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如下图,其中错误的是A查漏B装药C收集D验满2 .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泄露,立刻开启排气扇排气B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C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小灶具的进风口3 . 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黑色的固体B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氢气在纯氧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黄色火焰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4 .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FeCl2氯化亚铁2Ca2+2个钙离子H22个氢原子钠离子2H2O2个水分子2H2个氢元素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ABCD5 . 如图是煤(主要含有碳元素)转化为水煤气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1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6 . 金属锰与氯化亚铁发生如下反应: Mn+FeCl2=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B锰不与稀盐酸反应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铁元素从+2价转化成0价7 . 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8 . 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可除去糖水中的糖B自然沉降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D常见的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9 . “水与可持续发展”是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B鉴别软水和硬水可以用肥皂水C干燥的铁钉一般不易生锈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可得到纯水10 . 如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B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化学制品C加速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11 .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因为温度升高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12 .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后再排放B使用共享单车代替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各种清洁能源D大量使用农药杀灭植物虫害13 .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到2种氧化物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O2CH4+4O214 . 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宋慈编写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黑色)+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为Ag2SB金属活动性:AgCuC反应中H2S和O2的质量比为17:16D反应前后,银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15 .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一致的是( )A单质:液氧、金刚石、生铁B纯净物:氮气、氯酸钾、水C混合物:空气、干冰、澄清石灰水D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16 .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相似是同一种物质完全燃烧都生成CO2 都是黑色固体ABCD17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的混合物C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滴加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D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适量水18 .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83050反应后质量/g20待测4616A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0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8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二、填空题19 . 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此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元素有_种,属于化合物的有_种,共有_种分子。(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0 .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成果水稻亲本去镉技术。如图A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镉元素的信息示意图,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2)B、C、D、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微粒是_(填字母)。(3)C、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1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铜、铁、铝等多种金属材料。(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性。(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空气中的接触而生锈。22 .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综合利用时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_不同将其分离,其产品能用于制蜡烛的是_23 .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化石能源是人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和_是常见的三大化石能源。(2)2016年12月中下旬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目前普遍认为雾霾与PM2.5有密切关系。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请你就减少雾霾发生提出一条建议_。(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4)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产物为水和一种单质,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请写出NH3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三、实验题24 . (8分)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2)使用A装置制氧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甲同学选用装置BED的组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E中盛放的是,乙同学认为用装置C代替B更好,理由是四、流程题25 . 我国高纯氧化镁产品供不应求,工业上可以用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工业流程如下:(1)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反应前要粉碎,目的是_,反应1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反应2中的化学方程式为:2MgSO4+C2MgO+2SO2+_(3)反应2中硫酸镁与炭的配比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图1,硫酸镁转化率最高时m(MgSO4):m(C)_,当配炭比2:13:1时硫酸镁转化率低的原因是_(4)反应2中时间和温度对硫酸镁转化率的影响分别如下图2、图3,则最佳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_h、_(5)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_、_两个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可以用石灰浆吸收其中的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_五、科学探究题26 . 针对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发生改变,化学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设计并进行实验)甲.乙分别设计了如图A、B所示实验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他们药品混合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写出实验A中烧杯内的现象: _;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B中烧杯内溶液颜色变化_;化学方程式为_。(2)丙进行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将灼热的玻璃管接触白磷使其燃烧,并且正确称变化前后的质量,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结论)甲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改变。乙丙认为:化学变化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你认为变化前后各物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你认为丁进行了如图D所示的实验来证明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六、科普阅读题27 . 能源的利用阶段柴草时期(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火(燃烧)通过它的光和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钻木取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人类利用火制造出第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陶器,之后,炼铜、冶铁等工艺先后诞生。化石能源时期(18世纪中期至现代)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石油又称原油,“石油”是根据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所著梦溪笔谈中“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石油是由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的各种烃类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多数是液态烃,并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一桶石油可能含有0.2280m3的天然气,在减压或加热条件下,天然气就像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一样发出嘶嘶的响声从石油中逸出。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了现代工业化的进程。多能源结构时期这是将会出现的能源利用的新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将成为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化学,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如此。根据上述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由能源利用的演变过程可知,相比化石能源而言,新能源所具备的优点是_。(2)在柴草时期,人们常利用钻木取火,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在减压或加热条件下,石油中的天然气就像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一样发出嘶嘶的响声从石油中逸出,原因是_。(4)氢能在多能源结构时期将成为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其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化石能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能源,写出一条保护化石能源的具体措施_。七、计算题28 . 锌与盐酸(HC1)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用6. 5克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_?这些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多少克水_?29 . 镁是叶绿素中唯一的金属元素,植物缺镁时,通常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失绿,严重时整片叶干枯给农作物施加MgSO4和NH4MgPO4(磷酸镁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