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湘夫人译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二,教学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三,教学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四,教学方法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五,教学用具(无)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师: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生: 师板书师:好。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生: 师:好。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二,课堂讨论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生:读3分钟。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备开始 生:齐读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书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生: 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师: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 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师读 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生无语。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生一:. 生二:. 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师:写的什么意思呢?生:.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生:. 师:.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学生笑不笑看你的讲课表情)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师: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生:.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师:什么意思呢?生:. 师:不错,裔是什么意思呢?板书 生:水边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生:裔,筮师补充:江皋的皋也是水边的意思 师: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生:.(答不上来你哭吧)师: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花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师:我们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大家注意体会句子的深意。生:女生读师:不错,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生:.师:不错,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生:.师: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我欲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师:我们再来看第四段,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大家注意数数这一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大家注意听这位同学朗诵。生:女生读。纠音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生:.答不上来揪耳朵,哈哈师:补充不错,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生:.提示: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理解,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生:.师:不错,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法的运用,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师: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生:.师:为什么?.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注,最后一句:“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女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五段也是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师:最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下最后一段。生齐读。师:讲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生:.师:那她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生:.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师:在最后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语言特色: 1.大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 2.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与诗经四言比较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和优美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个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创作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今文艺创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色,屈原,李白,吴承恩,雨果,拜伦,雪莱!(让学生自己举例)湘夫人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材分析 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教学辅助手段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生: 师板书 师:好。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 生: 师:好。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 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 生:读3分钟。 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 备开始 生:齐读 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书 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 生: 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 师: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 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 师读 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 生一:. 生二:. 