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现状分析摘要:选取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检索工具,以2000-2011年11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媒介融合的922篇期刊论文为分析数据,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分布、作者分布三个角度分析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现状,为其今后的进一步实践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媒介融合; 媒体融合; 多媒体融合; 文献计量学; 计量分析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传播的迅猛发展,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直到手机,传播的载体(媒介)正经历巨大的变革,原本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介之间已经悄然兴起一场新的融合,即“媒介融合”。“媒体融合”(Med
2、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将融合在一起,各种媒介形态在竞争中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实现互动共赢的目标,其结果将是使得新闻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接受更加便捷、效果更加优质,同时它也会带来整个传媒业的更大发展。“媒介融合”也称“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最早是本世纪初在西方一些国家开始的。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年,蔡雯将其概念引入国内,并结合中国新闻传播环境和实践进行研究,引起了国内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3、媒介融合”俨然已经从当初的简单概念发展成一个涵盖众多分支和进路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2000-2011年十一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媒介融合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本人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文献从2000年到2011年12月为止。以检索项“题名”、检索词“媒介融合”、“媒体融合”、“多媒体融合”作为检索策略,检索时间为2011年12月31日。通过阅读题目和文摘,有时阅读全文,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排除一稿多投的文献、会议纪要、人物介绍、通讯报道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后共
4、得出2000-2011年我国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论文922篇。并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别对这些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分布、作者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现状有一个宏观的了解。2结果与分析2.1年代分布通过对论文发表年代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出我国媒介融合研究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20002011年我国有关媒介融合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我国学者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即开始关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互动以及整合、融合的问题,但研究成果较少。2000年开始出现媒介融合研究方面的文献。但具学理意义的“媒介融合”的研究,则一直到2004年才由中国人民大
5、学学者蔡雯在考察美国媒介发展状况过程中引进。2005年开始,以蔡雯为首的一批学者以极大的学术热情迅速投入该课题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随即迅速增多。2005年以前的研究是分散的、零星的。从2009年开始,发文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研究论文数量猛增到268篇是因为2010年被称为“媒介融合年”。在实践中,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使得媒介融合这一全新理念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理论上,业界和学界都对媒介融合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突破。2011年由于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时滞性,实际文献数可能大于270篇。总体来看,从2000年至今我国有关媒介融合研究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呈现出
6、明显的递增趋势,媒介融合是近年来是新闻传播界研究热点之一。2.2期刊分布92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241种期刊上。而且多数期刊刊载论文数量都很少,在241种期刊中共有153种期刊只刊载1篇,占期刊总数的63.49%,占论文总数的16.59%。发文10篇以上的期刊见表2。表2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分布注:*表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收录期刊。从表2可以看出:有29种刊物发文10篇以上,共发文563篇, 分别占期刊总数的3.15%,占论文总数的61.06%,这29种重要期刊是获取我国媒介融合研究信息的重要来源。29种期刊中有16种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版)中的核心刊,发文
7、310篇,其载文量占论文总量的33.62。说明高质量的论文相对较多,科研产出水平也比较高。其中新闻界刊登了34篇有关媒介融合研究的文献,可提供3.69%的信息量,体现该期刊对媒介融合研究的关注,他是我国媒介融合文献首选核心期刊。2.3作者分布经统计,参与媒介融合研究的著者较多,且以独著为主,瞬间作者的比例较高,研究缺乏连续性,且论文合作程度偏低,协作能力有待加强。2000-2011这十一年间,共有931位作者发表了关于媒介融合研究论文,其中核心著者发文量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发文量多的著者中其中既有誉满学界的学术泰斗,也不乏从各媒体部门脱颖而出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不仅是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核心作
8、者,也是整个传媒界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研究代表着我媒介融合研究领域的前沿,而且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因此,通过搜集和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动向,对于研究我国媒介融合的学者而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约占总发文量的20时,学科的高产作者群才算形成。表5显示,媒介融合核心作者的发文总数为111篇,仅占总发文数的12.04,这说明距离稳定核心作者群的形成,还有一定的差距。2.4机构分布对论文的第一作者机构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了解国内哪些机构在媒介融合研究领域走在前列。可揭示科研人员在不同系统、不同地区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掌握有关专业人才的聚集状况。表4
9、我国有关媒介融合研究发文机构统计由表4可知,在发文数量在十篇以上的9个机构全部集中在高校,共发文217篇,占总发文量的23.54,高校在媒介融合研究的领域中仍然发挥着学术带头作用,推动着媒介融合研究的不断发展。3结语当前,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大趋势已经拥有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从对国内媒介融合研究的922 篇论文的梳理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对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年代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媒介融合研究呈现出较为平稳的上升趋势,且近三年增长速度较快,这种变化和近年来我国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是紧密吻合的,其相关研究在今后几年内仍将得到学界甚至业界的关注;(2)媒介融合研究目前
10、已经形成新闻界等一批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上刊载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成果;(3)绝大多数对于“媒介融合”研究的文章来自于学界的研究者。相对比而言,业界和其它领域的研究者对该课题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而业界人士是站在“媒介融合”第一线的领军人物,他们对于这个领域发生的事情理应最具敏感性,最有发言权,而在数据中可以看到业界研究者对于该课题理论方便的贡献还有待更深人的挖掘。综观既有研究,我国对“媒介融合”的研究已开始进入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学界的研究视角正在趋于多样化。不过,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其理论的研究仍然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虽然研究的广度得到拓展,但深度比较欠缺。从研究的整体趋势来看,在
11、媒介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等既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一种基于社会、文化领域的宏观研究视角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前全球化和新技术背景下,媒介融合成为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媒介之间的沟通,才能促使媒介融合的长足发展。参考文献【1】 郑保卫. 论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中的几个理论热点问题. 社会科学战线,2011(5):127.【2】 郑保卫,樊亚平,彭艳萍. 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新闻传播,2008(3).【3】 谷虹. 产业视角下中国媒介融合研究的演进路径和核心议题2005-2009年中国媒介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国际新闻界,2010(3):100.【4】 杨慕莲. 20052010年我国循证医学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1):61-63.【5】 陈映. 规制变革:媒介融合研究的新定向基于文献回顾与探讨. 新闻界,2009(3):11.【6】 柳絮青,殷畅. 关于国内“媒介融合”(Med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