人的轰呜声。他咽了两口唾沫,伸开手掌,把两粒玉米递到马嘴跟前。雪青马望了望主人手中的玉米粒,翕动几下鼻子,闻了闻,偏过头去,阿廷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抱住马脖子痛哭起来。最后,他抽泣着再次把那两粒玉米递到马的嘴边。

那两粒玉米在手里握得久了,被手上的温度浸润了,在白亮的天光里,显现出一种特殊的金色。它们靠在一起,像两件至美的绝世珍宝。雪青马又抬头望了望主人,迟缓地张开嘴,用舌头慢慢卷进那两粒玉米。

阿廷芳像得了安慰似的,破啼笑了。

第四天中午,阿廷芳终于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幸存的六匹军马他激动地在心里说:“可把你们找到了……”天地突然旋转起来,他轻轻地叹息了一声,从马上栽下来,飘在雪地里,失去了知觉。也就在这里,雪青马的前腿也猛地跪下,然后倒在了他的身边。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感到了一点温热,待他慢慢睁开眼睛,才发现是雪青马在用舌头舔他的手,它在用生命残存的一点热度,温暖着他,使他那只裸露在零下四十多度气温中的手没有冻坏。

眼泪无声地从他脸上滑落。

他挣扎了半天,终于站立起来。但当他去拉雪青马时,雪青马已站不起来了,它用无神的眼睛最后看了主人一眼,把头埋进了积雪里。

他慢慢地跪下去,抚摸着雪青马冰凉的身体,然后站起来,割下一绺马鬃,放进自己怀里。他虽然已没有多少力气,但还是用冰雪掩埋了雪青马的尸体。他把那粒玉米从衣袋里摸出来,放在雪青马的坟冢上。

作为祭品,它应是最丰厚的了。

阿廷芳把剩下的几匹马赶到一起。他心中充满了忧虑,不知道自己能否把它们赶回去。他想积蓄些力气,肉干嚼得他满口是血,但他还是尽力往下咽着。然后,他爬上一匹最健壮的马,赶着马匹往回走。

马群识途,它们帮他找到了返回连队的路。他赶着马群走了两天后,再也支持不住,从马背上掉了下来。他悲哀地想:“我完了,唉,这回是真的,完了……我连马都骑不住了……"

好在离驻地已经不远。他躺在雪地里,把那匹马的缰绳拴在自己腰上,以防自己再也抓不住它_然后,他贪婪地啃食起地上的冰雪来。只有冰雪能够充饥,能给他一点力气了。他的脸早已麻木,嘴不停地往外渗血,但他还在啃食着……最后,他扶着马硬撑起身子,爬到了马背上。他觉得自己搭在马背上的身子如一条空空的袋子,灵魂、血肉全都漏光了。

雪山缓缓地移动着,最高处的雪原仍然那么广阔.

他的一只手死死地抓着马缰,另一只手却摊开了,那只手努力地想抓住什么,但除了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他什么也没有抓住。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出寻找军马时,连长把几把炒玉米装进了阿廷芳的衣袋里,这既体现了连长的关心,也暗示了连队长久与外界隔绝造成的粮食匮乏。

B.找马途中阿廷芳渴望倒下,长睡不醒,心中充满绝望,这说明他对于找到走失的战马缺乏信心,体现了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C.后那粒玉米成为牺牲的雪青马最丰厚的祭品,因为那粒玉米是阿廷芳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把它当成生存的希望保留下来的。

D.赶着马群回连队的途中,阿廷芳从马上掉下来后啃食冰雪充饥,最后又爬到马背上,这种坚韧和顽强是他能够完成任务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雪有多重作用,风雪掀翻马棚导致马群走失是故事的缘起,而掩埋雪青马的冰雪则是品性高洁的象征。

B.阿廷芳由看到“红色”,到认出马鬃,再到发现枣红马的尸体,笔墨虽然俭省,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一环。

C.小说对阿廷芳手里的那两粒玉米进行了特写,“显现出一种特殊的金色”,既有特定环境的影响,也有人物情感的渗透。

D.“最高处的雪原仍然那么广阔”一句,实写高原的同时,也暗寓了阿廷芳为代表的边防军人所筑就的精神高地。

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结尾处阿廷芳[那只手努力地想抓住什么]的理解

9.小说借雪青马的行为动作来表现军人阿廷芳,请指出三处这样的描写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上魏公子曰:“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患之。侯生曰:“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至郅,矫魏王令代晋鄙,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窃魏之符以纤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围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或平原而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枚。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忖以围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山此言之,估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节选自《信阪君救赵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括号内。

