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_第1页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_第2页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_第3页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_第4页
基坑和建筑变形监测规范标准[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及建筑物变形监测规范,2014年2月,一、相关规范,国家标准: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 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地方标准: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159-2012,二、监测项目,建筑变形监测项目 沉降:1.建筑场地沉降;2.基坑回弹;3.地基土分层沉降;4.建筑沉降。 位移:1.主体倾斜观测;2.水平位移观测;3.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4

2、.建筑场地滑坡观测;5.挠度。 特殊变形观测:1.动态变形观测;2.日照变形观测;3.风振变形观测,二、监测项目,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 仪器检测项目:墙(坡)顶水平位移、墙(坡)顶竖向位移、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墙(桩)体内力、支撑内力、立柱竖向位移、锚杆土钉拉力、坑底隆起、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土层分层竖向位移、墙后地表竖向位移、周围建筑物变形(沉降、位移、倾斜、裂缝)、周围地下管线变形等,二、监测项目,基坑工程变形监测项目 巡视检查: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止水结构有无开裂、渗水、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等; 施工工况: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

3、无超长、超深开挖,基坑周边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完整性,周边建筑物有无裂缝,周边道路有无裂缝,临近基坑周边施工情况,三、位移观测,水平位移控制网形式:三角形网导线网gps网视准轴线 等,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网。必要时可以与国家系统进行联测。 狭长型建筑物主轴线或其平行线,应纳入网内。 基准网点位,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三、位移观测,水平位移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 注:gps水平位移控制网不受测角中误差和水平观测测回数指标限制,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平面位移控制点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

4、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0.1mm。 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 平面控制网精度应符合: 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或gps网的最弱边边长中误差,不应大于所选级别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且应符合,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三、位移观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由前面的计算可以看出,测角误差导致的偏差值随着距离增大成正比增大,而距离误差变化较小。 同时结合测量经验可以得出,为了降低角度误差必须严格对中棱镜,同时调整测量温度以控制测距误差。 由测角产生的误

5、差对结果影响较大,在测距200m时,照准棱镜时若角度产生5左右偏差,通常测距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角度产生的偏距将可达5mm,三、位移观测,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三、位移观测,位移观测方法: 极坐标法,交会法,其他方法:三角形网,gps测量,视准线法、激光准直法,三、沉降观测,沉降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p78 表中n为测站数,如:cp0-cp7往返测量,测量长度为4.4km,测站数为72站,测量闭合差为3.77mm,如采用二等水准往返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三、沉降观测,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p78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较差指标限制,但两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

6、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四、其他变形观测项目简介,基坑回弹观测:基坑开挖时由于卸除土的自重而引起的坑底土隆起的现象。 分层沉降观测:监测土体内部不同深度的沉降变化。 裂缝观测:观测建(构)筑上裂缝分布位置、裂缝走向、长度和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基坑壁侧向位移观测:基坑围护结构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深层挠曲,五、监测要求监测项目,对于工民建变形监测,可根据需要选取监测项目,五、监测要求布点要求,工民建基坑变形监测应符合: 1基坑变形监测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 2变形观测点的点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基坑深度、支护结构和支护设计要求合理布设。普通建筑基坑变形观测点点位宜布设在基坑的顶部

7、周边,点位间距以10-20m为宜。 3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下方,大型建筑物布设顶部,中部和下部。 4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建(构)筑物下方,布设在建(构)筑物的主要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沉降缝、伸缩缝、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接壤处两侧,五、监测要求观测频次,高层建筑施工期间,应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d(约1.20mm/次),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持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 基坑项目监测频次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159-2012

8、),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工程施工前,或基坑开挖前,应测定初始数据,且不应少于3次,五、监测要求观测频次,基坑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应根据其施工工况,按下表确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当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监测值达到或接近报警值、遇不良天气状况,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层,或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应适当加密,六、基坑监测预警,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由基坑工程设计方确定。可参考下表,六、基坑监测预警,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的限值应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无具体规定,可参考表8.0.5 确定,六、数据处理分析,每期变形观测结束后,应根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集市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 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 应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 应确保平差计算所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 应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六、数据处理分析,变形量几何分析应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和分析: 当基准点设置在稳定地点时可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检验: 当基准点单独构网时,每次复测基准网后,应根据本次复测数据和上次数据之间的差值,通过组合比较的方式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判断。 当基准点与观测点共同构网时,每期变形观测后,应根据本期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