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_第1页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_第2页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_第3页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_第4页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弘集特弘集团团官板官板乌乌素煤素煤矿矿灾害灾害预预防和防和处处理理计计划划2011年元月年元月会审栏参加会审人员签字通修区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机电矿长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第一章矿井地质条件及自然因素一、矿井地质条件1地层、煤层与煤质11含煤地层及主要煤层赋存情况111本溪组(C2B)中、上部为灰白色砂岩和黑灰色泥岩,夹有一至二层含泥质灰岩,在井田东南角夹有极不稳定的薄煤层。底部为灰色灰白色厚层状铝土质泥岩和一层鸡窝状褐铁矿层。其下与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呈假整合接触。本组地层厚度19323451M,平均2692M。112太原组(C2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上部以深灰色泥岩、中细砂岩和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含6上1、6上2和61煤层。6上1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6上2煤层不稳定,不可采;61煤层为6号煤上分层,厚度稳定,全区可采。在井田北部,61与6号煤之间发育一巨厚粗砂岩层,其平均厚度在10M左右。中部为6号煤层段。6号煤层厚度为12171778M,平均1495M,全区可采。在井田北部,6号煤底板发育有一层4M左右的灰白色中粗砂岩(K2)。下部以深灰色、黑色泥岩为主,夹透镜状中细砂岩及9上、9和10号煤层。9上、9号煤层分布较广,但仅J2、唐427、东117号孔可采,极不稳定;10号煤层极不稳定,不可采。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K1),富含铁质,坚硬致密,平均厚度647M,是太原组与本溪组分界砂岩。与本溪组整合接触。太原组厚65309600M,平均7926M。113山西组(P1S)上部为灰黑色、浅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在该组中部发育有3号煤层,大部可采,为富灰高灰煤,不稳定。靠近底部夹有5号煤层,极不稳定。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K3),局部含砾,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平均厚度803M,局部有冲刷现象。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标志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山西组厚度25407229M,平均5711M。114下石盒子组(P1X)唐公塔东沟中有部分出露。本组上部为绛紫色、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状灰绿色细砂岩以及中厚层状中粗砂岩。下部为灰白色、黄褐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夹紫、杂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底部为黄绿色、白黄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该层作为与山西组分界标志,与山西组呈整合接触。本组全层厚63879800M,平均8292M;区内残存厚度6149800M,平均6035M。115上石盒子组(P1X)官板乌素沟有部分出露。区内J1、东93、东94号孔内见到,其残存最大厚度7568M。主要由暗紫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灰绿色黄绿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底部为灰绿、黄绿色含砾粗砂岩,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上覆新生界。L煤层本井田自上而下可采煤层有3层,即3、61、6号煤层,9号煤层在本井田不可采。121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钻孔见煤点厚度为0360M,平均233M。可采区段厚度平均288M,含夹矸平均2层,夹矸厚度平均054M。煤层中部夹一较厚矸石层,使3号煤层测井曲线呈“M”形。矸石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砂质泥岩。该煤层在井田中部,北部发育较稳定且可采。只是灰分含量高,变化大,灰分含量平均3534。为富灰高灰分煤。3号煤层整体为不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12261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为6号煤层之上分层。在东103号孔到唐950号钻孔一线向南西向与6号煤合并,煤层间距小于080M;向北东向分岔,煤层间距平均1417M,最大达3217M。中夹条带状粗砂岩体。该煤层钻孔见煤厚度220827M,平均482M,煤层变化系数3613,标准差161M,全区可采,可采厚度平均402M,含矸一般3层。灰分含量平均2887,硫分含量平均088,为富灰、特低硫煤。顶底板岩性泥岩、炭质泥岩占90左右。61煤层为较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1236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煤层底板海拔标高89805(东93孔)104302M(唐427孔),一般在9801020M之间,煤层埋深1320528372M,平均20100M。煤层全区可采,厚度巨大,层位稳定;钻孔见煤厚度12171778M,平均1495M;煤层变化系数1344,标准差200M。可采段厚度11651764M,平均1476M。含矸412层,平均9层,夹矸总厚度平均201M。灰分含量平均2529;硫分含量平均091,为中灰富灰、特低硫煤。夹矸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炭泥岩。顶板为砂岩、泥岩,底板为砂岩、泥岩。