窃魏之符A以纾魏B之患C借一国之师D以分六国之灾E夫F奚不可者G然则H信陵果无罪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指接连,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词义相同

B.矫,指假托、诈称,古文中常见的“矫诏"矫制”,都指假托帝王的命令

C.诛,指谴贵,与成语“口诛时代’“罪不容诛"中的“诛”意思皆不同。

D.旒,古代旌旗下边悬垂的装饰品,与“赘"连用,喻指实权旁落的君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绑郸危急时刻,面对平原君的指贵,信陵君采纳候生建议,使用非正常手段获取兵符,助赵解围。

B.材材料开门见山地亮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从客观效果和主观动里两方面审视信陵君窃符救赵

C.材料二第二段立足于信陵君窃符的思想出发点,有力地批判了他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的错误行为,

D.材料二列举穰侯,虞卿的事例,说明臣重君轻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并再次申明信陵君的错误所在。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②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

14.材料二中作者批判信陵君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慨括。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①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的。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晕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②,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悲。我欲乘风去④,击楫誓中流。

[注]①公元1161年11月,虞允文大败金兵于采石江上,张孝祥当时因在抚州(古时为楚地)未参加战斗,闻此喜讯后写下这首诗词②剩,更加。燃犀处,此处看采石江。③周与谢,即周瑜与谢玄,二人分别指挥了赤壁之战、无水之战,④《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胸怀大志,曾对叔父说:“昂乘长风破万里浪。”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内一项是()

A.“雪洗虏尘静"是说金人掀起的战争风尘被雪洗净,赞扬了虞允文采石江大捷,充满胜利的喜悦。

B.面对关塞局势,词人用“剪烛看吴钩”的动作细节,表现出想要上阵杀敌、建立功业的迫切心情。

C.“骇浪与天浮"真实呈现了惊心动魄的水战场面,引出下片对“周与谢”指挥的两场大战的回忆。

D.本词中“小乔初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一句,都衬托了周瑜的年轻有为。

16.词的下片写到“落照"与“衰草”,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7.(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苏轼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对人生及宇宙的有法,以“___"一句表明天地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以“___”一句强调万物和我们皆可永恒。

(2)李白托月寄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可随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3)古人写诗文时常常使用借代手法,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直接反映天气现象、天气规律,以及源于天气而高于天气的成语,数量有很多。

成语“白虹贯日”描绘了一种大气光学现液:白虹穿日而过。其实,“白虹"并不是虹,只是日晕中的一段;“日”也不是太阳,而是日晕上的一个光斑,称为“幻日"或“假日”。阳光照射到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光线进入冰品后经过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冰品,会使云层不同位置的冰晶显示出不同颜色,使晕成为外红内紫的彩色大光圈。又因晕的外观主要是白色,A_________________。不过,由于“白虹母目"并不常见,B_____________,因此它便成了兵刃相加的凶兆。例如《战国策》中的“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昔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中的“荆轲刺秦王”,也被称作“白虹贯日”。

再说说成语“无风三尺浪"。①在一个小池塘里,无风确实是不起浪的。②只要当风推动水面,或者在其他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就能产生波浪,传向远方。③但是,如果湖面极为宽广,④在湖的另一边出现雷阵雨大风,⑤波浪传到无风区,岂不就是无风也起浪?⑥如果产生了龙卷,岂不就“无风三尺浪”啦?⑦所以,这个成语可以看出,成语和世界万物一样,都有相对性。⑧离开了成语发生的空间和时间,它就不复存在。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9.文中第三段有三心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某学习小组发现,理解“白虹贯日"这一现象绕不开对“日晕”的把握,请根据材料第二段内容给“日晕"下主义,不超过50字。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要是,外面风声一刻紧一刻,处处被暗探包围得①水泄不通,一帮革命党人,却还兀自在一间小小的顶楼上,或一所闷气的地下室里,燃一支细烛,光微弱得呼吸都嘘得灭,在会谈些什么,理论些什么呢。切切喳喳的说话声,怕全凭了眼睛去听才懂。可是人并不慌张,倒是镇定锁住了每颗热烈的心的。用眼里灼灼的光芒互相喜悦地对看着,仿佛在期待着一个人,在等着一道极严重的命令似的。好久好久,正疑惑着:

②“怎么还不来?”

“该不会有差错吧?"

