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五首》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蕴着诗人的感情,意境: 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 五 首,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杂

2、诗,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 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外号“诗佛”(王维精通佛学) 。因其诗中多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被称为田园山水诗人。 风格:清新淡远,自然脱俗。 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简介,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

3、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诗题,杂诗:其中杂的意思是多种多样的,杂诗的意思是作者随时产生的零星感受和琐事,是不定题目的诗,这个诗题是后人根据本诗的意思添加上去的,课文翻译,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君:对人的敬称,相当于第二人称你, 自:从,应:应该。 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来日:来的时候,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你来的时候,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1。“故乡”为什么第一句诗中出现两次? 诗人用重复的手法表达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 2.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

4、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思 考,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是否开花,近人王文濡评论:“即此寻常通问,而游子思乡之念,昭然若揭。,思 考,板书设计,故乡 寒梅 思念,中心思想,这首诗叙述了久在异乡的“我”忽然遇到来自故乡的旧友,询问家里窗前的寒梅是否开花一事,表达了“我”浓烈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介绍,李商隐画像,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

5、人。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夜雨寄北,诗题分析,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夜雨寄北,课文朗读欣赏,李商隐,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课文翻译,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课文翻译,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

6、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述说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 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 的情怀和对亲人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 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 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 余味无穷,这首诗通过归期

7、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亲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本课小结,一字之师,你知道,吗,成语故事,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郑谷(公元849年),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其父郑史,其兄郑启,均为唐代诗人。受父兄熏陶,郑谷七岁便能诗,“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当时著名诗人、诗论家司空图“见而奇之,拊其背曰:当为一代风骚主”。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考中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他写的一首鹧鸪诗声名远播,因而又有“郑鹧鸪”之称。他与许棠、张乔、任涛等九位同辈人经常唱和往还

8、,诗名颇盛,被誉为“芳林十哲,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郑谷,郑谷、许棠、任涛、张口、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芳林十哲,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长江边上杨柳依依,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要往长安而去,扬子江”,长江的别称,这里点明了“与友人 别”的地点,而“杨柳春”三字则点明了季节,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

9、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春天里的 离别,依依惜别的深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选自王子安集,离愁别绪

10、,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qu,城阙,五津,指长安,送别之地,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hun,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

11、天涯若比邻,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在这诗人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诗人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q,无为,岐路,沾巾,无须,不要,分手的路口,沾湿手巾,指哭,此两句就前句的意思再推进一层。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像青年男女一样别泪沾巾,独特风格,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评

12、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意境旷达,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别离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小 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13、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曾做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喻寄托手法。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有刘梦得文集。名篇陋室铭,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论。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14、诗歌朗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诗文解析,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归来后,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表示悼念。 回到故乡后,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吟:徒然地吟诵,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

15、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典故(用典,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

16、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在)沉船的旁边有千帆竞发,(在)枯萎的树前头有万木逢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详析:颈联突然振起,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诗句借用自然景物 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详析:“长精神”,向朋友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尾联不仅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各乐观的精神,也给友

17、人以鼓舞,收到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颈联突然振起,尾联顺势而下,点明酬赠的题意,品析名句,沉舟”“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哲理: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无限美好,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自己20多年被贬谪至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流露出了遭弃置的无限辛酸与对友人的怀念。 同时,诗

18、人以“沉舟”“病树”自喻,但并不甘心沉寂,表现出旷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感悟中心,结构图示,悲愤怅惘,颔联:感慨时事变迁,颈联:憧憬美好未来,尾联:近日振作精神,首联:回顾贬谪生活,积极进取,旷达豪迈,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艺术特色,1)修辞: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比喻:“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同 时也是对比,2)表达方式:事、情、景、理熔于一炉 事则坎坷遭遇,政治失意。情则哀乐相生。景则:“沉舟”“病树”“千帆”“万木”并举。理则意高蕴深。情因事发,景以情生,借景说理,课堂练习,1、首联中“弃置”一词,饱含诗人无限的( )也流露出他内心的( ) 2、颔联用了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分别

19、是( )是( ) 3、下面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B 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变化,蕴含哲理 C 诗人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显得十分悲观 D 诗人借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了他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 精神,辛酸,愤愤不平,烂柯人,闻笛赋,C,课外拓展,基础训练68页。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宋严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它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

20、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诗歌分类,一、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

21、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每首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诗歌分类,二、按内容来分类: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

22、悼亡诗、讽喻诗、行旅诗、酬谢答诗等,诗歌,内容,音律,古体诗,近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 楚辞、 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不讲对仗 押韵较自由,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送别诗、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 讽喻诗、行旅诗、酬谢答诗等,li,chn,qng,z,ji,di,dn,sng zh,lio,杜鹃;叫,托付,很高很高的塔,听到,因为,早上的太阳,弯曲的小路,僧人的房舍,山的景色;使欢愉,消除,使空;

23、人的尘世之心,各种声响;静,无声,泰山,天地,大自然;集中,聚集,裂开;眼眶,登,水波摇荡的样子,高耸;突起,突兀,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银河,庆幸;极,怎么样,多么,表目的,用;拿,佛教法器,集中,聚集,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找,一定,必定,可以实现或擅长,全,最小的正整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净,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6重点句子默写。(10分)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助想象,视明月为知己,托付一片真情的诗句是_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诗句是_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诗中,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和不畏艰难的句

24、子是_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杜甫的望岳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表达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 (5)观沧海中由眼前实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出宏奇的意境,表现出博大的胸襟的诗句是_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_,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课内阅读 (一

2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3分) 杨花,子规。 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二)登飞来峰 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3分) 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4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

26、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想要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5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3分)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D,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3分) 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万籁此都寂”和“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不矛盾。万物之音响全部消寂,而仅有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不绝,似乎永恒地吟唱,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显空寂,使这肃穆的世界更为庄严,使这一刹那成为了永恒 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澄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_;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_。(3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四)望岳 9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 “割”字炼得极好,那照临大地的阳光,好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征。 10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