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选择题1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放置试管添加酒精加热液体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河水B 大理石C.氮气D.二氧化锰3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 羊毛手套B .纯棉衬衫C .真丝围巾D .尼龙背包A.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5. “一滴水中约有1.67 X 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 分子间可以再分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6. 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A. NH4NQB. Ca (HzPQ)

2、 2 C.( NH4) 2HPQ D. KNO7. 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A.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B. 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C.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D. 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F?CA. C可能是铜B. 将Fe放在B的盐溶液中可以置换出BC.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B FeCD. 钢和生铁都是铁合金9.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是很大B. CQ可用作燃料C. CO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D. CO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10. 下列有关

3、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 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11. 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 Zn Zn SOB. FezQ FeCW C. BaCb Ba ( OH 2 D. ChlH 2O12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 C2=LiM nQ.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 MnO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 LiMnO2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3. 下列利用了

4、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B .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水垢14. 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15.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物质abcd反应前物质质量/g181232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26212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

5、反应B. 待测数据是23C. 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4:1D. c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6. (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硅元素氮气2个氢氧根离子 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_()+(2) 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AB 在如图C、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 以上变化的反应基本类型是17.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濤解度.-g几36_2050甲温度匸15,两种物质中的溶(1)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2)

6、 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3) 若将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C,此时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8.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互相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 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填序号)上.(2) 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 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3)

7、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 G是(写名称)(4) 以上这些物质之间发生置换反应(填“能”或“不能”)【生活现象解释】19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1) 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来止痒.(2) 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3) 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4) 我们常用洗涤齐册青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齐U具有_功能.(5)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8、(填序号).A. 二氧化硫B .臭氧 C .一氧化碳D . PM2.5(6) 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A. 不锈钢炊具B 橡胶手套 C 纯棉围裙(7) 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_ .(8) 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NO固体瞬间分解成 N20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科普阅读理解】20 .在离地球25KM高空处有一层臭氧层(Q),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通常状态下Q是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Q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 Q,并放出大量的热. Q比O活 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Q、CO 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

9、.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SQ, 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与SQ化合成SO, SO再跟HO化合就得到了 HzSQ.(1) Q的物理性质:、(2) 写出Q与SQ化合成SQ的化学方程式:【生产实际分析】21 .合成氨成生产的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流程如下世水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C+Q=CQ;C+HQ=CQ+2H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判断:反应_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HCQ,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料中的煤主要含碳元素,它属于 _ (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在生 产中空

10、气是提供作为的原料.【基本实验】22 .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 ;(2)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3)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4) 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湿润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 _ (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实验原理分析】23.( 12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2) 某同学用装置 A、G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是 _实验结束后要先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 酒精灯的原因是_.(3) 实

11、验室制取 CO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 与B装置相比,使用带有多孔隔板 C装置的优点 是_只能用E装置收集CQ气体的原因是 _,若要用F装置干燥CO气体,F中应放入的物质 名称是.(4)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 (填序号),理由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添加酒精【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试管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

12、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图中所误;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一示操作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下列物质属于化合

13、物的是()A. 河水B .大理石C.氮气D.二氧化锰【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河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D二氧化锰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D.【点评】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就是判断物质的物质组成;判断是否是单质、化合物时,既要判 断元素组成,又要判断物质组成.3 下列生活中的物品主要由有机合成

14、材料制成的是()A、羊毛手套B 纯棉衬衫C 真丝围巾D 尼龙背包【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 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羊毛手套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纯棉衬衫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真丝围巾是用真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尼龙背包是用尼龙制成的,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

15、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的是()A. 它们都带有电荷B.它们表示同一种元素C.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微粒所带的电荷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 是质子数不同,通常认为最外层有 8 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 2 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 定结构;进行解答【解答】解:A、在第二个和第四个微粒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呈中性,而其它两个都带有 电荷,故 A 说法错误;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微粒的质子

