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规范_第1页
住宅设计规范_第2页
住宅设计规范_第3页
住宅设计规范_第4页
住宅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设计规范规范一、居住空间1、客厅、餐厅1)面积要求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套型设计时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宜大于3M。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2。2)开间进深住宅的进深住宅的开间就是住宅的宽度。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住宅的进深住宅的进深就是指住宅的实际长度。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3)家俱尺寸见附表2、卧室1)面积要求双人卧室不应小于9M2;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兼起居的卧室不应小于12M2。2)家俱尺寸见附表3、阳台1)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2)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3)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4)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毗连的阳台应设分户隔板。5)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雨罩及开敞阳台应采取防水措施。6)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用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严寒和寒冷地区应封闭阳台,并应采取保温措施。7)当阳台或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热污染。4、卫生间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应至少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设备或为其预留设置位置及条件。三件卫生设备集中配置的卫生间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250M2。卫生间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组合不同的设备。不同组合的空间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便器、洗面器时不应小于180M2;2)设便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0M2;3)设洗面器、洗浴器时不应小于200M2;4)设洗面器、洗衣机时不应小于180M2;5)单设便器时不应小于110M2。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当卫生间布置在本套内的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厅的上层时,均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每套住宅应设置洗衣机的位置及条件。5、厨房厨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由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0M2;2)由兼起居的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住宅最小套型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5M2。厨房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厨房应按炊事操作流程布置。排油烟机的位置应与炉灶位置对应,并应与排气道直接连通。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二、公共空间1、电梯1)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设置电梯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2)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单元只设置一部电梯时,从第十二层起应设置与相邻住宅单元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4)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由二个及二个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十二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五层。联系廊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5)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电梯应在设有户门和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6)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7)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2、楼梯1)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2)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3)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4)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5)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3、过道走廊1)过道部分套内入口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20M;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通往厨房、卫生间、贮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90M。套内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措施。套内楼梯当一边临空时,梯段净宽不应小于075M;当两侧有墙时,墙面之间净宽不应小于090M,并应在其中一侧墙面设置扶手。套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转角距扶手中心025M处,宽度不应小于022M。2)走廊住宅中作为主要通道的外廊宜作封闭外廊,并应设置可开启的窗扇。走廊通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00M。位于阳台、外廊及开敞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公共出入口处应有标识,十层及十层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楼梯间、电梯厅等共用部分的外窗,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且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小于090M时,应设置防护设施。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公共出入口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并不宜小于010M,踏步高度应均匀一致,并应采取防滑措施。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台阶宽度大于180M时,两侧宜设置栏杆扶手,高度应为090M。三、经济技术指标1、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2;套内使用面积M2套;套型阳台面积M2套;套型总建筑面积M2套;住宅楼总建筑面积M2。2、计算住宅的技术经济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应等于各功能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2)套内使用面积应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3)套型阳台面积应等于套内各阳台的面积之和;阳台的面积均应按其结构底板投影净面积的一半计算;(4)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5)住宅楼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全楼各套型总建筑面积之和。3、套内使用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套内使用面积应包括卧室、起居室厅、餐厅、厨房、卫生间、过厅、过道、贮藏室、壁柜等使用面积的总和;(2)跃层住宅中的套内楼梯应按自然层数的使用面积总和计入套内使用面积;(3)烟囱、通风道、管井等均不应计入套内使用面积;(4)套内使用面积应按结构墙体表面尺寸计算;有复合保温层时,应按复合保温层表面尺寸计算;(5)利用坡屋顶内的空间时,屋面板下表面与楼板地面的净高低于120M的空间不应计算使用面积,净高在120M210M的空间应按12计算使用面积,净高超过210M的空间应全部计入套内使用面积;坡屋顶无结构顶层楼板,不能利用坡屋顶空间时不应计算其使用面积;(6)坡屋顶内的使用面积应列入套内使用面积中。4、套型总建筑面积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全楼各层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求出住宅楼建筑面积,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应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2)应以全楼总套内使用面积除以住宅楼建筑面积得出计算比值;(3)套型总建筑面积应等于套内使用面积除以计算比值所得面积,加上套型阳台面积。5、住宅楼的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住宅楼的所有楼层的层高不大于300M时,层数应按自然层数计;(2)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大于300M时,应对大于300M的所有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00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小于150M时,多出部分不应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0M时,多出部分应按1层计算;(3)层高小于220M的架空层和设备层不应计入自然层数;(4)高出室外设计地面小于220M的半地下室不应计入地上自然层数。