忽然,不敢相信地听着轻轻敲了三下门望过去,从门缝里挤进来的是一个破布蓝衫的青年。正是他,清瘦的身躯,犀利的眼光,紧闭的嘴唇,③像钳着铁一般的意志似的。④大家下意识的肃穆地立了起来,欢迎他;又下意识的肃穆地坐了下去,听他说话。

先是女孩子样的,大方而烂漫的笑,给每个矜持的灵魂投下一副定惊的药剂,接着那低微而清晰流畅的声调响起来,就像新出山的泉水那样叮咚有致。说到生活,说它应当像雨天的雷电,有点响声,也有点光亮,哪怕就算一闪即过的短促呢,也好。说奸细的愚蠢,说暴动的盛事,也说那将来的厉众欢腾的日子。一没留神,你看,各个人都从内心里透出一种没遮拦的欢笑了,满脸上都罩上那含羞似的红光了。振奋着,激励着,人人都像一粒炸弹似的。饱藏着了一种不可過抑的力。

21.对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析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成语“水泄不通”改为“密不透风"也符合语境。

B.把②处两引号中的内容对调语序,行文逻辑也很合理。

C.③处“像……似的”意思为“好像”,此处为比喻的标志。

D.④句形式上对举,结构整饬,意在强调动作的整齐一致。

22.革命青年的“说”振奋和激励着在场的倾听者,请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他"的语言艺术。

四、写作(60分)

23.(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认为应该常给自己念念紧箍咒,还有人认为不需要给自己念紧箍咒,放开手脚更重要。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讨论。

请选取上述一方观点进行立论,同时对另一方观点进行反驳,写一篇辟论稿。

要求:自选立场,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A

4.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②认真而倾注大量热情③非真实性④满足未实现的愿望

5.①窦娥蒙冤而死令人痛惜,但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并都应验,冤情终平反昭雪;②作者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中诉冤无门的校正,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A“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理解错误,原文是“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

B“更强调真实性,而想象力则有欠缺”错误,无中生有,与文无据。

D“它"指“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仅是其特征之一。

故答案为:C。

2.B“持否定态度”分析错误,作者只是在客观的叙述当下做小说作品中的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B。

3.A“这种作品无论怎么写,其本质都是创作者基于回忆的自叙传”,分析错误,第八段“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可知未必是自叙传。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我们将要谈的是后一种,并且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不选择那些最被推崇的作家,而选择那些评价不高的长篇小说、传奇文学和短篇小说的作者,他们拥有最广泛、最热忧的读者群”等等,结合文本分析。

故答案为: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②认真而倾注大量热情③非真实性④满足未实现的愿望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1]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题干“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结合文本分析。

故答案为:①窦娥蒙冤而死令人痛惜,但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并都应验,冤情终平反昭雪;②作者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中诉冤无门的校正,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

【答案】6.B

7.A

8.①阿廷芳想把所有的战马都带回去;②突出表现人和马战友般的深厚感情;③凸显了阿廷芳作为一名军人拥有的责任担当精神。

9.①雪青马面对炒玉米的香味身体剧烈地颤抖,暗示阿廷芳也有强烈的饥饿感。②雪青马不吃递到跟前的炒玉米,表现阿廷芳与军马心意相通、互相体贴。③雪青马的前腿跪下倒地,衬托阿廷芳激动之下身体疲乏的极限状态。④雪青马用舌头为阿廷芳舔手保暖,映衬阿廷芳对战马的倾情付出。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赏析文本的内涵;欣赏文本的形象;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文本中的物象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情节结构上主要起到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能够把众多的材料贯穿在一起,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内容: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③情感主旨上: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作者借这一物象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有时也起到点明或深化主旨的作用。此外,物象还可以揭示人物性格、衬托人物(或景物)、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6.B“对于找到走失的战马缺乏信心”错,阿廷芳对于找到战马充满信心。

故答案为:B。

7.A“掩埋雪青马的冰雪则是品性高洁的象征"错,过度解读。

故答案为:A。

8.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

“他的一只手死死地抓着马缰,另一只手却摊开了,那只手努力地想抓住什么,但除了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他什么也没有抓住”从不同角度分析,战马的角度,希望所有战马被找回;从战士的角度凸显了阿廷芳作为一名军人拥有的责任担当精神。

