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_第1页
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_第2页
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_第3页
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_第4页
社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目 录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总则3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预案7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9甲型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11病毒性肝炎中医药防治预案13风疹中医药防治预案16水痘中医药防治预案19痢疾中医药防治预案22结核病中医药防治预案23传染病中医药防治预案总则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中心辖区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

2、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一、指导思想(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防保科及分管业务副主任报告,在2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二)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中

3、心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确诊。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由中心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加强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中心。(三)收治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市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卫生部和区卫生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

4、的隔离治疗。(四)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并加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所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五)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案或本地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医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镇、学校、乡村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

5、治疗的措施。(七)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八)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二、中医认识传染病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

6、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三、防疫措施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2.早期隔离病人。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4.切断传播途径。5.做好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6.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有诸多益处,即可控制体重,又可提高抵抗力。7.注意生活起居预防。(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在晚上

7、睡觉前注意寝室是否关了窗门,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以免受风寒。(2)“起居有常,加强锻炼”。作息有规律,多动、早睡。8.调畅情志所谓“情志”,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对人体脏器所造成的损伤,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若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是基于这种对“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养生家相应地创立了许多保持精神恬愉、心理健康的“情志”调畅养生法。9.合理膳食预防这些传染病就必须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选服些具有调补气血、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药膳。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预案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工作,提高临床诊

8、治水平,结合全国部门分地市的救治经验,从预防、内服、外用方法和调护等四个方面为居民提供手足口病防控建议。预防为主个体差异要选择不同药方1白菊花6g、生甘草3g、生山楂6g、生薏米l0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用35天。2生薏米l0g、扁豆10g、党参5g。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适用于素有脾胃虚弱的小儿。3金银花6g、板蓝根6g、薏苡仁10g、淡竹叶3g、生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连续服用35天。适用于素有内热的小儿。特别提醒:因个体差异,每个人体质不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不同中药进行预防。比如说,第一个药方是供正常体质人群参考使用,第二个药方则主要针对虚汗体质的人群,而

9、内热体质的人群更适合选择第三个药方。重症患儿中西医结合救治成功率更高主要表现:高热持续不退,疹出不畅、嗜睡易惊、肢体抖动或抽搐,甚至昏迷等,舌红、苔厚腻,脉细数,指纹紫暗。治法:清热凉营,平肝熄风。方剂:解毒熄风汤。主要药物:大青叶、鱼腥草各1015g、菊花、银花、紫草、牛蒡子各810g、葛根1216g、竹叶36g、水牛角(先煎2030分钟)20g、赤芍68g、地龙610g、钩藤(后下)15g、僵蚕10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分36次服。昏迷或上呼吸机者,可同时使用鼻饲和灌肠。对普通病例来说,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减轻病人痛苦,改变症状,缩短疗程。体温38者,中成药可用外感风痧颗粒等

10、。体温38者,中成药可用抗病毒口服液等。注意调护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1.口咽部疱疹治疗: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等,选用一种喷涂口腔患处,每日2次。2.手足皮肤疱疹治疗:西瓜霜、冰硼散、金黄散、青黛散等,选用一种用蒸馏水稀释溶化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涂患处,每日34次。3.中药外洗:九里明30g、水杨梅2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土茯苓20g。水煎适量微温泡洗,每日23次。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潜伏期一般为13日。起病急骤,以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酸痛等为主要表现,此时呼吸道症状可不严重。23日后,全身症

11、状逐渐减退,但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较显著,少数病人可有鼻出血、食欲不振、恶心以及便秘或者腹泻等轻度胃肠道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流感属“时行感冒”,一般按风寒、风热、暑湿三种情况论治。1.风寒证主要有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轻按即感觉到脉跳,且有绷紧之感)等表现。对此证可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常用荆防败毒散:方药: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2.风热证主要有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脉搏快,轻轻一按就可感觉到脉搏跳动)等表现。此证应

12、予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方药:连翘、银花15克,桔梗、薄荷、甘草、牛蒡子各6克,竹叶、荆芥、豆豉各10克。3.暑湿证主要有发热、少汗、身体酸痛、头昏重、眼痛、口中粘腻、胸闷、恶心、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脉捕快而不畅)等表现。此证应清暑祛湿解表,常用香薷饮:方药:银花、连翘、扁豆各9克,香薷、厚朴各6克。以上三证的方药均应和水煎服(若嫌不方便,也可到药店买成药)。煎药时宜于轻煎,不可过煮。煎好后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吃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出汗后尤应避风保暖,以防复感。此外,在流感易发的季节,尤其要重视预防。可根据时令选择以下方药:冬春风寒多发季节: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