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 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 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 (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 师:写的什么意思呢? 生:. 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 生:. 师:.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对了,是兴奋激动。人们常说:良辰美景悦事。水神也一样。(学生笑不笑看你的讲课表情)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师: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生:.提示: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 师:什么意思呢? 生:. 师:不错,裔是什么意思呢?板书 生:水边 师:很好,请坐。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生:裔,筮师补充:江皋的皋也是水边的意思师: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生:.(答不上来你哭吧) 师: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花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师:我们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大家注意体会句子的深意。 生:女生读 师:不错,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生:. 师:不错,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生:. 师: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师:我们再来看第四段,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大家注意数数这一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大家注意听这位同学朗诵。 生:女生读。纠音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 生:.答不上来揪耳朵,哈哈 师:补充不错,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生:. 提示: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理解,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生:. 师:不错,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法的运用,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 师: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生:. 师:为什么?.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注,最后一句:“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女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五段也是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师:最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讲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生:. 师:那她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生:. 师: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师:在最后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语言特色: 1.大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 2.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与诗经四言比较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和优美丰富的想象!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个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创作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今文艺创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色,屈原,李白,吴承恩,雨果,拜伦,雪莱!(让学生自己举例)九歌湘夫人教案周建忠 一、九歌的来源及其演变 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我们称之为“夏代经典九歌”;第三阶段是“楚地九歌”,也称“民间九歌”;第四阶段是“屈原九歌”。 我们解读九歌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样就不能很好的解读九歌。九歌的名称起源很早,离骚中讲到的“启九辩与九歌兮”,是说夏代开国君王夏启,把天庭乐歌九歌偷回人间。其实在夏代九歌之前还有“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楚国人把九歌作为国家所用的祭歌的记载,但九歌和国家的祭祀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曾说,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礼的余续,是大型祭礼结束以后再来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礼的肃穆与端庄,又有娱人的作用。这种说法我人为是比较有力的。九歌既和国家祀典有关,又和国家祀典有所区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九歌与楚国的国家祭典有直接的关系。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屈原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也能够接触到楚国的传统祭歌。屈原创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就是楚地民间九歌,这在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中都有明确论述。屈原在楚地民间九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组诗九歌,而楚地的民间九歌显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术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内容和风格,因此我们从屈原九歌中能发现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迹。因此,对于屈原的九歌,可以这样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础之上的独立的文学创作。 二、九歌的内容九歌是组诗,尽管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可以唱的。王国维、闻一多都认为九歌是中国戏剧的萌芽,但我们应该看到,九歌的戏剧因素并不明显,而是实实在在的组诗。闻一多研究九歌一共做了两件事。第一、他认为九歌中的末篇礼魂只有五句,是前十首每篇唱完后的共享唱词,相当于我们今天音乐的“过门”曲。在前十篇中,除东皇太一是祭祀至上神,国殇是祭祀卫国牺牲的将士外,其余八篇中的神灵可以配成四对:湘君与湘夫人,大司命与少司命,河伯与山鬼,东君和云中君。后来姜亮夫认为东君和云中君配成一对很勉强,于是就认为九歌中的神灵可以配成三对。其实,九歌中真正能够配成对的神灵只有湘君和湘夫人,其它都是牵强的,但闻一多和姜亮夫对九歌研究的最大贡献是,他们都发现了九歌中的八篇都涉及到男女之情。九歌是借男女情爱来表达人生体悟,人生追求和人生苦恼的观点显然是没有问题的。闻一多九歌研究的另一件比较重要的成果就是写了九歌歌舞剧悬解,可能他自己也不太有把握,所以说“悬解”。