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 设 方 案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一年九月项目负责人:宋晓敏 (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华从波 (汽车制造与装配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昌木松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专业厂厂长) 王三海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专业厂厂长)项目组成员:汪 锐(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讲 师)张 建(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 师)黄 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 师)刘 庆(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 师)李子奇(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 师)卢晓玲(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讲 师)宋玉刚(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讲 师)周福庚(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费志贤(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苏 荣(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吴成龙(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刘 辉(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目录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5一 专业建设背景5(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5(二)安徽汽车产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5(三)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6(四)我院企业办学的特点6二 专业建设基础7(一)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校企合作具备区域优势7(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7(三)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7(四)卓有特色的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7(五)形成了以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8(六)服务社会的能力8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8一 总体目标8二 具体目标8(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8(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9(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9(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9(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9(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9(七)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能力10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10一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10(一)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10(二)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10(三)建设经费11二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12(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12(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12(三)开展校内技能文化节、积极参加技能大赛12(四) 建设经费13三 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14(一)探索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14(二)系统化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14(三)建设经费14四 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15(一)专业带头人的培养15(二)骨干教师的培养16(三)青年教师的培养16(四)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16(五)建设经费17五 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强化实践育人17(一)完善现有汽车装调基础实训基地17(二)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室17(三)编写汽车装配实训作业指导书18(四)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制度18(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18(六)建设经费19六 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19(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19(二)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0(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20(四)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21(五)建设经费21七 提升社会服务的层次和能力21(一)提升学院本专业的培养能力21(二)技术开发与服务21(三)技能鉴定22(四)对口支援22(五)建设经费22第四部分 举措与保障23一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办法23(一)校内实训与生产脱节问题及解决办法23(二)校企合作深度问题及解决办法23二 保障措施23(一)组织保障23(二)机制保障24(三)经费保障24(四)人员保障25(五)质量保障25第五部分 建设进度及2011.10-2013.06绩效26第六部分 专业建设预算28第一部分 建设基础一 专业建设背景(一)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制造业是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 作为制造业核心之一的汽车工业是我国重点支柱产业。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高低,汽车工业发展程度是一个重要的体现,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汽车工业对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发展起到直接带动作用。汽车工业不仅投资和经济规模巨大,中间投入和价值转移的比重也很大,与多产业密切相关,而且具有强大的解决就业的功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汽车业的规划,涉及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型汽车、自主品牌等多方面,特别提到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制造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目前我国汽车持正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77,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我国的汽车出口迅速扩大,2010年汽车出口55万辆,同比增长63.94,中国汽车正稳健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汽车业的重要力量,按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末,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500万辆,出口达500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中心,同时将是一个世界上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二)安徽汽车产业对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安徽省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攻坚活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重要平台,依托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发展符合省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其中要培育五家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超千亿元企业中就有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两大汽车集团公司。为全面落实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安徽省编制和正式发布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明确了安徽省汽车产业振兴目标:到2011年,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产量达到100万辆,汽车出口占总产销量的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产量达300万辆,确保自主品牌车全国第一的位次,力争进入世界前10位;通过联合重组和调整,培育1个具有100万辆产销规模的大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集团,2至4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集团,5至7个汽车产业集群。汽车工业是安徽省支柱产业之一, 也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安徽省汽车产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和自主品牌优势,以江淮汽车、奇瑞、星马、华菱、合肥昌河为代表的民族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0年安徽省汽车产业实现历史性超常发展,汽车产业产值超1600亿,年产量和销量双双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分别达到为124.64万辆和122.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99%和37.71%,成为国内第8个迈入百万辆规模的省(市)。2010年, 汽车整车出口超10万辆,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继续保持全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省地位。 (三)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汽车制造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和高人力密集型的产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为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国内外众多汽车企业在把广泛使用先进技术和汽车制造设备作为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重要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现中国汽车及安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的严重溃缺,汽车专业人才缺口在200万以上,同时国内汽车企业制造装配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偏低的问题,这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汽车产业性质不相适应,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现安徽汽车行业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员年需求量不低于3万人,现有的职业院校培养的本专业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加快本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强化技能培训对保持我国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已迫在眉捷,对支持了安徽汽车产业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强省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四)我院企业办学的特点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大型国有企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主办的职业院校,前期主要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同时在2000年2009年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办学(合肥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JAC校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学院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经验。学院一直致力于职业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突出“双元制”教学,积极深化校企业合作,通过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提供的良好实训实习资源,探索岗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项目课题攻关、培训教材开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研究试验,逐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办职业教育的培训体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支持,现专业培育目标明确、设备齐全、师资结构比合理,同时利用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实训生产场地,职业化教育特色明显。二 专业建设基础(一)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校企合作具备区域优势由于我院是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出资主办的学院,学院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客车等企业存在天然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师资资源等的建设。学院和企业密切合作,形成以学院为主导的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四双”管理体系,即以“双文化渗透、双管理、双指导、双考核”校企共同管理实习学生,从实习认识,到实习过程及实习结果,进行了全周期的顶岗实习管理,创新了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校企合作协议、实习生管理规定、实习生考核规定等规章制度初步完善。(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确定了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吸收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利用我院企业办学的优势,校企融合,搭建共赢平台,通过订单式模式培养来满足企业需求。企业有多大,学校的实习基地就有多大,企业为了后续的人才培养,愿意投资,愿意提供师资、场地、设备等支持,愿意把企业的需求告诉学校,有助于学院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建设。学校能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做好对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培养,适应企业变革和发展。(三)校企共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我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以上3名,讲师12名,每年派送全部教师到汽车企业参与技术开发或顶岗实习,并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从企业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已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操作能力及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具备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四)卓有特色的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企业特色。目前,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校企共建的实训室有: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变速器拆装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汽车装配工艺实训基地等,汽车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承担了院内学生校内装调实训、考核等。2、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是江淮汽车集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企业有多大,学院实训基地就有多大,目前学院有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15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场所。(五)积极制定方案,形成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形成用人单位为主的第三方评价体系方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学院以实习就业处牵头,制定反馈表单,向用人单位收集对学生的评价,并每月组织班主任到用人单位走访,听却现场管理人员对学生的评价,学院能根据用人单位的评价主动调整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六)服务社会的能力学院所属员工培训部门按照合作企业需求,定期为企业开展不同工种、各种层次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组织合作企业的员工技能鉴定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学院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为试验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开展农民工培训,为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示范区培养急需的人才。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 总体目标按照教育部、财政部 “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要求,根据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及安徽省汽车行业发展对制造与装配职业岗位需要,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产学合作理事会,深化“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面向社会开放的集教学、社会培训、科研于一体的示范性汽车基础实训基地,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着重进行中、高职培养形式、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建设任务驱动的学做一体优质核心课程;与企业共建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一支技术和教学过硬、年龄结构合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能适应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发展需要,能为地方经济很好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二 具体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成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深化“校企互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即“专业对接职业、课程对接技能、教师对接师傅、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二)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在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核心课程中,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开展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举办技能文化节,组织学生比赛,使比赛常规化、制度化,并实现与省、国家大赛的衔接,积极组队参加省、国家大赛,与企业共建建设汽车构造、汽车装配工艺等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三)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的手段,理清市场对中高职人才不同的需求,设计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系统化建设中、高职衔接的优质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四)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为使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经过建设,使本专业教师总人数达到25人,其中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5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0%以上。