16、数不同,不可能属于同一 种元素,故 B 说法错误;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应该是电子层数和每一层上的电子数也相同,可以看出前三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最后一个多了一个电子层,故C说法错误;D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 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可知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D说法正确;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 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5. “一滴水中约有1.67 X 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 分子间可以再分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

17、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它们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解答】解:“一滴水中约有 1.67 X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体积很小.故选: B.【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6. 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A. NH4NO3B. Ca( H2PO4) 2 C.( NH4) 2HPO4 D. KNO3【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

18、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 A、NH4N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Ca ( HPQ) 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C、( NH) 2HPQ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磷复合肥,故选项正确.D KNQ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但不是磷复合肥料,故选项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 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A. 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B. 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C. 用亚

19、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D. 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进行分析;B、根据霉变食品中含有黄曲霉素进行分析;C、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工业酒精含有甲醇有毒物质,用它勾兑酒精,饮用少量可能导致失明,大量饮用会致人死亡,故A错误;B、 霉变油菜籽具有毒性很大的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不能用来压榨食用油,故B错误;C、 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来代替食盐使用,故C错误;D碳酸氢钠无毒且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受热膨胀使面松软多孔,对

20、人体无害,故D正确.故选 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 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FrCA. C可能是铜B. 将Fe放在B的盐溶液中可以置换出 BC.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 B FeCD. 钢和生铁都是铁合金【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生铁和钢.【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C不与稀盐酸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图中B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比铁更剧烈,进行分析判断.C、由图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的铁合金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C不与稀盐

21、酸反应,C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可能是铜,故选项说法 正确.B、 图中B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比铁更剧烈,说明了金属活动性B铁;将Fe放在B的盐溶液中,不能发生置换反应,不能置换出B,故选项说法错误.C、 由图中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A反应最剧烈,B其次,C再次,C不与稀盐酸反应,则四种金 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 B FeC,故选项说法正确.D钢和生铁都是铁的合金, 生铁是含碳量为 2%- 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勺铁合金, 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铁合金(钢和生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

22、是()A.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是很大B. CQ可用作燃料C. CO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D. CQ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用

23、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Q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分解,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 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B. 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 固体NaQ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

24、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相互转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汽油、酒精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相互转化、溶液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 题的关键.11. 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25、)A、ZnZnSQ B. FezQf FeCl 3 C. BaCLf Ba ( OH 2 D. CFiH 2O【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 质和用途.【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该物质转化成另一指定物质的反应,选出不是由一步反应实现的一 组.【解答】解:A、ZnZnSO, Zn与稀硫酸反应即得 ZnSO,能由一步反应实现;B、 Fe2QFeCl 3, FezQ与HCI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 FeCh;能由一步反应实现;C、BaCl2tBa ( OH 2,无法直接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D CHTH2O, CH燃烧,

26、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由一步反应实现.故选 C.【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 类问题的有效方法.12. 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电脑等用户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Li+Mn Q=LiM nQ.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B. MnO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 LiMnQ属于氧化物D.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7、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可以判断反应类型【解答】解:A、该反应中Li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由 0价变成了 +1价,该选项说法正确;B、Mn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该选项说法正确;C、LiMnQ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点评】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因此化合物中各种元 素的化合价一定不为零,要注意理解13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 用洗洁

28、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B 用稀硫酸除铁锈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D.用食醋除去水垢【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解答;B、根据稀盐酸能和铁锈反应解答;C、根据油污易溶于汽油解答;D根据根据食醋洗水垢的过程解答;【解答】解: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B、 稀盐酸除去铁锈,是利用盐酸能与氧化铁发生化学反应,将铁锈除去,与乳化无关,故选项错误.C、油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汽油,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物质的溶解性,与乳化 无关,故选项错误;D食醋洗去水壶