6号煤层结构根据测井曲线特征灰分产率和结构特征,全层可分三段下段厚5M左右,灰分产率30左右,相对较高,夹矸层数多;中段厚7M左右,煤质相对较好,灰分产率在1015左右,夹矸层数少,且单层厚度一般小于020M;上段厚3M左右,灰分与下段相近,常含030M以上大夹矸。此三段均有一较大夹矸相隔,可进行横向对比,但每段内夹矸变化大。综上所述,6号煤层为厚度巨大、结构复杂、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各可采煤层埋深、海拔标高及各煤层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比例详见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见下表111。表111各可采煤层赋存情况表单位M煤层号项目3616平均埋深134177201底板高程最低最高平均95110991063970105810038981043984占全区资源总储量72170各可采煤层全层厚度、层间距、可采程度等见表112。表112各可采煤层一览表单位M煤层号见煤点数可采点数可采段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面积可采率可采程度稳定程度31070803162882668586056大部可采不稳定36666113131506914020183217100全区可采较稳定61313116517641476884100全区可采较稳定13煤质131物理性质1311一般物理性质各煤层一般物理性质见下表113。表113煤的物理性质及宏观煤岩类型表煤层号光泽颜色条痕内生裂隙断口结构构造宏观煤岩成分描述煤岩类型3腊状黑色棕黑色不发育参差状细条带状块状以暗煤为主,夹有镜煤和丝炭线理,光泽暗淡,硬度较大。半暗煤61沥青黑色棕黑色较发育参差状阶梯状细条带状水平层状块状半亮煤半暗煤6沥青黑色棕黑色较发育参差状阶梯状细条带状均一状水平层状块状由镜煤、暗煤和亮煤组成,夹有丝炭线理。下部以暗煤为主,夹有镜煤和丝炭,致密、较硬。半亮煤半暗煤1312容重、比重各煤层的平均容重和比重见下表114。表114容重、比重成果表煤层平均灰分AD容重T/M3比重T/M333534164177612887155167625291511611313宏观煤岩类型现仅将6号煤层描述如下煤岩组分主要有镜煤、暗煤和亮煤,丝炭次之。带状,线理状或透镜状交替出现,形成层状构造。下部以暗煤为主,夹有镜煤、丝炭透镜体。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半暗型。1314煤的显微特征据唐公塔井田煤岩鉴定结果各煤层的共同特点是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以丝质和镜质组为主,半镜质和稳定组占比例较少。各煤层中矿物杂质较多,种类比较单一,以泥岩类为主,其它类矿物成分含量稀少,详见下表115。表115煤层煤岩成果整理有机显微组分有机显微组分矿物杂质煤层号镜质组J半镜质组BJ丝质组S稳定组W镜质组J半镜质组BJ丝质组S稳定组W粘土组KN硫化物组KL碳酸盐组KT氧化物组KV镜煤反射率RMAX光变质阶段备注35463937837339242352336602110004610615141143738394083373021609060005434I164056647257335553874716208060005561I1616193330642487262413319815000005364I1唐61简总样64004749756324394044618006010005591I3唐62、3简总样反射率测定结果各煤层均属I变质阶段,相当长焰煤。132化学性质1321一般煤质特征煤的工业分析、全硫、干基弹筒发热量、粘结指数等各煤层大、小波动值、平均值见表1211。1322工业分析13221灰分(AD)3号煤层灰分产率为33723695,平均3534,属富灰煤。61号煤层本区大部分钻孔灰分值在26以上,以唐933号孔灰分产率最低,为2301,全区平均值2887,属富灰煤。6号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平均1495M,灰分平均值为2529。灰分在平面上变化较小,一般波动在2429之间,唯有本区东北角的唐427号孔为特殊点,灰分产率1565,属中灰富灰煤。13222水分(MAD)各煤层平均水分含量均是精煤大于原煤,如以钻孔为单位计算,则61煤层和6号煤层的原煤水分一般波动在34之间,各煤层MAD的平均值见表116。表116煤质一般特征表煤层号洗选情况MAD小大平均AD小大平均VADF小大平均ST,D小大平均QB,D卡/克小大平均GR,I小大平均主要特征及煤炭分类原2305143723372369535344162441942910563精367640504922104898542684376432205005605369485参考富灰、特低硫长焰煤原23158440023013605288739534359403606112608844865360503061精2416584505539327283944432940720430650557112195富灰、特低硫长焰煤原2124933852381288225293753411838960481520915169647356096精2625974426168996923764412639690501290787362095富灰、特低硫长焰煤13223挥发分(VDAF)各煤层挥发分产率较高但变化较小。61号煤层以及6号煤层的精煤挥发分值一般波动在40左右,平均值分别为4072和3969。2地质构造本井田地层整体上向北西方向倾斜,在55线以东,22以南约2KM2范围内,地层倾角小于5;在井田中西部受阳坡挠曲带的影响,地层倾角变大至510左右,在井田的北界局部达15。阳坡挠曲带作为本井田唯一构造,由北东向西南纵贯全区;其走向为北35东,影响宽度500M左右,幅度80100M。3矿井水文地质31地形、地貌、地表水官板乌素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的北部,南侧为龙王沟,西侧为官板乌素沟,东侧为东沟,官板乌素沟、东沟分别交汇于龙王沟。由于向源侵蚀作用,井田地貌为两树状沟谷所切割形成的山地,标高在11151265M之间,北高南低,比高150M。井田东西两侧的两大沟谷中常年有泉水流淌,大雨、暴雨形成山洪,其流量大,时间短,水动力强,水上流失严重,流入龙王沟后向东汇入黄河。龙王沟位于井田的南侧,据龙王沟详查资料记载,龙王沟最大洪水发生于1986年,在唐公塔附近洪水标高为110708M,203队1957年8月25日实测龙王沟洪水量为27M3/S;官板乌素沟的洪水位线标高在井田区段内,上游114422M,中游113464M,下游111575M;东沟由于汇水面积小,只有下游洪水位线标高为111900M(两沟洪水位资料由1975年地质填图测得)。由于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地下岩层微弱,只有沟中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对其下岩层有常年的补给作用。32井田构造水文地质特征井田地层走向北东西南,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倾角为5。