13、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夏日暑湿当令季节:香薷、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代茶饮。流感广泛流行时,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日一剂。甲型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为指导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药预防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甲型H1N1流感疫情,特制定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

14、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对时行感冒(流感)疗效是肯定的。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本预防方案。一、生活起居预防(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及时增减衣物,以适寒温。(二)“食饮有节”,饮食要适时、适量、适温,少进刺激之品。(三)“起居有常”,作息要有规律,多动、早睡。(四)“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态平衡,“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也可导致气机逆乱,更易招致外感。二、饮食预防饮食宜清淡,少食膏粱厚味之品(易化生积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美味的小药膳,对预防流感也有帮助。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姜枣薄荷饮:

15、薄荷3g、生姜3g、大枣3个。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病毒性肝炎中医药防治预案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变为细胞变性坏死及肝间质炎性浸润。临床特点由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肿大及不同程度肝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及黄疸。病情大多能恢复,少数病程迁延呈慢性,及少数呈重症经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湿血邪为患,属黄疸、胁痛的范畴。1、急性黄疸肝炎(1)热重型(阳黄以热为主)主症:巩膜及皮肤色泽鲜明如橘子色,右胁胀痛,口干而苦,喜饮,恶心,厌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秘结,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干

16、预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便。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栀子10g、黄芩10g、板蓝根15g、泽泻10g、郁金10g、虎杖10g、金钱草20g(2)湿重型(阳黄以湿为主)主症:巩膜及皮肤黄染不如热重者鲜明,精神疲乏,胸闷,恶心,厌油腻,食欲减退,口干口苦,大便溏稀,舌苔腻或微黄或厚腻,脉濡或滑。干预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30g、茯苓15g、猪苓10g、栀子10g、白术10g、薏苡仁20g、白蔻仁6g、厚朴10g(3)急黄型(热毒内陷)主症:起病急骤,黄疸速度加深,巩膜及皮肤呈深黄色,口干口渴,发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小便深黄如浓茶,或鼻衄、齿衄、呕血或皮肤出

17、现斑疹,舌苔黄燥,舌质红,脉弦数。干预治法:清热凉血,泄火解毒。方药:犀角散加减:犀角5g(研末冲服)、黄连10g、栀子10g、赤芍12g、大黄10g、金银花20g、大青叶10g、茵陈30g、丹皮10g、玄参10g、金钱草30g神昏谵语者,加牛黄清心丸或至宝丹以化痰开窍。(4)阴黄型主症:黄疸晦暗不泽,如烟熏样,脘腹胀闷,食欲减退,大便稀,小便不利,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苔白厚腻,脉沉细弱干预治法:健脾利湿,疏肝利胆方法:茵陈胃苓汤加减:茵陈30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法夏10g、茯苓15g、泽泻10g、白术10g、桂枝6g、生姜3g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肝郁气滞主症:胁肋

18、胀痛,右侧为甚,脘腹胀满,胸闷,口干口苦,厌油腻,食欲不振,头昏目眩,舌苔薄黄、脉弦或弦数。干预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健脾方药:一贯煎加减:沙参12g、生地10g、板蓝根12g、栀子6g、丹参15g、白芍12g4、其他疗法:(1)单方验方(黄疸型)茵陈30g板蓝根15g山栀10g煎水代茶大青叶30g山栀l0g黄芩10g煎水代茶(2)食疗:玉米须30g菌陈30g车前草30g白糖适量煎浓汁去渣饮菌陈30g大枣30g水煎取汁饮用风疹中医药防治预案风疹是由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又名“风痧”、“风瘾”。临床特点是病程急,麻疹样皮疹,颈、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5岁以

19、内小儿较易发病,成年人也偶尔发生。孕妇患风疹后能引起胎儿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症”。1、邪郁肺卫型:症状:初起咳嗽流涕,发热恶风,l2天后全身出现疹点,始见于头面,继则躯体、四肢,皮疹于1天内遍及全身,唯手足心无皮疹,疹色淡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可有痒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指纹鲜红。治则:疏风清热,解毒透疹。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赤芍、牛蒡子、大青叶、薄荷、桔梗、甘草、蝉蜕、僵蚕。加减:若皮疹痒甚,加防风、白藓皮以祛风止痒;若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川贝母宣肺止咳;若头痛加白蔟藜、菊花疏风清热止痛;若烦躁不安,尤其是夜寐不安者,加白芍、钩藤、竹叶清心安神。