29、内的水垢,是利用醋酸能与碳酸钙、氢氧化镁发生化学反应,将水垢除去,与乳化 无关,故选项错误;答案:A.点评】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 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 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 鉴别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C.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D. 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生石 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分析即可;B、依据三者溶于水溶液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分析即可;D依据氧化钙遇水可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解:A、银丝插入硝酸铜、硫酸亚铁溶液中,都不会发生置换反应,只能证明出银的活动性 最弱,无法证明铜和铁的活动性顺序;B、三种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不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 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所以该方法可区分三者;C、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采用该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可

31、行,应该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不能与加水的方式进行,可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进行分离;故选: B.【点评】此题是一道除杂、分离、鉴别题,掌握物质间的反应规律,保证除杂质时不能改变原来的 主要物质,只能除掉杂质,且不能带入新的杂质.15.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物质abcd反应前物质质量/g181232反应后物质质量/g待测26212A.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 待测数据是23C. 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4:1D. c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考点】质

32、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可分析 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 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可以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 26g- 1g=25g,故b是生成物,生成的b的质量为25g ;同理可以确定d是反应物,反应的 d的质量为32g - 12g=20g;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5g - 20g=5g,故待测的数值为18g- 5g

33、=13g.A、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 a和d,生成物是b,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5g: 20g=1 : 4,选故项说法错误.C、 由以上分析可知,待测数据是13,选故项说法错误.D c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16. ( 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硅元素 Si氮气 N2 2个氢氧根离子20H 两个二氧化硫分子3SQ(2) 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

34、有关问题.(H)(Cl) +h) 在如图C、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C 中 Nd 、 Cl. D 中H0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HCI+NaOH=NaCI+2O以上变化的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 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 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

35、确的解答此类题目.(2) 根据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进行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根据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进行分析【解答】解:(1 )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i ;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0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3S0;(2) 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

36、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C中Na+、C,D中H2O;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I+NaOH=NaCI+H;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1) Si ; N2; 20H ; 3S0;( 2 Na+、Cl,H20; HCI+NaOH=NaCI+2O;复分解反应【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7 6335 1S 3 灌解度g2050甲温度匸20507溶质的性质,两种物质

37、(1) 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2) 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3) 若将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C,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溶质的性质对溶解度影响很大;(2)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x 100%【解答

38、】解:(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两种物质中氯化钠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故填:溶质的性质;氯化钠.(2)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故填:31.6g .(3)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将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C,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填:不饱和溶液;不变.【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 溶解度影响不同.1

39、8.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他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互相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 A传到G其中A的固体俗称干冰,请回答:(1) 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B (填序号)上.(2) 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CAFeCL+Cu 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 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写出化学方程式)H2SQ+2NaOH=INSQ+2HO (写出一个即可).(3) 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 G是 碳 (写名称).(4) 以上这些物质之间能 发生置换反

40、应(填“能”或“不能”).【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之间的两两反应关系及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的条件进行大胆的假设,最后能够符合传递的要求即可.【解答】解:根据 A的固体俗称干冰,因此 A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则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够和硫酸和氯化铜反应,假设C是氯化铜,氯化铜能够和铁反应,因此D就是铁;铁能够和硫酸反应,因此E就是硫酸;硫酸能够和氧化铜反应,氧化铜能够和氢气反应,因此F是氧化铜,G是氢气

41、,带入验证符合要求,因此:(1) 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在B位置上;故填:B;(2) C是氯化铜,D是铁,铁和氯化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铜,其化学方程式为Fe+CuCb=FeCl2+Cu, 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置换反应;常温下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SQ+2NaOH=NSQ+2HQ(3) G是氢气,氢气和碳都能够还原氧化铜,因此可以把氢气换成碳;故填:碳.(4) 以上这些物质之间 能发生置换反应.故答案为:(1) B;( 2) Fe+CuCl2=FeCl2+Cu, H2SQ+2NaQH=INSQ+2H2Q;( 3)碳.(4)能.【点评】本题考

42、查了常见化学物质间的相互反应,熟练掌握物质间反应的规律并准确判断反应发生的可行性是解题的关键.【生活现象解释】19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食醋来止痒.CaO+2O=Ca( OH 2(1) 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2) 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3) 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隔离可燃物 .(4)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 功能.(5)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