由于阳坡挠曲顺走向从井田内通过,使西北翼地层倾角变大到510,个别地段达15,基本上还保持单斜构造的形态,地下水的流向为从东南向西北。由于阳坡挠曲的作用,使其岩层产生不同程度的裂隙,使上覆地层的水向下覆地层渗透。西翼地层含水丰富,区内无断层。33岩性特征及含、隔水性331第四系黄土层(Q3M)为轻亚粘土。井田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厚度045M,具有隔水性,井田内无泉水出露。332第四系冲洪积层(Q4)由亚砂土、砂、砾石组成。主要分布在龙王沟、官板乌素沟、东沟,沟中冲洪积层含水丰富,常年有溪水流淌,对其地层有补给作用。333上石盒子组(P2S)主要出露于官板乌素沟、东沟,J1、东93、东94号钻孔中见到其残存地层厚度7568M,由暗紫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灰绿黄绿色中粗粒砂岩组成。底部为灰绿、黄绿色含砾粗砂岩作为与下石盒子组的分界,由于其上黄土覆盖又位于井田地层的上部故含水微弱,在井田内未见到泉水出露。334下石盒子组(P1X)出露于官板乌素沟、龙王沟、东沟,井田所有钻孔均见到,本组厚度6398M,平均83M。上部为绛紫色、杂色泥岩、砂泥岩和薄层状灰绿色细砂岩及中厚层状中粗砂岩。下部为灰白色、黄褐色厚层状中砂岩,夹紫、杂色砂质泥岩和泥岩。底部为黄绿色、白黄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该层与山西组分界。本组泥岩具有隔水性,砂岩孔隙、裂隙发育。龙王沟、官板乌素沟、东沟中第四系冲洪积层含水丰富直接补给本组砂岩,使本组砂岩具有含水性。在官板乌素沟、东沟有泉水出露,一般流量为01L/S,最小流量0039L/S(标高1190M),最大流量0794L/S(标高111598M),水质类型为HCO3CA2MG2型水。该组为6号煤层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岩组。335山西组(P1S)在井田内未见出露,厚度25407292M,平均厚度5711M。上部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在该组中部发育有3号煤层,靠近底夹有5号薄煤层。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K3)局部含砾,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平均厚度803M,为山西组与太原组的分界。该组在井田内及井田附近没有出露,但在井田南侧的龙王沟中出露接受充水,由于地层从东倾向于西,充水后水流向从东向井田运移发展。使井田山西组粗砂岩具有含水性。336太原组(C2T)在井田内未出露,据钻孔揭露地层厚度653096M,平均80M。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上部以深灰色泥岩、中细砂岩和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含6上1、6上2、61号煤层。中部为6号煤层段,6号煤层厚度12171778M,平均1495M,全区可采。在井田北部6号煤层底板发育一层4M左右的灰白色粗砂岩(K2)。下部以深灰色、黑色泥岩为主,夹透镜状中细砂岩及9上、9、10号煤层,均不稳定不可采。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K1),厚度647M。本组地层在井田内未出露,未接受沟谷中的直接补给。矿井中6号煤层底部涌水,说明本组具有含水性,三个采区共涌水195M3/D。337本溪组(C2B)井田内未有出露,厚度19323451M,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岩性以泥岩、砂泥岩、铝土质泥岩为主,本组具有良好的隔水作用。34井田充水因素分析341大气降水充水补给因素本区大部分被第四系黄土掩盖,由于沟谷发育,地表坡度大,降水快速排泄,渗入地下岩层中的水微弱,再加蒸发量大,大气降水补给其下岩层的水甚少。342沟谷水的补给因素官板乌素井田西侧为官板乌素沟,东侧为东沟,南侧为龙王沟,形成对官板乌素井田地层的补给条件。3421官板乌素沟位于井田的西侧,走向大致和井田的西界平行,沟中心线距井田西界多者不足200M,个别地段进入井田范围内。官板乌素沟有泉水出露,常年有溪水流淌,大雨、暴雨发生山洪,快速排泄,山洪时间短。沟中为第四系冲积层,含水丰富,对其下岩层具有常年的充水作用,3剖面以东为上石盒子组地层,由于其上第四系的冲积层含水的补给,具有含水性。34剖面之间沟底为下石盒子组地层,由于其上的第四系冲积层的补给,具有含水性。主副井筒60M处日涌水90M3,是官板乌素沟底部对下石盒子组地层充水的原因(涌水处距沟中心200300M)。3422龙王沟位于井田的南侧,和井田边界大致平行,沟中心线距井田边界600800M,是准格尔煤田最大的水系之一。常年有水流淌,大雨、暴雨形成山洪,203队1957年8月25日实测龙王沟洪水量为27M3/S。沟内第四系冲积层宽度400500M,冲积层含水丰富,对其下岩层具有常年的补给作用,其下岩层为山西组上部,由于地层倾向于西,山西组地层在龙王沟中全部充水,故使井田内山西组地层含水,尤其在井田的南部更丰富,山西组地层底部砂岩距6号煤层顶部30M左右,其间有61号煤层和粘土岩,是很好的隔水层,开采中注意保护此层。太原组地层在井田附近的龙王沟中没有出露,下游出露距井田较远,本区段不受龙王沟中第四系冲积层水的直接补给,但是由于其上山西组地层含水丰富,太原组地层虽有隔水层,但由于裂隙和未查明的小断层可以使太原组地层具有含水性。3423东沟位于官板乌素井田边界的东侧,和井田边界大致平行,沟中心线南段在井田范围内,北段距井田东界150M,沟中有泉水出露,常年有溪水流淌,大雨、暴雨形成山洪。上游出露上石盒子组地层,对地层有充水作用。下游出露下石盒子组地层,其上的第四系冲积层含水丰富,对下石盒子组地层有补给作用,由于地层倾向西,进入井田上部地层的上、下石盒子组。343地层赋水条件上石盒子组(P2S)在矿区仅保留下部,砂泥岩和底部含砾粗砂岩,厚10M以上,在官板乌素沟充水,在井田西部即阳坡挠曲带西翼含水。下石盒子组(P1X)区内平均厚度82M,由泥岩和砂岩互层组成,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含砾粗砂岩、砂岩具有赋水性。在官板乌素沟、东沟、龙王沟三沟接受补给,在井田南部含水丰富,向北、西发展。山西组(P1S)区内平均57M,由泥岩、砂岩、煤层组成,含3、5号煤层,底部为含砾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具有赋水性。龙王沟中的第四系冲积层直接补给,井田南端含水丰富,向北、西发展。太原组(C2T)区内平均厚度80M,由泥岩、砂岩、6上1、6上2、61、6号煤层组成,太原组在沟中未出露,沟中第四系冲积层没有直接补给,由于上部地层的裂隙,具有含水性。本溪组(C2B)厚度27M,以泥岩为主,具有隔水性。344矿井涌水量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时,矿井正常涌水量25M3/H,最大涌水量50M3/H。35矿井涌水量及今后防治水工作351涌水情况简述我矿现在井下涌水主要来自主、副斜井井筒和东翼108区段放水孔及北翼采区。