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电感式)ppt课件_第1页
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电感式)ppt课件_第2页
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电感式)ppt课件_第3页
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电感式)ppt课件_第4页
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电感式)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3.4 电感式传感器,把被测量转换为电感变化的一种传感器,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把被测量转化为 电感线圈的自感 系数或互感系数 变化的装置,3,互感M】由于一个电路中电流变化,而在邻近另一个电路中引起感生电动势的现象 。用互感系数来表示器件在互感现象方面的特性,代号M,自感L】电路中因自身电流变化而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用自感系数来表示器件(如线圈)在自感现象方面的特性,代号L,4,两式联立得,I为线圈中所通交流电的有效值,传感器由线圈、铁心和衔铁组成。工作时衔铁与被测物体连接,被测物体的位移引气隙磁阻的变化,导致了线圈电感量的变化,1.自感式传感器,根据磁路

2、的欧姆定律,5,如果空气隙较小,且忽略磁路铁损时,磁路总磁阻为,因此有,由于电感传感器的铁心一般工作在非饱和状态下,其导磁率远大于空气隙的导磁率,因此铁心磁阻远较气隙磁阻小,因此,6,L与气隙成反比,与气隙导磁面积A0成正比,1)自感传感器类型,7,传感器灵敏度为,变面积型自感传感器的自感与面积成线性关系,但这种传感器的灵敏度较低,变面积式,8,变间隙式,传感器灵敏度为,气隙 愈小,则灵敏度k愈高。由于k不是常数,会产生非线性误差,因此这种传感器常规定在较小气隙变化范围内工作。设气隙变化为(0,0),由于气隙变化甚小,即远小于0时(一般要求小于10倍以上),k进一步近似为,此时k 可近似为常数

3、。因此,这种传感器一般只适用于大约0.0011mm范围的小位移测量,9,对于变间隙式,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的方法如下:接成差动型,螺 管 式,螺管型电感传感器的衔铁随被测对象移动,线圈磁力线路径上的磁阻发生变化,线圈电感量也因此而变化。线圈电感量的大小与衔铁插入线圈的深度有关,根据结构形式,自感传感器可分为:气隙型、螺线管,rc,10,可以看出,插入铁芯后,线圈电感的增量和相对增量均与铁芯的插入深度 X 成正比。如果螺管内磁场强度均匀分布的范围大,就可以获得较大的线性位移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灵敏度低,适用于较大位移测量,为了提高灵敏度和线性度,常采用差动螺管式电感传感器,

4、11,变间隙型:气隙型自感传感器灵敏度高,它的主要缺点是非线性严重,为了限制线性误差,示值范围只能较小;它的自由行程小,因为衔铁在运动方向上受铁心限制,制造装配困难,变面积型:灵敏度较低,截面型的优点是具有较好的线性,因而测量范围可取大些,螺管型:灵敏度比变面积型的更低,但示值范围大,线性也较好,得到广泛应用,三种类型比较,12,2)差动式自感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常采用两个相同的传感线圈共用一个衔铁,构成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两个线圈的电气参数和几何尺寸要求完全相同。这种结构除了可以改善线性、提高灵敏度外,对温度变化、电源频率变化等的影响也可以进行补偿,从而减少了外界影响造成的误差,13,下图是

5、变气隙型及螺管型的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当衔铁3移动时,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增加,另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减少,形成差动形式,1-线圈 2-铁芯 3-衔铁 4-导杆,a) 变气隙型,c) 螺管型,14,变气隙型差动式自感传感器,衔铁下移,上式中不存在偶次项,显然差动式自感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在工作范围内要比单个自感传感器的小得多,15,差动气隙式传感器工作行程很小,若取l2mm,则行程为(0.20.5)mm;较大行程的位移测量,常利用差动螺管式自感传感器,将两差动电感接入交流电桥的相邻桥臂,差动式螺管式传感器是一种开磁路的电感传感器,磁路中相当部分是空气,无明显的边界,因此分析复杂。主要特点是可构