建成一个由汽车行业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组成的不少于25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授课比例达25%以上,使本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五)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育人根据汽车装配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为思路,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建设完善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配套的校内汽车基础实训基地1个(含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变速器拆装实训室、汽车综合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提升15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能力。建设具有“校中厂”特征的实训基地1个,在企业建立“厂中校”形式的培训部1个;编写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4门核心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制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制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制度等管理制度,按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进行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六)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及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建立建全相关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由企业、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通过评价分析,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及课程改革等提供科学依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七)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能力为社会和合作汽车企业开展培训10000人日,每年为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培养7000人日的培训,为学院所在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济开发区提供汽车专业能力提升1500人日的培训量,并为合芜蚌示范区汽车行业提供1500人日的培训量,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部分 建设内容一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内容(一)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专业指导委员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数字化中心、校企合作协调办公室及实习指导办公室,制定校企合作理事会各项规章制度,如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工作职责、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负责组织协调校企合作有关事项,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审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合作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制定学生实习规定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制定教师互聘制度、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第三方评价方法、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办法。(二)实现“校企互融五对接”1专业对接职业,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制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校企共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根据职业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对接工作过程,校企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校企共同制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办法,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学习领域课程融学、做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或协作)训练,学生进行互评学生自评。在校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训练,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估。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并由企业评估基于工作过程校企一体共同培养 引入职业标准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某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过程着手,从工作内容与过程中归纳提炼出相关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对应的知识与技能,在遵循教学认识规律的前提下,将构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的相关知识从学科体系不同的教材中提取、归纳与排序,从而构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阶次培养职业能力新的模块化课程。表1 课程对接岗位一览表岗位核心课程汽车装调汽车装配技术、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装调检测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构造3教师对接师傅,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校企岗位互换管理办法、学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4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确定不同职业(工种)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工种),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5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提高职业素质在顶岗实习前,学院通过引进来,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技师到学校上课,讲授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等,介绍以前学生实习情况,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实习打下铺垫。在实习过程中,将校园文化渗透企业,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三)建设经费表2 校企合作的经费一览表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省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万元)其他(来源25:)(万元)2011.10-2012.082012.09-2013.062011.10-2012.082012.09-2013.062011.10-2012.082012.09-2013.062011.10-2012.082012.09-2013.06理事会建设211人才培养基地422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633校企共同开发核心课程422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211双证书制度211职业素养211合计221111二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一)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其将来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四门核心课程(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装配工艺、汽车电器)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所谓课程项目化,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行为导向,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汽车装配实际情况,将汽车装配过程分解为相关项目来完成;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汽车制造与装配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任务,然后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组织实施教学,在每一任务中设置若干学习情境,并最终进行综合考评。这样可以使得学习目标和任务明确,学习情景真实,学生的主体作用明显,有利于自主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一体化教室的建设,是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建设一体化教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体化教室支持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活动,构建了工作的真实环境,使教学的三要素即学生、教师和教学情境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谓的一体化教室就是为模仿和真实再现工作场景,所提供的一个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空间。(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1.机构设置成立由学院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与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数字化中心;制定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2.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素材主要汽车装配作业指导书、企业提供的视频资料、图片素材、制度等。虚拟素材主要指景格等虚拟拆装软件。(三)开展校内技能文化节、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每年组织校内技能文化节,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项目,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赛学生的计划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汽车装调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积极参加安徽省和国家组织的各种汽车装调大赛,以大赛拉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基本技能。