故答案为:①阿廷芳想把所有的战马都带回去;②突出表现人和马战友般的深厚感情;③凸显了阿廷芳作为一名军人拥有的责任担当精神。

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中具体物象作用的能力。

“阿廷芳取出一粒来,放进口袋里,把另外两粒在手中握了握。他听见马的肚子发出了那种骇人的轰呜声。他咽了两口唾沫,伸开手掌,把两粒玉米递到马嘴跟前。雪青马望了望主人手中的玉米粒,翕动几下鼻子,闻了闻,偏过头去,阿廷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抱住马脖子痛哭起来。最后,他抽泣着再次把那两粒玉米递到马的嘴边”,即雪青马不吃递到跟前的炒玉米,表现阿廷芳与军马心意相通、互相体贴。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手感到了一点温热,待他慢慢睁开眼睛,才发现是雪青马在用舌头舔他的手,它在用生命残存的一点热度,温暖着他,使他那只裸露在零下四十多度气温中的手没有冻坏”,即雪青马用舌头为阿廷芳舔手保暖,映衬阿廷芳对战马的倾情付出。

故答案为:①雪青马面对炒玉米的香味身体剧烈地颤抖,暗示阿廷芳也有强烈的饥饿感。②雪青马不吃递到跟前的炒玉米,表现阿廷芳与军马心意相通、互相体贴。③雪青马的前腿跪下倒地,衬托阿廷芳激动之下身体疲乏的极限状态。④雪青马用舌头为阿廷芳舔手保暖,映衬阿廷芳对战马的倾情付出。

【答案】10.CEG

11.C

12.C

13.①(我)自愿依附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公子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②自从世道衰落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为私党卖命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准则。

14.①无视君主,削弱魏王权威。②动机狭隘,只为姻亲私利。③若不幸战败,将倾覆社稷。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昭王进兵包围邯郸。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的使者车马相连地前往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我)自愿依附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公子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现在邯郸城朝夕之间将要投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公子为这件事忧虑。侯生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到了邺城,公子拿出兵符假传魏王命令代替晋鄙担任将领,进兵攻击秦军。秦军解除对魏的包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

材料二:

评论的人把窃取兵符看作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这并不足以怪罪信陵君。那时强大的秦国的暴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用全部兵力进攻赵国,赵国一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了,那么魏国就会随后灭亡。赵国和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国和魏国灭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也会随后灭亡。天下的形势,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了。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就果真没有罪过吗?我说:又不是这样的。我要谴责的,是信陵君的本心。

信陵君只不过是一个公子罢了,而魏国本来有国君。赵国不向魏王请求救援,却恳切地向信陵君请求救援,这是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平原君利用婚姻关系去刺激信陵君,而信陵君自己也因为姻亲的缘故,想赶紧救援赵国,这是信陵君只知道有姻亲,不知道有魏王。他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只是为了赵国而已;也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如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那么即便是撤除了魏国的屏障,撤除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假如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姻亲,那么即使赵国灭亡了,信陵君也必定不会去救援。那么这就是赵王与国家的重要性,还抵不上平原君一个公子,而魏国所倚仗的保卫国家的军队和装备,也只是供信陵君的一个姻亲使用。幸亏战胜了,还好;如果不幸战败,被秦国俘虏,这就是倾覆魏国几百年的江山为个人的姻亲殉葬,我真不知道信陵君该用什么向魏王谢罪。

唉!自从世道衰落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为私党卖命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准则。有权重的宰相却没有威严的君主,有个人的仇恨却没有正义的公愤。就像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有平民百姓的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大概君主就像多余的摆设品一样已经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确实不完全在于窃取不窃取兵符。如果他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窃取了兵符也是可以的。而如果他只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姻亲,纵然是向魏王求取兵符,并且正当地得到了它,也是有罪的。

10.句意: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除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既然这样,那么信陵君就果真没有罪过吗?

“窃魏之符以纤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句式一致,之间之后断开;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然则”词组,之前断开。

即:窃魏之符以纤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罪乎。

故答案为:CEG

11.C材料中的“诛"与“口诛笔伐”的“诛"同义;“罪不容诛”的“诛"意思是“处死”,与之意思不同。

故答案为:C。

12.C“明知不妥却一心背叛"错误,不是背叛,是为了平原君,“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故答案为:C。

13.①“自附”,自愿依附结;“所以”,……的原因;“婚姻”,姻亲。

②“死党”,私党;“奉”,奉行;“道”,准则。

故答案为:①(我)自愿依附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公子道义高尚,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能够帮助别人摆脱危难)。

②自从世道衰落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背离公道为私党卖命的行为,而忘掉了坚守节操奉行公事的准则。

