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 第5单元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时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一、选择题1.西递村之所以得名“西递”,其原因有()因村边有溪水西流古代又曾在此地建有递送公文的驿站在古代的一个驿站的西边在安徽的西部a. b. c. d.解析古代“西递”所在地就是一个驿站,位于现在安徽的南部,的地理位置表述错误。答案a2.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它是()a.西递 b.宏村 c.中村 d.北村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宏村。答案b3.在中国被誉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的地方是()a.平遥和丽江古城 b.故宫和避暑山庄c.西递和宏村 d.黟县县城解析要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古民居”,a、b、d都是城市,只有

2、c是农村,且都是古民居建筑,且保存完好。故选c。答案c4.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是在()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解析宏村的牛形村布局得益于明朝永乐年间宏村名士汪思齐和风水先生何可达。答案c5.在西递、宏村的古民居建筑中,从庭院、厅堂、天井,到门罩、梁柱、柱础、格门、板壁、天花等众多建筑构件上,处处可见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阁、人物戏文为题材的“三雕”艺术品,这“三雕”是()砖雕根雕石雕玉雕木雕a. b.c. d.解析徽派建筑的特点是用砖雕、木雕、石雕装饰雕刻,而没有玉雕、根雕。故选c。答案c6.下图是西递村口的标志性建筑,过去有十多座

3、,而今仅存此一座,此建筑是()a.西递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b.举行宗法礼仪的场所c.胡氏家族的大门d.徽州商人所建的私家宅院解析先判断出该建筑是牌坊,它是用来表彰某家族或某个人作出了重大影响的功绩的。故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布迭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材料二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材料三

4、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请回答:(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答案(1)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2)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3)改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