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1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2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3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4页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一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体系】 一、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_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帝国主义,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4现实:二月革命后出现_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进程 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群众的反战运动,布尔什维克党活动转入地下。 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

2、义也相继取得成功。,临时政府,社会主义革命,三、结果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转归_。 2和平法令:建议交战国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3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士地,实现土地_。 4苏维埃政权建立: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苏维埃,国有化,四、意义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将_从理论变为现实。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社会主义,巧学妙记 十月革命的胜利可归纳为“一、二、四” 一条道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

3、道路。 两大阶段: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四大文件:四月提纲、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易错易误】 1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性质相同。( ) 剖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不是巴黎公社。( ) 剖析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建立的政权并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史料研读】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影响,深化理解史料一、二反映十月

4、革命在革命性质、革命方式方面的特点,走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展到城镇农村的革命道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料三中“震撼世界”指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知识点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知识体系】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疯狂反扑。 (2)军事:1918年,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_时期。 (3)经济: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

5、军,巩固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3内容 (1)农业:实行_。 (2)工业:实行_,将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5评价 (1)积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2)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余粮收集制,国有化,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标志:_年,俄共(布)十大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内容 (1)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

6、集制。 (2)工业: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1921,粮食税,(3)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_ _。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三、“斯大林模式” 1经济表现 (1)工业政策:优先发展_,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_。 (3)农业政策:推行_运动,建立集体农庄。,商品,交换,重工业,计划经济,农业集体化,2积极影响 (1)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

7、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迅速实现了_,到1937年,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 (3)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工业化,3弊端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向农民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3)长期的计划指令,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巧学妙记 新经济政策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创新:在小农经济占优势下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两个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8、 三个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直接过渡失败。,【易错易误】 1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生产力的发展。( ) 剖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战争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和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都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 剖析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和中国“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都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两国都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威胁,重工业的基础都比较薄弱。,【史料研读】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与弊端,史料二,深化理解史料体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是实现单一公有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经济计划,用行政手

9、段管理经济,实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阻碍着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知识点三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知识体系】,农业集体化,种植玉米,部门,管理,国,营企业,重工业,政治领域,军事实力,巧学妙记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可归纳为“三、二、一”,【易错易误】 1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 剖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而戈尔巴乔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 ) 剖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

10、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史料研读】 1对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认识,深化理解在教条主义盛行和僵化的时期,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和后来的勃列日涅夫改革一样,在理论上没有突破,都是在原有体制下的小修小补,最终还是做了斯大林的守墓人。,2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认识 深化理解史料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纠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突破提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要从两者的构成要素入手,即实施目的、内容、特点、成效等方面进行比

11、较,进而得出两者都适应了各自形势的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问题精要】,【突破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缺失,进而从对内容的知识评价、史观、联系热点等宏观角度来进行客观分析和认识。 【问题精要】 (1)主要缺失: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太仓促,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主要缺失

12、及认识,(2)理解认识: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战后苏联进行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来分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呈现“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分天下,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从这

13、一现实热点出发,横向对比,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必要的。,【纵向连线】 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斯大林执政时期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