20、2、邪热炽盛型:症状:周身散在斑丘疹,疹色鲜红或暗紫,壮热口渴,烦躁易惊,小便短赤,唇干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浮,指纹紫。治则:清热解毒,凉血透疹。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薄荷、银花、连翘、大青叶、牛蒡子、蝉蜕、紫草、赤芍、丹皮、生地。加减:若壮热日渴较甚者,加生石膏、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大便秘结者,加木黄泄热通便;头痛较著,加白芷、钩藤祛风止痛;枕部淋巴结肿痛者,加元参、浙贝母、夏枯草散结止痛;若邪热内舍心营,伤及气阴,咳嗽胸闷、乏力、心悸、烦躁不宁、舌红脉细者,加用紫雪散、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等。验方单方:风疹轻症:1、板兰根10g,水煎分3次服。2、芦根3060g,竹叶心30g,

21、煎水代茶,频服。3、银花10g,甘草3g,板兰根30g,僵蚕10g,煎汤代茶饮。4、菊花15g,蝉蜕、甘草各5g,煎水代茶饮。5、风疹初起发热恶寒:散疹茶:土地9g,苍术36g,茶叶13g。将苍术、生地加水煎,并以沸药汤冲泡茶叶于杯内,不拘时慢慢饮服。至全身汗出为止。6、风疹皮疹作痒,烦躁不宁,银蝉散:金银花3g,蝉蜕3g,甘草1g,竹叶1g。为散,用沸水冲泡10分钟,不拘时饮服。7、外治法取枯矾适量,研为细末,投入热酒中和匀,用棉球蘸酒搽患处。适用于小儿风疹作痒。鲜地肤子、鲜苍耳子适量。加水煎汤,擦洗患处。适用于风疹作痒。8、针灸疗法:(1)体针:取穴:肺俞、列缺、曲池、合谷、大椎操作:肺俞

22、向脊柱斜刺1寸,施捻转泻法;列缺逆经斜刺0.5-0.8寸;合谷、曲池直刺1寸;大椎直刺0.5寸,均用捻转提插泻法。(2)耳针:取穴:神门、肺、枕,屏间、下屏尖。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强刺激,留外40分钟,每10分钟行刺1次,每日或隔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穴位。预防:最重要的是预防孕妇患风疹,以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妊娠4个月以内若患风疹应终止妊娠。小儿尤其是女孩1岁以后及易感育龄妇女应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

23、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水痘中医药防治预案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时行邪毒,多出口鼻而入,蕴郁肺脾。肺合皮毛,主肃降,外邪袭肺,宣降失常,早期多见肺卫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等。若肠胃伏有湿热,或病毒深入时,则可出现气分症状。脾主肌肉,邪毒与内湿相搏,外发肌表,故有水痘布露。本病多属于风热轻症,时行邪毒清透即解。因本病邪热一般只伤及卫、气分,窜入营血的甚少,故病情较天花、麻疹为轻,预后良好,变症险症也少。少数患儿也有毒热炽盛,内犯气营,甚或营血受累,重的可伴有高热、烦躁、面赤、痘点稠密、色赤、紫暗等重症。1、风热型:症状:无

24、发热或发热较轻,1-2日内出疹,先于躯干、头面部见红色小丘疹,疹色红润,疱浆清亮,根盘红晕不明显,泡疹稀疏,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等。脉浮数,舌质淡红,苔薄白。治以疏风透表,清热解毒,或佐以利湿。方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2g,薄荷10g,桔梗10g,荆芥6g,竹叶6g,鲜茅根20g,紫花地丁15g,板蓝根15g,甘草6g。水煎服,1日1剂。若湿邪较重,可加滑石、木通等利水渗湿之品;疹密有红晕者,加丹皮、赤芍等;皮肤搔痒甚,加蝉衣、僵蚕等。2、毒热型:症状:发热较高,或壮热不退,烦躁不安,口渴欲饮,面红目赤,水痘过密,疹色紫暗,疱浆晦浊;或伴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

25、燥结,小便短黄,脉洪数或沉实,舌质红或降,舌苔黄燥而少津。治以清热解毒、凉营滋阴。方药用清营汤合清胃散加减:水牛角10g,生地15g,丹参10g,玄参10g,麦冬12g,黄连6g,银花15g,连翘12g,当归、丹皮15g。水煎服,1日1剂。疹色深红者可加紫花地丁、紫草、山栀清热凉营;阴津耗伤甚,口干咽干加花粉、麦冬、芦根等养阴生津;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燥者,加服芒硝粉或大黄、枳实等泻火通便。单方验方:1、银花1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天。2、芦根60g,野菊花10g,水煎连服2-3天。3、黄芩5g,木通2.5g,共为细末,或水煎,分3-4次口服。若服散剂,其量减半。本