主斜井涌水量较稳定,在10M3/H左右,作为井下防尘、消防水源。剩余部分引入井底清水池排至地面用于生活用水;副斜井涌水量和东翼108区段放水孔自流水量较小且稳定,均小于5M3/H。北翼采区涌水量小,为2M3/H左右。由大巷水沟流入井底水仓排至地面污水处理车间,作为地面消防水源和生活用水。352防治水工作3521预防煤层顶板砂岩水回采时导水裂隙带波及到顶板砂岩水,可能影响煤层的开采,对富水部位可采取提前探空放水疏干的措施。3522预防钻孔水井下揭露的钻孔,应提前查明封闭质量和终孔层位等情况。对封闭不良的钻孔要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探措施。3523预防采空区积水采空区积水具有突水猛,危害大的特点,对采掘活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4开采技术条件41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4L161煤顶板岩性为泥岩和炭质泥岩,具滑感,易破碎,含砂较少,硬度,两极厚度18536M,平均28M左右,易离层。其上为粗砂岩,硬度,平均厚度34M;底板岩性泥岩、炭质泥岩和粗砂岩,硬度,两极厚度083217MM,平均1417M。4L26号煤顶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和粗砂岩,硬度,两极厚度083217MM,平均1417M。底板为砂岩、泥岩。42可采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特征据唐公塔勘探区两个岩样孔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明,岩石力学特点是抗压强度高,绝大部分岩石属半坚硬坚硬岩石。以坚硬岩石为主,只有软弱夹层、煤层和胶结较疏松的岩石抗压强度较低(10MPA。顶板砂岩抗压强度平均值在1025MPA,属半坚硬岩石。在采矿时,薄层泥岩易随煤脱落。顶板砂岩裂隙较为发育,加之局部砂岩胶结疏松,岩石抗压强度值也相应降低,为不稳定岩层。底板岩性由砂岩和泥岩组成,虽然泥岩抗压强度在1025MPA之间,但遇水后其抗压强度值也会相应降低。5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性51瓦斯已有资料表明本井田瓦斯含量均很低,所以本区利用东94和唐950号两个孔对主要可采煤层共采瓦斯样5个,应用解吸法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瓦斯含量极少,其中CH4含量都为零,应属低瓦斯矿井,各煤层的瓦斯含量测定详见下表117。表117煤层瓦斯含量测定表瓦斯含量ML/G可燃质瓦斯成分()煤层号孔号CH4CO2CH4CO2N200002600070892926195000002800051274880000220001578843694000016000799920152煤尘邻区龙王沟(318、326号孔)6号煤层试验结果为爆炸火焰长度2030M/M,使煤尘不爆炸岩粉量70。北部小鱼沟矿区勘探报告6号煤层火焰长度100MM,岩粉填加量30。根据上述资料和煤层挥发分较高(37),说明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53煤的自燃性唐公塔井田简选样的总样对61和6号煤层进行了燃点测定。根据同一煤样还原样与气化样燃点之差来判断,61和6号煤层氧化后燃点降低大,煤的自燃倾向等级属容易自燃。二、灾害预兆1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11煤层、附近的空气和水的温度都比正常情况下高。12附近的氧气浓度降低。13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煤壁出汗。14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如CO、CO2和各种碳氢化合物。15巷道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2冒顶预兆21顶板出现响声。顶板压力急剧加大,造成岩层下沉断裂、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顶板发出断裂声。采空区内由于老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顶板发出闷雷声。22顶板出现掉渣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23煤壁片帮。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煤壁片帮严重。24顶板出现裂缝、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情况恶化。25顶板快要冒落时,往往会出现顶板离层现象。26瓦斯涌出量突然增高。27顶板出现淋水或顶板淋水量突然加大。3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部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第二章矿井开拓开采一、开拓开采井田开拓方式为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主、副井为斜井,回风井为立井。主斜井井筒内安装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兼作进风和安全出口,井筒内敷设有排水管、消防洒水管路、动力电缆、通讯电缆和监控电缆。在井筒行人侧每隔40M设置躲避硐室一个。副斜井井筒装备单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材料、矸石、设备运输和人员升降任务,并兼作进风和安全出口。回风立井井筒作专用回风井,内设梯子间,兼作安全出口。本井田为单一水平开拓,开采水平标高980M。井下平行布置三条大巷,即胶带输送机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间距30M,均沿煤层布置。其中胶带输送机大巷、回风大巷沿6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大巷分煤层沿煤布置。二、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全井田采用条带式布置回采工作面,可布置长壁回采工作面11个。高压线铁塔保护煤柱,采用“房式”采煤法部分回收。煤层开采顺序为下行,即先采61层,后采6层。回采工作面开采顺序为前进式,即6101610261086106602608606。第三章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做好煤矿地质工作,探清煤层直接顶、老顶和底板的岩性、厚度、分层情况。