1.认真组织积校内技能文化节组织开展班级专题黑板报竞赛、竞赛项目宣传活动、社团文化展示活动以及各学科竞赛活动、专业技能大赛。2.认真组织积极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种职业技能大赛(1)建立长效的赛前集训体制:每年通过校内技能文化节的比赛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选一批拔优秀学生组建成集训团队,并由专职教师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指导教师团队负责指导。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训练的表现逐步淘汰,层层选拔,最终才确定参赛队员(每年的1月份确定参赛队员)。(2)课堂教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针对省赛、国赛的比赛时间安排,每年3月份组织参赛队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由指导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教练组针对大赛项目对队员进行强化训练。(3)安排恰当时间节点,多种训练手段并存:大赛的集训原则是效率第一、形式多样。安排合适的时间节点,在每个节点内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达到提高集训的效果的目的。(四) 建设经费表3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的经费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企业投入学院投入合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项目化”学做一体教学1课程体系构建1122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2443教材及课件建设661212技能竞赛活动1技能大赛训练33662校园技能文化节2133校企合作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1资源库素材建设44882数字化课堂建设3386合 计20204040三 探索系统的人才培养(一)探索系统化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中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专业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文化基础课程注意中、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本专业将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的逻辑递进关系重组为基本技能平台课程、高级技能平台课程,课程的教学进程也就是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符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也自然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实行“双证书”制度。基本技能(初级)平台课程:指学习汽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接受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结构、原理和汽车装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汽车装调初级工的水平,并取得汽车装调初级工证书。高级技能平台课程:指在基本技能平台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汽车装配技术、良好的汽车装配的调试、现场的技术管理能力,达到汽车装调中级工的水平,部分学生取得汽车装调高级工证书。(二)系统化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以“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为重点,联合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制定本专业中职、高职课程体系的课程标准等;并建设高职四门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装配技术、汽车电器等;依据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建设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全部资料网上公开,以学生、教师、院校、企业、社会为对象,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三)建设经费表4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经费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合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探索系统人才培养1探索系统化知课程体系8816162系统化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库551010小计13132626 四 校企合作打造一流“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出国进修、聘请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到2013年,团队专任教师达25人,兼职教师2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研究生比例达50%以上。建立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定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与质量,同时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专、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一)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制定专业带头人评选及管理办法,通过“名师”工程,采用参加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参与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提升与管理、获取职业技能证书、出国进修培训等措施,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带头人能引领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专业带头人能及时跟踪汽车制造与装配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动态,把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模式与方向,对专业和教学团队教师起到示范作用。同时,本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汽车装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设计经验,具有创新与开发本专业新课程的能力,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与实践服务。本专业带头人的规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制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措施;能主持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讲1门专业核心课程,参与教学设计与实践指导工作;主持1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指导2名青年教师。(二)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骨干教师选拔及管理办法,建设期内,本专业培养6名骨干教师。具体措施为:定期安排教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培训,派2名骨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分批派6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分批派教师到汽车制造、汽车维修与服务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与开发、课程改革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开展社会服务等。骨干教师是教师团队中的核心力量,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总体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本专业骨干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行业权威资格证书;主持1门项目设计或案例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承担1-2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工作;参与1项企业项目设计与开发;主持或参与1门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网络课程之一),主编或参编1本专业特色教材;主持1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项目案例开发;承担10名以上在校学生竞赛指导工作。(三)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以“一帮一”的形式,制定个性化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快教学团队梯队建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实施青年教师“双师型”素质培训项目,制定青年教师培训目标和激励措施,企业和学校联合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管理和考核,提高教师到企业工作的积极性和效果。分批送青年教师到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了解产业发展走向和市场用人需求,学习企业生产新技术,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及管理,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协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难题和技术更新,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每年去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个月。(四)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建立25名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每年聘请3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科技活动等,从紧密型合作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参与本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指导实践、指导顶岗实习等,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每年组织2次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讨论。