他把九歌中的神灵都转换成戏剧角色,然后用戏剧分幕的方式把九歌改写了。这种方式启发了我们现在很多人对于从戏剧的角度研究九歌的兴趣。实际上还是王国维说得比较准确,九歌仅仅是戏剧的萌芽,是戏剧的化石,但它本身不是戏剧,所以我研究的结论是:“九歌是一组诗。” 九歌中留下了原始婚姻男女自由约会的痕迹。人类早期的爱情多以水边为背景。在甲骨文中就有“妻人于河”的记载,在河边祭祀就是把漂亮的女孩子扔到河里去。大家所熟知的西门豹治邺讲的就是这样的事情。湘君、湘夫人从内容上看就是讲他们两个人约会不成的事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一个时间差而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对于他们的爱情悲剧,我把它理解为:第一,这是人间正常生活的反映。像湘君、湘夫人这样约会而不能见面的情况,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第二,也是更主要的,屈原是受到了古代大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屈原正是在这个古代神话故事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我们现在学习九歌的任何一篇,要想把它解释的比较通达,能够自圆其说,就肯定要把它和原始九歌,夏代九歌和楚地民间祭歌联系起来。 三、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背景在中国文学史上,总有一些特殊的地点,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千百年的名胜古迹。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自然景观背景就是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来,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极其优美。它的北面是长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长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条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称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现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我们在中学里学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可见洞庭湖景色之美丽。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君山得名的由来就是和尧的两个女儿,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有关。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国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神话传说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听说虞舜已经死在苍梧之野,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由于对屈原及楚辞的研究和实地考察,我对这一带的美景是深有体会的。值得指出的是,汨罗江就是湘江的一条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点就是汨罗江一带。他渡过了长江,经过了洞庭湖,来到了沅江,又来到湘江,最后来到汨罗江北边的玉石山,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点。对于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我下水过三次,由于水流湍急,虽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宽,我被水流向下游冲走了两百多米最终也没有游到对岸,虽然我是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的,很会游泳,但我也没能够潜到汨罗江的江底,可见,江水是极深的。因此我相信,当年屈原自沉以后,人们打捞他的尸体是绝对捞不到的。后来我沿着汨罗江一直走到头,发现它的尽头不是湘江而是洞庭湖,我拿着地图左看右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地图明明白白标着汨罗江是流入湘江的。经过询问当地人,证明我看到的是对的,原来1958年兴修水利,已把汨罗江直接引入洞庭湖。湘江是一条非常大的河流,它是横贯整个河南省甚至还流经河北的一些地方的一条大河。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我们要讲的湘夫人就是跟洞庭湖有关。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正因为这个故事太感人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作家为创作主体的社会,所以后代以这个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在以男性作家为主的文坛上,这样的题材多少寄予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对婚姻爱情的一种期待、理解和渴望,所以这个题材历久不衰。如果我们撇开这个题材的共同性再来看屈原的创作,就可以发现它处在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他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湘君是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的思念;湘夫人是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儿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的思念。相比较而言,我觉得两篇当中湘夫人更好一些,所以我们选讲湘夫人。在这一篇中,屈原以湘君这个男性的视角来写,所以写的很有层次,也很有变化。1922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也就是南京大学的前生)演讲时说:“最感到奇怪的是屈原在他的作品种有丰富细腻的爱情婚姻体验而从不涉及他的家人。”在这里,梁启超点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屈原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有关他自己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线索,他把自己丰富细腻的爱情婚姻体验转到对古典神话传说及民间文学的继承上,并把它塑造出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我们解读湘君、湘夫人的背景。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仅仅时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屈原进行了再创造,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北京大学的林庚教授(他自己就是一位诗人)曾经讲过,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完全可以把它故事化,但在屈原的笔下完全被诗化了。在湘君湘夫人中,只有一个瞬间的情节一个约会的片段,别的都是丰富的内心活动。屈原正式截取这个悲剧故事的一个片段,凭着精神的流动而创作了这两首优美的诗篇。 四、湘夫人解读湘夫人一共有四十句,我将它分成三段。第一段为前十八句,即从开头到“将腾驾兮偕逝”第二段十四句,即从“筑室兮水中”至“建芳馨兮庑门”。第三段是余下的八句。每段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段写“望”;第二段写“迎”,即作迎接的种种准备;第三段写“等”。我的段落划分跟现在所有注本或研究性文章的划分都不相同。第一段是采用一种跳跃性的节奏,来写对湘夫人的盼望。叙述在这里呈跳跃性、倒装性的不规则状态。在这种跳跃性、不规则的叙述状态下,强烈地抒发了渴望和期待之情。有人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抵得上了唐人绝句千万首,它的特点就在于跳跃的、不规则的节奏。从叙事的角度,第一段的最后两句“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才是叙事的起点。湘君约会湘夫人不得,却先说降临北渚看到的是落叶飘零,洞庭湖水漂渺无边,失望的思绪和眼前的景色融为一体,然后说登高远望,布置陈设,最后说听到湘夫人约见的音讯自己毫不犹豫,马上前往。