6、成较长的线性区,用于测量大线位移。缺点是灵敏度比变气隙传感器低,体积较大,16,前面已提到差动式结构可以提高灵敏度,改善线性,所以交流电桥也多采用双臂工作形式。通常将传感器作为电桥的两个工作臂,电桥的平衡臂可以是纯电阻,也可以是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或紧耦合电感线圈,3)自感传感器测量电路-交流电桥,17,2. 互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电磁感应中的互感现象,互感M与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及周围介质的导磁能力等因素有关,表明两线圈之间的耦合程度,18,一)结构原理与等效电路,由右图可见,传感器本身就是一个变压器,在初级线圈接入电源后,次级线圈将感应产生电压输出,当互感系数变化时,输出电

7、压相应地变化。互感型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是利用被测量变化改变互感系数来实现的,这种传感器的次级线圈有两个,并接成差动式输出,称为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19,其基本元件有衔铁、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线圈框架等。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而次级线圈由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两个线圈反相串接而成,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所以又把这种传感器称为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分气隙型和螺管型两种。目前多采用螺管型差动变压器,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与一般变压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一般变压器是闭合磁路,而差动变压器是开磁路;一般变压器原、副边间的互感是常数,而差动变压器原、副边之间的互感随衔铁

8、移动作相应变化,20,设差动变压器一次线圈加励磁电压 的角频率为 ; 为一次线圈有效电阻; 为一次线圈电感: 为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I之间的互感; 为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之间的互感; 为二次线圈I中的感应电动势; 为二次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为一次线圈励磁电流; 为二次线圈I的电感; 为二次线圈I的有效电阻; 为二次线圈的电感; 为二次线圈的有效电阻; 为空载时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压。由等效电路可得,二)工作原理,21,测量前,可动衔铁处于中间位置,由于二次线圈的参数相同, 此时 0,变压器无输出。测量时,可动衔铁偏移,两线圈互感量发生 变化,设 ,由于两者为差动,衔铁在一定 范围内有 ,故在输出端开

9、路情况下,输出为: 此式表明:当线圈参数和 确定后,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由二次线圈与一次 线圈互感量的差值 决定。而 与螺管内磁场变化有关,而磁场的变化 取决于可移动衔铁的位移量。因此,在衔铁位移的一定范围内, 与衔铁 位移 有近似线性关系,22,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交流,它与衔铁位移成正比。用交流电压表测量其输出值只能反映衔铁位移的大小,不能反映移动的方向,23,同时由于两个次级线圈结构不对称,以及初级线圈铜损电阻、铁磁材料不均匀、线圈间分布电容等原因,会造成交流电压输出存在一定的零点残余电压。即当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输出电压不为零,因此为补偿零点残余电压,同时使输出值能反映铁芯位移的方向,常

10、采用差动整流电路或差动相敏检波电路,24,三)测量电路,1、差动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和波形图,根据半导体二级管单向导通原理进行解调的,在f点为“” ,电流:fgdche f点为“” ,则电流:ehdcgf,25,2、相敏检波电路 容易做到输出平衡,便于阻抗匹配。图中调制电压er和e同频,经过移相器使er和e保持同相或反相,且满足ere。调节电位器R可调平衡,图中电阻R1=R2=R0,电容C1=C2=C0,输出电压为UCD,当铁芯下移时,e和er相位相反。同理可得UCD0,当铁芯在中间时, e=0 ,只有 er 起作用,输出电压 UCD0,若铁芯上移,e0,设e和er同相位,由于ere,故 e

11、r 正半周时D1、D2仍导通,但D1回路内总电势为er(1/2)e,而D2回路内总电势为er (1/2) e,故回路电流 i1i2 输出电压 UCD=R0(i1i2)0。当er负半周时, UCD=R0(i4-i3)0,因此铁芯上移时输出电压UCD0,由此可见,该电路能判别铁芯移动的方向,26,相敏检波前后的输出特性曲线,a,经过相敏检波电路后,正位移输出正电压, 负位移输出负电压。差动变压器的输出经过相敏检波以后,特性曲线由图(a)变成(b),残存电压自动消失,b,27,测量振动、厚度、应变、压力、加速度等各种物理量。 1. 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 用于测定振动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时其激磁频率必须是振动频率的十倍以上,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可测量的振幅为(0.15)mm,振动频率为(0150)Hz,四)应用,28,2. 微压力变送器 将差动变压器和弹性敏感元件(膜片、膜盒和弹簧管等)相结合,可以组成各种形式的压力传感器,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