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单元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教材分析 概括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然后对不同的灾害种类进行阐述 重点分析了各种自然灾 害的致灾特点和成灾特点 强调区域成灾差异 突出了灾害多发区的成灾原因和灾情 论述了灾害链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 通过对各种致灾因素及其关联性的分析 懂得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2 结合实例 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关联密切的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人文 地理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内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效应 理解我国自 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3 从空间和时间分布的角度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4 运用地图 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 说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时间 5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地理背景的探究 建立科学的灾害观 初步培养防灾能力 6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案例分析 感受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 培养综合分 析 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责任感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 启发式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51 引言部分文字和图片 并回答设置的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 思考 分组讨论 并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我国地震灾害的地区分布不均 总的分布特点是中西部地区地震灾害的风 险大于东部地区 具体而言 在西南 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 主要原因是 我国地震多属于构造地震 我国西部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 撞交接带上 构造活动较为强烈 地壳活动频繁 而我国东部地区距离该地区较远 地震活 动较少 但是华北地区位于大板块内的活动带上 而且人口 经济密集 板书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提出问题 我国的自然灾害危害非常严重 这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 学生活动 思考 总结答案 归纳答案 总结归纳 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地理因素 二是人文地理因素 我们 先来分析自然地理因素 板书 一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课件展示 我国气候类型图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时空分布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所学的大气方面的知识 想一想 我国气 候的特点 因为这种特点 我国多发生什么灾害 我国春季 秋季多发生什么气象灾害 学生活动 回忆知识点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总结归纳 我国面对世界上台风源区 强大而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这导致我国气象灾 害极其严重 课件展示 我国地形图 世界板块分布图 或我国地震活动带图 提出问题 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这对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有什么影响 我国为什 么地震多发 总结归纳 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广 地势起伏大 再加上我国处于 板块交界处 地壳 活动强烈 所以我国的地质灾害严重 我国的地域辽阔 气候复杂 土壤 植被多样 所以生物灾害既复杂又严重 板书 1 自然因素 1 气象灾害严重原因 2 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3 生物灾害严重原因 转承 我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 但是人文环境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危 害性 这一点不能忽视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 P52 第二自然段以及 知识窗 内容 想一想 我国的那些 人文因素加剧了自然灾害危害的严重性 学生活动 仔细阅读教材 分组讨论 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 资源的过度利用 第二 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 承受和防御能力降低 第三 地域分布不均衡 板书 2 人文因素 课件展示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 转承 由于多种原因 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 而其自然灾害的分布面积广 那么我 国的自然灾害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板书 二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总结归纳 造成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区域差异的因素有两种 一个是自然因素 另一个 是人文因素 提出问题 那么自然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相应自然段 分组讨论 填表 灾种分布地区多发季节自然地理背景 干旱 洪涝 台风 风暴潮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总结归纳 灾种分布地区多发季节自然地理背景 干旱西北 华北春 秋春季升温快 雨季未 到 洪涝东部季风区夏季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东部地势低平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台风 风暴潮东南沿海夏 秋位于热带 亚热带沿 海 靠近台风源区 地震台湾及其西南 西北 和华北 无明显季节性处于板块构造边缘地 带 滑坡 泥石流西南山区 东部季风 区 夏 秋较多地质构造活动剧烈 降水多 植被破坏严 重 低温冷害青藏高寒区 东北地 区 冬季海拔高或纬度高 气 温低 板书 1 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提出问题 人文因素又是如何影响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 学生活动 阅读 P53 最后一段 和图 3 2 3 分析并总结规律 总结归纳 人文因素中的人口 城市和经济的分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我国 东部地区人口 城市和经济最多 所以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最多 中 西部居次 板书 2 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 提出问题 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每年的损失都很巨大 比如今年 前后的华北大旱 我国的旱涝灾害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 阅读 P54 知识窗 总结归纳 我国的旱涝灾害的发生与我国的雨带推移有关 而雨带推移又与我国的季 风的强弱有关 就地域分布来说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 板书 3 旱涝灾害分布 转承 通过刚才分析我们发现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我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有关 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 我们称之为自然灾害多发区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较多 比如 华北 西南 台湾等等 板书 三 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提出问题 自学 P55 最后两个自然段 看一看说了那些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 P55 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 1 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 例如 华北 东部沿海 川滇地区等等 地区 2 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区 例如 北方农牧过渡带等地区 3 广东省的 自然灾害 板书 1 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 2 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区 3 广东省的自然灾害 提出问题 什么叫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我国的自然灾害综合区划有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自学 P56 57 内容 总结答案 板书 4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一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 1 自然因素 2 人文因素 二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1 自然因素与灾害分布 2 人文因素与灾害分布 3 旱涝灾害分布 三 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1 不同自然灾害多发于一定地区 2 自然灾害过渡区域的自然灾害多发区 3 广东省的自然灾害 4 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随堂练习 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 人口众多 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 这导致了我国 A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强 B 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C 自然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不大 D 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 