可见倒装的痕迹非常明显。如果讲“诗眼”的话,“偕逝”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正因为对方没有到来,整个的痛苦就只能有一个人承担,第一段中的第二个情节点是“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在古诗中,诗人比较喜欢用“早”“晚”来表示时间的快速流逝。例如木兰诗只中用了四句话,两个“旦”和两个“暮”就写出了木兰不远万里,离别家乡奔赴前线的漫长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驰”是使动用法,使自己的马快速奔驰,是对上句“腾驾”的形象化描写。“江皋”,江边的高地,“济”,抵达。让我的马在江边的高地上飞驰,傍晚就到达了西边的渡口“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这应该是第一段诗歌的第三个情节点。写出了湘君等待湘夫人时那种久等不至,怅然若失的失落和焦急的心境。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自然界的景色在这里和诗中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完全吻合,所以湘君就只能是“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一段的十八句当中有十句是用来勾连情节的。第一组是“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它点出了约会的对象和对约见成功后行为的想象。第二组是“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第三组是“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对方相约而不见,所以我惆怅而失落。接着是“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婵媛”,带着迷茫惆怅的失落心情向远处眺望,只能看到江水在流淌。最后是“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再一次登上长满白薠的更高的堤岸向远处眺望,情人还是没有来,虽然如此,我还要来为了她的到来而做好准备。 如果说这首诗有第二个诗眼的话那就是“张”。在黄昏即将降临的时候,我在这儿做好各种准备,等待心上人的到来。这个“张”就是做各种准备。这样就领起了第二段,去造一个完整的房子:“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这样,我们把五组情节链勾连起来就可以看到湘君对湘夫人的那种一往情深,缠绵悱恻的情绪在流动,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因没能见到湘夫人而显得非常失落和悲伤。这五组十句的情节勾连又是用不规则的、跳跃的、倒装的甚而至于无序的方式来形成这样一个抒情的结构。可以这样说,这首诗中写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开头的第一段,第一段中最好的是开头四句。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帝子,指湘夫人,古代女子也可以称子。诗经中写道齐国国君的女儿出嫁时“之子于归,百辆御之”可证。因为湘夫人是神灵所以说“降”,它一方面跟湘夫人的神灵身份相吻合,同时也符合湘君等待约会湘夫人的感情期待,表现了对湘夫人急切的期待的心情。“愁予”,使我极度的悲伤;眇眇,望眼欲穿而又模糊迷茫看不清楚的状态。上下句之间存在着极大的感情落差,上句写出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渴望和幸运之感,下句写因没有看到对方的到来而一下子跌到了感情的深渊。没有见到心上人,看到的却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的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色。瑟瑟秋风、浩渺的秋水、萧萧落叶使湘君的心情更加惆怅万分。这种写法启发了无数的后来人,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等。所以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久不衰的名句,秋风、落叶也就成了表达失落、惆怅之情的最敏感且最富表现力的词汇,同时也成为最能唤起人们悲愁情感的自然景观。历代都有无数的文人艺术家对这两句诗做出高度的评价和赞美,并以之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诗文画等艺术珍品。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是比较单一的,在他们的心中乃至作品中,所有的花都在一个季节开放,那就是春天;所有的树都在一个季节落叶,那就是秋天。其实,这两种理解是完全违背自然界现象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因为每一天都有树叶在落,一年四季每一季节甚至每一天都有花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首先,它点明季节;其次它写出了无穷的境界,那种秋水初涨,浩渺无边,一望无际景象如在眼前;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这种情感跟那种忧愁的情绪和寥落的自然景观是完全吻合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情感。其一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的快乐情绪;另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失落和愁苦情感。可以看出,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美好的景观和畅快的心情是极其抽象的,而表现得悲伤失落情绪则非常具体,非常生动,表达的非常到位,所以也就非常感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都是极其具体而鲜明的意象。湘夫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是这样。进而推广到几乎所有作家,他们对于高兴喜悦的感情,描写和表达的都极其抽象,描写痛苦和失落之情都极其细腻和有层次,极其具体和生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正是这种感情表达的早期范式和绝佳典型。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写的是反常现象,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我们从诗经的关雎和氓等篇中就已经知道,当时涉及到男女爱情一般都在水边。而湘君、湘夫人更是以水为大背景,这里面的鸟和罾(捕鱼的网)都是爱情隐语,这在民歌里面很多的。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是写自己思念的情绪。这句诗是这首诗中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落叶下”外的第二个名句,表现了两情未通的单相思的苦闷,它与越地民歌越人歌中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里的“不敢言”不是不敢说,而是因为你没有来,因此我没有机会对你讲。“茝”和“兰”是两种花草。这两句诗运用了谐音和双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之后继续写反常现象:“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鹿在庭院中吃草为什么是反常现象呢?因为鹿通常应该在野外吃草。诗经小雅中有鹿鸣一篇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可证。蛟龙由于是雌性龙,所以一般都深潜水底而不会来到水边上。 第一段中,在五组情节链的基础之上,抒发了作者对湘夫人的思念和渴望。湘君的情绪由非常高兴,盼湘夫人的降临“帝子降兮北渚”,一下子跌落到感情低落的低谷“目眇眇兮愁予”,然后情绪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悲伤的,并多次用反问句式表达自己因对方爽约而带来的痛苦之情,用眼前萧瑟冷落的景象和一些反常的生活场景来衬托自己的失落心情。所以,第一段主要是用盼望对方来而对方却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第一段译文: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夫人啊无法讲。心思恍惚,望穿秋水,只见那洞庭水慢慢流淌。野麋寻食,为何来到庭院?蛟龙游戏,为何来到浅滩?