查清断层、裂隙带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2、加强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掌握周期来压步距;3、合理选择支柱型号和支架架型,使回采工作面支护强度满足开采要求。严禁空顶作业;4、掘进工作面采取前探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在松软的煤、岩层和流沙性地层中及过地质破碎带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措施;5、掘进巷道要安装好顶板离层监测仪。同时,密切关注煤(岩)层的变化和地质构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及支护参数;6、采用锚杆和金属网联合支护时,锚杆托盘必须紧贴顶板,锚固力、预紧力达到设计要求。金属网搭接符合要求,防止出现网兜,引起冒顶。严格按规程及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7、炮掘时,应根据煤、岩性和巷道断面等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减少对围岩的破坏。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8、采、掘工作面的支护材料规格、质量、数量必须符合支护设计及作业规程要求。回采工作面的支护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三条、五十四条之规定;9、井巷维修和报废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九十一条、第九十六条之规定。二、煤尘爆炸预防措施(一)健全防尘系统1、建立完善的井下防尘系统,在煤仓上下口、煤炭运输转载点、采面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安设消尘水幕等进行自动喷雾洒水,基本杜绝了回风流煤尘超限;2、在进风大巷以及各进风巷也设置消尘水幕,从而净化进风流,改善供风质量;3、在回采工作面支架安设架间喷雾;采煤机和掘进机均采用内外喷雾;采煤机安设二次降尘装置,从而抑制采掘工作面煤尘飞扬;4、加强防尘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其完善可靠。(二)认真落实消尘制度1、在井下所有巷道和工作面配齐消尘水管和洒水截门,设专人定期进行洒水消尘,改善作业环境;2、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净化通风;3、在保证井下各地点风量的前提下,并选择适宜的风速,防止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三)严格粉尘监测按照规程要求,定期对井下各作业场所和风流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超限时立即采取措施。(四)防止井下出现火源1、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电气失爆;严格执行停送电和停送风制度,杜绝无计划作业。2、加强放炮管理,实现放炮停电制度。3、明火管理。、严禁将易燃物品和点火工具带入井下,禁止在井下及井口房使用明火,井下爆破器材的使用及操作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电器设备除要防爆外,还要加强综合保护装置。电缆要用不延燃的。井下电器设备在起动前必须进行瓦斯检查。严禁带电检修电器设备。、严格火工品管理,火药要用高安全度的煤矿安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炮眼必须用炮泥封满,严禁用煤粉、炮药纸等到易燃物品代替炮泥,必须严格使用水泡泥;严禁放明炮、糊炮。(五)隔爆设施的设置按规程要求,在各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矿井进回风大巷分别安设隔爆水棚;在井下火药库、变电所安设防爆门,防止煤尘爆炸扩散。三、防止火灾的措施(一)开采技术措施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认真编制采区防灭火设计,并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认真实施、严格落实,防止煤层自然发火。2、输送机大巷和轨道大巷及回风大巷的支护均采用混凝土或锚喷支护方式,砌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3、采用合理的回采工艺。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采用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不得任意留顶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4、采区要尽量少开采与外采区相联接的巷道。5、工作面与工作面之间要留有足够宽度的隔离煤柱,隔离火区时不得小于20M。工作面停采线与集中进、回风巷和上山之间的隔离煤柱宽度不得小于40M。6、布置工作面时必须考虑工作面结束时的密闭位置,使其处于沿煤层顶板掘进的巷道中,以保证回采工作面结束后的密闭质量。7、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永久性封闭。采后密闭必须采用双层中间夹黄土形式,厚度不小于24米。密闭墙体四周要掏槽,见硬底实帮,深度不小于05米。(二)回采工作面防火措施1、合理进行劳动组织,保证采面推进度。2、加强浮煤清理,放净顶煤,清扫尽工作面及塘边浮煤,提高回采率,减少采空区浮煤堆积。3、采煤工作面两巷缺口断面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以减少采空区自然氧化带宽度和采空区漏风深度。4、保证采高,遇煤层变薄或地质变化带时,要适当挑顶或卧底,保证工作面足够的通风断面,降低工作面通风阻力,降低两端头及工作面与采空区之间的压差。5、加强顶板管理,及时垮落顶板,如顶板不能随采随落,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6、阻化剂防火。主要是向采空区喷洒阻化剂溶液。方法是用阻化多用泵通过管路由采面隅角、支架间隙将阻化剂溶液喷洒到采空区,从而阻止浮煤自然氧化。7、在采面回风巷内安设CO监测传感器,实时监测工作面回风流中CO浓度。要加强CO监测装置的维护,按时标校探头,保证及时准确的监测CO浓度。(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矿井建立气体分析化验室(气象色谱工作站),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足够的专业人员。2、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井下不同地点气体组份的差异,确定并及时调整标气的工作参数值,并做好详细记录。