2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程度趋于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和经济发展过快 B 随着人口增长 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大 而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 力及防灾减灾能力尚低 C 人口和经济分布趋于合理 D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减少 3 发生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灾害比在西部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是 A 东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大 B 东部距离海洋近 C 西部地区地形状况复杂 D 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大 4 我国是多灾害国家 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地区是 A 内蒙古高原B 云贵高原 C 山东丘陵D 长白山地 5 下列属于我国西南地区滑坡 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火山爆发强烈 地壳活动强烈 暴雨集中 外力作用强烈 A B C D 6 下列地区中 旱涝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 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沿岸地区 B 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北平原及四川盆地 D 四川盆地及珠江流域 用心 爱心 专心 5 布置作业 完成 P57 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分布 教材上的案例较多 而且设置到位 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 设计很成功 但是在第三个问题 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不妨 结合本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 使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效果可以大大提升 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第二节 课题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 通过对各种致灾因素及其关联性的分析 懂得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 2 结合实例 分析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灾害关联密切的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人文地 理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内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效应 理解我国自然 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3 从空间和时间分布角度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4 运用地图 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区域 说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多发时间 知识预习 一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 1 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是由 决定的 并与 等人文地理 条件密切相关 2 我国台风 寒潮 洪涝 干旱等气象灾害及其严重的地理背景是 3 我国地形类型复杂 地势起伏大 地壳活动活跃 所以我国的 最多 严重 4 我国 为多种有害生物滋生和繁殖提供了必要 条件 5 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重要人文因素 二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1 我国的干旱灾害多发于 主要分布在 2 洪涝灾害多发于 主要分布在 3 台风 风暴潮灾害集中分布在 4 地震灾害主要分布在 5 滑坡 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 6 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 我国东部季风区以 为主 西北干旱区以 为主 青藏高寒区以 灾害等为主 7 因素决定了我国最严重的灾害集中于东部 其次 而 很少 8 是导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三 自然灾害多发区案例分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6 1 华北地区是 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东南沿海地区是 的多发区 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是 2 在我国某些地区多种灾害呈现群发的原因有 知识梳理 典题解悟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 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 向外 沿同一方向前进 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 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 到距井 200 米左右 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 250 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 1000 米以外 才 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 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 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这种景观最有可能 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 过度放牧 呼伦贝尔草原B 滥垦土地 科尔沁沙地 C 滥砍滥伐 黄士高原D 滥采林木 河西走廊 解析 该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 而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生态的退化 从兴趣小组 考察路线的植被变化来看 离开抽水井越远 植被生长的越好 相反地是离抽水井越近 植 被反而荒芜 由此也不难判断此类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答案 A 当堂检测 1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而严重 主要是因为 A 气候类型多样 B 地形复杂多样 用心 爱心 专心 7 C 地域辽阔 幅员广大 D 独特而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 2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 台风 寒潮 洪涝 干旱极其严重 这主要是 A 幅员广阔 纬度跨度广 B 多山的地形 气候复杂 C 地势西高东低 海洋气流极易深入 D 独特的地理位置 强大的季风环流 3 中国是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 主要是 A 大陆面积最广 地质条件复杂 B 山地丘陵广布 地势起伏较大 C 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多 岩浆活动频繁 D 地处两大地震带之间 地壳运动活跃 4 关于我国生物灾害形势复杂而严重的地理背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域辽阔 气候多种多样 B 南北东西跨度都较大 地形复杂 自然带多样 水文土壤植被类型多样 C 人类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链 生态环境脆弱 D 改革开放后 对外贸易增加 大量的外来物种入侵导致 5 滑坡 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 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与平原交界地带 B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区交界的西南山地地带 C 南方湿润多雨的丘陵山地和西北山麓地带 D 北方暴雨集中的太行山区与黄土高原地区 6 在我国某些自然带之间的过渡性不稳定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多种自然灾害 常呈现群发的特征 下列过渡性地带自然属性不明显的是 A 北方农牧交错带 B 水陆过渡带 C 山地平原过渡带 D 城乡交接带 下表表示影响四个不同地区发展工业的主要因素 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读后回 答 7 8 题 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位置 交通及信息 7 如果四个地区表示我国四川 上海 香港和黑龙江 下列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 黑龙江 上海 香港 四川 B 四川 香港 上海 黑龙江 C 香港 四川 黑龙江 上海 D 上海 香港 四川 黑龙江 8 如果四个地区表示的是国家 则 A 可能是埃及 B 和 肯定是发达国家 C 既可能是中国 也可能是加拿大D 可能是新加坡 右下图是黄淮海地区 8 级及以上风力出现天数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照明及安全用电概念考核试卷
- 全科医生临床思维培训大纲
- 培训机构学科课件
- 水产品养殖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对策考核试卷
- 公司员工工作述职报告(6篇)
- 幼师保育老师述职报告【7篇】
- 2025教师新学期个人工作计划(30篇)
- 小学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我们的节假日4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 粤教版第二节 南方地区教案
- 五年级上册14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 方太营销案例分析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
-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 小学食品安全会议记录(全面完整版)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 变电站间间隔施工方案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32963-2016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 GB/T 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 中国地理的区域差异
-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