清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我渡大江西岸旁。听说佳人召唤我,我将快速飞驰与你同往。通过翻译,我们不难发现第十七、十八句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情节的开头。这也是我读湘夫人无数遍以后我自己揣摩出来的。它的情节是倒装的,不规则的,跳跃性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有何情绪的流动联系在一起。他的情节完全受制于情感。 第二段比较简单,就是造一所房子,只不过是把地面上的房子造到了水中,然后再装饰了更多的花草。这一段中的每一句都和建筑有关,它的难点是其中有许多比较冷僻的字。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有关建筑学的专门术语,如“室”、“盖”、“坛”、“堂”、“栋”、“橑”、“屋”、“庭”、“庑门”等等,它们完全符合地面一般建筑的名称和特点。我们通过湘夫人第二段中描写所涉及到的建筑学上的术语,可以说明他所建的房子也就是一般的房子,但又是建给最心爱的、盼望已久的人住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迎新用的房子,所以用料考究,装饰精美,用花草装饰了一层又一层。如果说第一段是通过情节来描写,第二段则是通过行动来描写。这里面的情绪是暗隐其间,仅仅是个背景。这一段中没有直接写自己是如何地失望和难过,而是用建筑速度之快,用料之精美,装饰之考究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和爱慕,用筑室这种行动来表达对湘夫人的迎接。 第二段译文:把我们的房屋建造在水中,又将荷花叶子苫在房顶上;用荪草饰墙,紫贝饰坛,撒布香椒,充满整个中堂;桂树作栋,兰树作椽,辛夷楣门,白芷铺房;编结薜荔作帷帐,分开蕙草做隔扇已安放;洁白的美玉做镇席,散放石兰传播芬芳;荷叶做的屋顶呵,加盖芷草,再把杜衡缠绕在房屋四方。汇合各种香草充满庭院,放置各种香草播满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第三段八句四组,表达了湘君情绪的变化。第一组是筑室情绪的自然延伸和幻觉的表现;第二组是幻觉情形而产生的一种失望的情绪;第三组在恨之深爱之切的情绪的调动之下,刚刚扔了信物又后悔,赶快去采摘香草,以等待对方的到来;第四组写最后湘夫人仍然没有来。 可以这么说,所有阅读九歌中湘君、湘夫人的读者都想探究的是,他们最终为什么没有能够见面。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第一,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虞舜和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悲剧故事的制约,这是最主要的因素。这里我要解释的是又两点。首先,我不同意大部分人认为的这两首诗就是写的是大舜和二妃的悲剧神话传说。从本质上讲,屈原写的不是这个神话传说。舜和二妃的故事仅仅是湘君湘夫人这两首诗创作的一个远景,一个背景或原型。其次,屈原用这个题材来写的时候,他仍然被这个远古的悲剧传说所震撼和感染,所以就情不自禁地采用这样的双方不能见面的悲剧情节。有人从本诗第一句就判断这首诗写的是舜和二妃的故事。为什么称“帝子”呢?这首诗中写湘夫人共有三种称呼帝子、公子和佳人。如果是写一般的爱情诗,用“公子”、“佳人”等称呼就很好,但本诗中在第一句就说“帝子降兮北渚”,所以说屈原在创作的时候情不自禁的运用了舜和二妃的悲剧故事,并以之作为诗歌的感情基调,所以最终湘君和湘夫人是不能够见面的。第二,这两首诗的创作受到了民间流行歌曲基调的影响。因为“九歌”的名称是从楚国民间祭歌而来,而流行歌曲的基调是欢快热烈的,含蓄的描写实在是极少极少。两情相思,两情未通,表达一种思念的痛苦是民间流行歌曲表达的主要内容。这种略带忧愁,略带惆怅的歌唱之后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和消解。有人研究过,唱那些雄赳赳,气昂昂的情绪高亢之歌,唱完后很累,得不到情绪的缓解,而唱完流行歌曲以后,忧愁的情绪得到了一种自然的消解,所以说湘君、湘夫人最终的不能见面是受到了民歌的那种悲愁、惆怅、迷茫基调的影响,尤其是在悲秋的季节里表达那种单相思的情绪。以上两点从学理上解决了文章的悲愁伤感的基调的缘由。此外,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之下,男女约会的痛苦,不能相见的愁思实在是极其常见的。且不说是在先秦文学中,就是在伦理约束比较宽松的元代社会,在元代散曲中,两情相悦而未通的苦闷还是极其显着的,邻居的两个男女青年相互约会都是很难成功的。 第三段译文: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为迎接湘夫人众神如流云一样。我把那外衣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内衣丢在澧水旁。我在小岛上采摘杜若,将送给远方的人儿表衷肠。美好的时机不容易多次得到,我姑且逍遥自在度时光。 向湘水女神致以爱慕之深情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 作者:殷光熹 文章来源:轉自網絡 点击数:334 更新时间:2004-5-10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网薜荔兮为帷,擗蕙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起先湘君因为没有见到对方而心中忧伤,但他心中还是抱着希望,也许等一会儿还会来的,于是在傍晚作好迎接的准备,不断地朝远处眺望。这也是符合人物心理活动的。“登白薠”二句就是写这种心理的。他再等仍不见湘夫人到来,心绪必然越来越糟糕。这时正值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在对比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把现实的景物扭曲为假想景象,原先看到的景象发生变形:“鸟何”、“麋何”、“罾何”、“蛟何”四句,就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出现的假象扭曲了的景象。“荒忽兮远望”正说明他精神恍惚,因而产生与现实景物完全颠倒的幻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又是合理的心理流程。等他清醒过来时,仍不死心,又骑马渡江到西岸去耐心地等待。一旦听说湘夫人“召予”,喜不自胜,忙着做迎接湘夫人的一切准备。以下一系列环境描写,都洋溢着惊喜欢快的气氛,似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等待着他。主人公的心情与周围环境的描写又都转为明丽欢快,情与景协调得非常自然。忧伤痛苦转而为喜气洋洋,这正是将现实中没有实现的事寄托于幻想中,把失掉的东西幻化为美好的东西,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湘君的心灵世界就是在现实的和虚幻的境界描写中披露出来的。层次重叠交叉,又能一以贯之。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标准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烟台科技学院《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轨道交通通信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波与成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塑料保护剂经销合同
- 吉利学院《Biochemistry》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大喷量实心锥喷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花卉采购合同书范本
- 2025年室内排水、电线、网络等管道井专项劳务分包施工合同
- 老式住宅拆除方案范本
- 【公开课课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2024届清华大学强基计划数学学科笔试试题(附答案)
- (必会)军队文职(数学1)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概况介绍及操作辅导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篇)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开学考试(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贸易战背景下华为公司危机应对措施及其启示18000字(论文)】
- 【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认定存在的争议探析8600字(论文)】
- 2024延迟退休政策详解
- 水泥标准培训考核2024
- 图书馆运营管理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