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一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奠基人,弗洛伊德认为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之间的区别反映的是程度的差异而不是种类的差异,心理健康的人是那些设法通过发展有效的处事策略而将内在心理冲突减小到最低程度的人。弗洛伊德从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垂直层次把人格结构分为伊底(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通常被看成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自我指的是人格积极的控制、观察以及学习的功能;超我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道德理想、社会戒律和规范。 (一)本我 本我是人格的基本结构,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是由遗传决定的生物本能,它遵循“快乐原则”,
2、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要,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焦虑,而且获得快感和满足欲望的要求更趋强烈,在伊底的推动下会不顾困难、痛苦和挫折去获取满足,或者只能用幻觉降低紧张度。 (二)自我自我是由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被现实了的本我。自我是伊底和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它既要满足伊底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所以自我不再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而是按照逻辑,接受现实,并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力争既不与现实的要求相冲突,又能使自己获得满足。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理性部分,它的任务是:对外感受现实、认识现实、适应现实,对内负责管理本能冲动和欲望的疏泄。 (三)超我超我
3、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是人格中的最高层次和理想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从形成的顺序来看,它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的部分。它遵循“至善原则”,使人按照价值观念和理想行事,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因此也是非现实的。 弗洛伊德认为,有强大的自我才有健康的人格,现实的自我要同时受到来自伊底、现实和超我三方面的压力,这三者若能保持动态平衡,人就能保持心理健康。二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启示 弗洛伊德对人的心理、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第一次提出了心理异常并不都是由脑的生理和解剖结构的损害而引起的,内在心理矛盾冲突同样也能造成异常心理,从而使心理学家们从研究生理过程本身转
4、向研究异常行为表现的动力和内容。因此,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我们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尤其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有着积极的启示。 (一) 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人格,是人的内部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外化,是人在处理和应付各种外界矛盾时表现的人的素质、能力和性格的基本特征。人格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集中体现,儿童时期的人格教育对将来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有资料表明,儿童精神症状如遗尿、厌食等神经功能障碍;情绪易变、恐惧、怯生等情绪障碍;咬指甲、扯头发等不良习惯;攻击性、破坏性等行为问题不同程度地与家庭初始的养育环境有直接
5、关系。1、 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气氛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在家庭建立后的最初几年中创造出一种真正的、感情交融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儿童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就会感受到愉快和安全,就能接受他人和自己,就有可能将埋藏在心灵深处的紧张和不安通过正常的渠道得以宣泄。在儿童早期,若由于各种原因,使儿童感情上疏远了父母,其结果会使其从根本上否定自我,感到焦虑、孤独和自卑。为此,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养育孩子,更要用自己的情感抚爱孩子。弗洛伊德认为,一个接受充分爱的人,将来必是人格健全、能爱人、有独立感、责任心的自我实现型人物。为此,父母应尊重儿童的本性,表现为关心而不是强迫屈从,应给予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
6、在自由中成长。2、 改善教养人的人格品质弗洛伊德认为要解决人格教育面临的问题首先必须对教育者作系统的精神分析的训练。家长要学会自我调整,消除心理紧张,改善自己的人格品质,以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家长自身的人格塑造和心理调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学会对事待人宽容随和,不过于计较,不动辄产生情绪波动,善于面对现实而不急于求成和好高鹜远,善于从逆境或挫折中自我解脱,能幽默处世等等,都有益于将人的心态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等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
7、心平衡。心理防御机制是降低和解除焦虑的非理性方式,它们是潜意识的,个体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它的,而它们常常篡改或歪曲了现实。例如,在心理防御机制中,压抑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它将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经验阻断在意识域之外。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将痛苦经验的记忆或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予以压抑,但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只是由意识的境界转入了潜意识的境界,在意识的管制下暂时潜伏,若有机会,它们仍将逸出,并影响人的行为。而且,如果潜意识中蕴藏了过多的痛苦经验和被压抑的冲动,超过了意识管理的能力,那么个体的人格完整就会破坏。可见,心理防御机制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即能暂时地解除内心的痛苦和不安,但也会产
8、生一些消极的作用。这是因为大多数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防卫性行为都是消极的适应方式,如回避矛盾、掩盖矛盾、自欺欺人,而潜在的心理冲突并没有解决,它们会逐步积累,使人陷入更大的挫折或冲突的情境之中,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为此,要帮助儿童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三)倡导儿童游戏,重视情绪疏导 情绪包括了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它与其他心理过程有着广泛的联系。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导致心理异常的一个主要中介环节。良好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协调性,它可以使人的身心都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有助于个体的行为适应和心理健康。相反,消极的情绪则会使儿童的心理体验失去平衡,还会造成
9、生理机能的失调。为此,要保护、鼓励积极情绪,疏导、消除消极情绪。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戏是在幻想面纱下的真实事物,游戏能补偿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使儿童能克服困难,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从而能应付现实的环境。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已认同自由自愿性、兴趣性、假想性是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因其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外在限制,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健全的人格是在群体性的交往中形成的,特别是在自发性的游戏活动中,儿童通过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执行,通过游戏过程中的冲突与合作,促使儿童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问题,学会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处理问题。为此,我们要明确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