3、新封闭的火区每周取防火墙内的气样分析化验一次,稳定一个月以后改为每月化验一次。其它地点必须定期巡回取样化验,取样周期为15天。4、化验员负责将所有的检测分析结果详细记录整理,填报气体分析化验单,并报主管领导审阅后存档。发现异常变化,要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5、矿井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定期召开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分析会,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发出自然发火预报,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矿井配备34名专(兼)职火区观测工,认真检查已采区域防火密闭的的CO、CO2、CH4、T等。7、建立完善的束管监测系统,定期对指定地点抽取气样进行分析,掌握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四)建立健全防灭火系统1、本矿属低瓦斯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易自燃。工作面采空区选用注入氮气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煤层开采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向采空区注入氮气进行预防或有发火征兆时注入氮气进行灭火。2、各采掘工作面的消防洒水管路要保证到位,供水正常。3、井下设立消防材料库,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五)火区管理1、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与通风系统图合一)。所有火区和曾经发生火灾的地点在图上注明。建立火区管理卡片,按矿井发生火灾的顺序编号,记录火区的发火原因、发火时间、发展过程、防火措施及火灾处理经过等原始资料。建立防、灭火台帐。做到图、帐、卡一致,由通风部门保存。2、防火墙处要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入内。3、通修区要指定专人对火区闭墙、栅栏附近的气体浓度和温度每天检查一次。有害气体变化较大时,每班至少要检查一次。4、定期取样化验,旧火区(密闭一个月以上)防火墙内外的气体成分每季取样化验一次;新火区每周取样化验一次。对新发现的异常区域,由总工程师决定取样次数和地点。5、火区启封、封闭的火区,只有经过取样化验分析,证明火区内的火确已熄灭后,制定专门措施,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启封。、封闭的火区只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区内的火已熄灭、火区内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到5以下;、火区流水的水温已降至25以下;、火区内气体中无一氧化碳或稳定在0001以下;、启封火区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做好把火区的回风直接引入回风巷的准备,火区回风所通过的巷道内不准有人员作业和停留,切断电源。、与火区相连的巷道内应采取隔爆措施。、准备足够重新封闭火区所需的一切材料设备和灭火器具。、火区启封前,应先在防火墙外修筑带门的锁风墙,启封时把门关闭,防止大量新鲜空气流入采空区。、启封前,矿山救护队要对火区锁风探查。详细查看巷道支护情况和检查火区温度,分析化验各种气体浓度,确认火熄灭后,方可启封。、启封火区时,要逐段恢复通风,并认真检查各种气体浓度和温度。如有复燃危险,必须立即停止通风重新封闭火区。(六)防灭火管理1、防止内因火灾、向采空区浮煤喷洒阻化剂。、利用移动式注氮系统间断向采空区注氮以防自燃。、加强通风管理,进行风量调节,减少采空区入风防止浮煤自燃。、合理调节采煤顺序和开采速度,防止自燃火灾。、加强预测预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防止外因火灾、井下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采区变电所等硐室,井底车场,胶带输送机机头,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移动变电站等处,按规定配备消防砂箱、干粉灭火器等灭火材料和器材。、严禁将烟火带入井下和在井下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如必须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时,必须按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总经理批准,并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所有机电设备必须使用防爆型。不准超负荷运转,设备状况完好。电气设备使用“三大保护”,任何人不得甩掉或勾联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并定期对高、低压供电系统的保护进行校验。严格执行用电审批手续。、采用阻燃和抗静电的胶带,不延燃电缆、风筒和不燃液。运输皮带设置防跑偏、防滑、堆煤、温度、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等安全保护装置。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和主要峒室,设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井下机电峒室内不准存放油脂等易燃物,使用油脂严禁外溢,油脂存放点备齐灭火器材,并严格按规定保管。擦拭机械用的棉纱和布头等,用后放入带盖的桶内,定期送往地面处理。、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要求,杜绝磨擦火花的产生,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保护好巷道内的电缆、电气设备,防止压坏或砍断电缆引起火灾事故。3、井下灭火、发现井下某一区域出现CO时,要立即汇报通修区或调度,并立即通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研究预防发生自然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井下发生自然发火时,必须立即将火源下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其他需要撤人和停电的范围,由矿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防事故扩大。