1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即无视君主,削弱魏王权威。

“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即动机狭隘,只为姻亲私利。

“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即若不幸战败,将倾覆社稷。

故答案为:①无视君主,削弱魏王权威。②动机狭隘,只为姻亲私利。③若不幸战败,将倾覆社稷。

【答案】15.C

16.①昔日“周与谢”建立功勋之地,变成今日“落照"衰草”的惨淡萧瑟景象,引发了词人对英雄不再的感慨。②两个意象营造了悠远飘渺的氛围,引发词人对南宋时局的担忧,激发了从戎报国的豪情壮志。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概括意境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15.C“真实呈现"错,不是真实,“骇浪与天浮”,句意“那采石矶掀起的惊涛骇浪,也是气凌霄汉,高浮天际的"。

故答案为:C。

16.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及概括意境特征的能力。《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是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景,描写采石战争的胜利。下片抒情,通过对历史的缅怀抒发爱国之情。全词闪耀着时代的光彩,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融入词中,自然贴切,舒卷自如。

此词的主题是一曲豪迈悲壮的胜利凯歌,但艺术构思别具一格。作者没有运用彩笔浓墨来描绘战争的壮观,而是通过写景、记叙、抒情和借古颂今的手法,热情洋溢地讴歌战争的胜利,同时抒发爱国豪情。“赤壁”三句,由回忆历史转入当前。周瑜与谢玄都曾建立过不可磨灭的功勋,但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如今的赤壁矶头夕阳斜照,淝水桥边一片衰草。这些冷落萧瑟的景象,引起了人们的无限愁绪。故答案为:①昔日“周与谢"建立功勋之地,变成今日“落照”“衰草"的惨淡萧瑟景象,引发了词人对英雄不再的感慨。②两个意象营造了悠远飘渺的氛围,引发词人对南宋时局的担忧,激发了从戎报国的豪情壮志。

17.【答案】(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3)示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瞬、樯橹、砌、戈、黔首。故答案为:(1)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答案】18.A所以才有“白虹”之说。B有时正好与凶事同时出现

19.语句②修改:只有当风推动水面,或者在其他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波浪,传向远方

语句⑦修改:从这个成语可以看出

语句⑧修改:离开了成语产生的空间和时间

20.示例一:日晕是大气卷层云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折射、反射后再折射而形成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的光学现象。

示例二:日晕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反射后再折射而形成内宏外紫的彩色光环的光学现象。

【知识点】压缩语段;搭配不当;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基本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一般表述为“……是……的……"模式。其次浏览语段,找到邻近属概念。

18.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第一个空根据“又因晕的外观主要是白色”,填入名称的由来,即“所以才有‘白虹’之说";

第二个空根据“因此它便成了兵刃相加的凶兆”,填入成为凶兆的原因,即“有时正好与凶事同时出现"。

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A所以才有“白虹”之说。B有时正好与凶事同时出现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②“只要当风推动水面,或者在其他外力推动的情况下就能产生波浪,传向远方”,关联词搭配不当,修改:只有当风推动水面,或者在其他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波浪,传向远方。

⑦“所以,这个成语可以看出”搭配不当,修改:从这个成语可以看出。

⑧“离开了成语发生的空间和时间"搭配不当,修改:离开了成语产生的空间和时间

故答案为:语句②修改:只有当风推动水面,或者在其他外力推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波浪,传向远方。

语句⑦修改:从这个成语可以看出

语句⑧修改:离开了成语产生的空间和时间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先确定主句,“日晕是……光学现象”,再根据“阳光照射到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光线进入冰品后经过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冰品,会使云层不同位置的冰晶显示出不同颜色,使晕成为外红内紫的彩色大光圈"组织语言。

故答案为:示例一:日晕是大气卷层云中的冰晶把太阳光折射、反射后再折射而形成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的光学现象。

示例二:日晕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反射后再折射而形成内宏外紫的彩色光环的光学现象。

【答案】21.A

22.①他“说”到生活,将之比喻为雷电,形象生动地揭示出理想生活响亮和光明的特点,对在场的倾听者具有唤醒和激励作用。

②他的说运用让步思维和口语化表达,如“哪怕就算"和“也好”、语气词呢等,增强了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③他反馈斗争形势,展望革命前景,依次铺叙奸细之蠢暴动之盛和将来之欢腾,对比寄托褒贬,蕴含革命希望,催人振奋。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句子艺术手法辨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成语、修辞、句式的能力。常见修辞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要把握每种修辞的特点。

(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需从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考虑。

21.本题考查理解运用成语、修辞、句式的能力。

A无误。B“行文逻辑也很合理"错,原顺序强调大家迫切的心理,调换位置之后强调大家的担心。

C“此处为比喻时的标志”错,不是比喻词,取本意。

D“意在强调动作的整齐一致"错,强调大家默契一致。

故答案为:A。

2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把生活比作“像雨天的雷电”;“哪怕就算"和“也好”;“说奸细的愚蠢,说暴动的盛事,也说那将来的厉众欢腾的日子”,两相对比,给同志们以希望。

