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治之回归_第1页
中医诊治之回归_第2页
中医诊治之回归_第3页
中医诊治之回归_第4页
中医诊治之回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医诊治之回归,2,前 言,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中医学已经发源 基础理论体系在2,000多年前已具雏形 历经朝代更迭并建立了一系列医事管理和医学教育制度 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医学广泛的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掀起了一股废除中医之潮流 直到近代,中医学才又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3,大 纲,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 中西医之冲击 废除中医论 中西医并进,4,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远古时代: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商周时期: 商代甲骨文中已有象形心及34种病症和病象如病首病骨病软病旋等记载 砭法除病按摩疗腹疾艾灸治病等方法 周代对热病昏迷浮肿不孕等已有初部的认识 在诗经记载病名40种,

2、治疗方面有食养药疗酒剂及针刺火灸,且对药材已开始研究,5,春秋时期 左传也述及了部分病名如折肱伤疾食道瘤等疾患 对毒药及药物副作用已有部分了解 初步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气致病说也在此时期发展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公元265)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6,汉代时期: 由数字作者经过长时间汇集而成的作品。是由素问及灵枢两书合成 素问:生理、病理、解剖及养生 灵枢:针灸与实践 奠定了中医学基础理论。 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1或2世纪,是中国最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 为东汉张仲景(医圣)的大着 确定了中医临床医学上的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7,唐朝 (公元 61

3、8907年) 公元 624 年唐政府设立了“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及药工四部组成。 太医署非常重视考试,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设立考试制度的国家 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 新修本草(公元 657659 年间) 。比欧洲最早的 政府药典 要早多个世纪 宋元金时期 : 宋元金时期国家均设有医药卫生行政机构和管理系统,开设国家药局,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8,明清时期: :明朝李时珍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药1800余种对每种药物的记述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及其历史,形态,功能,方剂,研究,心得等完备记载。 刊行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及越南等亚洲地

4、区,在公元17、18世纪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中医学之演进及历史成就,本草纲目- 内页插图,9,明清时期 1727年俞茂鲲于痘科金镜赋集解一书中所提及,有效的天花预防方法,人痘接种法在1567-72年经已施行 中外医药交流空前频繁,郑和下西洋时有“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 他们也把中药带到国外,同时也从国外带回了乳香、安息香、苏合油等药物及相关知识 医宗金鉴(1742):清政府命令纂修之医学丛书,由吴谦等人把18世纪初以前,历代重要医学著述加以校订、删补,并进行节录编辑,10,中西医之冲击,东西文化交流 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医学并未产生强烈冲击。 16世纪后半期,欧洲传

5、教士利玛窦、邓玉函等利用医药进行传教活动。 澳门主教卡内罗于1569年在澳门创办两所医院。 西方的医药理论和诊断方法等也顺势相继传入,11,19世纪,中国的封建制度日趋腐朽没落,英国用船坚炮利在1840年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也使得西洋医学的理论和技术被加速介绍到中国。 许多传教士和医生在中国行医、办学校、译书并创办刊物。 传教士在他们的诊所或医院里培养了第一批中国西医人才,中国也陆续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医,中西医之冲击,人参描述之译注,12,废除中医论,1879年,浙江儒学俞樾先生发表废医论 明显影响了曾经赴日留学的两位浙江后生,一位是余云岫,另一位就是鲁迅。 余

6、云岫赴日先攻物理,后转大阪大学主攻医学,回国后却以斥责中医为“伪学”而名闻海内外 鲁迅废除中医”,代表作就是短篇小说药。赴日学习西医,回国后却也最明确地提出了废除中医的主张 在20世纪的20年代形成了一股废医热潮 学人胡适、梁启超、严复、丁文江,都是“废医”主张的强力倡导者,13,在1929年,国民政府召开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余云岫等人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为最严重的一次扼杀中医的事件。 议案内批评中医理论为贷空结论,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炙等是迷信活动。 严格限制中医执业、禁止所有医药广告刊登 1931年禁止成立中医学校 1932年勒令停办中医教育等措施,废除中医论,

7、14,热心支持者仍继续开办学校和出版刊物,为捍卫及保存中医药知识起了积极作用 办学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及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等 这些中医学校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中医人才,为以后中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医界又积极编刊中医书籍杂志,组织中医药学术团体,以期使中医学术得到积极发展,废除中医论,15,并除中医的缺点,同时吸收西医学的优点 逐渐形成了中西汇通思潮及学派 1930至1940年间,中央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及中央卫生实验室等,开始专注于中药疗效的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指导医疗人员学习及汇通中医,发表团结中西医以创造新的医疗系统为政策指引,汇通中西医,16

8、,中西医并进,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方法,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 用现代术语来讲,中医学可以表述为:以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医学体系 西医生物医学的定义:以还原性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17,20世纪西方医学界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 西医第二大深刻的成就是外科手术 其次就是抗生素之发现 对大部份慢性病没有根治方法,中西医并进,18,近年来,由于化学药品自身的局限性和广泛被滥用的现实,西方医药学界

9、出现了一种自然疗法的研究取向 草医和中国古代所特有的针灸,受到了这一研究取向的重视,甚至出现了以草药和针灸作为辅助疗法的治疗方式,中西医并进,19,中西医结合,是从中国既有中医又有西医的近代实际情况出发 这支力量的核心是50年代一批西医学习中医的人员 把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与中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尤其是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其成果斐然,中西医并进,20,在学术刊物上开展的有关阴阳学说、脏腑经络等学术问题的讨论 针刺麻醉是中西医结合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成就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急腹症、骨科病、烧伤、泌尿科疾病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效 在药物研

10、究方面,从中药里更筛选了新效或高效药物如某些抗病毒、抗癌药物的出现,中西医并进,21,结语,在经历东西方文化之冲突,民族信心之丧落,及政治力介入中医之发展,导致中医被误认为是不科学,为旧时代之产物应该被废除。 所幸这股逆潮并未持续太久,欣见中医之回归及透过不断的努力和中西医之整合,目前,中医学,正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医学之林。 中西医之间如何截长补短,互利共生,正考验着现代医界之智慧。,22,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23,参考文献,李致重、崔月犁 (1997) 中医沉思录 中医古籍出版 俞樾,废医论,原载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卷45)(M),清光绪十一年刊本。 陈小野,余云岫医学革命论中的民性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