、井下发现自然发火,矿要成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防灭火领导组织机构,研究灭火方案,组织灭火工作。同时必须立即建立火区附近及相应地点气体的化验和检查制度。、根据火区情况,应首先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如用水扑灭、用水灌入火区、挖除火源、注浆等,在直接灭火过程中,一般不得改变火区的风流方向。直接灭火不能取得灭火效果时,为防止火势发展,应采取封闭隔绝灭火,封闭火区前,必须根据火区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变化慎重决定通风方案和封闭程序。、火区封闭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封闭火区的范围。、在建筑闭墙和闭墙收口时,遵守下列规定、进回风巷道的全部密闭应同时构筑,特别是最后一个进风密闭严禁超前最后一个回风密闭。、在密闭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各种气体的变化情况。、火区封闭后,应遵循下列规定、人员必须立即撤出危险区域,通往火区的各个巷道设专人警戒,任何人都严禁进入,24小时后,方可进入检查和加固密闭。、封闭后应采取闭墙喷浆和均压通风等措施,减少火区漏风。、如果火区内氧气、一氧化碳、温度等参数没有下降趋势,总工程师要立即组织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井下火区一经封闭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确有必要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执行。四、瓦斯爆炸预防措施、加强通风管理1、按核定的通风能力组织生产,不超能力生产。2、加强通风管理,合理调配风量,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够风量,确保涌出的瓦斯浓度在安全值以下。3、建立测风制度,至少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定,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风量的测定,以便掌握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变化,及时调整风量。4、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消灭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5、加强主扇运行维护及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完好。6、加强巷道贯通的通风管理,按照规程规定,做好贯通前、贯通时、贯通后的通风系统调整及瓦斯检查工作。7、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起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M。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风筒符合规定,且风机安装有风电闭锁装置。局扇通风机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风机正常运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局扇。、防止瓦斯超限积聚1、加强瓦斯检测,瓦斯员佩戴光干瓦斯鉴定器,并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2、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同时加强检测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实现瓦斯超限断电。3、对废巷、盲巷及采空区要及时进行封闭,对采煤工作面隅角、采煤机滚筒附近和低风速巷顶板附近积聚的瓦斯要及时处理。4、加强排放瓦斯管理,要求排放瓦斯必须制定瓦斯排放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措施执行。5、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调度室汇报。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炭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恢复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排放其中积聚的瓦斯。严禁在停风区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进行机电、回收等作业。五、煤与瓦斯突出预防措施根据相关资料,本区无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不采用防突措施。六、矿井水灾预防措施1、地面防治水措施、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均应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构筑好防、排水工程。、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2、井下防治水措施、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及时观测井下水文变化情况,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必须作好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探查工作。、按“三带”参数留设防水煤柱和断层隔水煤柱。、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水害威胁的地段应采取超前探、放水的措施,探明水情。将水放出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水害,然后再掘进或回采,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有下列情况下应当进行探放水、巷道接近老空、旧巷、含水区时;、巷道接近或需要穿过灰岩岩熔含水层时;、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种防水煤柱时;、采掘工作面有明显突水预兆时;探水孔布置方式控制性探水当积水区距采掘工作面较远时,采用控制性探水。用一个钻孔向掘进方向探水,保持超前距1020M,必要时打与掘进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孔,控制一定的帮距。