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农村农业的基础知识_第1页
关于国家农村农业的基础知识_第2页
关于国家农村农业的基础知识_第3页
关于国家农村农业的基础知识_第4页
关于国家农村农业的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目录第一部分:当前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文件1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4第三部分:农村建设管理相关理论6第四部分:农村具体工作常识8试题举例18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及内容 特点:内容庞杂,知识较为零碎,地域性强等 内容类别:1)当前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文件;2)相关的法律、法规;3)农业农村的基本概况;4)农业经济、科技、生产常识;5)农村的社会管理工作;复习方法 1)平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对知识点,按照类别进行记忆; 3)重点复习,最近一年党和政府,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法律法规; 4)适当的做模拟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了解考试的方式方法 第一部分:当前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文件党和政府的政策性文件,主要指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三农”的纲领性政策。 范围:当前领导人、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的政策,特别是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最近一年内的中央全会关于三农工作的论述。 各地方的考生,也应复习本省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性文件。(一)十七大报告: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是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方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农业可以创新。1)经济上:土地制度的发展创新,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健全农村市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2)社会上: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再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 3)政治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十七大具体内容摘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二)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时间: 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 内容: 1、解决好“三农”问题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2、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目标:新农村、2012年比2008年人均收入翻倍 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3、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A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B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C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财政支出、补贴等 D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E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 F 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5、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6、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领导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建设; 加强农村党员素质和能力建设。(三)新时期有关“三农”的若干一号文件(2004年-2012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五年(1982-1986)发布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了解) 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长效机制,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 2007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中央对建设新农村的深层次的三大考虑(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一、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二、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三、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四、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文件要求,要认识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水利的发展。 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增强防洪抗旱能力; 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等。为此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2012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文件要求,1.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2.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 3.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 4.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5.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6、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7、加强教育科技培训,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8、改善设施装备条件 ,如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建设; 9、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新农村建设的提出:2005年10月8日至11日,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1、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型农民的界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 1、要保证农民有持续增收的渠道。第一,发展高效农业;第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第三,着力发展县城和建制镇;第四,扶持二、三产业发展,培育产业支撑;第五,落实好对农业和农民的直补政策。2、有比较健全的农村基础设施。第一,生产设施;第二,生活设施:包括文化广场、村路建设、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一池三改等;第三,统一规划,切合实际的人居环境。3、要有素质较高的农民群体。第一,农村义务教育;第二,劳动力技能培训。4、要有比较发达的农村社会事业。第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业余文化队伍建设;第三,社会保障: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特困户得到救助;第四,精神文明建设。 5、要有适应新农村需要的民主政治建设新格局。第一,农村党支部坚强有力;第二,村委会履行好职责;第三,开始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一)、总体形势。一是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机和条件日趋成熟。(二)、主要问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较差,抵抗力较弱。二是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缺乏拳头产品和辐射效应;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起步晚,作用发挥不明显,难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广大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四是“三农”投入不足,拉动力不够。(三)、基本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涵盖了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和深化改革的任务。政府应当做什么:(共7项) 1、加大投入力度第一,加大财政投入。一是贯彻“两个重点”: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二是执行“三个主要”: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水利建设;三是落实“四项补贴”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第二,强化金融支持。 第三,落实支农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三是以奖代补鼓励农民“一事一议”筹资建设;四是对企业捐款和投资建设农村公益设施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并可享有建设项目的冠名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2、发展农村经济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拓展农业的功能,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强势推行订单农业、基地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制定和落实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和措施,特别要调动民营企业主吸纳本地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的积极性,大量转移农民,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3、加强基础建设 第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综合开发。 第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能源建设。村容镇貌塑造。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流通领域建设。4、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一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三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四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精简机构和人员,加快事业单位整合,全面推进镇街综合改革,增强镇街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 五要保护农产品价格。5、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6、加大“三农”培训力度 7、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二是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民自己应当做什么 1、建设基层政权; 2、增强组织功能; 3、抓好规划实施; 4、提高自身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 1)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和纠正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2)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以各种形式吸引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3)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五个“必须”是: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第三部分:农村建设管理相关理论(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企业经营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政府调节间接化(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第一,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第二,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第三,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这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税收)、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 2、法律手段:这是指政府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3、行政手段:这是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如:政府下令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矿场等 市场经济:多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尽可能减少行政手段。 (二)统筹城乡发展理论: 1、城乡二元结构: 所谓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到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我国城乡二元机构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分割政策,特别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日益严重的城乡差距。 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表现形式:体制的二元性、经济的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 具体表现:1、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悬殊。如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 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2、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分开管理,农村户口居民很难转换为城市户口居民,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3、农民进城后,权利得不到保障,无法获得市民待遇。进而导致了,农民进城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2、理论基础: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工业化初期, 需要资本积累,农业是一个重要来源,即农业来补 贴支持工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工业生产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部门 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部门退居经济 动力的次要因素。但是农业的基础性,也就是生存 保障性,无法被其他部门可取代,农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保障工业部门的稳 定,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 因此,这时就需要,工业来反哺农业,靠工业 来支持农业的存续和发展。同时也要依靠工业,来 促进农业的升级。因为工业和城市联系在一起,工 业对农业的反哺也就意味着,城市对农村的支持。 3、解决三农问题总方针: 需要统筹城乡发展: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 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措施举例列举: 1)城市化造成的土地的升值,以此来支持三农; 2)加大财政政策对农村的支持,弥补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社会事业的落后 3)发展涉农工业,带动农业的产业化; 4)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4)逐步改变二元户籍制度,让农民进城更容易更方便; 5)在城市,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平等待遇。4、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 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统筹城乡就业,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统筹城乡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水平; 统筹城乡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保护力度。 (三)社会管理理论;当代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组织(以政府为主)对社会的管理,不同于以往的“统治时代”而进入到“治理”时代,其任务主要侧重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卫生等等。 特点:1)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为主,社会团体、企业乃至公民个人多方参与; 2)管理的方式:由传统的权力控制型,转变为,裁定、协调、服务型 3)由静态变为动态,全过程的参与。 我国概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多元化、开放化、国际化越来越明显,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社会结果,为此,对社会的管理,需要多方参与,采用多元化手段,最终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公共产品的及时有效供给、公共服务的高效和优质。 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 1)主体上:多方参与,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自治建设、促进农民协会的发展等); 2)方法上:要多元,同时要注重引导、协调、服务; 3)内容上:注重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如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等第四部分:农村具体工作常识农村具体简而言之工作包括: 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问题); 2)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3)农村经济发展; 4)农田水利建设; 5)农民权益的保障; 6)农村医疗、养老政策; 7)计划生育; 8)农村基层自治 1、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问题); 基本经营制度: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即包产到户。 土地的所有制性质:集体所有制,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自主安排农业生产。 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基本经营制度在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应有所发展,为此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将原来对土地的承包三十年不变发展为:“赋予 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预期,调动广大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树立长期经营、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同时全会还指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即农村土地可以流转。 “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 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原则 :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流转的期限应当限定在承包期内; 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 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2、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事关农民的权益,事关农村的稳定,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社会的稳定,因此应制定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为1.4亩)耕地保护的措施:(数量保护) 第一,实行基本农田保护; 第二,加强土地整理工作; 第三,严格遵守土地征收规定,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耕地保护:(质量保护) 第一,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耕地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 第二、实现耕地环境保护。 所谓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注意:在征地过程中,要注重农民权益的保障,要对农民的征地补偿合理、及时,同时要做好失地农民的工作和社会保障问题。粮食安全:粮食有充足的供应、粮食的质量是安全的(即无毒、无霉变等)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我国庞大的人口,使得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我国粮食安全突出的原因: 1)人口庞大: 2)耕地不足,并在不断减少; 3)农业生产本身属性:容易受自然气候的影响,即产量不稳定 解决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 具体措施: 第一, 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第二,发展农业新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品质; 第三,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如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补贴制度(种粮补贴、良种补贴、汽柴油化肥补贴等等),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第四,建立起粮食储备制度; 第五,适当利用粮食国际市场。 3、农村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农民收入的提高 总方法: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具体举措:(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化) 1)农业本身的发展:提供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产业化; 2)发展乡镇企业(工业),为农民增收提供就业渠道; 3)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为农民进城务工、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公路、农田水利; 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加强对“三农”问题金融支持(如贷款政策);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4、农田水利建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含义: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方式方法:加大资金投入;创新管理方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5、农民权益的保障: 第一,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衣食来源的最基本保障,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杜绝,任意变更耕地用途,严禁对农民土地的任意征收。 在法律和政策上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对农民土地的征收一定要依法、按程序进行; 对农民土地征收的补偿要合理、到位、及时; 发展村民自治,避免村干部对农民土地权利的侵害。 第二,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5亿人,是城市建设的一直必不可少的力量,同时也是统筹城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一个具体体现,事关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对农民工权力的保障予以重视。 措施: 按照“合理引导,公平对待,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搞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管理和服务; 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 及时兑现进城就业农民工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 6、农村医疗、养老政策 农村医疗的基本现状:医疗条件太差;村医生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待遇低;农民治病负担重,看不起病问题很常见,往往采取小病拖、大病等死的办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新农合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农合的当前标准: 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对 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 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 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 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 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 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新农合的意义: 有效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 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提高了农民的身体素质;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新农合的问题: 保障层次仍然较低; 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而导致的新农合无法与农民工的看病问题相衔接; 报销手续繁琐; 解决之道:加大投入,管理创新,多方合作,采用多种方式缓解农村医疗难题。 