四、消防1、防火与疏散1)一般规定住宅建筑的周围环境应为灭火救援提供外部条件。住宅建筑中相邻套房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当住宅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且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经营、存放和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储藏间,严禁附设在住宅建筑中。住宅建筑的耐火性能、疏散条件和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住宅建筑设备的设置和管线敷设应满足防火安全要求。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2、耐火等级及其构件耐火极限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划分为一、二、三、四级,其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41表41住宅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名称耐火等级(H)构件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防火墙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不燃性300承重外墙不燃性300不燃性250不燃性200难燃性050非承重外墙不燃性100不燃性100不燃性050难燃性025楼梯间的墙、电梯井的墙、住宅单元之间的墙、住宅分户墙、住户内承重墙不燃性200不燃性200不燃性150难燃性050墙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不燃性100不燃性100不燃性050难燃性050柱不燃性300不燃性250不燃性200难燃性050梁不燃性200不燃性150不燃性100难燃性050楼板不燃性150不燃性100不燃性050难燃性050屋顶承重构件不燃性100不燃性100不燃性025难燃性025疏散楼梯不燃性150不燃性150不燃性150难燃性025注表中的外墙指除外保温层外的主题结构。四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3层,三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9层,二级耐火等级的住宅建筑最多允许建造层数为18层。3、防火间距住宅建筑与相邻建筑、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外墙的防火构造、灭火救援条件及设施的性质等因素确定。住宅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表42的要求。当建筑相邻外墙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少或贴邻。表42住宅建筑与住宅及其他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筑类别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高层民用建筑9层及9层以下住宅、非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高层建筑裙房一、二级三级四级一、二级96679三级11778109层及9层以下住宅耐火等级四级14991012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139911144、防火构造1)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的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0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2)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3)住宅建筑中竖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燃气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他洞口。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构件。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性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井和管道井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其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4)当住宅建筑中的楼梯、电梯直通住宅楼层下部的汽车库时,楼梯、电梯在汽车库出入口部位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5、安全疏散1)住宅建筑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距离等因素设置安全出口,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0层以下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5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0层及10层以上但不超过18层的住宅建筑,当住宅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于650M,或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1OM时,该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安装有门禁系统的住宅,应保证住宅直通室外的门在任何时候能从内部徒手开启。2)每层有2个及2个以上安全出口的住宅单元,套房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楼梯间的形式和疏散方式确定。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形式应根据建筑形式、建筑层数、建筑面积以及套房户门的耐火等级等因素确定。在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或将对外出口设置在距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4)住宅建筑楼梯间顶棚、墙面和地面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6、消防给水与灭火设施1)8层及8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2)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消防电气1)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建筑的消防供电不应低于二级负荷要求。2)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10层及10层以上住宅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其前室应设置应急照明。8、消防救援1)10层及1O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至少沿建筑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2)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并满足消防车的取水要求。3)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应设置消防电梯。附表家俱尺寸单位厘米)衣橱深度一般6065;推拉门70,衣橱门宽度4065推拉门75150,高度190240矮柜深度3545,柜门宽度3060电视柜深度4560,高度6070单人床宽度90,105,120;长度180,186,200,210双人床宽度135,150,180;长度180,186,200,210圆床直径186,2125,2424(常用)室内门宽度8095,医院120;高度190,200,210,220,240厕所、厨房门宽度80,90;高度190,200,210窗帘盒高度1218;深度单层布12;双层布1618(实际尺寸)沙发单人式长度8095,深度8590;坐垫高3542;背高7090双人式长度126150;深度8090三人式长度175196;深度8090四人式长度232252;深度8090茶几小型,长方形长度6075,宽度4560,高度3850(38最佳)中型,长方形长度120135;宽度3850或者6075正方形长度7590,高度4350大型,长方形长度150180,宽度6080,高度3342(33最佳)圆形直径75,90,105,120;高度3342方形宽度90,105,120,135,150;高度3342书桌固定式深度4570(60最佳),高度75活动式深度6580,高度7578书桌下缘离地至少58;长度最少90(150180最佳)餐桌高度7578(一般),西式高度6872,一般方桌宽度120,90,75;长方桌宽度80,90,105,120;长度150,165,180,210,240圆桌直径90,120,135,150,180书架深度2540(每一格),长度60120;下大上小型下方深度3545,高度8090活动未及顶高柜深度45,高度180200木隔间墙厚610;内角材排距长度(4560)90室内常用尺寸1、墙面尺寸1踢脚板高;80200MM。2墙裙高8001500MM。3挂镜线高16001800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2餐厅1餐桌高750790MM。2餐椅高;450500MM。3圆桌直径二人500MM二人800MM,四人900MM,五人1100MM,六人11001250MM,八人1300MM,十人L500MM,十二人1800MM。4方餐桌尺寸二人700850MM,四人1350850MM,八人2250850MM,5餐桌转盘直径;700800MM。6餐桌间距其中座椅占500MM应大于500MM。7主通道宽12001300MM。8内部工作道宽600900MM。9酒吧台高900L050MM,宽500MM。10酒吧凳高;600一750MM。3商场营业厅1单边双人走道宽1600MM。2双边双人走道宽2000MM。3双边三人走道宽2300MM。4双边四人走道宽;3000MM。5营业员柜台走道宽800MM。6营业员货柜台厚600MM,高800L000MM。7单靠背立货架厚300500MM,高18002300MM。8双靠背立货架;厚;600800MM,高18002300MM9小商品橱窗厚500800MM,高4001200MM。10陈列地台高400800MM。11敞开式货架400600MM。12放射式售货架直径2000MM。13收款台长1600MM,宽600MM4饭店客房1标准面积大25平方米,中1618平方米,小16平方米。2床高400450MM,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