搜索性探水为克服控制性探水的缺点,当探水掘进中一旦发生透水预兆时需加密探水钻孔。采用57个钻孔,在掘进方向上布置成扇形,又分为单巷掘进单探水和双巷掘进交叉探水两种。、深控制浅孔搜索探水当积水大,水压高,且近距离探水不安全时,可采用深孔控制线浅孔搜索探水法。每次探水需要布置12个深孔,并尽量延深争取打到老空区,以便放出积水,降低水压,同时,布置浅孔搜索老空区,掩护巷道掘进。、隔离式探水在煤巷打深孔不安全时,可采用隔离式探水。如果老窑区水量大,水压高,煤层松软,裂隙发育,在煤巷打钻时积水可能沿节理裂隙泄出,甚至冲馈工作面,很不安全,通常采用隔离式探水方式。掘专门探水石门在探水石门中布置钻孔,进行探水。这种方式必须在探水孔安装孔口管。、砌筑隔水墙探水在工作面前方构造裂隙发育或煤层松软,含水层水压高的情况下,为防止煤岩壁突然鼓起,应砌筑隔水墙,在墙外探水。探水作业时的注意事项、钻孔各转动齿轮部分必须安装安全罩,电机要设合格的接地线和防水罩。探水人员要扎紧衣裤及袖口,穿绝缘胶靴。防止被机器转动部分缠住和触电。、打钻时要时刻注意孔内情况,检查排水管和支架及帮顶情况,发现流水等征兆时,必须停止钻进,检查排水管和支架及帮顶情况,发现不安全立即处理。、钻机前面,后面及给进的活动范围内不准站人,以防冲出钻杆或把手转动伤人。、钻眼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出现顶钻时,不得移动和起拨钻杆,应设专人监视水情,并报告调度室,等待处理。、钻眼水压过高时,应设反压,防压和防喷装置。、在预透老空区前,应有瓦斯检查员,在现场值班,及时检查气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揭露水区必须把水放尽。放水时要经常观测水量,水压,突然断水时,要扫孔35次,或补打检查孔,以证实水是否放净,严防假象误事。、终孔后应丈量钻具,核实孔深。撤钻时应在开始掘进地点的顶或帮,打上明显记号,作为允许掘进距离丈量的依据。、严格鉴定放水效果,放水终了时会出现下列现象A、不流水,向里进风或外出风。B、水流始终不断,但没有压力。C、通捣时有小水流出,不通捣时无水,这时可停止放水,继续进行掘进工作。、放水结束后,如CO等有害气体涌出量增大,超过规程规定时,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巷道进行永久性密闭。3、防止水灾措施、大巷水沟和井底车场要定期清理,保证水泵完好,排水系统可靠。、探水前应加固探水点附近的巷道支架,背好顶帮,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并与受水害威胁的相邻地点有信号联系,一旦透水可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撤离危险区。、在预计水压较大的地点探水时,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孔口管与孔壁之间,必须灌注水泥浆固定,并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能承受一定压力后,方准继续钻进,特别危险地区还应开掘安全躲避硐,规定撤人的避灾路线等安全措施。、钻进时应注意钻孔情况,如发现煤岩松软,顶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进行检查,监视水情,并报告调度室或值班领导,严禁移动或拔出钻杆,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员或矿山救护队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它有害气体的成分超过允许浓度时,必须立即停止打钻,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调度和值班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按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矿井涌水量观测工作,加强矿井水情监测,掌握矿井涌水量变化动态,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按抗险救灾的要求,备齐备足主排水设备、材料、配件。1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及集团公司颁发的矿井水文地质及防治水工作细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水害预报制度,健全各种水文地质图纸、台帐并及时填绘。据采掘工作面接续计划,逐头逐面进行分析,按规定编制年度和月度水害预报,并及时下发相关单位。2各单位要根据水害预报提前编制专门措施,经批准后,认真贯彻执行。3凡有透水隐患的地点,煤巷提前20M,岩巷提前15M下发水害通知单。由安检科、技术科及有关单位,采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4开展分管、专管、群管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水害隐患及时汇报、处理。生产管理人员在现场发现有灾情征兆时,有权停止作业,必要时先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以便采取安全技术措施。七、冲击地压预防措施本矿在采、掘、开过程中未出现过冲击地压现象。本井田的地质资料中未说明本井田煤层有冲击地压危险,故对冲击地压不做详细说明。八、提升、运输事故预防措施一)胶带运输事故防治1管好、用好、维护好皮带机综合保护装置,做好各保护装置的定期试验及记录。2经常对各岗位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证其有规定的数量,可靠的性能,使之能应急非常火灾的发生。3保证各机头转载点的喷雾装置正常使用,机头前后10M范围内无积尘、积水、木头等杂物,机头硐室定期洒水降尘。及时清理机道内的杂物,保持机道清洁卫生。4液力联轴器使用合格的易熔合金塞,设备无污渍无油垢,保持设备清洁,设备护栏、护罩齐全完好。5加强对胶带的检查维护,保证胶带不跑偏磨机架,不拖地磨底板。认真执行阻燃胶带使用管理规定,保证安全运行。6搞好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所辖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电缆清洁无积尘,开关上架,设备完好包机到人。所有电气设备均有合格的接地装置和漏电保护,杜绝失爆现象,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7在皮带机的安装、检修、拆除回收工作中,尽量不使用电气焊操作,确需使用的,必须是在煤矿安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同时制定安全措施报有关部门及领导批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