故答案为:①他“说”到生活,将之比喻为雷电,形象生动地揭示出理想生活响亮和光明的特点,对在场的倾听者具有唤醒和激励作用。

②他的说运用让步思维和口语化表达,如“哪怕就算"和“也好”、语气词呢等,增强了语言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③他反馈斗争形势,展望革命前景,依次铺叙奸细之蠢暴动之盛和将来之欢腾,对比寄托褒贬,蕴含革命希望,催人振奋。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题干分析】

材料给出的题目是生活中是否需要背诵咒语,写作任务是“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同时反驳另一个观点,写一篇辩论稿"。关于辩论的知识,在中学选修必修书第一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有涉及。虽然这篇短文没有明确要求符合辩论稿的格式,但写作时要体现辩论稿的特点。总的来说,材料的关键词是“hooping咒语”,出自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菩萨送给唐僧管教孙悟空的法宝。小时候看电视剧,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孙悟空被箍圈咒折磨的画面。那么,箍圈咒的积极意义是什么呢?如果孙悟空没有戴上铁环,会发生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想到魔咒的多层内涵,既是约束,也是约束。也是成佛路上必须接受的戒律,可以引申为一定的规则和底线。常念口头禅,就是要常告诫自己自省,修心养性。写辩论稿的任务要求我们有很强的思辨和论证能力,不仅要立场坚定,还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比如可以选择支持“读给自己听:收紧魔咒"的观点,从中提出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然后重点分析其优点,比如“自律”防范风险“提高素质"等等。那么,我们可以反驳对方的观点,举出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放开手脚不加约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总结出给予一定的约束并不意味着限制我们的发展。相反,适度的约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目标,释放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人很容易违法违规,损害他人利益,所以必须遵守规则,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最后总结一下,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我们认为有必要为自己背咒语。写作时,要注意按照辩论稿的格式组织表达观点、论点、反驳等内容。

【立意提取】

1.放开手脚,培养自信。

2.有枷锁的自由,方可行稳致远。

3.适当念念紧箍咒,把握人生尺寸。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2月学科素养能力测评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这些外行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作家从什么源头汲取了他的素材,他如何用这些素材才使我们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印象,才在我们心中激起了我们也许连想都没想到自己会有的情感。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即使我们彻底地了解了作家是怎样决定选材的,了解了具有创造性想象力的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所了解的一切也根本不能帮助我们自己成为作家。——尽管如此,我们的兴趣一点儿也不会减弱。

②如果我们能够至少在我们自己身上,或者在像我们一样的人们身上,发现在某些地方有与创作相类似的活动该多好啊。检验这种活动将使我们有希望对作家的作品开始作出一种解释,确实,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作家自己是喜欢缩小他们这种人和普通人之间的距离的;他们一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

③难道我们不该在童年时代寻找想象活动的最初踪迹吗?孩子最喜爱、最热衷的是玩耍和游戏。难道我们不能说每一个孩子在玩耍时,行为就像是一个作家吗?相似之处在于,在玩耍时,他创造出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说他用债的快乐的新方法重新安排他那个世界的事物。如果认为他并不认真对待那个世界,那就错了;相反,他在玩耍时非常认真,并且倾注了大量的热体与玩耍相对的并非是严肃,而是真实尽管孩子满腔热情地沉浸于游戏的世界,他还是相当清楚地把游戏的世界与现实区别开来,他喜欢把想象中的事物和情景与真实世界中可能的和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这个联系就是使孩子的“玩耍”不同于“幻扔"的地方。

④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但是,作家想象中世界的非真实性,对他的艺术方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后果;因为有许多事情,假如它们是真实的,就不能产生乐趣,在虚构的作品中却能够产生乐趣。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

⑤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他停止了游戏,好像也放弃了从游戏中获得的快乐。但是无论谁,只要他了解人类的心理,他就会知道,让一个人放弃他曾经体验过的快乐几乎比任何事情都困难。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把一件事情转换成另一件罢了,似乎是抛弃了的东西实际上被换上了一个代替物。同样,长大了的孩子在停止游戏时,只是抛弃了与真实事物的联系,他现在用幻想来代替游戏,创造出叫作白日梦的东西来,我相信大多数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是不时地创造着幻想的,只是,成年人在别人面前把它们隐藏起来,