26、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水痘湿热较盛者。4、三豆汤:黑豆、绿豆、赤小豆各60g(生用),甘草90g。将豆淘净,同甘草用雪水或长流水煮至豆熟为度,去甘草将豆晒干,又入汁再浸,再晒干。逐日取豆任意食用。适用于痘疹将发之际,服之令多者少、少者可无或有终生不出者。5、水痘方:柴胡3g,茯苓6g,桔梗3g,生甘草1.5g,黄芩1.5g,竹叶10片,灯草1团,水煎服。适用于水痘轻症。6、紫草0.3g,陈皮0.15g,为粗末,新汲水煎服。适用于小儿痘疮紫暗,发出不畅。外治法:1、苦参30g,浮萍15g,芒硝30g,水煎外洗,1日2次。2、止痒药方:地肤子30g,僵蚕15g,白鲜皮15g,芥穗15g,茵陈15

27、g,败酱草15g,白矾9g,白芷9g,共为细末,擦于患处,每日2-3次。3、青黛散: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各等份,研为细末,撒布患处,或用麻油调敷,1日1-2次。适用于痘疹破溃,继感邪秽时。针灸疗法:1、体针:治以清热疏风利湿取穴:大椎、曲池、合谷、丰隆、三阴交若痘疹紫暗,加血海以除血分湿热;若邪陷营血,高热神昏,加刺水沟、十宣放血,以清营凉血,清心开窍。2、耳针:取穴:肺、脾、下屏穴、下脚端、神门、脑,每次选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入,每日1次。也可用耳穴贴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推拿疗法:手法:清天河水、揉小天心、退六腑、清脾经、开天门、堆坎宫。加减:毒热重证,加清胃经、

28、清肺经以清肺胃实热,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指老龙、拿肩进以清热开窍。预防:隔离患儿至全部皮疹结痂为止,尽量避免易感儿接触水痘,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接触水痘后3日内接种仍然有效。痢疾中医药防治预案夏秋季节,是痢疾的高发季节。中成药治疗痢疾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为加强中医药的应用,特制订本预案。1、止痢片:内含盐酸小檗碱,为中药黄连、黄柏的提取物,可抗菌止痢,口服每次1-2片,每日3-4次。2、加味香连丸:内含黄连、木香、厚朴等中药成分,能祛湿清热、化滞止痢,适用于急性痢疾,该药为水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3、泻痢固肠丸、内含人参、白术、肉豆蔻、白芍等,有固肠止泻痢的作用,尤其适合身体

29、虚弱及慢性痢疾患者服用,每次6克,每日3次。4、痢必灵片:内含苦参、木香、白芍等中药成分,有抗菌、消化、止痢的作用,对病程较长而服用西药无效的病人,效果更为显著。用量为每日8片,每日3次。5、久痢丸:内含黄连、厚朴、鸦胆子、枳壳、常参、当归等,适用地久治不愈的慢性痢疾,本药为水丸,每次口服一袋,每日3次。疾病患者除了根据病情选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吃些营养丰富而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配合吃些具有抗菌作用的蔬菜如大蒜、马齿苋等。由于泻痢而致身体里的水分丢失太多,还应多喝一些汤水,必要时需请医生输液治疗,以便补充身体里丢失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使身体早日得到康复。结核病中医药防治预案肺结核

30、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具传染性,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精神心理治疗:精神心理治疗是抗痨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调动病人本身抗痨能力,促使病情好转的积极措施。要使病人掌握治病防病的基本知识,做到自我调治,主动配合治疗。方法有疏导法、暗示法、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营养治疗:这是扶植正气的重要途径。合理调配膳食,增强体质,以促使病情好转。中医学认为“药补不如食补”是有道理的。体质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呼吸运动,有益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肺脏功能恢复。但不可过量,以防损害体质。如简单的气功、呼吸操、散步等等。预防:结核病防治的根本在于治疗患者的同时,切断结核的蔓延传播。为减少结核病的发病率,应搞好预防接种,并加强社会性的宣传管理工作。卡介苗(BCG)接种:BCG是一种灭活的牛型结核疫苗。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有效办法。治疗原发病:现已证明糖尿病、尘肺、肝硬化、病毒性疾病(麻疹、流感等)可促进肺结核发病。肺动脉狭窄时,肺尖部动脉压低,局部抵抗力弱,也是结核的易发部位。因此治疗原发病是预防治疗肺结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