43、,会导致雾霾的是D (填序号)A.二氧化硫B .臭氧 C .一氧化碳 D . PM2.5(6) 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BA.不锈钢炊具B .橡胶手套 C .纯棉围裙(7) 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隔离空气(或氧气).(8) 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NO固体瞬间分解成 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 NHNONbOf +2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 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 的影响.【专题】化

44、学与生活.【分析】(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2) 干燥剂的主要成份是生石灰( CaO,吸收水分后生成氢氧化钙Ca(OH 2,据此写出化学方程 式;(3) 欲解本题,可根据灭火原理有: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 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4) 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5) 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弓I起的;(6) 熟记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7) 铁生锈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8)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 定律.【解答】解:(1)食醋呈酸性,可以与碱性物质反应;故填:食醋;(2)生石灰能

45、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bD=Ca(OH 2故填:CaO+bO=Ca( OH 2;(3) 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4) 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故填:乳化;(5) 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弓I起的,故选 D.(6)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纯棉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故填:B;(7) 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自行车支架上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利用的是隔绝了空 气(或氧气)和水的

46、原理.故填:隔离空气(或氧气);(8) 硝酸铵受撞击时易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无色液体-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NO扌董击N2OT +2H2O;故填:NHNO扌董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中和、物质的性质、空气的污染、材料分类、灭火原理、防止铁 制品锈蚀的措施、质量守恒定律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科普阅读理解】20.在离地球25KM高空处有一层臭氧层(Q),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保护层,通常状态下 O3是淡 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味. Q不太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 Q,并放出大量的热. Q比O活 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Q、CO NO氟利昂等)发生反应.如除去工业废气中的SQ,

47、种方法是在微热条件下, O与SQ化合成SO, SO再跟HO化合就得到了 HSO.(1) Q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气体 、 鱼腥味(2) 写出 Q与SQ化合成SQ的化学方程式:3SQ+Q=3SQ .【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结构决定性质;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解答;(2)由题中信息知,臭氧氧化能力强,能迅速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写出方程式;【解答】解:(1)颜色、状态、气味都属于物理性质,从以上资料中看以看出,臭氧的物理性质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气体.(2)因为“二氧化硫(

48、SQ)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 SQ) ”,化学方程式为:3SQ+O=3SO故答案为:(1)淡蓝色气体;鱼腥味;(2)3SQ+Q=3SQ;【点评】对于臭氧这种物质,并不是初中化学重点学习的内容但在考试中通过提供材料信息,让学生阅读自学,提取其中有用的信息,再结合日常所学,才能答题,这种考题最能考查学生的能力,要在平时培养自己的自学阅读能力.【生产实际分析】21 .合成氨成生产的合成氨的原料是煤、空气、水,生产流程如下世未水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煤气发生炉中主要反应:C+Q=CQ;C+HQ=CQ+H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判断:反应吸收(填“放出”或“吸收”)热量.将

49、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HCQ,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HQ+CQH NHHCQ ;原料中的煤主要含碳元素,它属于混合物 (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在生产中空气是提供氮气 作为的原料.【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题意,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进行分析解答.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HCQ,即氨气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进行分析解答.原料中的煤主要含碳元素,含有多

50、种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题意,两个反应必须进行调控才能保持一定的炉温,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反应吸收热量.将合成的氨气部分通入碳化塔,既除去了二氧化碳又得到了化肥NHHCQ,即氨气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HQ+CQ NHHCQ.原料中的煤主要含碳元素,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26空气在含有氮气,在生产中空气是提供氮气作为的原料. 故答案为:吸收; NH+HO+COHNHHCO;混合物;氮气.【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合成氨的反应流程,掌握化学反应在的能量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基本实验】22 .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酒精灯外焰温度较高,且能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2)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热的四氧化三铁溅落,使集气瓶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