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文学_第1页
17世纪欧洲文学_第2页
17世纪欧洲文学_第3页
17世纪欧洲文学_第4页
17世纪欧洲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17世纪欧洲文学 劫夺萨宾妇女 巴罗克风格绘画 第一节历史大事与时代风貌 一 历史大事17世纪是近代工业革命的时代 1640 1648年英国爆发了 清教徒革命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加尔文教派要求清理 整顿教会 因此得名 清教徒 清教徒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 1649年处死英王查理一世 成立共和国 但是斯图亚特王朝于1600年复辟 革命失败 二 时代风貌1 法国古典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法国封建统治达鼎盛期 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1635年创立了法兰西学士院 专门规范文艺创作 对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发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 笛卡尔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受到推崇 成为文学创作乃至人们行为的指导思想 古典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 后波及欧洲各国 2 巴罗克风格的风靡 巴罗克 原为葡萄牙语 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 在文学上指夸张 繁艳的藻饰 花团锦簇的风格 欧洲人认为 这种风格源于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精致与华贵 中国织锦 剌绣 磁器 漆器等雕刻精美 镂金雕玉 珠光宝气 使欧洲人大为惊叹 呼为 巴罗克 最先接触到中国工艺品的西班牙 葡萄牙和意大利最早出现巴罗克风格的建筑 文学和其他艺术 巴罗克文学多写宗教主题 词藻华丽而情调悲观 巴罗克风格建筑法国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歌剧厅 典型的 巴罗克 建筑风格 以富丽繁复 精雕细刻为特点 上图为歌剧厅内部整体图像 右图为廊柱细部雕刻 第二节法国古典主义戏剧 一 古典主义文学特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是在封建王权的提倡下兴起的 特点是 1 拥护王权 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以维护国家利益 宣扬公民义务为准则 2 注重理性 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 在责任与个人情感的冲突中服从责任的要求 3 模仿古代名著 重视格律 三一律 重点掌握1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2 莫里哀喜剧的民主性3 答尔丢夫形象4 三一律 二 悲剧诗人 高乃依 高乃依 1606 1684 法国剧作家 是法国第一个古典主义悲剧诗人 但其剧作均为 大团圆 结局 因此受到古典主义者批判 悲剧 熙德 高乃依的5幕韵文剧 熙德 1636 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名剧 熙德 的公演轰动巴黎 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悲剧 贺拉斯 下班描写两个家族中相互有亲戚和爱情关系的三胞胎兄弟 为了各自的国家上阵对搏 最终为国家利益 贺拉斯兄弟杀死对方三兄弟的故事 宣扬爱国主义和公民责任 拉辛的悲剧创作 拉辛 1639 1699 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 擅长以古希腊悲剧为题材 描写人的欲望与理性的冲突 赞美理性与克制 著有悲剧 安德洛玛克 1667 费德尔 1667 等 结构严谨 擅长心理分析 后期曾与过 圣经 题材悲剧 三 喜剧大师莫里哀 莫里哀 1622 1673 伟大的喜剧家 他一共写了三十三部喜剧 至今其喜剧仍在全世界上演 莫里哀创作分期1 早期 1643 1658 随流浪剧团在外省演出 体验生活的时期 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 1658年在王宫演出成功 从此定居巴黎 得到国王路易十四亲自关照 2 古典主义时期 1658 1663 接近王权并在艺术上接受古典主义规则进行创作的时期 此时期创作的 夫人学堂 1662 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3 创作的全盛期 1664 1673 写出诸多重要作品 堂璜 1665 恨世者 1666 揭露贵族阶级的丑恶 悭吝人 1868 乔治堂丹 1668 讽刺资产阶级的贪婪 劝诫资产阶级不要上贵族阶级的当 要好自为之 伪君子 1664 1667 是莫里哀创作的高峰 代表了他的民主倾向和战斗倾向 喜剧针对当时法国出现的宗教特务组织 圣体会 欺骗人民的伪善行径 揭露了宗教骗子的丑恶嘴脸 1673年莫里哀在演出时突然发病逝世 他的一生献给了戏剧事业 喜剧 悭吝人 确良 悭吝人 1668 是五幕散文喜剧 是讽刺守财奴的名作 阿巴公 已成守财奴的代名词 喜剧 伪君子 伪君子 1664 是五幕诗体喜剧 塑造了举世闻名的宗教骗子答尔丢夫的典型 答尔丢夫 已成法文 伪君子 的同义词 一 答尔丢夫形象答尔丢夫是一个没落贵族 宗教骗子 1 表里不一 虚伪藏奸 2 贪财好色 卑鄙无耻 3 内里凶残 意在掠夺 二 喜剧的艺术特点 1 符合 三一律 要求 时间 地点一律 剧情发生在24小时之内 情节紧凑 2 突破 三一律 有民间喜剧特色 3 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 歌德语 第二节英国清教徒文学 一 清教徒革命中出现的一批作家 二 王政复辟时期的进步作家约翰班扬 1628 1688 是清教徒文学的重要代表 著有名作 天路历程 1678 写名叫 基督徒 的主人公从尘世进入理想天国的经历 批判了当时的社会 具有寓言特点 重点掌握 弥尔顿的创作 英国17世纪清教徒诗人弥尔顿 弥尔顿 1608 1674 是英国诗人 参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 用诗抒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