(五)建设经费表5 教学团队建设的经费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合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师资队伍建设1培养专业带头人6612122培养骨干教师5510103培训青年教师44884聘请兼职教师2244小计17173434五 校企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强化实践育人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本专业“基于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展本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在实训条件建设中,突出体现本专业的职业性、开放性,建立模拟的职业环境,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培养学生的起技术服务能力。(一)完善现有汽车装调基础实训基地完善现有发动机拆装、底盘拆装、变速器拆装等实训室,补充最新主流车型各大总成实训台,汽车总成拆装工具。充分利用实训室空间和设备,增加实训工位,保障实训的开展需要。 1对汽车装调基础实训室增添实训教学设备,增加拆装和检测工具,充分利用条件设置工位,提高实训教师使用效率,提升实训质量。2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实行“开放、合作、竞争”的运行机制,实现对共享院校师生和社会开放。同时,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以 “校中厂”模式对企业承担部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业务,使生产经营形成一定规模。(二)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室 结合汽车装配车间工位,新建汽车生产性装调实训室,通过自主设计和购买的形式建设整车装调模拟生产线、螺栓、螺母、卡扣、卡箍、喷涂等的模拟实训台。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室能够实现基于生产过程的各种实训课题的开展,可容纳100人同时进行实训,使学校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充分对接,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三)编写汽车装配实训作业指导书以强化实训教学的实践性和标准化,与企业合作工作制作汽车装配工位的作业指导书。2012年和2013年主要编写发动机拆装作业指导书、底盘拆装作业指导书、变速器拆装作业指导书、工具规范使用说明书、汽车连接零件作业指导书。(四)完善实训基地运行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制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制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制度等管理制度,按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进行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6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计划基地或项目名称预期功能建设主要内容主要设备1.汽车拆装基础实训基地承担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装配技术、汽车电器设备等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购置个实训室所需发动机、底盘、整车电器、车身等实训台架拆装和检验工具,增设实训工位,针对各工位编写相应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训室规章制度,建设实训室文化内涵发动机拆装台、整车底盘、汽车底盘总成及部件、整车电路实训台、整车车身、拆装工具、检测工具等。2.新建汽车装调实训基地承担汽车装配技术汽车钣金、汽车涂装等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开发,实训台架,编写实训作业指导书,制定实训室规章制度,建设实训室文化内涵水平螺栓装配实训台、六角螺栓装配训练台、螺钉螺母装配训练台、绕绳训练台、模拟装调流水线、卡扣装配训练台、插头装配训练台。3.校外实习基地与15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深化与15个实训基地的合作,加强实训学生的管理,保障学生的实习效果,确保实习课题的专业性和完整。4.开发实训指导书完成发动机拆装作业指导书、底盘拆装作业指导书、变速器拆装作业指导书、工具规范使用说明书、汽车连接零件作业指导书。与企业联合编写发动机拆装作业指导书、底盘拆装作业指导书、变速器拆装作业指导书、工具规范使用说明书、汽车连接零件作业指导书,建设相关课程资源。5.制度文化建设制定人才培养基地管理规定及工作职责、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制度、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制度、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按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进行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六)建设经费表7实践实习条件建设的经费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其他投入合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2011.10-2012.082012.09-2013.06小计实践实习条件建设1.汽车基础实训基地6612101020322.汽车装配实训车间5510101020303.“校中厂”形式的“人才培养基地”5510104.校外实习基地5510105.编写实训指导书22446.制度文化建设2244合计20204025255090六 形成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实施第三方评价,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尽可能脱离来自校方主观因素的干扰,排除产生虚假信息的可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从而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社会满意度。(一)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建立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学校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委员会设组长1名,副组长1名,专职秘书1名,其他成员5名。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工作制度。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组织工作,负责聘请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行业协会为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并向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反馈评价信息。(二)构建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合。建立人才需求、人才质量、专业人才的适应性等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生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表8 人才培养质量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第三方组成主要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主要评价内容(1)学生是否适应岗位要求(2)学生在本企业的发展前景(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总体评价等(1)就业率(2)社会口碑(1)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2)学生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3)学生对课程设置意见(4)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等。评价目标(1)学生专业技能掌握情况(2)学生岗位适应能力1、毕业生就业人数占全部总人数的比例2、物流行业对学校专业在的总体评价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否满足岗位需求(三)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监控建立毕业生信息化管理制度,推行由班主任负责的班级情报员制度;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毕业生就业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服务;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搭建学校与毕业生之间、毕业生与毕业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实施毕业生职业发展五年监控,持续追踪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 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毕业生和企业单位的信息录入、就业信息发布、信息资料检索和在线咨询等功能,最终实现就业信息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有专职管理员进行管理,要求对毕业生信息及时更新,建立信息零汇报制度(有无变动均汇报),至少每周更新一次,为第三方评价提供真实、全面、及时的毕业生就业信息,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信息采集与更新提供可靠的保证。(四)分析第三方评价,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第三方评价结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城市道路排水设施承包合同: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维护承包合同3篇
- 2024年度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合同3篇
- 2024年度绿色节能住宅房地产定向开发合同3篇
- 2024版商铺使用权转让合同样本3篇
- 2024年度石料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与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度区块链应用开发与维护合同8篇
- 2024年度危险物品销售与售后服务保障合同3篇
- 2024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电力施工劳务合作合同范本2篇
- 2024版定制门窗设计与施工绿色建材合同2篇
- 2024年环保型二手房产买卖合同(含绿色装修及环保认证)3篇
- 机床操作说明书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卷(含答案)
- NY/T 396-2000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 GB/T 39901-2021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36652-2018TFT混合液晶材料规范
- 国际商务谈判 袁其刚课件 第四章-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构和过程
- 国际商法教案(20092新版)
- 江苏开放大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 工作简化方法改善与流程分析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道德与法治《健康看电视》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