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童年_第1页
六十年代的童年_第2页
六十年代的童年_第3页
六十年代的童年_第4页
六十年代的童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起走过的胜利童话童年是美好的,它处处透出人性的真、善、美,没有思想负担,无需掩饰真实的自己,无忧无虑并快乐着。诗人说:眼里有泪,心中才有彩虹!出生在60年代的人,记忆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饿。虽未遇上三年自然灾害,也未经历过讨饭,但童年在物质上的清贫还是那样的记忆犹新。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东西吃,小时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人们买肉偏拣肥的买,瘦的多好吃啊!最不爱吃的就是炖白菜,一点油星没有。那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宏观计划,微观调控,以各种票证提供有限的物资供应,什么粮票啦、肉票啦,布票、线票、粉丝票,总之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我们从未听说过什么蛋糕、冰淇凌之类的东西,更不知道德克仕炸鸡、麦克汉堡。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盼望过年,因为一到过年就能吃到很多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例如:肉、饺子、白面等。现在的人们对玉米面情有独钟,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而将其视为餐桌上的上乘佳品。而我们那时每天每顿的食物就是玉米,俗称苞谷。早点是苞谷粑粑,中晚两餐是苞谷饭,还常常以老南瓜加玉米面。其实,玉米也不是每天都有的吃。还有另一种主食是地瓜,现在的人吃地瓜也是一种享受。过去,冬天的时候一天三顿饭全是地瓜、咸菜,有时是地瓜干(一种用地瓜切成的片晒干了,便于储存)。那时候平时只有生病了才可以吃上一点白面面食,剩下的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或家里有什么重大事情(红白喜事、生孩子等)的时候才可以吃上白面。记得有一次姐姐病了,母亲给她做了一碗面条,我就跟母亲说:“我也要生病”。童年时我们好象一只放飞的燕子,到处溜哒,大人也没有时间管束我们。田间地头都留下了我们小伙伴的身影,我们常常会在田边挖有一种草根,这种草不知叫什么名,用水洗净吃起来特别的甜,还掐一种叫刺苔的植物吃,还有许多我们也叫不出的植物名字,但吃起来特别好吃,有酸的、有甜的。如果村庄上哪里有桃树等果树等,我们都会如数家珍,乘人家大人不注意时,会越栅墙而过,将偷来的野毛桃装入汗衫中,汗衫扎进短裤里,鼓鼓襄襄的一大包,快速地溜走了,那时也不管毛桃对皮肤的刺激作用,也不管脚下会被树枝划破,心里只想将这“圣果”拿到手,比什么都强。这偷来的毛桃多半没到成熟的时候,就夭折了,它们“长寿”不到成熟的年岁。匮乏的物质,单调的食物,塑造了我们瘦弱但并不脆弱的身体;命运的坎坷,待遇的不公,铸就了我们的坚韧和自立。我现在很感激我的父母。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却让我们兄弟姊妹上学读书。学校从不布置家庭作业,我们有充裕的时间从事自己的活动。我和伙伴们一放学就会挎上草筐,有时去田里割青草,有时去拾柴禾。最赚氏的营生要数拾破烂了。什么破铜皮,废铁钉,碎玻璃等等,废品收购站常年收购。夏天的时候还可以捡蝉壳,卖给药店。药店还收购其它药材,我们在割猪草的时候要是发现可以卖钱的药材,就顺便收回家,然后晒干了,卖到药店去。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基本上每家的孩子都不少于3个,大人们大都忙于挣工分,没有时间来管孩子,基本上都是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出去玩,那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自由的空间,结上邻家孩子就一块儿“疯”去了。 60年代出生的小孩很“封建”,在学校男女生不说话,但回到家里却是好邻居,该说该玩都在一起,但也要引起别的小孩的非议。“某某和男孩总在一起玩”成了遭人非议的最多的话题。60年代出生的小孩玩的花样很多,比现在的孩子多多了。那时我们弄个小瓶和小棍,用树胶堵住瓶口,然后用小棍一按,发出叭叭的响声。还有老鹰抓小鸡,跳房子、过城墙、跳橡皮筋、翻绳、跳绳、踢键子、踢口袋等。玩法多种多样,至今记忆深刻。滚铁环:一根细钢筋弯成一园圈(没有钢筋也可以找一条柔软的树枝代替),再用铁丝做成一铁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滚。 抽尜:一截细园木下边削成园锥形,底部正中安上一颗钢珠,再用小竹杆上套上一细绳,用绳子抽打牛牛,使尜快速旋转,看谁的尜转得久。可以在平地上玩,也可以在冰上玩。放风筝:找上一段竹片再加上几纸己做过作业的本子纸,花上一下午的时间,糊出一个风筝,还得偷偷地将妈妈缝补衣服的蜡光线(一种涤伦线)拿出来。