⑥我们真能够试图将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和“光天化日之下的梦幻者”进行比较吗?将他的创作和白日梦进行比较吗?这里,我们必须区分开这两类作家:像古代的史诗作家和悲剧作家一样接受现成题材的作家,由自己选择题材创作的作家。我们将要谈的是后一种,并且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不选择那些最被推崇的作家,而选择那些评价不高的长篇小说、传奇文学和短篇小说的作者,他们拥有最广泛、最热忧的读者群。

⑦首先,这些小说作者的作品中有一个特征不能不打动我们: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主角作为兴趣的中心,作家试图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他置于一个特殊的神的保护之下。如果在我的故事的某一幸的结尾,我让主角严重受伤,流血不止,失去知觉,我肯定会在下一章的开始让他受到精心的护理,并逐渐恢复起来。如果第一卷以他们乘的船遇到暴风雨沉没为结尾,我们可以肯定,在第二卷一开始就会看到他奇迹般地获救。我带着安全感跟随主角经历他那危险的历程,这是真正英雄的感觉。我们的一个最优秀的作家用一句无与伦比的话表达了这种感觉:“我不会出事情的!"在这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的启示下,我们可以立即认出“至高无上的自我”,就像每一片白日梦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一样。

⑧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很难看作是对现实的描写,但是,作为白日梦的必要成分,它却很容易被理解。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展示出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发场合和旧时的记忆。一篇创造性作品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健生和代替物。当一个作家把他的作品奉献给我们,或者把我们认为是他个人的白日梦告诉我们时,我们就会感到极大的快乐。

(摘编自弗洛伊德《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的关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也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作品?问能给人深刻印象、激发受众情感。

B.作者认为,用现成题材创作的作家相比于由自己选择题材的作家,更强调真实性,而想象力则有欠缺。

C.成年人即使不是作家,也会尝试用幻想来替代童年时的游戏,体验曾经的快乐,这可称为“做白日梦"。

D.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就是在这类“自我中心"的作品中,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侵害的特性。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人在心灵上都是一个诗人”,可以看作是下文能够将人类童年时代的玩耍与作家的创作活动进行比较的前提。

B.从第⑦段可以看出,作者对宣扬“至高无上的自我"的作品持否定态度,这从文中两次使用“肯定”就能得出结论。

C.即使我们知晓了作家的创作不过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代替物这一真相,也并不影响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寻到快乐。

D.弗洛伊德有关作家创作与做白日梦关系的论述,可以很好地解释当下某些爆红偶像类网络小说受人追捧的根本原因。

3.下列对材料中“自我中心的故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作品无论怎么写,其本质都是创作者基于回忆的自叙传。

B.作品中人物具备的特性是创作者自己不具备的,或是向往的。

C.作品可能是作者为满足童年时期对英雄的渴望而创作出来的。

D.这种作品创作中想象与虚构的过程,是作家潜入人物的过程。

4.为了更清晰地表达观点,材料③④段将儿童玩耍与作家创作进行了比较。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中空缺的部分。

儿童玩耍作家创作

表现创造与真实世界相联系的全新世界①

态度②

特点③

结果使自己快乐④

5.“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请结合关汉卿的《窦娥冤》解读文中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C

2.B

3.A

4.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②认真而倾注大量热情③非真实性④满足未实现的愿望

5.①窦娥蒙冤而死令人痛惜,但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并都应验,冤情终平反昭雪;②作者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中诉冤无门的校正,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图文转换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A“并不清楚自己选材的来源"理解错误,原文是“如果我们向作家请教,他本人也说不出所以然,也不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正是这个事实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

B“更强调真实性,而想象力则有欠缺"错误,无中生有,与文无据。

D“它”指“这些自我中心的故事”,“主角有一种从不受伤害的特性”仅是其特征之一。

故答案为:C。

2.B“持否定态度"分析错误,作者只是在客观的叙述当下做小说作品中的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B。

3.A“这种作品无论怎么写,其本质都是创作者基于回忆的自叙传”,分析错误,第八段“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可知未必是自叙传。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作家的所作所为与玩耍中的孩子的作为一样。他创造出一个他十分严肃地对待的幻想的世界——也就是说,他对这个幻想的世界怀着极大的热情——同时又把它同现实严格地区分开来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实的校正”“我们将要谈的是后一种,并且为了进行比较,我们将不选择那些最被推崇的作家,而选择那些评价不高的长篇小说、传奇文学和短篇小说的作者,他们拥有最广泛、最热忧的读者群"等等,结合文本分析。