农村养老政策: 传统:养儿防老。由此而出现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观念。 现实:子女负担重,不愿意承担也无力承担老人的养老问题;子女不在身边,无法给父母养老。 为此,国家采取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 含义:通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持,农民参与, 而建立起的社会保险政策,以保障农民在年老后的 基本生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 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 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 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 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 “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 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 意义: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推动社会和谐,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保的原则: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 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 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当前实施现状: 新农保从2008年开始试点,2011年,覆盖范围 达到60%,预计2012年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预定计划。 当前设计的方案是,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从55元 起步,地方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但不能减少。中央财政根据地区不同给予补贴,初定西部地区补贴 80%,中部60%,东部20%。7、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稳定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农村计划生育现状:现状:养儿防老的传统与现实,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由此造成的超生现象也较为严重。 实际政策为:第一胎为儿子,只可以生一胎;第一 胎为女儿可以生第二胎的政策。 问题: 1)低生育水平反弹; 2)流动人口管理较难; 3)执行手段上,常采取强制性行政手段,极易引发社会矛盾。 解决措施: 1)建立起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医保、农村养老保险,使得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减少对养儿防老的依赖。 2)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民男女平等的思想认识。 3)创新工作方法,减少强制手段的运用; 4)在条件允许的地区,适当放宽二胎政策。 8、农村自治与农村基层党建 农村基层自治:即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 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一个重要体现。 作用: 有利于保障村民权益; 提高村民政治参与和自治素质; 有利于化解农村矛盾、平衡农村社会关系; 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村民自治的组织:村民委员会 1982年我国修订颁布的宪法第111条,规定村 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2010 年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成员,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根据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村委会职责权限: 一、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三、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维护基本经营制度,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等的合法财产权及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五、举办和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六、组织实施本村的建设规划,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指导村民建设住宅; 七、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本村的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八、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执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议定; 九、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职责。 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是村民实现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 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 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主要职权有: 制定规章;人事任免;议事决策;民主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 党章第五章规定: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 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 基层党建: 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工作能力建设 当前村民自治的问题: 1)村民自治不落实的问题,即常年不换届,换届不选举等; 2)换届选举出现家族操作、贿选、舞弊等问题; 3)村委会侵害村民利益; 4)乡镇指定村委会人选; 5)村委会由村党支部代替等。 乌坎事件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条规定,村党支部是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概言之: 支持和保障村委会的选举、工作,促进村委会选举的公开、公正,村务工作的公开、透明。 积极参与村委会组成人员的竞选,成为村委会成员。 注意:它们之间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村务公开:村务公开是指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 村务公开的内容: 1、财务收支情况;2、农民负担情况;3、计划生育管理情况;4、优抚和救灾救济款物发放情况;5、使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6、集体土地、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和经营情况;7、电费、水费收缴使用情况;8、征兵、招生和乡镇或村办、中小学收费情况;9、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情况;10、村干部工作目标公开;11、重大决策公开等9、补充问题:农村义务教育 现状: 硬件设施:校舍、桌椅、教学器材都相对落后、 短缺 师资力量:师资水平较低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政策: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措施: 1)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 对学生的投入:如免学费等; 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 对教师的投入。 2)建立对农村义务教育支持的长效机制; 3)利用多方力量,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校车安全问题: 计划生育以及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中小学特别是小学学校大量合并的情况,使得广大学生的上距离大大增加,校车成为了必须。由于资金不足,缺少相应的法律和管理规定,造成校车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措施:?第五部分:农业农村历史法律科技常识(一)历史常识: 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2006年取消农业税,共持续了两千六百年; 1、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建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曾掀起一起规模大、时间长、波及广的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三杰晏阳初 梁漱溟 卢作孚 2、党革命战争年代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措施: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 措施: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措施: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建国后例项重大农业变革: 1950-1952,中国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1947年土地改革的延续)。使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年,进行三大改造,农村经历互助社、初 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实现了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过程,实际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到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变为集体所有制。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78)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此后,中国农村的确立了包产到户的基本经营制度 4、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面减免农业税(二)法律法规常识:(两个核心内容) 1)土地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 2)农村基层自治的法律法规; 3)其他相关农业生产的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常识举例: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变更或者终止集体资产所有权,其集体资产较大的,须经其成员会议或者其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在集体资产所有权取得、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机构备案。 2、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面积的5%。退耕还林的粮食和现金的补助年限,经济林补助 5 年,生态林补助 8 年。 3、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4、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后,向本村村民筹集。 5、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向农民筹集的资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使用。 6、农村审计机关权限有:A、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报表等有关资料 B、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和资产 C、制止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经法纪、损害集体和农民利益的行为,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7、调运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时,应当办理植物检疫手续;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国家禁止进境的除外)实行农业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两级审批。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家级或省级野生植物类型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建立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点或设立保护标志。 9、农业机械专业维修单位,应当取得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核发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按照核定的维修等级承揽维修项目。 10、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当事人逃逸或者破坏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该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自2004年11月1日施行。 12、生产、经营转基因植物种子,应当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