捉迷藏:一群同龄人,用剪刀、石子、布决定谁来捉、谁来藏,跑进床下、柜子里、桌子下、草垛里等地方,想让人永远捉不住,捉的人想方设法去找出藏的人来。 顶拐子:将一只脚盘在另一只腿上用手抱着,另一只脚单跳相互用膝盖碰拉,直到一方手与脚分离为止。 跳房子:用检的粉笔头在地面上划起各式格子,然后开始游戏。如谁踩到线了就输了哈。 歘嘎啦哈:用猪或羊的腿关节骨做的,缝个小口袋,扔起用手抓嘎啦哈,还可以翻。 跳橡皮筋:几个小伙伴,一条橡皮筋,唱着流行的童谣,在橡皮筋间飞舞。 弹玻璃球:划个城把玻璃球放在里面,几个人轮流用砣把它打出来,谁打出来就归谁。拾宝硲:找一些大小一样的石子,用一只手抛起一个石子的同时,去抓地上的石子,很多玩法。我现在还会玩呢,哈哈!在那个经济极度贫乏的年代,任何一个东西,都会成为有趣的玩具,他们会用竹叶做成口哨,还可以用春天新生长的树枝,拧下皮来做成哨,或用一段葱叶做。男孩子没人管束,弹弓成了他们百玩不厌的玩具。做弹弓最好能找根“丫”字形的树杈,把皮剥了去,再不成用硬铁丝扎一个,舞起来晃眼,更来劲儿。之后找来些皮筋,或者剪一截废旧自行车内胎,在树杈上固定,绑好,那弹弓就成了形。总觉得那会儿麻雀特多,刚做的玩意便派上了好用场。键子大多是用铜钱做的,即现在叫孔方兄的那个东西。中间有个方口,外面是圆的。上面写着“乾隆XX年”之类的文字。听说当年钱做成这样是为了系在腰间方便。还有跳棋、军棋、象棋,五子棋以及其他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棋类游戏。往往是在地上用石块画出棋盘,备战双方使用不同的物件做棋子(如:小石子、土块、树枝段等等),在小伙伴中我经常是赢家。许多女同学都很巧,女孩子还用勾针勾出各种花样的台布等,勾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家里一大堆手工艺品,经过布置,煞是好看。我们还存糖纸、存烟盒纸、锡纸,然后用一个小本子夹起来,时常与小伙伴比试一下。我们还会模仿电影里的故事情节玩正反两派,打游击等,小伙伴们谁都不愿意扮演反派角色。每天都一直玩到天黑,在大人的叫唤声中才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用脏脏的小手掸掸身上的灰尘,再把放在草地上的书包背起来和伙伴告别,这才满足的离去。现在的孩子太忙了,哪有多少时间去玩啊。他们每当玩到尽兴这时候,就会被家长叫去写作业或练琴。60年代人童年物质和文化生活贫乏,穿着补了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最时兴的穿着是一身军装,胸前再戴一张毛主席像章,挎一个绣着红色“为人民服务”大字的书包(其实这一身打扮是哥哥姐姐们的时尚),如果再手拿一本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这就是当年最时尚的照片。人们最爱和别人比谁的毛主席像章多。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拣过煤核,看过小人书,有的还跳过忠字舞,背过毛主席语录,学过“老三篇”,看过毛泽东选集。拣过许多东西,什么粪肥(即驴粪、马粪等)、废钢铁,当某一天一不小心拣了钱交上去,那叫拾金不昧。我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小学的校办工厂干过活,还到学校的农场种过菜,农忙时节到生产队里干活。最光荣的是父母是英雄、模范(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最常听的报告是贫下中农忆苦思甜,诉说革命家史;最常看的电影是样板戏。那时看的电影也很少。有时候为了看一场电影,要跑很远的路。我小,走得慢,哥哥姐姐都不愿意带我,我就哭,然后他们就会带上我。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成为了我们的偶象,可惜当年没有“粉丝”一词。而李双江的歌声从那开始给我们带来激情。渡江侦察记中百万雄狮过大江,一场激烈的战争片,让我们玩“打游击”时有了更好的素材。 看了列宁在1918知道了“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这句精典台词,让物质贫乏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那时根本不知道面包什么样)。最爱看的是战争片,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真好看,看见鬼子吃鸡就眼馋,看见鬼子被打的投降就高兴。春苗“赤脚医生”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职业,显示出那个年代的特色。“拿锄头的手也能握针筒”这句台词,表达出那个年代对科学的藐视。雷锋一个并不高大的男人用平常的小事,谱写了一曲永不会腿色的永恒之歌。 样板戏系列:这无须我多说,不过偶尔来上一句:“奶奶,你听我说。”会勾起我们很多的回忆。 当农忙来时,我们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割麦子、掰玉米、割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