故答案为:①创造一个幻想世界②认真而倾注大量热情③非真实性④满足未实现的愿望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窦娥冤》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张驴儿陷害、昏官桃杌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1]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题干“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本身实际上是令人悲痛的,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上演时,它们却能变成听众和观众的快感的源泉。”结合文本分析。

故答案为:①窦娥蒙冤而死令人痛惜,但她指天斥地发下誓愿并都应验,冤情终平反昭雪;②作者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中诉冤无门的校正,满足了现实中人们伸张正义的愿望,令观众情感得到满足。

(2023高三上·潍坊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处的雪原

卢一萍

自去年九月中旬以来,风雪就没有停止过。天空里的一切都被冻住了。大风没日没夜地吼叫,它们像是找到了施展淫威的对象,把四处的雪推涌着,堆积在边防连驻扎的高地下,要把这个身处雪山孤岛的连队逼到更深的绝望之中

半夜里,忽听到“嗞嘎嘎"一声响,大风把马棚掀翻了,十一匹军马受了惊,向着黑夜中的雪原狂奔而去。负责饲养战马的阿廷芳掀掉盖在身上的羊皮大衣,飞奔到马厩门口,但他已看不见马的踪影,连马蹄声也被风声吞没了。他披着一身风雪到了连部,向连长报告后,便要出去找马。

“这样大的风雪,你现在出去,无疑是送死。”连长让他等到天亮后再说。

“可那是连里的军马。"

“这个我知道……你要小心一点。”连长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知道几个月来干硬的牛肉干已经让他难以下咽,就把几把炒玉米装进了他的衣袋里。阿廷芳拉出那匹供自己放牧时骑乘的、因拴在拴马桩上而没跑掉的雪青马,向茫茫雪原走去。

无边无际的白色,单调而冷漠的风暴,构成地狱一样的死亡地带,谁也休想走出去,谁也难以摆脱它。一人、一马,在齐腰深的雪地里蠕动着,那么孤零、渺小,像茫茫宇宙间的两粒星尘。

阿廷芳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少路,他没有感觉自己已在雪原中跋涉了两天。自出发以来,就是那种晦暗的天光,现在仍然是。它一直压在他的头上,使他感到了一种可怕的眩晕,他渴望倒下去,长睡不醒。但他马上明白,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想法,是对大自然的蔑视一一让大自然如此轻易地就证实了生命的有限。他想驱走绝望的阴影,想赶走那无边的恐惧,但两者牢牢地攫住了他的心。

这时,他看到了前面雪地里的一点红色,像火苗一样跳动着。

那是一绺枣红色的马鬃

一匹枣红马的尸体露了出来。那是连队的军马,训练有素的战马,无论是被敌人射杀,还是老死或病死征途,倒下时都会把头朝着前进的方向,为骑手留下路标。按照骑兵的习惯,他割下一绺马鬃,放进怀里,向战马行了一个军礼。阿廷芳想沿着枣红马指引的方向寻找下去,但他已迈不开脚步。他掏出一把牛肉干,放进嘴里,但他感到自己连咀嚼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只想呕吐,最后不得不把肉干吐出来。良久,他像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把手伸进衣兜里,摸出几粒炒玉米,放在掌心,他从那玉米的香气和金黄的色泽中感到了世界的富足和完美。可怜的雪青马病人似的喘息着,一天下来,除了啃些冰雪,什么也没有吃。闻到玉米的香味,雪青马的身体竟剧烈地颤抖起来。它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卷进嘴里。

第三天,他怀里已揣了五绺马鬃。他感到这五绺马鬃是五位兄弟留给他的遗物、沉重得难以负担,他本可以返回连队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顺着死马指引的方向继续寻找马群,他坚信失踪的、幸存的马群就在前方。

阿廷芳看了一眼雪青马,雪青马也看着他,他把手伸进口袋,搜寻着可能藏在衣缝里的玉米粒子。他终于摸到了三粒。仅有的三粒,他那么入神地、长久地看着它们,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了那三粒玉米。

阿廷芳取出一粒来,放进口袋里,把另外两粒在手中握了握。他听见马的肚子发出了那种骇人的轰呜声。他咽了两口唾沫,伸开手掌,把两粒玉米递到马嘴跟前。雪青马望了望主人手中的玉米粒,翕动几下鼻子,闻了闻,偏过头去,阿廷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抱住马脖子痛哭起来。最后,他抽泣着再次把那两粒玉米递到马的嘴边。

那两粒玉米在手里握得久了,被手上的温度浸润了,在白亮的天光里,显现出一种特殊的金色。它们靠在一起,像两件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